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市流脑50年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滨  高丽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3):282-282
本文分析武汉市 1949~ 1998年 5 0年流脑疫情资料 ,根据流脑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适时调整预防措施及策略。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资料来源 武汉市 1949~ 1998年疫情资料。流行概况及特征  1949~ 1998年全市共报告流脑 5 996 4例 ,年均发病率 48 75 / 10万 ,死亡 2 113例 ,病死率 3 5 2 %。 5 0年来 ,每隔 7~ 12年出现一次大流行 ,流脑出现过 4个高峰 ,分别是 195 7、196 5~ 196 7、1978、1985年。 196 5~ 196 7持续 3年大流行 ,其中 196 6年为历史最高峰。 4个流行高峰流行强度相差很大 ,195 7年发病率为 2 43 7/ 10万 ,196 6年…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急 ,病死率高 ,现将吉林省 195 0~ 2 0 0 0年的流脑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吉林省历年疫情资料汇编。1 2 方法 :依据耿贯一主编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 结果2 1 流行情况 :5 1年中 ,于 195 3、196 0、196 7、1975、1982年出现 5次不同程度的流行高峰 ,发病率分别为 3 18 10万、1 0 1 10万、16 1 2 1 10万、4 8 17 10万、2 2 5 5 10万 ,1982年以后发病率逐年下降。在我省 5 1年疫情报告中 ,196 8~ 1984年流脑的发病顺位在各种传…  相似文献   

3.
常山县在1958~1959年,1966~1967年,1978年曾先后发生三次流脑大流行,发病高峰年的发病率分别为210.4/10万、1389.1/10万和586.8/10万.具有明显的流行周期.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下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 (Nm )引起的以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在我省自 5 0年代以来曾有三年出现大规模流行 ,其发病率均在 5 0 /10万以上 (下称流行年 ) ,其余年份发病率均低于 5 0 /10万 (下称非流行年 )。随着预防和控制措施的逐步改进和实施 ,流脑发病率逐年下降 ,其发生规律及流行模式亦在变化。为了解我省流脑流行特征以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现对我省 195 0~ 1997年流脑流行特征剖析如下。1 资料来源收集全省疫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 ,历年流行病学及专…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安徽省合肥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07年流脑疫情资料.结果 合肥市2005~2007年流脑累计发病330例,2005年发病率为1.64/10万,至2007年上升到2.84/10万;经实验室确诊共,其中97.5%为C群,其余为未分群;冬春季发病高峰明显,每年1~4月流行期发病数均超过当年的70%;2005和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15~19岁组(8.63/10万,11.30/10万),2007年发病率最高为0~1岁组(11.15/10万),较2005年上升了近5.5倍;2005年城市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81.8%,2007年下降到43.6%,2005年农村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18.2%,2007年上升到56.4%;共发生19起聚集性流脑疫情,8起发生在学校,其中职业学校4起.结论 流脑流行病学特征逐年变化,尤其病例年龄分布特征明显,应适时调整最佳免疫策略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流脑是兴化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现将1950~1999年的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1 资料来源1.1 疾病资料 1950~1999年疫情报表和部分年度流脑病人登记薄。1.2 人口资料 市统计局编制的兴化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 流行特征2.1 流行强度2.1.1 50 a来发病率波动在0.07~1116.03/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52.24/10万;50 a中发生过两次大流行,第一次为1963~1965年,其流行强度为历史之最,这3 a发病率分别为214.4/10万、788.67/10万和1116.03/10万,第二次是1980年,发病率为123.57/10万,二次相隔14 a,其中1967年和1977年又各发生1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临沂市不同时期麻疹的流行特征 ,将 195 6~ 1999年以来临沂市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1 资料来源发病资料来自历年疫情记录与暴发流行记载 ,人口资料由临沂市公安局提供。2 结果2 1 发病情况  195 6~ 196 9年麻疹疫苗使用前 ,年发病率 2 15 0 3/ 10万~ 2 4 6 5 4 3/ 10万 ,大流行共发生4次 ,分别为 195 9、196 1、196 2、196 5年 ,此阶段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 1970~ 1980年计划免疫实施前接种阶段 ,年发病率 12 2 2 6 / 10万~ 1197 84 / 10万 ,大流行发生 2次 ,分别为 1971、1973年 ,发病率、病死率较第一阶段普遍…  相似文献   

