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尼埃病,又称为梅里埃病、美尼尔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是一种以眩晕、耳鸣、耳胀、波动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内耳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一侧性耳鸣耳聋,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检查可见自发性水平性眼球震颤等。一八六一年,法国医生梅尼埃首次报告典型病例,证实病人反复发作眩晕是由于负责人体平衡的内耳器官(迷路)失常所致。为了纪念这位医生将此病名定为梅尼埃病。  相似文献   

2.
在引起眩晕的疾病中,梅尼埃病可是大名鼎鼎.之所以声名在外,是因为梅尼埃病发病率高、发作频繁. 梅尼埃病高发年龄通常为40~60岁,典型的症状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闷和耳胀满感.由于反复发作,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因此焦虑、抑郁很常见.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常将不明原因的反复发作性眩晕、感音神经聋、耳鸣伴有耳内胀满感,称为梅尼埃病综合征.因为本病是一独立的疾病实体,故现不主张称梅尼埃病综合征.1989年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则统一称该疾病为"梅尼埃病".  相似文献   

4.
戴春富 《大众医学》2010,(10):20-20
梅尼埃病,又称为梅里埃病、美尼尔综合征等,是一种以眩晕、耳鸣、耳胀、波动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内耳疾病。1861年,法国医生梅尼埃首次报道典型病例,证实病人反复发作眩晕是由于负责人体平衡的内耳器官(迷路)失常所致。为了纪念这位医生,此病被命名为梅尼埃病。  相似文献   

5.
北鲲 《健康大视野》2008,(2):96-101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众多复杂的眩晕性疾病所共有的一种临床表现,常常困扰人们的日常生活。眩晕是指病人自觉自己或周围物体旋转,伴有平衡障碍,如姿势不稳或身体向一侧倾倒,伴有恶心甚至呕吐等症候群,检查病人可有眼球震颤。眩晕性疾病约占耳鼻喉科病人的10~15%。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多于年轻人,其发病有增多趋势。引起眩晕的最常见的病因是耳科疾病,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其它常见原因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性眩晕、动脉硬化或梗塞等。根据眩晕的疾病部位和原因不同,可将眩晕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不能误诊,有些是中枢性眩晕需紧急处理,不然就会有生命危险,而周围性眩晕需全面检查可以确诊,以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6.
梅尼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以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听力损失、耳鸣和耳内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耳蜗微循环障碍、内淋巴液平衡失调、免疫反应与自身免疫异常、膜迷路破裂、内分泌功能紊乱、病毒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治疗顽固性眩晕有新法 人体平衡机能是由内耳前庭位置觉、肌肉深感觉和视觉相互协调完成的。其中,前庭器官对机体位置变化所产生的位置觉起主导作用,一旦出现功能障碍,就会发生平衡机能失调,产生运动错觉,表现为眩晕。如果前庭器官发生不可逆性病理改变,就会导致久治不愈的顽固性眩晕,同时可伴有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出汗。由于引起顽固性眩晕的前庭器官病理改变多为不可逆性,所以,使用抗晕药物、扩血管药物和神经营养剂均只能暂时缓解眩晕症状,随病变加重,眩晕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现代医学主张治疗顽固性眩晕应切断前庭神经,阻断经该神经传入平衡中枢的异常生物电冲动,从而彻底消除眩晕。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遇到一类病人,主诉自己经常眩晕发作,伴有恶心呕吐,多数有一侧耳鸣、耳堵、听力下降、步履不稳,发作时只能平卧于静室之中,畏光畏声,稍一体位改变,便有天翻地覆的感觉。这种病人,非常可能是息上了梅尼埃氏病(旧称美尼尔病)。  相似文献   

9.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的,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以发作性眩晕、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耳胀满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内耳疾病。2004年1月~2007年3月,我们运用中西药配伍治疗5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眩晕     
眩晕,是一种主观症状,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的表现。病人出现自感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倾斜、升降或头重足轻等不稳的感觉。有旋转感者为真性眩晕,无旋转感者为假性眩晕。眩晕按病变单位分为两种:①系统性眩晕;②非系统性眩晕。系统性眩晕:也称特发性眩晕,是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包括耳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及核、内侧纵囊、小脑、大脑的前庭中枢颞叶等。临床表现:旋转性眩晕、眼球震颤、耳鸣、听力障碍、血  相似文献   

11.
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因众多,其中耳石症为最常见的眩晕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相关知识的普及,近年耳石症的诊断率迅速增加,与头位变动相关的眩晕发作常被诊断为耳石症。实际上前庭性偏头痛、良性复发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聋、颅内器质性疾病等均可以在头位变动时出现眩晕,并且有时会出现与耳石症类似的眼震。良性复发性眩晕出现位置性眩晕或眼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多种功能和结构神经网络的相互作用。详细的病史采集、查体、随访有助于鉴别诊断,防止耳石症诊断的泛化。  相似文献   

