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苏智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2):694-695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余病变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7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25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病变的原因、类型、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 25例均行再次手术。切除过长胆囊管或小胆囊,其中胆囊管或小胆囊内残余结石21例,残余胆囊合并有胆总管结石2例,加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另2例为残余胆囊。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无肿瘤及恶性变。结论首次手术前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合理掌握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术中辨清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三管之间的关系,术中仔细探查,规范切除胆囊是预防胆囊残余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勇 《当代医学》2009,15(13):75-75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残留的病因和防治。方法分析我院2002~2007年20例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残留患者。结果胆囊切除术症状残留常见原因胆囊管留置过长或大部切除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合并内科疾病、肝下积液、功能性胆道运动障碍。结论胆囊切除术前应全面、充分检查,术中应精细手术操作,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胆囊术后症状残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分析我科2005年至2009年15例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残留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囊切除术症状残留常见原因为:胆囊管留置过长或大部切除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合并内科疾病、肝下积液、功能性胆道运动障碍.结论 胆囊切除术前应全面、充分检查,术中应精细手术操作,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王强 《中外医疗》2007,26(23):49-50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的胆囊床大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3年18例胆囊切除后胆囊床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因腹腔内出血,1例右肝管损伤,2例胆总管狭窄,4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5例因胆囊管遗留过长形成"小胆囊",3例形成残留小胆囊或称再生胆囊.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常见原因胆囊解剖不熟悉、术中止血不彻底、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暴露术野不清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我院2009—2012年20例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残韶患者。结果;胆囊切除术症状残留常见原因为胆囊管留置过长或大部切除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合并内科疾病、肝下积液、功能性胆道运动障碍。结论:胆囊切除术前应全面、充分检查,术中应精细手术操作,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张乔迁  陈本鑫 《安徽医学》2012,33(5):558-559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时间约术后6个月~15年,均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治愈。结论术前全面检查、术中规范操作及合理选择术式,对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更应重视,可以采取术前CT、MRCP,术中胆管造影,既可降低胆管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7.
张乔迁  陈本鑫 《安徽医学》2012,33(6):716-717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时间约术后6个月~15年,均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治愈。结论术前全面检查、术中规范操作及合理选择术式,对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更应重视,可以采取术前CT、MRCP,术中胆道造影,既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探查。  相似文献   

8.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结石56例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结石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减低此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56例残余胆囊结石再次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中初次手术行经典胆囊切除术1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例;急诊手术30例,择期手术26例;初次手术在三级以下医院施行42例,在三级以上医院施行14例。结果:除1例因粘连严重并发门脉高压症,分离时引起大出血被迫终止手术外,55例再次手术成功,切除残留胆囊及结石后,症状均消失,疗效满意。结论:合理掌握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和术式,在术中解剖清楚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管关系,然后距胆总管0.3~0.5cm切断结扎胆囊管,是预防残余胆囊结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耀智 《海南医学》2014,(14):2129-2130
目的:分析残留胆囊结石致病原因并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选择首次手术可追溯的36例残留胆囊结石患者,对首次手术时间、手术方法、围术期临床表现、再次诊断时间及临床表现、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残余胆囊管过长、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及急期手术是导致残留胆囊结石的主要原因。本组36例患者经再次手术后35例成功治愈,治愈率为97.22%,1例残留结石患者6周后采用胆道纤维镜经T管窦道取石痊愈,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1例为肝总管部分锐性损伤,经修补胆总管放置T管支撑引流后痊愈,2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和残留胆囊结石。结论残留胆囊结石致病原因与首次手术密切相关,在行微创手术时应严格遵守适应证的选择,术中警惕残留胆囊结石的可能性。残留结石一旦确诊,应即时手术切除残余胆囊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发生率为0.31%(11/3 533),均经再次手术确诊,其中伴结石9例;均经再次开腹手术切除胆囊管残株,清除残余结石而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首选B超或MRI检查,确诊后再次手术切除胆囊管残株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P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其中并发胆总管结石9例,并胆内胆管结石4例,胆管狭窄1例,胆囊管残留过长2例,残余小胆囊并发结石1例,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胰腺炎各l例,不明原因的5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6例。