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认为前列腺肥大的发病原因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膀胱病,小便闭”;《灵枢·本输》篇说:“三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游”,阐明了本病病住在膀胱,膀胱和三焦的气化不利,导致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小便不利是指小便滴沥不爽,点滴短少而言。在古籍中亦称之为“癃”。《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癃”。《类证治裁·闭癃遗溺篇》亦云:“癃者,小便不利”。《金匮》中凡小便不利的原文达36条,方剂20首,共涉及《水气病》等九篇。详细论述了小便不利的证治体系。本文试就该书中有关小便不利的病理机制及其辨治,归纳探析如下:1 气化失司 水停下焦 如“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上述小便不利,皆为外邪随经入  相似文献   

3.
一、老年癃闭证(尿潴留) 老年癃闭证以老年人尿潴留于膀胱,排尿困难且闭塞不通为主证。病机:下焦经络瘀滞、膀胱气化不利是老年癃证的主要病机。《素问·宣明五气论》云:“膀胱不利为癃”。而《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曰:“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即已指出癃闭是膀胱气化不利所致,而老年人因为衰老故易患此病。衰老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之因有二: (一)因肾衰影响临近经络——由于膀胱临近的经络缺乏肾阴(精)的濡养、肾阳(气)的温煦,以致经脉运行迟滞成瘀,血瘀则气滞,故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宣通水道,小便潴留不能排出而成癃闭。 (二)经络瘀滞影响临近脏器——杨玄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对于前列腺疾病,可归属于“淋证”、“癃闭”的内容。《医学心悟》说:“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通”。《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故谓之淋。”《张氏医通》指出:“癃者,久病,为溺为漓,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综观来说,前列腺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腹部及会阴部胀堕不适、尿频、尿急、尿痛、尿浊、尿后余滴不尽,尿线细,射程短,尿道梗阻或尿潴留,遗精早泄、阳萎、射精痛、健忘失眠、神经衰弱以至不能生育等。  相似文献   

5.
五气是中医学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其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不同,差异较大.《内经》中五气一词出现在很多篇章中,但名同义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含义:1、指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素问·天元纪》说:“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素问·至真要》说:“五气交合,盈虚更作.”《素问·六节脏象》说:“五令更立,各有所胜.”《素问·五运行》说:“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以上诸篇所言五气是指五运之气.五运之气  相似文献   

6.
1正虚是前列腺增生症发病之本前列腺增生症,依其临床表现归于中医学“癃闭”范畴。“膀胱不利为癃”(《素问·宣明五气篇》),病位虽在膀胱,但与肾密切相关。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贮藏与排泄水液的功能由肾所主,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  相似文献   

7.
田捷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5):21-21
血尿是泌尿系统常见症状,祖国医学关于血尿的记载首见于内经,称之为“溺血”、“溲血”,如《素问·气厥论》有“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四时刺逆论》有“少阴有余……则病积,溲血”等。历代医家对血尿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辩证论治、理法方药等作了大量的论述及探索,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1病因病机①风邪外袭,首先犯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表邪化热下迫,灼伤络脉导致小便出血。如《诸病源候论·小便血候》说:“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②外感火热之邪,太阳经脉受累,传经入里,热结膀胱,血络受损,发为尿血。③平素嗜好辛辣、烟酒,…  相似文献   

8.
形神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各方面新陈代谢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之中 ,是推动生命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形神合一理论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 ,研究形神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1 形神的概念  形即指物质、形体。《说文》 :“形 ,象也”。形的本义是指形象、形体。《内经》对“形”的论述有两方面 :一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有形实体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阳化气 ,阴成形”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 :“在天为气 ,在地成形” ,《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 :“气和而有形 ,因变以正名…  相似文献   