12.
吴文凯 《中国保健》2009,(17):785-785
耳源性眩晕又称梅尼埃病,是一因膜迷路积水影响听力及平衡的内耳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型听力减退和耳鸣、恶心、呕吐或眼球震颤。多见单耳发病。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如镇静剂、维生素制剂、脱水剂、血管扩张剂等。笔者采用耳针加体针共治疗2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内耳前庭是人体司理平衡的重要器官之一。前庭体系除前者外,还包括前庭神经、前庭核及其神经联系。刺激内耳可激发眩晕、眼球震颤等一系列反应,当前庭体系病变时,同样可以出现上述反应而构成一系列的症征。前庭功能测验即通过人为刺激内耳前庭器官以激发上述反应,并通过眼震电图对其中的眼震进行观察,达到临床上在周边与中枢病变之间,作出鉴别诊断的目的。近代耳神经学(Otoneurology)检查中,前庭功能测验已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的,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以发作性眩晕、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耳胀满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内耳疾病。2004年1月~2007年3月,我们运用中西药配伍治疗5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29例,男女比例1:1.4,年  相似文献   

15.
《健康博览》2008,(2):15-15
上海 庄女士 我经常左侧耳鸣、耳堵、听力下降,我以为是疲劳的原因,可最近几个月来经常眩晕,偶尔还伴有恶心呕吐,有时正在走路也会步履不稳,稍微改变体位便有天翻地覆的感觉,医院诊断是我患上了梅尼埃病。医生说,调养是防治眩晕发作的关键,请问有什么方法调养防治呢?  相似文献   

16.
梅尼埃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特征的内耳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恶心、呕吐,可有内耳张满感。我科1999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梅尼埃患者22例,护士以患者及家属为主要对象,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使患者增进了健康知识,建立了健康行为,提高了健康水平,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上海庄女士我经常左侧耳鸣、耳堵、听力下降,我以为是疲劳的原因,可最近几个月来经常眩晕,偶尔还伴有恶心呕吐,有时正在走路也会步履不稳,稍微改变体位便有天翻地覆的感觉,医院诊断是我患上了梅尼埃病。医生说,调养是防治眩晕发作的关键,请问有什么方法调养防治呢?  相似文献   

18.
巴拉尼协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牵头,在日本平衡研究协会、欧洲耳科和神经耳科学会、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和韩国平衡协会共同参与下,制定了梅尼埃病诊断标准,于2015年发布。此后,2018年《欧洲梅尼埃病诊断治疗声明》和2020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梅尼埃病临床指南》所使用的梅尼埃病诊断标准与巴拉尼协会牵头制定的梅尼埃病诊断标准的实质内容一致。目前中国、美国、欧洲等学者依然使用巴拉尼协会牵头制定的梅尼埃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 简称RHS)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以面神经麻痹为特点伴耳翼疱疹,前庭迷路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自1992年至今共收治本病1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6例病人,男11例,女5例,年龄19~68岁.春季发病5例,秋季发病7例,其他两季4例.病前有“感冒、受凉”史8例,劳累史3例.本组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分为单纯型RHS和非单纯型RHS(同时伴有其他颅神经和脊神经损害).单纯型RHS 12例,病人均有耳周疼痛、疱疹和同侧周围性面瘫.疱疹呈米粒大小,成簇分布于耳廓、外耳,4例累及鼓膜.12例单纯型RHS病人中,8例疱疹出现后2~6d发生同侧面瘫,2例与面瘫同时出现,2例分别出现于面瘫后第2和第5d;5例伴眩晕、耳鸣;4例出现短暂听力下降;表现气导和骨导时限缩短,韦伯试验偏向健耳;3例出现短暂的眼球震颤.4例非单纯型RHS病人,均有耳周疼痛和同侧周围性面瘫,1例伴有对侧周围性面瘫;1例出现耳周疱疹,2例出现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疱疹,1例表现为左下胸段带状疱疹,4例病人疱疹均发生于面瘫之前,未发现两条感觉神经分布区同时出现疱疹;眩晕和听力下降各2例;眼球震颤1例,眼外肌麻痹(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治疗在外周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外周性眩晕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前庭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情况、干预效果、眩晕发生程度和频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BBS评分高于对照组,V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4,P<0.05)。研究组眩晕发生频率中经常发作、偶尔发作频率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很少发作频率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眩晕发生程度中重度、中度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轻度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外周性眩晕的前庭康复效果,降低患者眩晕发作的程度,减少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