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散发性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酚/氯仿法提取4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黏膜组织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DNA测序等方法对基因hMSH2外显子5、6、13、15进行突变情况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4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2例发生hMSH2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54%。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hMSH2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SH2基因可能在散发性大肠癌发生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hMSH2基因突变与散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APC基因突变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直肠癌的发生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银染PCR-SSCP法检测新疆地区70例原发性直肠腺癌组织及距肿瘤10cm以上的正常粘膜组织中APC基因MCR之碱基突变。结果:70例直肠癌组织中APC基因突变38例(54.3%),APC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直肠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较高,分别为53.6%和57.1%,但两民族之间突变率、突变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APC基因MCR突变在民族之间以及和临床病理之间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唐卫中  高枫  李卫  唐宗江 《广西医学》2007,29(6):792-794,F0003
目的 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APC基因MCR区段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常规酚、氯仿法提取4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的DNA。聚合酶链反应(PCn)扩增、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电泳和DNA直接测序,检测APC基因第15外显子MCR区段的突变情况。结果 48例结直肠癌中有11例发生APC基因突变,APC基因第15外显子MCR区段突变发生在codon 1 311—1556之间,突变类型有碱基置换突变(G〉T、C〉T)、移码突变(-A、-C、-T、+A、+CGTT、-TGTGAGcG),48例中有1例发生2个密码子突变。结论 散发性结直肠癌APC基因MCR区段突变率为22.9%(11/48),以体细胞突变为主,APC基因MCR区段突变主要集中在codon 1 311-1556。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散发性大肠癌K-ras基因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2005~2009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确诊的140例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取石蜡标本中癌组织DNA,经PCR扩增后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39.7%(55/140),12密码子突变率78.2%(43/55),13密码子突变率21.8%(12/55).共发现7种突变类型,包括12密码子(GGT→GAT、GGT→AGT 、GGT→TGT、GGT→GTT、GGT→CGT、GGT→GCT)和13密码子(GGC→GAC),以12密码子(GGT→GAT)最常见,占突变总数41.8%(23/55).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大体类型、瘤体、原发部位、病理亚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转移、Duke's分期、脉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第12与13密码子突变在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发性大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9.7%,12密码子(GGT→GAT)突变是最常见类型.特定位点的突变与一些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其中12密码子突变在结肠癌中的发生率高,并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通过K-ras基因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开展大肠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散发性大肠癌多基因突变与肠道内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道内环境中因素与散发性大肠癌多基因突变关系。方法:对106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进行多基因突变和肠道内环境中有关指标(以粪便为标本)的测定,并进行流行病学的病例一病例研究分析。结果:106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APC(MCR),K—raS(12/13)及P53(5/6,7,8)突变率分别为31.19%(32/106),37.74%(40/106)及39.62%(42/106)。散发性大肠癌患者p53 249密码子突变占p53总突变的42.86%(18/42);肠道内粪胆汁酸(OR=1.9280,P=0.0052),Mg^2^ (OR=0.287l,P=0.0121)和Ca^2^ (OR=O.0659,P=O.0307)进入多因素logistic模型;吸烟指数和肠道内胆汁酸与p53 249密码子突变相关。