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视神经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玫  韩悦  丁莹 《天津医药》2006,34(2):91-93
目的:探讨视神经原发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视神经肿瘤患者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视神经胶质瘤12例,影像图均表现为视神经梭形增粗,边缘光滑清楚。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有强化。MRI上病变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有强化。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影像图表现为视神经一致性增粗(2例)、梭形肿块(2例)、不规则偏心性肿块(4例),病灶边缘清楚但欠光滑。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2例伴钙化,有强化。MRI上T1WI呈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中等或略高(或低)信号,强化明显。经手术证实病变限于眶内者9例(术前CT显示为12例,MRI显示为9例);累及视神经管内段6例(术前CT显示为3例,MRI显示为6例),累及颅内5例(术前CT、MRI均显示为5例)。结论: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脑膜瘤均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RI较CT更利于显示肿瘤向视神经管内及颅内侵犯的范围与程度。  相似文献   

2.
刘志霞  全冠民  耿左军 《河北医药》2009,31(17):2222-2223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诊断四肢软组织肿瘤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病理诊断的软组织肿瘤,行CT或MRI检查,分析病变部位、范围、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确定CT与MR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血管性肿瘤9例,CT平扫可见静脉石。脂肪组织来源肿瘤9例,脂肪成分在CT及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周围神经肿瘤2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淋巴管瘤4例,均为海绵状淋巴管瘤,CT增强无强化。纤维肉瘤1例,CT示病变范围广泛,边界较清晰,密度均匀。鳞癌1例,CT示病变境界不清。滑膜肉瘤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27例定位正确率100%,定性正确率88.9%。结论CT与MRI均能清楚显示病变,明确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推测病变组织学来源和良恶性的鉴别方面MRI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多层螺旋CT(MS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29例RB的CT及MR!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20例行MRI平扫,11例平扫+增强。结果CT扫描29例病变均表现为眼球后壁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突入玻璃体腔,均见有钙化,9例眼球大小正常,17例眼球增大,3例眼球变小。MRI扫描均表现为眼球内软组织信号。结论RB在MS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对显示钙化有明显优势,MRI对肿瘤的内部形态、肿瘤的蔓延及其增强显示良好,MSCT和MRI可显示RB的形态、大小及内部特征,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CT检查对腮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CT表现,并同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双盲阅片评估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8例良性肿瘤,密度均匀、边界清楚12例,密度不均、部分境界不清6例。30例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24例;密度较均匀,境界清楚6例。48例肿瘤的CT图像中均未见面神经显示。双盲阅片结果表明:CT对78.9%的腮腺肿块能正常定性(炎性反应,良或恶性肿瘤),但不能确认其组织学类型。结论 CT能鉴别大多数的良、恶性肿瘤,但不能确定其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5.
葛湛  谢长浓  潘恒  吴永峻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31-3032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X线、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s患者的X线平片、螺旋CT及MRI表现,其中12例子X线平片检查,11例子cT检查,5例予MRI检查。结果发生在软组织的pPNETs共8例,X线及cT表现为分界不清的等或低密度软组织肿块,部分肿瘤破坏相邻骨质;MRI表现为软组织内边界不清的较大肿块,其内信号不均匀,相邻骨皮质及部分骨髓腔为软组织影替代;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发生在骨的pPNETs6例,X线及CT表现为范围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骨的周围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病灶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中等或高信号肿块,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pPNETs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X线平片、CT与MRI检查有助于术前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分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CT表现与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11例,11例中男9例,女2例,分析病灶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密度。结果 11例腮腺腺淋巴瘤中,5例病灶单发,6例多发,共20个病灶,其中13个(65%)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CT显示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7个,坏死囊变致密度不均匀13个;增强扫描病灶呈早期均匀强化,以中度强化为主,囊变区不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当肿块发生于腮腺浅叶后下象限,边界清楚,特别是病灶多发并伴局灶性坏死,增强后中度以上强化时应首先考虑本病。  相似文献   

7.