8.
常山县1951—1996年流脑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山县位于浙西山区,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重流行区,建国以来先后发生三次大流行。1982年普遍使用流脑菌苗以后,流行强度得到明显控制。为探讨流脑流行规律和流行特征,对本县1951~1996年流脑疫情资料和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人口资料由县统计局提供。2.流脑发病资料来自县卫生防疫站历年传染病疫情统计,流脑菌苗接种资料为县卫生防疫站1982~1996年度计免统计报表。3.收集本县1982~1996年流脑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流行菌群变迁和带菌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武汉市 1949~ 1998年流脑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 ,其年均发病率 48.75 / 10万。死亡 2 113例 ,病死率 3.5 2 %。每隔 7~ 12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 ,共出现过四个高峰 :195 7、196 5~ 196 7、1978、1985年。且发病率与病死率呈分离现象。发病以 15岁以下为主 ,且发病有向大年龄组转移的趋势。每年的 2~ 4月为流行高峰季节 ,发病数占全年的 75 %以上。 15岁以下人群仍然是预防重点。流脑 A群多糖菌苗是今后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沂蒙山区位于鲁东南地区 ,是山东省伤寒重点疫区之一。我们自 1992年起 ,在郯城、苍山两县设立伤寒监测点 ,进行了有关伤寒流行特征及监测 ,并将历年来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汇总分析如下。流行概况  195 6~ 2 0 0 0年 ,全市累计报告伤寒病人 9335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2 2 7/ 10万 ,最高为 19 6 4/ 10万 (196 2年 ) ,最低为 0 11/ 10万 (1975年 )。基本情况是 195 6~ 196 5年平均发病率为 6 17/ 10万 ;196 6~ 1975年为 0 6 7/ 10万 ;1976~ 1985年为 3 2 4/ 10万 ;1986~ 1995年为 0 6 3/ 10万 ;1996~2 0 0 0年为 0 32 /…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1951~2003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济南市流脑流行特征 ,为有效控制流脑流行、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济南市 195 1~ 2 0 0 3年流脑发病法定报告资料和流脑防治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 5 0多年来 ,济南市流脑发病呈逐年下降态势 ,期间出现 3次大的流行高峰 ;发病主要集中在 3~ 7岁年龄段 ,发病率为 8 47/10万 ,散居儿童占 63 3 5 % ,2~ 4月占 71 2 4% ;城乡结合部的历城区发病率最高。 [结论 ]济南市流脑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这与流脑疫苗的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东阳市4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规律和流行特征,对本市46年(1951~1996)疫情资料分析如下。一、流行概况:1951~1996年全市报告流脑病人18028例,年均发病率55.52/10万,死亡968例,病死率5.37%。46年来,我市流脑先后出现过4次周期性高峰。第一流行阶段(1951~1961年)发病率波动在0~44.02/10万,平均发病率8.62/10万,1959年为流行最高峰;第二流行阶段(1962~1973年)发病率波动在10.96~917.62/10万,平均发病率155.99/10万,1967年为流行最高峰,与第一个高峰周期相隔8年;第三流行阶段(1974~1983年)发病率波动在3.21~155.04/10万,平均…  相似文献   

