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类主要药物。重点介绍抗血栓药,包括溶栓药、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在目前临床应用的情况;并简要介绍神经保护药、降脂药、降压药以及新提出的一些可能有效药物,如基于抗炎症的药物及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孙鹏 《药学实践杂志》1998,16(6):325-328
急性缺血性卒中已成为人类的第三死因,因而对其防治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近年来对局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进行了深人探讨,对缺血性卒中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已形成了三个治疗目标,包括动脉再通、抑制炎性过程、以及神经保护药物治疗。本文在综合考虑药物作用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有关急性缺血卒中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一、溶栓、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药已有证据表明[‘]局部脑缺血病人,症状发作的8-24h,大约80一叨%是由于血栓栓塞的形成,因而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使用溶栓。抗凝血以及抗血小板药是合理的。(一)溶栓药溶栓药…  相似文献   

3.
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基本治疗,在所有抗血小板药物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阿司匹林.近几年来,循征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证据,为使用阿司匹林奠定了基础,所以规范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心源性卒中的防治使用,目前已成为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抗栓药物可进一步分抗凝、抗血小板和溶栓这三类药物,它们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缺血性事件,具体适应证则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塞、中风、静脉血栓栓塞和外周动脉闭塞症等。  相似文献   

5.
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甘后军 《安徽医药》2006,10(5):368-370
抗血小板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用于治疗频发性动脉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近期的脑血管及心血管试验表明,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氯吡格雷,曾被誉为超级阿斯匹林,与阿斯匹林联合治疗脑缺血显示出比单独使用阿斯匹林更突出的功效。阿斯匹林与防治心绞痛控释药双嘧达莫联合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尽管如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仍然存在着某些争议。目前的研究旨在区分不同抗血小板联合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永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对其积极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偶尔发作的TIA,应积极寻找病因进行相应治疗。频繁发作的TIA,应作为神经科的急症。2003年以前,我科应用抗血小板集聚、去纤、活血化瘀中药、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部分TIA得到了控制,但仍  相似文献   

7.
循证医学是上个世纪临床医学的最大进展,而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应用循证医学最多的疾病。循证医学回答r脑血管病临床中最基本的问题,即什么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治疗?按照循证医学的分忻结果,最有效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手段包括卒中单元(stroke unit)、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治疗。由此可以看出,抗血小板药物已经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其致残率高,死亡率也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PSS是一种类肝素海洋新药,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并同时具有前列腺环素样作用。临床上应用PSS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可预防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药物预防方面的研究也有许多新的进展,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降压药及他汀类降脂药等均可有效地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防治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43例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的临床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 143例患者中有房颤共110例,占76.9%,其中非瓣膜性房颤76例,占房颤病人的69.1%:院内死亡37例,占有25.9%;口服过华法林的仅2例(1.4%),口服过抗血小板药的46例(32.2%);住院期间无一例服华法林,有服抗血小板药物52例;生存出院的病人无一例服华法林,服抗血小板药物37例。结论 目前我们对口服华法林抗凝进行房颤和/或心瓣膜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脑卒中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溶栓等药物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防治。药物对血细胞影响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本文主要介绍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药物、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抗凝和溶栓药物对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血液成分的影响及防治措施,以提高人们对这类药物安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俊红  孙沄 《医药导报》2006,25(2):128-129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标是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包括溶栓药、抗凝药、抗血小板聚集药、氧自由基清除药和神经保护药等,此外还包括新近发现的炎症反应抑制药及基因治疗等。  相似文献   

13.
抗血小板聚集是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但由抗血小板药物引发的胃肠道损害临床常见。本文就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导致胃肠道出血的研究现状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诊疗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塞(AMI)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在AMI存活者中仍有许多因为继发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律失常、再梗塞、血栓栓塞等心血管事件致残或致死。因此预防心肌梗塞(M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即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近十余年来大规模药物临床试验结果使我们对MI后药物应用更加有据可依。本文就MI二级预防药物应用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抗血小板及抗凝药血小板及血栓形成与MI及MI后心肌缺血、再梗塞、血栓栓塞等心脏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开发研究十分活跃。11阿斯匹林(ASA)…  相似文献   

15.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指不遗留神经功能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缺血性卒中、迅速缓解且未遗留残疾的卒中。临床常表现为发病时症状轻微或能迅速完全缓解,不遗留或仅仅遗留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上需进行优先和快速处理,建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专病管理系统,进行规范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并采取积极的二级预防措施,进行个体化规范治疗,以避免因诊治延误引起的卒中复发或复发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支配脑部动脉血管管腔变窄或闭塞,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治疗常用方法为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高选择性的TXA2合成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已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清除自由基。两者合用可显著提高疗效,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整合素受体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形成涉及到血管内血小板聚集,一般无外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与血小板血栓形成高度相关。血栓一旦形成,可能部分或完全阻塞血管,导致组织缺血或坏死;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则可能直接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自传统抗血小板疗法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果已被广泛研究,当今仍广泛用于预防血小板聚集。喷氯匹定是一种预防卒中的抗检药,用于阿司匹林敏感患者;但价格较贵,且有附加副作用。双密达莫(潘生丁)近来被列为抗血小板药,但单独使用无明显抗血栓效益。许多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已经证明了阿司匹林的效益。阿司匹…  相似文献   

18.
李军  李春娟 《河北医药》1996,18(1):10-10
三种药物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的比较300122天津市民族医院内科李军,徐显章天津市民族医院血液流变室李春娟抗血小板功能药物作为一种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新途径已为众人所接受.目前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功能药物为数不少,为了比较不同药物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精制蝮蛇抗栓酶是一种低毒、高效的蛇毒复合酶制剂,具有抗凝溶栓、去纤、降脂、扩张血管、抗血小板粘附聚集,促进神经细胞恢复的作用,是预防和治疗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多功能的抗凝溶栓剂。我院自1997年以来用此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98例,配合临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1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处理1.1蝮蛇抗栓酶系蛋白质酶类制剂,用药前需作过敏试验,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001U/ml浓度,取0.1ml作皮试,观察20分钟,红晕直径不超过0.5cm或伪足不超过1.5cm者为阴性,在用药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导致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既是公众关心的健康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在临床上各科均可遇到,如心内、神内、骨科、肾内等;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和抗凝药(低分子肝素或肝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被广泛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