洪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36-1038
目的提高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CT表现的认识,探讨多层螺旋CT(MD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1)男4例,女8例,其中50-59岁女性7例(58.0%);(2)12例共14个病灶,11例单发,1例单侧3个病灶;(3)病灶位于浅叶者12个,2个病灶跨深浅两叶;(4)病灶最大径均〈3em,其中〈1cm者5个,1—2cm者6个,〉2cm者3个;(5)所有的病灶边界均清楚;病灶边缘光整者13个,不光整者1个;(6)病灶内密度均匀者3个,其中2个见于〈1cm的病灶;病灶中央规则囊变者4个,不规则囊变者7个;其中5个病灶囊变区〉50%;(7)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强化幅度I〉40Hu。结论病灶较小、单发、位于腮腺浅叶、边界清楚、边缘光整、病灶易囊变及强化明显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认识这些CT表现结合患者性别、年龄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间质肿瘤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8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12例为肾上腺囊肿患者,2例为肾上腺脂肪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畸胎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患者。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信号或者密度大多数存在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信号或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中软组织部分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均质脂肪密度或者信号;肾上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可出现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后未出现强化症状;肾上腺神经鞘瘤CT显示为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为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强化不均匀,行MRI T1WI和T2WI诊断信号呈不均匀状态,强化效果不佳;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为特殊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十分清晰,增强扫描后其囊壁会发生轻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肿块较大,极易发生液化坏死情况,增强扫描后会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畸胎瘤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MRI诊断显示多种混杂信号。结论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CT和MRI诊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质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均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其软组织肿瘤因无显著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分析总结,提高认识,避免误诊。方法23例肺结核不典型表现病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78岁,平均48岁,23例摄胸正位,侧位8例和定期复查胸片,其中3例做CT扫描,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结果(1)发病部位:9例位于两下叶基底段,5例位于中叶.4例位于舌叶,5例病变位于结核好发部位。(2)病变形态:8例为孤立肺段或肺叶阴影,7例表现略淡的单发或多发片状影,6例为孤立球形病灶,浅分叶,边缘.光滑或模糊,2例肺门区肿块,密度不均匀。结论肺结核发病呈上升趋势,老年肺结核增多,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应根据各种影像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方法 2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位于长骨干骺端,其中股骨10例,胫骨6例;15例X线表现偏心性溶骨性改变;23例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结节状略低密度软组织密度肿块;25例病灶强化不明显;28例MRI表现边界清楚软组织密度肿块,23例T_1加权像呈不均匀中等信号,T_2加权像呈高信号;24例病灶强化不明显。讨论 CT、MRI强化不明显对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本组11例行CT扫描,9例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发生于胰头部3例,胰头颈部1例,胰颈部1例,胰体部1例,胰体尾部5例,胰尾部3例。本组14例病灶均为单发。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不规则分叶状4例。肿瘤最大径线2.1~10.8cm(平均7.77cm)。CT平扫均显示密度不均,其内见大小不一斑片状囊变、坏死区,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延迟期中度-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增强后均强化不均,呈进行性强化,3例病灶内见斑片状出血灶,2例病灶内有钙化,2例侵犯邻近胰腺,1例伴肝转移。MRI多表现为较大的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或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呈中等度持续性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的密度或信号变化能够反映病灶组织学成分的不同,CT和MRI在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曹英  任静  王闽  杨宇洁  程祝忠  肖燕  许国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873-874,I000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软组织肿瘤患者行MRI扩散加权成像,其中软组织恶性肿瘤28例,良性肿瘤20例.选择感兴趣区进行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软组织恶性肿瘤感兴趣区的ADC值(0.95±0.31)×10-3mm2/s明显低于软组织良性肿瘤的ADC值(1.87±0.66)×10-3mm2/s和肌肉组织( 1.62±0.50)×10-3mm2/s的ADC值(t=2.975、2.067,P<0.05),软组织良性肿瘤与肌肉组织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为s1.35×10-3mm2/s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9%.结论 软组织肿瘤ADC值测定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比较MRI与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敏感性及病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7例CT及MRI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敏感性、受累椎骨节数、椎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各种病变例数、压缩骨折节数等。