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剧烈的、顽固性疼痛,可使患者极度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的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应用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6例,有效缓解了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避免了带状疱疹神经痛迁延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共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4590岁,病程4 d至6年。全组病例均经口服2种以上镇痛药无效,其中7例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9月~2011年12月期间18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最常见于60岁以上的患者,大约54.1%的60~69岁带状疱疹患者和77.8%的70~79岁带状疱疹患者可在发疹后并发PHN。7d后就诊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病率为61.5%。有伴发病的128例患者并发后遗神经痛的患者53例(41.4%)。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与年龄、是否有伴发病、是否及时积极治疗相关,抗病毒药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 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指导、物理治疗等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中疼痛较治疗前减轻61例,加重1例,无改变4例。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8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妥乐平+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比较两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效果;神经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神经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的物理治疗.方法 对6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带状疱疹患者中仅4例遗留了后遗神经痛,在经过营养神经和物理治疗后最终治愈.结论 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可提高带状疱疹的疗效,缩短病程并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氦氖激光联合口服维生素B1及吲哚美辛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皮肤科门诊。入选标准:临床确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诊断标准参考吴志华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0例,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治疗前后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疼痛障碍指数(PDI)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与P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39.02,P均〈0.01).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程晨  徐金  王婷婷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4):182-184,189
目的 探讨群组管理模式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群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疼痛、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6例,对36例后遗神经痛患者均使用浮针和加巴喷丁胶囊口服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浮针和加巴喷丁胶囊联合治疗后,36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浮针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PHN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好,无痛苦,易施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神经痛患者,其中坐骨神经痛5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全部病例均采取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结果5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治愈30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4例。5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治愈总有效率为98%,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愈总有效率为90%。结论采取中医针灸结合西药方法治疗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加减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11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2.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特征,当疱疹病毒侵及鼻睫状神经时,可并发角膜炎.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患者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老年人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瘙痒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目前已有不少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的临床研究,如背根节脉冲射频、射频热凝、神经根阻滞等,但对带状疱疹后瘙痒的研究报道极少,仅局限在药物和神经阻滞的治疗。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对T4-9分布区的带状疱疹后瘙痒患者11例,采用DSA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袋装疱疹后神经痛发生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10%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与发病年龄有关,小于40岁患者很少发生,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50%,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75%,有10%~25%的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可持续超过1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采用TDP照射配合中草药桃红四物汤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针灸治疗加用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疼痛强度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 针灸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梁光 《北方药学》2014,(7):88-89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多种因素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32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神经痛分为非神经痛带状疱疹组,即A组112例,带状疱疹并神经痛组,即B组20例。结果:两组带状疱疹患者年龄、前驱痛、皮损类型、疼痛程度、初治时间的比例情况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性别、发热、受累神经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激素联合无环鸟苷治疗带状疱疹后期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激素联合病毒唑治疗后神经痛的发生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有无前驱痛、皮损类型、疼痛程度、初治时间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有关,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是一种累及神经及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患部出现簇集性小水疱,带状排列,单侧性分布,伴有神经痛[1].老年带状疱疹的疼痛程度比中青年患者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也高得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和护理内容进展很快,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多种因素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神经痛分为非神经痛带状疱疹组即A组50例,带状疱疹并神经痛组即B组10例。结果两组带状疱疹患者前驱痛、皮损类型、疼痛程度、初治时间的比例情况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性别、发热、受累神经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无前驱痛、皮损类型、疼痛程度、初治时间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有关,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文婷 《贵州医药》2007,31(11):994-994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簇集性小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带状分布为特征的皮肤病,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患者常疼痛难忍,彻夜难眠.据统计,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在皮损痊愈后,仍有10%~25%的患者存在神经痛.我院采用紫外线照射(UVR)治疗带状疱疹在缩短病程,缓解疼痛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晓红  曹碧兰  杨莹 《天津医药》2006,34(5):345-345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大多数患者经规范、早期系统治疗预后较好,如治疗不及时、不合理将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1993-2004年住院的9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