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儿,女,出生后2周,喂奶后呈喷射性呕吐,右上腹可扪及包块.彩超检查(图1):胃体扩张,壁薄,腔内见较多液性回声、幽门部胃壁均匀性增厚,呈低回声,纵切呈类似女性"宫颈征",横切呈"靶环征",幽¨管腔明显狭窄,呈狭长高回声带,肌厚0.5 cm,长度2.0 cm.肝胆胰脾正常.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胃潴留.后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山西省儿童医院近一年来通过高频超声诊断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8例。结果:18例均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后经临床手术证实。结论:高频超声可明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总结手术证实的5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超声诊断结果,探讨该病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量幽门管长度,直径及幽门肌厚度.结果 57例CHPS的幽门肌厚度均≥3.5 mm,最厚8.5 mm,平均4.7 mm.结论 超声可作为诊断CH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常见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以往其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近年来我们常用B超检查,发现幽门狭窄的声像图十分具有特征性,诊断准确率高,现将经手术证实的13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11例先天性幽门狭窄(CHPS)。探讨该病的声像图特点。方法 观察患儿胃潴留情况。测量幽门管肌层厚度。结果幽门肌厚度明显增厚≥3.6mm,量厚达9.5mm。结论 超声对CHPS诊断有特异性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穗红柳建华杨毓雯位红芹萧淑宜胡志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3):186-189
目的:旨在通过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显像技术(CDFI)及脉冲多普勒(PW)频谱分析技术观察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患儿的幽门管组织的血流分布、血流速度等情况,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CHPS并评估其肥厚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2015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经超声检查及X线造影检查确诊的65例CHPS患儿,以50例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且无临床症状的婴儿作为对照组,对65例CHPS患儿及对照组婴幼儿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受检者的幽门形态结构并分别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长径、直径和幽门管内径,通过CDFI检查观察肥厚幽门黏膜各层的彩色血流分布特点并对幽门肌层进行血流分级;通过PW技术进行血流速度测量和频谱分析;另外将CHPS组肌层按厚度分为3组,比较肌层厚度与上述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肥厚的幽门管各层黏膜组织的血流具有分布特征;肌层血流分级为2.83±0.38;最大血流速度(Vmax)为(16.96±0.91)cm/s;阻力指数(RI)为0.68±0.33。65例CHPS患儿的肌层厚度与年龄、体质量、幽门管直径、Vmax、RI均呈正相关(r=0.63、0.48、0.68、0.48、0.42,P均<0.05),与幽门管长度无相关性(r=0.13,P>0.05)。以肌层厚度分为3组的病例中第1组与第2组的血流分级、Vmax及RI无显著差别,血流均较丰富,第3组的血流分级较低,且Vmax加快,RI增大。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可准确掌握幽门管的黏膜各层的血流分布情况和肌层血流分级,并通过测量Vmax及RI以估计幽门狭窄的轻重程度,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乃至为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宝贵的客观资料,且简便易行,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手术证实的chps患者,与其彩超检查结果比较结果:76例患儿超声与手术符合率为92.1%;超声所测得幽门管长径平均(19.2±3.5)mm,幽门管直径(14.1±3.1)mm,幽门肌厚度(6.1±1.2)mm,与手术所得结果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chps有较高的确诊率,且无伤害,易操作。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45天.以喷射性呕吐进行性加重20余天为主诉入院.查体:精神差,神志清,心肺(一),腹软,无压痛,可见胃蠕动波,肠鸣音存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提示:幽门管不全梗阻,先天性幽门狭窄不除外.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外科疾病。男婴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婴。就诊时间多在1~2月问。我院近一年来应用高频超声诊断9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梁锋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2):19-2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 H P 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例怀疑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超声表现,观察胃潴留情况、胃内容物通过幽门管情况、幽门管形态,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直径、幽门管长度.结果:11例患儿均为足月儿,均为进行性呕吐加重,1例经内科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14.
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总结手术证实的 3 0例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HPS)的超声诊断结果 ,对超声诊断标准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胃幽门管的解剖结构 ,行幽门长轴扫查停帧测量幽门管的长度(PL)及幽门肌厚度 (PMT) ,旋转探头 90°,测量幽门管直径 (PD) ,并计算出幽门肌指数 (PI) ,幽门容积(PV)。结果 :3 0例患儿年龄 4 2 .9± 2 7.1天 ,17~ 12 0天 ,男性 2 3例 ,女性 7例 ,男女比例 3 .3 :1;超声测量数据 :PL (18.63± 2 .2 0 ) mm,PD (15 .0± 1.11) mm,PMT (4.13± 0 .65 ) mm,PI (0 .2 8± 0 .0 4 ) PV (2 94 .76±97.7) mm3。结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诊断指标为 PL≥ 15 mm ,PD≥ 13 mm,PMT≥ 3 mm,以幽门肌肥厚的诊断意义最重要 ,国内及国外文献都认为幽门肌肥厚≥ 4~ 5 mm,是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标准 ,而根据本组病例的手术结果 ,幽门肌厚度≥ 3 mm就可以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及价值。方法禁食后应用高频超声对临床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胃内容物的量及幽门的形态、结构,分别测量幽门外径、长度、肌层的厚度和及幽门管腔内径。分析70例经手术证实患儿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70例中68例声像图呈特征性改变,幽门管长径(22.30±2.68)mm,幽门肌厚度(4.60±0.88)mm,幽门直径(14.50±1.86)mm。以幽门肌层厚度≥4 mm为诊断标准,敏感度为71.43%;以幽门肌层厚度>3 mm为诊断标准,敏感度为97.14%。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以幽门肌层厚度>3 mm为诊断标准可以大幅提高敏感度,减少漏诊,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玉清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山东)》2006,8(4):26-26
目的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进行研究,探讨二维超声对其价值。方法对1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并对照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时,幽门肥厚mm4mm,幽门直径≥16mm,管长〉16mm,并形成中等或均匀性低回声团块。结论二维超声对先天尾肥厚性幽门狭窄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一种新型手术疗法--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中的应用.方法:行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的CHPS患儿20例,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正常组婴幼儿及CHPS组患儿术前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现察CHPS患儿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变化趋势.结果:正常纽婴幼儿与CHPS纽患儿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HPS组患儿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很好地观察正常婴幼儿及CHPS患儿术前、术后肌层及黏膜层血流状况,对于诊断CHPS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指新生儿时期原因不明的幽门肌层肥厚造成的的幽门不全梗阻 ,系新生儿器质性呕吐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发病约为1 :3000。作者总结了1985年1月~1994年12月10年间收治本病13例的诊治体会 ,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 ,女5例。年龄12~75d ,平均41d。起病时间生后7~37d ,平均22d。呕吐持续时间5~45d ,平均19d。临床表现有典型呕吐病史及右上腹部扪到椭圆形硬块。13例患儿全身情况差 ,表现①体重下降 ,8例已知出生体重的患儿 ,其中5例较出生时反而减轻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