结论:散发性大肠癌确实普遍存在有多种基因的突变,肠道内高胆汁酸可能是散发性大肠癌相关基因突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肠道内ca^2^ 和Mg^2^ 可能为保护性因素;广东地区散发性大肠癌p53基因突变有一定特点,有必要探索AFB1在广东地区散发性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 在利用粪便DNA筛查大肠癌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的31例大肠癌患者、28例大肠腺瘤患者及20例来医院体检的正常人新鲜粪便标本,应用HRM法检测粪便中APC、K-ras、P53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31例大肠癌患者粪便中APC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1.9%(13/31),K-ras基因突变检出率为35.5%(11/31),P53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4.8%(17/31),三个基因联合检出率为67.7%(21/31);28例大肠腺瘤患者粪便中APC基因突变检出率为25%(7/28),K-ras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4.3%(4/28),P53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6.4%(13/28),三个基因联合检出率为64.3%(18/28);20例正常对照粪便中APC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1/20),K-ras基因突变率为0(0/20),P53基因突变率为0(0/20)。大肠癌组和大肠腺瘤组基因突变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而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利用HRM法检测粪便中APC、K-ras和P53基因突变在大肠癌筛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因hMSH2、hMLH1与p53突变型在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与p53突变型在散发性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DNA多态性分析(PCR-SSCP)对45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基因hMSH2、hMLH1、p53进行检测。结果:45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发生hMSH2、hMLH1、p53基因突变分别为2、6、22例,分别占4.44%、13.33%和48.89%。hMLH1、hMSH2基因在突变型p53患者中的突变率为27.27%明显高于在p53未发生突变的患者中的突变率8.69%(P<0.05)。结论:一定比例的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存在MMR基因缺陷,其中hMLH1所起的作用大于hMSH2,散发性大肠癌中MMR基因突变与p53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散发性结直肠癌hMLH1(human mutl homolog l,hMLH1) 基因突变的状况.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对44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标本hMLH1基因第8、12、14、15和16号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44例标本的hMLH1基因外显子均未发现突变.结论:散发性结直肠癌hMLH1基因突变可能是偶发事件; 散发性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其它基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粪、血浆中APC和K-ras两种基因的突变,探讨其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03年10月~2004年3月行肠镜检查患者的肝素抗凝血5 ml,大便3~5 g.提取粪便及血浆DNA,采用PCR-SSCP法检测APC和K-ras突变.结果 和结论(1)大肠癌和腺瘤患者血浆APC基因突变分别为41.9%和57.7%(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粪便APC基因突变分别为51.6%和42.3%(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吻合度(kappa值为0.811,P<0.001).(2)血浆K-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腺瘤和正常对照分别为48.4%、3.8%和0%,粪便K-ras基因突变在3组中分别为54.8%、7.7%和11.1%,大肠癌组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P<0.05),腺瘤组和正常组间无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的吻合度一般(kappa值为0.662,P=0.000).(3)联合检测APC及K-ras基因突变可以提高诊断大肠癌的灵敏度.血、粪联合检测检测APC和K-ras基因突变较粪便检测无明显优势.(4)APC基因突变与是否发生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K-ras基因突变与病变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散发性大肠癌中TGF βRⅡ在基因、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上的改变 ,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探讨TGF βRⅡ基因突变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冷冻切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0例正常粘膜、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TGF βRⅡ蛋白的表达。应用微解剖技术 ,分离提取 30例正常和癌组织基因组DNA、PCR扩增 ,DNA测序 ,检测TGF βRⅡ基因第 1~ 7外显子的突变。应用微解剖技术 ,分离提取 5例有TGF βRⅡ基因突变的癌组织RNA ,RT PCR扩增 ,2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TGF βRⅡ基因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TGF βRⅡ蛋白在正常粘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85 .0 %、10 .0 %、10 0 %。癌组织中TGF βRⅡ蛋白表达水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30例癌组织中共检出 10例 (33.3% ) 12处TGF βRⅡ基因突变 ,其中 9例TGF βRⅡ蛋白失表达。随机抽取的 5例有TGF βRⅡ基因突变的病例中均未观察到RNA的表达。在正常和癌组织中 ,均见有第 5外显子 5 39密码子处的变化 (GCT→GTT)。结论 散发性大肠癌组织中存在着较高频率的TGF βRⅡ基因突变 ,以第 6和第 7外显子的点突变为主 ,但在第 3外显子的突变则以缺失为主。大肠癌组织中TGF βRⅡ基因突变 ,可能引起RNA失转录 ,进而导致TGF ?  相似文献   

11.