9.
“卫出下焦”还是“卫出上焦”历代均有争议。两说均能从古典医籍中找到依据。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出中焦,卫出下焦”;隋杨上善《太索·营卫气篇》则说:“营出中焦,卫出上焦”。《中藏经》亦说“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而卫出上焦”。笔者试从“肾与免疫”的角度来探讨“卫出下焦”的机理。一、卫气抵御外邪的功能即机体免疫功能“卫气”亦称“卫阳”是祖国医学用来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瘀血”是一个“证”,“活血化瘀”是一个相应地治疗方法。一、什么叫瘀据有关文献记载,瘀血的含义是如下几种:《说文》“积血”;《灵枢·水胀篇》“恶血”;《金匮要略》“干血”;《巢氏  相似文献   

11.
癫狂一证一般多认为属阴阳失调,七情内伤或痰气上扰,气血凝滞等因素所致。如《难经·二十难》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篇说:“癫狂一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而《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则指出“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笔者诊治一些久病疑难之癫狂证,经常法治疗无效,据《金匮》之理论以补益阴阳之气治疗,现例举验案两则,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膻中”考     
<正> 一、膻中的内涵《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灵柩·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灵柩·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归纳后世注家对膻中的认识,约有如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13.
膀胱位于小腹正中,主要功能是储尿排尿.《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作用,全赖于肺、脾、肾三焦健全的气化功能.肺居上焦,为水之上源,脾居中焦,为水湿转运之枢机;肾居下焦,为水下源.水液的吸收运引和排泄,有赖于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水湿;肾中真阳的蒸腾气化.《素问、宝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说明了癃闭和遗尿的发生与膀胱机能失调有关.1、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临床多因年老体衰,命门火衰,致使膀胱气化无权或久病体弱,致  相似文献   

14.
宣降调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气者,皆属于肺。”而在病理变化中,《内经》注意到肺脏的功能异常对人体诸气的影响,从而概括出“诸气喷郁,皆属于肺”  相似文献   

15.
三焦为六府之一。《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同时,三焦也为十二官之一。《素问·十二藏相使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素问·五藏别论》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则所谓三焦,好  相似文献   

16.
试论肝位中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灵枢·胀论》指出:“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肝位胁下,已为定论。然而,一旦运用三焦学说,却又大多把肝归属於下焦。三焦学说主要是划分人体部位的,《难经·三十一难》指出:“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当膀胱上口”。杨玄操注释云:“自膈以上,名曰上焦。”“自脐以上,名目中焦。”“自脐以下,名日下焦”。后世兰焦之分,多相沿此说。《中医学基础》就  相似文献   

17.
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称“癃闭”。排尿困难点滴而下,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不通病势急者称为“闭”。《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膀胱不利为闭不约为遗尿”。现代医学认为是膀胱以下机械性梗阻、前列腺肥大、结石、肿瘤或神经性膀胱机能障碍引起的肛门、直肠、生殖器、膀胱疾患或手术后、产后疼痛的反射所致。另外,严重的心肾功能衰竭、脱水及休克皆能引起,也有因高级神经系统疾患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浅谈元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元气和元气学说 何谓元气,《说文解字》曰:“元,始也,见《尔雅·释诂》。九家易曰,元者,气之始也。”可见元气即原始的最初的气。元气是怎么产生的呢?古人已认识到“宇宙生气”(《淮南子·天文训》),即宇宙大爆炸出现的“混沌”状态为气。并认为这种气不停运动变化,气中“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淮南子·天文训》);“本乎天者为天气,本乎地者为地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元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宇宙万物皆由元气所化生。如王充《论衡·言毒》中说:“万物之生,全禀元气”。《春秋·繁露》…  相似文献   

19.
从“恶血必归于肝”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血必归于肝”的理论,是由李东恒在《医学发明》一书中所提出的,他说:“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胁下,盖主血故也。”从而把“恶血”与肝的关系首先揭示出米。“恶血”者,瘀血也,如《素问·水胀篇》“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李东恒创立了著名的活血化瘀方剂“复元活血汤”用治瘀血诸痛,其效彰著,从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及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味理论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用药物之偏性以平脏腑阴阳气血之偏盛偏衰,这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手段。 1、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内经》论述颇多。《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五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所合五脏之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灵枢·五味篇》:“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咸、先走肾。”《素问·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