13.
2001年衢州市人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带菌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衢州市从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疫情一直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2 0 0 0年全市无流脑疫情报告。为了解人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带菌状况 ,分析流脑流行趋势 ,提供预防、控制流脑的科学依据 ,我们于 2 0 0 1年 2月 2 8日至 3月 5日在常山县开展了人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带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选择常山县芳村、湖东两乡小学学前班、三年级、五年级 6~ 16岁学生为调查对象。2 检测方法 用棉咽拭子采集学生咽拭标本 ,置双抗卵黄盐水增菌液试管内。增菌咽拭液标本接种于双抗血平皿37℃ 2 4小时培养 ,阳性…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下简称“流脑”)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为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 ,在对漳平市 1981~ 2 0 0 0年流脑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上 ,对该市今后的流脑防治对策进行有益的探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取自漳平市 1981~ 2 0 0 0年的流脑年度疫情资料 ,各年度的人口数据来自该市统计年鉴。参照国内专家制定的流脑流行年标准划分 (迮文远主编《计划免疫学》 ,1997) ,即 :发病率在 11/ 10万~ 99/ 10万划为中小流行年 (流行年 )、 3 / 10万~10 / 10万为非流行年 (散发年 )、 <3 / 10万为控制年。以发病率、死…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1990—1999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实施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经10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的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1990年我市的流脑发病率近1.1/10万,到1999年发病率仅为0.1/10万.现将合肥市10年来的流脑流行趋势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合肥市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流脑病例诊断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 . 1.3 统计分析数据输入微机,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 2 结果 2.1 地区分布 1990~1999年全市8个地区均有病例发生,共报病例216例, 城区(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8例,农村(郊区、蜀山镇、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208例 ,10年的平均发病率为0.53/10万.1990~1999年,农村平均发病率0.51/10万,城区平均发病率0.02/10万,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其中长丰县发病最多,占农村发病数的71.8%. 表1可见,农村的发病率在1990年、1991年及1994年出现高峰,而城区的发病率则自90年以后波动不大,除1992、1995、1996,1990年以后城区无流脑病例发生. 2.2 季节分布将1990~1999年按达到第3个 表1 合肥市1990~1999年流脑的城乡发病率比较(1/10万 ) Table 1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in Hefei, 1990~1999(1/100 000)  相似文献   

16.
流脑A群多糖菌苗划片免疫九年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预测1984年前后保定市为流脑大流行高峰年。为预防其出现,于1980~1984年对保定市区1~15岁儿童进行了两轮流脑多糖菌苗的按区划片免疫,接种率达80.01%。1985~1988年只对12~24月龄幼儿进行接种,接种率为97.15%。9年间免疫组观察833 333人发病4人,发病率为0.48/10万;对照组观察304 085人,发病25人,发病率为8.22/10万。菌苗保护率为94.16%,效果指数1:17.12。不仅有效地防止了保定市1984年大流行高峰年而且使1980~1988年连续9年流脑发病率维持在1/10万左右,是历史上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流脑是一种常见传染病 ,为了解流脑在大悟县的流行规律 ,现将全县 1 95 1~ 2 0 0 0年的流脑疫情分析报告如下。1 流行概况1 95 1~ 2 0 0 0年 ,大悟县共发生流脑 5 2 4 1例 ,发病率为0 .1 6 / 1 0万~ 6 4 4 .4 6 / 1 0万。 5 0年来 ,每 5~ 8年发生一次小流行 ,1 0~ 1 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形成了 4个流行周期和一个散发阶段。第一周期 (1 95 1~ 1 96 0年 )发病率为 0 .2 9/ 1 0万~7.0 1 / 1 0万。 1 95 7年为第一个流行高峰年 ,发病率为7.0 1 / 1 0万。第二周期 (1 96 l~ 1 975年 )发病率为 0 .4 2 / 1 0万~6 4 4 .4 6 / 1 0万。 1 …  相似文献   

18.
烟台市1992~2001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率波动在0.02/10万~0.68/10万之间,呈散发状态.为防止因人口流动和菌群变迁造成流脑流行,对流脑疫情资料进行了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于1999年11月开展了流脑病原学监测,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东莞市1992-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对东莞市1992-2007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2-2007年东莞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42例,死亡9例,发病率在0.04/10万~0.72/10万之间.流动人口流脑的发病率(0.24/10万)高于本地人口(0.09/10万)(P<0.01);沿海片区发病率最高,为0.36/10万.2-4月份报告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65.49%.16~25岁组病例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9.86%.工人和民工发病较多,分别为67例和46例,占总病例数的47.18%和32.39%.结论 东莞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加强流脑监测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常山县解放后曾发生3次流脑大流行,流行周期为8~10年。1982年起省、地、县三级防疫站在常山开展流脑监测。现将1982~1991年流脑带菌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带菌率及菌群分布1982~1991年在定点监测的健康人群中采集咽拭6177份,检出流脑菌2179株,总带菌率为35.28%。其中B 群最多占83.06%,其次为319群和1892群,分别为7.25%和5.04%。A 群占第5位,为1.29%。除1811群未检出外,其余10个群均有检出。319群的带菌率逐年下降,而1916群的带菌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