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mmHg组(PP1组)30例和脉压在40~60mmHg之间组(PP2组)30例,并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尿2β-微球蛋白(2β-MG)、尿微量白蛋白(mA lb)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 r)。比较两组24h血压动态参数及血、尿2β-MG、尿mA lb、血BUN、C r。结果:脉压>60mmHg组(PP1组)上述肾功能指标较脉压在40~60mmHg之间组(PP2组)升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与脉压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 mmHg组51例和脉压40~60 mmHg组76例,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的24 h血压动态参数和血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β_2-MG、尿微量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肌酐(Cr)。结果脉压>60 mmHg组患者与脉压40~60 mmHg组比较,24 h平均收缩压、收缩压变异、脉压变异均明显升高(P<0.05,P<0.01,而24 h平均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脉压>60 mmHg组血β_2MG、尿β_2-MG、尿Alb、血BUN、血Cr等肾功能指标较脉压40~60 mmHg组者升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早期肾损害指标微量白蛋白尿(MAU)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方法:116名EH患者根据PP水平分为3组,对3组的MAU、C-IMT;斑块发生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糖(FBG)、体重指数(BMl)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PP≥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U水平及C-IMT明显高于PP〈40mmHg组和40mmHg≤PP〈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2.即≥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PP〈40mmHg组和40mmHg≤PP〈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3.C-IMT与MAU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也是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24hPP)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338例高血压(EH)患者均行动态血压(ABP)监测、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根据24hPP水平分为〈60mmHg组和≥60mmHg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狭窄组和非冠脉狭窄组,比较2组的冠脉狭窄积分及狭窄率。结果:PP≥60mmHg组的冠脉狭窄记分、冠脉狭窄率高于PP〈60mmHg组。结论:PP增大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冠状动脉的狭窄率、狭窄程度、累及的血管支数增加。  相似文献   

5.
刘文莉  帖丽丽  王丽先  王丽君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64-1366,136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2型糖尿病(DM)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DM+EH)患者血压和脉压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41例患者,高血压75例(EH),2型糖尿病患者(T 2DM)77例和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EH+T 2DM)89例进行血压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DM+EH组收缩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显著大于DM组及EH组(P<0.05),脉压增大的DM+EH组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显著大于DM组及EH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收缩压、脉压均显著高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患者(P<0.05),3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脉压增大患者易引起心室肥厚及心脏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孕妇196例,分别按照PP(<55mmHg与≥55mmHg)和PPI(<0.36与≥0.36)进行分组,分析不同PP和PPI分组时的患病率以及PE、PP与PPI的相关性.结果:PP≥55 mmHg组和PPI≥0.36组PE的患病率均较其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MAP、PP、PPI、血肌酐、尿素氮、尿酸与PE病情严重等级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PP、PPI与PE明显相关,提示PP、PPI可反映子痫前期的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关系,并评估动态PP对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235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PP,按动态PP水平分为四组:A组PP≤40mmHg(1mmHg=0.133kPa,57例)、B组PP41~60mmHg(77例)、C组PP61~80mmHg(71例)和D组PP〉80mmHg(3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尿β2-MG,并分析动态PP与血、尿β2-MG的关系。结果随着动态PP水平的增大,血、尿β2-MG浓度明显增加且呈正相关性。结论动态PP与血、尿β2-MG密切相关,动态PP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郭艳萍  陆民  郭牧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0):691-69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脉压(PP)对冠心病(CAD)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65例EH患者,男46例,女19例,年龄41-74岁,平均(62.3±10.57)岁,合并有CAD者19例,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将所有病历按PP值65mmHg分成2组进行比较。结果PP≥65mmHg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脉压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应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脉压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更好地控制血压及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19例,按脉压(PP)水平分为两组:即PP≥60mmHg组和PP〈60mmHg组;对入选者做以下检查: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部CT、尿常规、血肌酐、尿D2微球蛋白(D2-MG)。结果PP≥60mmHg组与PP〈60mmHg组比较,左心室肥厚、冠心病、脑血管并发症、肾脏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脉压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缩小脉压。  相似文献   

10.
