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誉为"补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药,回阳救逆之第一品"。附子性辛、甘、大热。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凡药偏性愈大,则毒性愈大。故附子成为了有毒中药的代表。对于"有毒"附子的临床应用应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本文就其安全用量及煎煮法、减毒存效法的机制和制成颗粒剂后的优势等方面做一全面的分析,为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附子减毒与增效-中药附子传统加工工艺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荣祖 《药品评价》2005,2(5):380-382
中药附子早收载于中医第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著作中,并在中医第一部临床专著-《伤寒论》中就记载有以附子为君药的组复方的论述。自东汉追续至今,对以附子及其组复方的研究可谓代更人续,持续受到关注,对中药附子的药效也公认不讳。  相似文献   

3.
刘振启 《首都医药》2012,19(5):40-40
日前,由《首都医药》杂志"传统中医药"栏目组成员中药专家以及五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负责人一行来到了好医生药业集团——攀西中药材附子GAP种植基地。该基地位于四川省的布拖县,年产量超过1000吨,  相似文献   

4.
附子配伍原则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从化学角度探讨附子配伍的原则。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分析和比较生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煎煮液中二萜类生物碱的变化规律;测定附子及其他中药煎煮液的pH值并用电喷雾质谱考察酸性对药材中乌头碱水解的影响。结果生附子单煎煮及与甘草共煎后双酯型乌头生物碱大部分发生水解,生附子与半夏或五味子共煎生物碱水解受抑制,生附子和甘草单煎液的酸性远低于半夏或五味子单煎液,中乌头碱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结论酸性是影响乌头碱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的重要因素,强酸条件下水解受抑制,附子煎煮液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附子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祥  任培培 《中南药学》2008,6(2):239-243
目的建立附子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entury SILC18 AQ色谱柱,0.1mol.L-1NaH2PO4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低压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0.15)℃,检测波长:280nm。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超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系统3.0"软件从分离度、信息量、定性定量相似度等6个方面对不同批次的附子HPLC指纹图谱进行潜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结果以鸟苷峰为参照物峰,确定了41个共有峰,建立了四川江油地区附子的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应用色谱指纹图谱指数F等参数对不同产地附子HPLC指纹图谱的超信息特征进行了数字化评价,获得了判别附子质量的重要数字信息,以双定性双定量相似度法评价附子批间质量稳定性。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适用于附子药材的信息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中药附子中毒引起心律失常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子是常用中药,用之不当易导致中毒,临床以心律失常最为多见。现将3所医院所发生的10例附子中毒引起心律失常的病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附子不同配伍药对中生物碱成分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传统中医用药附子的配伍药对为研究对象,考察附子与不同中药配伍对附子中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配伍减毒的科学内涵。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大黄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考察。与生附子相比,双酯型生物碱在附子加炙甘草、大黄、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含量降低;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脂型生物碱含量增高。附子与炙甘草、白芍、干姜配伍的解毒机制是使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毒性小的脂型生物碱;与大黄配伍的解毒机制是药物所含成分与附子中的双酯型生物碱络合生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使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降低。本法对深入研究乌头属植物的配伍作用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秦冬  王璠  狄永良 《中国药业》2022,(6):117-120
目的 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附子提供参考.方法 从某院处方系统中提取2020年1月至6月含附子的内服处方(不含酒药及膏方),对药物名称、分类、性味归经等进行规范.统计处方中附子超剂量及其高频配伍情况,并对高频配伍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该院附子超剂量处方率为6.99%;附子配伍中药共209味,累计频次3328...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附子的中毒及其解救。方法:查阅文献,总结附子中毒的表现及解救方法。结果:附子为毒性中药,肉桂、干姜、 炙甘草等对其有解毒作用。结论:生附子不宜内服,制附子应由轻量渐增。  相似文献   