应用APC基因下游40Kb处的微卫星多态标记D5S346,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DNA,在可提供信息的15例杂合子中检出5例5q21_q22的杂合性丢失,占33%。提示APC基因缺失也是中国人大肠癌的遗传改变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人胃癌和结、直肠癌的AP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SSCP银染技术,分析了14例胃癌和14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的APC基因第15外显子第6段和第7段的突变情况。结果:14份结直肠癌原发灶样品中有1份APC基因第15外显子第7段出现异常电泳条带,而14份胃癌及其6份胃癌转移性淋巴结样品中却未观察到APC基因的异常电泳条带。结论:本组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未发现APC基因突变,而结、直肠癌的APC基因突变率为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②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34例眼睑组织(睑板腺癌和霰粒肿各17例)中P53基因248位点进行检测,并用PCR技术检测其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致癌型HPV-16DNA片段。③结果29.5%的睑板腺癌中有P53基因的突变,霰粒肿中则未检测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2)。P53基因突变与睑板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睑板腺癌及霰粒肿中均未检测到HPV-16DNA片段。④结论P53基因突变可能在睑板腺癌发生的早期起一定作用,而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was directed to the role of p53 gene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thyroid carcinomas and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53 gene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ncer. 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of PCR was used in detecting p53 gene point mutations in exons 7, 8.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en of thirty-one thyroid carcinomas had mutations in exons 7 and 8 (32.3%). The frequency of p53 gene mut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elapse group than in no relapse group (P < 0.01).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53 mutation were found relating to metastasis, histological type and differentiation (P > 0.05).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mutation of p53 gen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yroid carcinoma and the mutations of p53 gene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thyroid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散性大肠癌K—ras基因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05~2009年问浙江省肿瘤医院确诊的140例大肠痛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取石蜡标本中癌组织DNA,经PCR扩增后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结果K—ras基因突变率397%(55/140),12密码子突变率78.2%(43/55),13密码子突变率21.8%(12/55)。共发现7种突变类型,包括12密码子(GGT→AT、GGT→AGT、GGT→TGT、GGT-→GTT、GGT→CGT、GGT→GCT)和13密码子(GGC→GAC),以12密码子(CGT→GAT)最常见,占突变总数41.8%(23/55)。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大体类型、瘤体、原发部位、病理亚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转移、Duke’S分期、脉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第12与13密码子突变在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发性大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9.7%,12密码子(GGT→GAT)突变是最常见类型。特定位点的突变与一些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其中12密码子突变在结肠癌中的发生率高,并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通过K—ras基因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开展大肠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借助现有的数据库挖掘,借鉴和浓缩数据采集的要点, 进一步明确I期结直肠癌的突变特征,以期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 对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数据通过R语言的maftools工具,进一步分析初始I期患者有转移和无转移组突变特征及临床特征。 结果 针对MSKCC突变数据,在I期患者中APC、TP53、KRAS基因突变比例相对于整体数据而言偏低。APC基因突变约占比65%(整体76%),TP53基因突变约占比68%(整体73%),KRAS约占比28%(整体44%),BRAF突变在结直肠癌整体数据中占比12%。I期发生转移的患者APC和TP53突变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I期发生转移的患者APC突变占比70%,未发生转移者突变占比59%;I期发生转移的患者TP53突变占比78%,未发生转移者突变占比53%,I期发生转移者TP53突变占比高于APC突变。I期结肠癌患者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生转移,I期发生转移者且均为MSS型。结论 本研究借MSKCC数据进行挖掘,发掘了I期结直肠癌转移的一些基因突变特征,I期病人患者中发生转移的APC和TP53突变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并为开展早期肿瘤转移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20位大肠癌患者的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SSCP技术分析其癌细胞的p53基因突变.结果大肠癌细胞对5-Fu[IR=(54.7±14.1)%]比对MMC[IR=(43.9±10.8)%]及ADM[IR=(43.9±9.4)%]更敏感(P<0.05),但对DDP有耐药性[IR=(25.9±12.8)%,P<0.01].p53基因的突变率为45%(9/20).癌细胞对MMC和ADM的敏感性与p53基因突变呈正相关(rmmc=0.589,rabm=0.624,P<0.005).结论化疗药物MMC和ADM对大肠癌的作用依赖于p53基因的状态,而大肠癌对5-Fu和DDP的敏感性却与p53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