结果 MRI检查患者脊柱转移瘤临床敏感性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患者受累椎骨节数、椎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各种病变例数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压缩骨折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较CT检查临床检出敏感性高,对于病变情况有较好诊断阳性率,可作为临床首选影像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对腮腺良性肿瘤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4例腮腺良性肿瘤行MR扫描后与病理诊断作对照研究,MR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结果腮腺良性肿瘤,多位于浅叶后下象限,边界光整,内部信号均匀或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可多发。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资料。结果发生于胃部15例,小肠14例,结肠1例,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均匀者10例,瘤内有低密度坏死者15例,肿块内有钙化者3例,边缘清晰者22例,病灶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CT值在40-100HU,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良性10例,恶性20例,良性肿块直径小于5cm10例(10/10),恶性肿块直径大于5cm16例(16/20)。结论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良、恶性上有更大优势,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7例经病理证实的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结果 217例中良性病变179例,恶性病变38例。超声对病变的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94.00%(204/217)。良恶性肿物的血流动力学参数Vmax、RI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像检查方法对腮腺间隙原发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8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腮腺间隙原发病变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X线摄影、腮腺造影螺旋CT和MRI扫描进行腮腺间隙检查,通过回顾分析病灶影像,判断其影像学诊断的正确率,并总结病变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CT、MRI扫描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摄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可对病灶的良恶性,病发位置等病情进行准确评估,较X线摄影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间隙原发病变通过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一定的影像特点,因此在治疗前后进行腮腺造影螺旋CT及MRI检查可对疾病的诊断、术后康复效果的判定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对病变进行准确鉴别,具有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35-136,169
目的探讨采用MRI与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RI及cT影像学方法对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7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各种病变例数、受累椎骨节数、压缩椎骨节数、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结果MRI检查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敏感性与采用CT检查的结果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判断脊柱转移瘤患者中各种病变例数、受累椎骨节数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与CT检查的结果比较都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中的压缩椎骨节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诊断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诊断阳性率高于CT诊断,该种诊断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中MRI可以作为一种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腮腺常见良性肿瘤C4影像特征,探讨其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6月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CT影像资料,对腮腺常见肿瘤重点观察部位、密度,进行定位,定性分析,比较与其影像相关良性非肿瘤性病变C4鉴别要点。结果其中16例为原发性腮腺混合瘤,1例脂肪瘤,1例淋巴血管瘤,1例鳃裂囊肿。14例形态为卵圆形或圆形,直径3~6.8cm,5例呈分叶多结节形,大部肿瘤边缘清晰光整;2例内部密度不均,钙化2例,脂肪密度1例。结论边缘清晰光滑,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有不同程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生长缓慢,短期内可迅速增大,手术复发率高,有助于诊断腮腺混合瘤;显示强化的血管团或血窦及呈簇状分布斑状钙化(静脉石)为腮腺淋巴血管瘤的特征性CT影像学特征;肿块为极低密度的脂肪组织充填是腮腺脂肪瘤的特征CT表现,诊断不难,无需鉴别;鳃裂囊肿属先天性病变,CT值0~20hu,与单纯性囊肿相似,结合临床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患者35例CT平扫及增强影像,以临床病理学结果及免疫组化结果将病灶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组,比较3组病灶的生长部位、体积、形态、密度、强化程度、有无转移等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35例GIST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良性肿瘤13例,交界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6例。良性、交界性及恶性间质瘤病灶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的边缘光滑程度、病灶形态分叶性状及密度均匀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间质瘤CT平扫示密度多均匀,边缘多光滑,增强程度11~62Hu,肿瘤最大径线均<5.0cm;交界性、恶性间质瘤CT平扫密度大多不均匀,边缘光滑或不规则,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最大直径均>5cm。结论 CT可作为GIST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