10.
杨雅萍 《首都医药》2002,9(9):53-53
附子为常用中药,具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除湿之功能.历史上本草多有记述.由于其含有毒性生物碱,需加工炮制后方可服用.近来中药原料由计划调拨转为市场经营交易,附子为毒性中药,其质量更需严格控制.近一段时间,北京市药品检验所抽验市场上的附子样品,发现质量上存在着较大问题.搞清附子近来的质量变化,对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为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附子药名由来相传,很久以前,附子是山中的一种野生植物,没被人们发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浅谈附子     
附子为常用中药,已载入一九七七年版中国药典。但是在临床上常将白附子作附子入药。为了正确用药,本文就附子与白附子的来源、性状、效用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何丽君  曹芳 《海峡药学》1998,10(2):76-68
有毒中药是一类特殊的药物,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有毒转化为无毒,必须通过医药两方面的协调配合,有的放矢地加以炮制,并在临床上根据其性味功效进行合理使用。本文将有毒中药分为5类进行分析,供同道参考。1含有毒生物碱类中药1.1乌头类中药川乌、草乌、附子等均系毛莨科植物,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等,这些生物碱经浸泡和蒸煮等加工炮制可使酯键水解,成为毒性较弱的苯甲酰乌头胺与醋酸。苯甲酰乌头胺进一步水解可得毒性更弱的乌头胺与苯甲酸,从而降低其毒性。可见川乌、草乌、附子的毒性主要决定于双酯型乌头碱的水…  相似文献   

14.
心宝丸和活心丸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宝丸和活心丸由广东省药物研究所研制,前者主要成份为洋金花、附子、肉桂、人参、田七、麝香、鹿茸、蟾酥等,后者主要成份为人参、麝香、附子、冰片、红花、熊胆、牛黄、灵芝、珍珠、蟾酥等,两者是依据微循环理论、中医活血化淤学说及传统治疗经验与疾病发生机制选择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现就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有毒中药用于临床时应否炮制?这个问题《神农本草经》的序言说得很清楚:"药有有毒无毒","若有毒宜制"。《内经》上的"治半夏",《伤寒论》中"附子炮""半夏洗",都说明制用的意义。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什么是"毒",只是从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得出一个粗线条的结论,至于"毒"是何种物质,是否有治疗效果,还未能作深入的阐明,仅凭经验来区分无毒、有小毒、有毒、有大毒等,甚至用名称来形容其毒性,如砒霜因"性猛如貔"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当地历史用药习惯,各地出现了许多附子的炮制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地区附子炮制方法对附子药效、毒性及临床应用的影响,为附子炮制的规范化积累资料,本文从炮制工艺、炮制辅料、炮制机制与炮制作用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各省市地方中药炮制规范中附子的炮制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附子的炮制...  相似文献   

17.
中药附子与白附子的正确调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白附子2味中药虽一字之差,但功效迥异。现就2味中药的来源、成分、药性、功效、主治和如何调配作一叙述。 1 2味中药的来源、成分、药性、功效和主治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主产四川。因加工手法不同,纵切去皮为黑顺片、横切为白附片或黄附片。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碱。药性:味辛、甘,性温有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联合附子理中丸治疗经行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行泄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9例,采用附子理中丸方加减作汤剂口服。治疗组36例,在口服对照组中药同时,应用艾灸疗法。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9.1%。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疗法联合附子理中丸治疗经行泄泻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是依据中医药理论,结合药材自身特性,将药材经净、切、蒸、炒、炙等以改变中药化学成分进而达到调整药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的作用。本文作者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从减毒与增效两方面阐明中药天南星、白果、附子、草乌、斑蝥、远志、蒺藜、黄芪、党参、黄芩等在炮制过程中的成分转化,明确中药饮片经炮制后达到减毒与增效的物质基础,以期为中药的合理应用与现代化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附子是常用中药,但具有大毒,其剧毒成分为双酯型乌头碱,临床上常用水解法(即长时间煎)减缓毒性,但水解程度难于控制。本文采用异羟肟酸铁法测定其酯型乌头碱含量,可衡量乌头碱水解程度,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