脉压和脉压指数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将6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出血性脑卒中组,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检查人员50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人员的脉压、脉压指数.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PP、PPI为(70.27±17.55)mmHg、(0.46±0.07)mmHg,出血性脑卒中组PP、PPI为(70.60±17.75)mm№、(0.45±0.07)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50.95±10.62)mmHg、(0.40±0.06)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01).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PP最大的分布范围在为70~79mmHg,分别占28.09%和23.53%,对照组PP最大的分布范围在为50~59mmHg,占33.60%;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PPI最大的分布范围在0.40~0.49之间,分别占51.06%和58.82%,对照组PPI最大分布区在<0.45,占52.40%.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7.02%和62.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0%;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高血压患者的PP、PPI亦分别高于对照组.结论:PP、PPI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PPI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PP的缺陷,能更好地反映脑卒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动态脉压(PP)与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AMI患者109例,同时行动态血压(ABPM),以PP≤50mmHg(1mmHg=0.133kPa)(A组,n=44),PP 51~60mmHg(B组,n=35),PP>60mmHg(C组,n=30)分为三组,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随PP增加,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及病死率的发生也明显增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着PP的增大,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提示预后不良,推测以PP作为观测指标,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脉压对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以下简称高血压 )患者 2 4h动态脉压 (APP)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对 5 5 5名初诊或停药 2周以上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男 2 75例 ,女 2 80例 ;年龄 ( 4 7.1± 1 2 .7)岁〕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脉压 (PP) ,将 5 5 5名患者分为 4组 ,A组 :PP≤ 5 .3 2kPa( 4 0mmHg) ;B组 :5 .45kPa( 4 1mmHg)≤PP≤ 6.65kPa( 5 0mmHg) ;C组 :6.78kPa( 5 1mmHg)≤PP≤ 7.98kPa( 60mmHg) ;D组 :PP≥ 8.1 1kPa( 61mmHg)。研究结果显示 :随 2 4hAPP增大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之比值 (A/E)增加 ,舒张早期充盈时间 (EDFP)延长 ;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提示 :脉压增高导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而对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动脉PP水平分为高脉压组(PP≥60mmHg)和低脉压组(PP〈60mmHg),并选取同期我院正常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调查各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计算PPI,并行肢体动脉测量检查,以baPWV作为动脉硬化的评价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PP和PPI与外周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高血压高脉压组患者的PPI(0.48±0.05)显著高于低脉压组(0.39±0.05)和对照组(0.38±0.03)(均P〈0.05);高脉压组和低脉压组的ba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脉压组的baPWV(1883.62±326.51cm/s)显著高于低脉压组(1584.43±267.91cm/s)(均P〈0.05)。调整年龄后,PP、PPI和收缩压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447,0.209,0.484;P〈0.01,P〈0.05)。结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P及PPI与baPWV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维  夏豪  庞明  史文  苏卫红  郭清  梁湘琪  周芸 《广西医学》2010,32(4):398-40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30例根据脉压指数(PPI)分为A组68例,B组62例。统计并计算各组的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短轴缩短率(EF)、射血分数(FS)。结果年龄、病程、PPI、PP、SBP与LVMI呈正相关(P〈0.01),而DBP与LVMI负相关(P〈0.01)。PPI≥0.5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PI〈0.5的患者(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胜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4hPP分为两组,观察Ⅰ组(n=95)为24hPP不低于60mmHg的研究对象,观察Ⅱ组(n=95)为24hPP低于60mmHg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及24hPPI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功能不全在各级别患者间差异。结果①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比较24hSBP、24hPP均明显较高,而24hDBP均明显较低.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IVST、LVPWT、LVEDD、LVM、LVMI、LVEF、E/A在三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在不同分级患者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PPI明硅正相关于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功能不全(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功能减退中高脉压是一项重要的危险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脉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临床监测中24hPPI是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将 5 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 -左室肥厚 (LVH)组和非LVH组 ,进行 2 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两组 2 4h平均脉压 (PP)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偶测PP(P <0 .0 5 ) ,LVH组显著高于非LVH组 ;②两组 2 4h平均PP及偶测PP均与左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是导致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之一 ,2 4h平均脉压较偶测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特点,探讨其在心脑血管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94例研究对象根据诊所血压、24 h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分为1)对照组(单纯高血压、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n=58),平均年龄(52±2.7)岁,体质量指数(27.2±0.98)kg/m2,2)实验组(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n=36),年龄平均(46±1.6)岁。体质量指数(28.2±0.48)kg/m2。比较2组睡眠呼吸暂停对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1)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非杓型血压(non-d ipper)的发生率为55.6%,明显高于对照组(22.4%)。2)实验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脉压差〔(49.57±13.27)mmHg(1 mmHg=0.133 kPa)、(49.53±12.92)mmHg、(50.31±16.86)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44.69±7.12)mmHg、(45.12±7.50)mmHg、(42.69±6.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对脉压也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茜 《海南医学》2011,22(3):80-82
目的观察拜新同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微量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非药物治疗组及拜新同治疗组,用药的第2周末做动态血压监测及检测24h微量尿蛋白(MAU),观察BPV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与非药物治疗组相比,拜新同治疗组的收缩压变异性下降(P〈0.05),舒张压变异性改变不明显(P〉0.05),24hMAU明显降低(P〈0.05)。24h收缩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与24hMAU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BPV与高血压性肾脏损害密切相关。结论拜新同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且可以降低蛋白尿的水平,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