结论:重视胆囊切除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术中规范化操作,合理处理胆囊管,避免胆管损伤及残留结石是PCS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42例胆囊切除术后症状复发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10月~1992年6月对胆囊切除术后又出现胆系症状42例患者行ERCP、B超声、PTC、胆道造影检查,发现器质性病变者41例。复发原因有:胆系结石19例(45.2%);胆总管狭窄11例(26.2%),其中8例合并结石;残留胆囊管过长5例(11.9%),其中3例合并结石;慢性胰腺炎4例(9.5%);胆总管十二指肠瘘2例(4.5%)。认为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应做胆道造影、ERCP、B超等检查,详细了解病变部位,术中仔细探查或加做胆囊造影,减少结石残留及术中损伤,可降低胆囊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胆管探查在单纯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有186例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分析胆道病变及其相应处理手段、疗效。结果通过经胆囊管造影和探查,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49例,经胆囊管取石1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38例;胆囊管冗长6例。均予切除冗长部分;胰胆管合流异常13例,未处理;胆总管末端双开口2例,未处理。所有患者均无结石残留、胆囊管残余。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可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和其他病变,且大部分结石可经胆囊管取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IOC)在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术前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452例,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处理,分析胆道病变及其相应处理手段、疗效。结果:通过经胆囊管造影,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32例,经胆囊管取石2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6例;胆囊管冗长3例,均予切除冗长部分;胰胆管合流异常3例,未处理;胆总管末端双开口1例,未处理。均无结石残留、胆囊管残余。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可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和其他病变,且大部分结石可经胆囊管取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总结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囊残留病变的患者诊治记录,分析胆囊残留病变的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以来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囊残留病变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确诊患者进行二次的手术医治,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引起胆囊病变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果:引起胆囊病变的原因中胆囊的残株结石患者16例,残余小胆囊和由此引发炎症的患者7例,胆囊残株癌变患者2例,其中合并胆内管结石患者8例,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例,术后患者均全部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遵循严谨科学的手术操作步骤,以防止患者胆囊术后发生残留病变。术后密切关注患者恢复情况,一旦发现患者胆囊残留病变,要及早判断诊治,防止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残余胆囊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残余胆囊切除7例。结果近远期疗效佳6例,欠佳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重视每一例胆囊切除术、精细解剖、必要时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检查可以预防残余胆囊及残留结石发生;B超、ERCP是诊断残余胆囊及并存病的最佳检查方法;再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无结石和胆总管梗阻的残余胆囊并非一定需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胆囊、胆总管症状残留的原因,防治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31例胆囊、总管术后病人症状残留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1例中,有明显原因124例,其中结石残留39例,胆囊管残留过长22例,肝外胆管损伤狭窄22例,胆囊切除不全13例,术后并发胆管炎15例,胆下积液及局部炎症粘连14例,伴发其它疾病10例,无明显原因7例。其中结石残留和肝外胆管损伤狭窄、胆囊管残留过长是胆囊、总管术后症状残留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手术质量和正确的术式选择是预防胆囊、胆总管术后症状残留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管残余结石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至2003年期间11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病员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4例,均于术中行了胆道探查。112例患者术后随访3-6月,术后均无胆管结石。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首先解剖套扎胆囊管,并于术中常规触摸胆总管是预防术后残余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赫军  邹全庆  黄栋 《广西医学》2003,25(10):1997-1998
胆囊残留病变系指胆囊切除后胆囊颈部 (粘膜 )残留或胆囊管过长所引起的病变 ,如原有的胆囊结石与胆囊炎症状依然如故 ,或者短暂缓解后又复发 ,必须再次手术切除。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LC)的广泛开展 ,胆囊残留病变的发生率已呈上升趋势 ,成为 LC术不可忽视的问题。我院从 1 992年 1 0月至2 0 0 3年 1 0月采用 LC胆囊切除术 396例 ,其中 1 3例并发胆囊残留病变 ,现浅谈我们的诊治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8例 ,年龄 37~ 69岁 ,平均 48.7岁 ,本组 1 3例胆囊残留病变均由手术、B超、MRCP、ERCP等检查确诊。胆囊管残株过长 1…  相似文献   

20.
刘永茂  张孝国 《海南医学》2005,16(2):105-105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管残余结石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至2003年期间11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病员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4例,均于术中行了胆道探查。112例患者术后随访3—6月,术后均无胆管结石。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首先解削套扎胆囊管,并于术中常规触摸胆总管是预防术后残余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