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改善癫痫发作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80例癫痫发作合并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均连续治疗6周,两组患者治疗1、2、4、6周末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与基线值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4、6周后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2、4、6周末时HAMD-17评分分别为(18.2±3.0)、(14.0±2.9)、(10.4±2.9)分和(7.3±2.8)分,均明显低于基线值(25.1±4.1)分,且分别低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1、2、4、6周后TESS评分分别为(5.8±2.9)、(5.3±2.7)、(4.8±2.6)分及(4.2±2.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患者治疗6周后总治疗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癫痫发作合并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杨斌  张玉堂  常鹏  王莉  刘建斌 《临床荟萃》2009,24(17):1479-148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干预对伴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3例伴有抑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干预组(常规治疗+西酞普兰),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积分的改变。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且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5);TIMI危险积分比较,治疗后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2.1±0.8 vs 2.6±1.2,P=0.000);干预组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从治疗前到治疗6周的HAMD评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9.2±6.5)分降至(11.7±6.1)分vs(28.5±7.1)分降至(16.8±6.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干预对合并抑郁的冠心病患者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各27例,观察治疗6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抗抑郁疗效和不良反应,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6w末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显效率分别为74.1%、70.4%;神经功能康复显效率分别为63.0%、55.6%。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西酞普兰组治疗1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氟西汀组治疗2w末起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两组治疗6w末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副反应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且起效更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药物组36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口服西酞普兰治疗。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ZSDA)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药物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改善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6 0例脑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例 ,治疗组加用西酞普兰 ,对照组加用阿米替林。研究时间 4周 ,并在治疗前及治疗 2周末、4周末进行HAMD评分。在治疗前、治疗 4周末进行ADL、SSS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4周末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 2周末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ADL、SS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每组治疗前与 4周末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PSD总体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 ,但起效迅速 ,副作用轻微 ,且能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将2003—10/2004-10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酞普兰组(32例)服用西酞普兰(20-40mg/d),文拉法辛组(34例)服用文拉法辛(150-225mg/d),治疗时问为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极重度)、临床总体印象量表(采用0-7分的8级评分法,O分为无病,7分为极重)、不良反应量表评分(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O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重度)。疗效评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减分率划分,≥25%计为有效,≥50%计为显效,≥75%计为痊愈。采用临床总体印象壁表评分划分,≤2计为有效,≤1计为痊愈。结果:西酞普兰组1例在第4周末失访,文拉法辛组l例在第2周末失访,1例因不良反应于第4周末退出。共63例完成6周观察,西酞普兰组31例,文拉法辛组32例。①两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比较:两组问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的减分值比较显示第2,4周末文拉法辛组大于西酞普兰组(17.47&;#177;5.26,24.33&;#177;6,32;12.13&;#177;5.87,19.73&;#177;6.24:3.73&;#177;1.03.4.66&;#177;0.89;3.26&;#177;1.03,4.06&;#177;0.79,P〈0.Ol,P〈0.05)。②两组疗效比较:第6周末依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减分率显示西酞普兰组与文拉法辛组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相似(94%,94%;68%,72%;13%,25%)。依据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显示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及痊愈率接近(81%,84%;42%,53%)。③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西酞普兰组低于文拉法辛组(13%.47%.P=0.005)。结论: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相当,丈拉法辛起效早于西酞普兰。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安全性都很好,西酞普兰不良反应较文拉法辛更少更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总体疗效相当,西酞普兰组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氟西汀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有效性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西酞普兰,研究组联合应用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下的汉密尔顿抑郁(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量表的评分水平差异及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两组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下的研究组HAMD-17项量表评分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6.2%,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83.0%(P=0.016)。研究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8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1.55%(22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降低患者的HAMD-17项量表评分,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将5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4例)。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西酞普兰治疗组显效率高(P<0.01)。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分别给予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疗程6w。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w末各评定1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显效率均为80%,疗效相当;但在治疗第1、2w末研究组焦虑/躯体化因子减分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西酞普兰较氟西汀起效快。西酞普兰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头疼等,且较轻微。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起效快、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原有抗精神分裂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使用西酞普兰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对68例PSD患者进行颅脑CT或MRI病灶定位,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并随访6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2,6周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同时进行西酞普兰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左半球病灶PSD的发生率68%(46/68)高于右半球病灶32%(22/68),半球前部病灶PSD的发生率56%(38/68)高于半球后部病灶44%(30/68)。西酞普兰于治疗的第1周起效,治疗6周后显效率为79%(27/34),有效率为91%(31/34),不良反应少而且轻微。结论:PSD的发生与病灶部位有关;西酞普兰治疗P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抑郁与焦虑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西酞普兰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对68例PSD患者进行颅脑CT或MRI病灶定位,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并随访6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2,6周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同时进行西酞普兰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左半球病灶PSD的发生率68%(46/68)高于右半球病灶32%(22/68),半球前部病灶PSD的发生率56%(38/68)高于半球后部病灶44%(30/68)。西酞普兰于治疗的第1周起效,治疗6周后显效率为79%(27/34),有效率为91%(31/34),不良反应少而且轻微。结论:PSD的发生与病灶部位有关;西酞普兰治疗P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氢溴酸西酞普兰在脑卒中后抑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氢溴酸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比评定其疗效。结果氢溴酸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较治疗后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氢溴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少。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伴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老年抑郁伴焦虑症患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w,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w、4w、6w、8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8w末,显效率40%,有效率57.5%。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治疗第2w末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呈持续性下降;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伴焦虑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伴焦虑和抑郁障碍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脑卒中后常伴发抑郁和焦虑性障碍,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将2003-10/2004-10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酞普兰组(32例)服用西酞普兰(20~40mg/d),文拉法辛组(34例)服用文拉法辛(150~225mg/d),治疗时间为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极重度)、临床总体印象量表(采用0~7分的8级评分法,0分为无病,7分为极重)、不良反应量表评分(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重度)。疗效评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减分率划分,≥25%计为有效,≥50%计为显效,≥75%计为痊愈。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划分,≤2计为有效,≤1计为痊愈。结果:西酞普兰组1例在第4周末失访,文拉法辛组1例在第2周末失访,1例因不良反应于第4周末退出。共63例完成6周观察,西酞普兰组31例,文拉法辛组32例。①两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比较:两组间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的减分值比较显示第2,4周末文拉法辛组大于西酞普兰组(17.47±5.26,24.33±6.32;12.13±5.87,19.73±6.24;3.73±1.03,4.66±0.89;3.26±1.03,4.06±0.79,P<0.01,P<0.05)。②两组疗效比较:第6周末依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减分率显示西酞普兰组与文拉法辛组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相似(94%,94%;68%,72%;13%,25%)。依据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显示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及痊愈率接近(81%,84%;42%,53%)。③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西酞普兰组低于文拉法辛组(13%,47%,P=0.005)。结论: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相当,文拉法辛起效早于西酞普兰。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安全性都很好,西酞普兰不良反应较文拉法辛更少更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PS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和观察组(44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5-HT水平均升高,S100-β及NSE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D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相关指标及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79-3680
分析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癫痫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200例并发抑郁症状的癫痫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进行艾司西酞普兰系统治疗;于治疗1、2、4周之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两组经不同药物系统治疗后,与同组基线比较,观察组HAMD评分治疗后第1周便发生大幅度降低(P<0.05);而对照组HAMD评分在治疗后第2周才发生大幅度降低(P<0.05);同时在治疗后第1、第2及第4周观察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3.150,P>0.05)。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均可有效改善癫痫抑郁症状,且艾司西酞普兰更具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可作为癫痫伴抑郁症状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