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 ,18岁。智力低下 ,发作性左侧肢体及颜面部抽搐 10年 ,有时伴意识不清。查体见右侧颜面部及颈部有大片皮肤血管疾 ,未见其它发育异常。头颅CT扫描 :定位片上见枕顶叶有斑片状钙化。平扫见右侧颞顶枕叶表浅部位脑回样钙化 (图 1) ,右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右侧颞、顶、枕叶脑皮质明显萎缩 ,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 ,两侧大脑半球不对称 ,且右侧颅壁增厚 (以枕、顶叶为著 )。肘静脉注射 6 0 %的泛影葡胺 10 0ml(速度为 3ml/s) ,行增强扫描和CT脑血管造影 ,显示右侧侧脑室前角及双侧侧脑室后角脉络丛明显强化 ,右侧颞、顶、枕叶软脑…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2岁。自幼癫痫发作,频繁。查体:右侧上面部血管瘤,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CT平扫示右顶枕叶局限性大脑皮层钙化、萎缩,局部脑沟增深加宽(图1)。MR/示右侧枕、顶、颞叶体积较小,皮层萎缩,脑沟增宽(图2),右侧侧脑室略扩大,右侧额、顶部板障较左侧增厚,注入Gd-DTPA后,右额、颞、顶、枕叶软脑膜明显脑回样强化,同侧脑室内脉络丛明显强化(图3);加扫SWI序列,并以4mm层间距,5mm层厚重建(图4)。  相似文献   

3.
左颞顶枕部颅内外滑膜肉瘤一例向敬池蒋世明陈联盟贾培沂患者男,21岁。2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颞顶枕部软组织包块,无红肿热痛,包块增大较快,20天前出现头痛、头晕,偶感包块跳痛,但可自行缓解。近7天出现非喷射性呕吐,自感视力下降,易跌倒。体检:左颞顶...  相似文献   

4.
患儿 ,6岁 ,蒙古族。因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 1月余 ,1998年 10月 2 8日收入院。入院查 :智力低下 ,双侧眼底视乳头水肿 ,视力正常 ,右侧肢体肌力Ⅱ级 ,病理征阳性。CT :左侧颞顶枕部 8.0cm× 7.0cm× 6 .5cm均匀低密度灶 ,CT值 5 0 ,边界清 ,无明显增强 ,左侧脑室受压消失 ,中线向右移位。X线示 :颅骨指压痕明显 ,颅缝分离。Ca sonis试验阴性。诊断 :左颞顶枕部颅内巨大脑包虫。 1998年 11月 9日在插管全麻下行左颞顶枕开颅脑包虫摘除术 ,术中见 :包虫囊肿于脑实质内 ,皮层运动区最表层。取顶后部无血管区 ,切开大脑皮层 …  相似文献   

5.
男性,30岁。因头痛1年,咽部肿物3个月入院。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颞枕部痛,游走性跳痛,晨起重。偶伴脓涕,头痛重时伴左耳鸣,耳闷,听力轻度下降。抗感染治疗症状减轻。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咽部包块,无红肿热痛。入院查体:扁桃体不大,右侧咽腭弓至中线的咽后壁膨隆,触诊咽后壁深层一质硬包块,有分叶,左侧大,右侧小,右侧侵及右咽腭弓,固定、光滑、无触痛。上至鼻咽顶,下至会厌上缘水平。鼻咽侧位片示咽后壁软组织影,中心部厚约4cm,上自鼻咽顶,下至会厌水平约长11cm,气道明显狭窄,咽后壁骨质观察不…  相似文献   

6.
病历简介患者男,48岁,七个月前发现顶枕部长出一份1物,不痛。一个月后,右额部又长出一肿物。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饮食及大小便正常。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史或急慢性传染病史。查体: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一),肝脾未触及。有顶枕区及右额部各有一质软包块,分别为scmXscmX4cm和4cmX4cmX3cm,表面皮肤及毛发正常。无触痛,无波动或搏动,未们及明显骨质缺损。血象无特殊。影像学表现颅骨平片:项骨后部偏右侧有一巨大颅骨破坏区,约scmX,‘scm,边界呈虫蚀状,轮廓欠清楚。颅板外侧有一巨大款组织肿块,高约…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44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晕不适。近2周自觉前额部头痛,呈持续疼痛,伴记忆力下降,双腿踩棉花感。影像表现:MRI示右侧颞顶枕叶可见多发类圆形、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影,信号不均匀,呈长T1稍长T2信号,部分病灶可见融合,病灶周边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影(图1,2);增强扫描上述病灶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可见明显环形强化(图3)。手术及病理:患者右侧颞顶枕马蹄形切口切开,铣开颅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静息态fMRI(rs-fMRI)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观察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患者各脑区ReHo值的改变。方法:对25例DLBP患者(DLBP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rs-fMRI扫描,数据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对DLBP组有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患者病程、视觉模拟评分(VAS)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LBP组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及眶部额中回、前扣带回、右侧岛叶、右侧颞上回、左侧枕中回ReHo值显著升高,右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左侧颞中回、左侧枕下回、双侧小脑后叶、右侧小脑扁桃体、右中央后回、右侧舌回及梭状回ReHo值显著降低(均P<0.05)。DLBP组右侧额中回ReHo值的增加与病程呈负相关(r=-0.577,P<0.05);DLBP组差异脑区ReHo值与VAS评分之间尚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DLBP患者存在多个脑区ReHo值升高或降低的双向性变化,涉及疼痛感觉、情绪、认知、运动及默认网络的重要集散点等,可能导致机体对疼痛相关的感觉、记忆等信息的加工整合减低,且DLBP可能与患者的负性情绪产生增多、疼痛调节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蛛网膜囊肿(AC)的医学鉴定方法及标准。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20年8月入住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的35例飞行人员AC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累及颞部16例(左侧10例,右侧6例)、枕大池12例、小脑2例、额顶部2例、颞顶部1例、额部1例、环池1例;其中单侧受累者左侧13例,右侧9例;单个...  相似文献   

10.
芦中庆  刘咏  戴志龙 《人民军医》2008,51(9):566-566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2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前额部隐痛及右侧颞枕部胀痛3年,加重1周入院。头颅CT平扫示右侧脑室三角区不规则巨大囊状密度区,边界清晰。其前外侧壁可见类圆形结节状,2.42cm×2.47cm大小,混杂密度灶中线结构左移。  相似文献   

11.
读片窗     
患者 女,24岁。右侧颞部头痛伴右侧耳痛、听力下降2年,一直以中耳炎诊治,但症状无缓解。体检:无明显颅神经受损表现。外院CT示:平扫见右侧颅中窝内较高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斑团状钙化,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显著强化,钙化处未见强化(图1)。诊断:右侧颅中窝占位病变。MRI表现:右侧颅中窝肿块,呈混杂信号,表现为长和等T1(图2),以及短和等T2信号(图3),边界较清晰,占位效应明显,无明显灶周水肿。静脉增强扫描见病灶内短T2、长T1部分无明显强化,等信号部分呈不均匀显著强化,内后侧缘可见包膜…  相似文献   

12.
病例 男性 ,2 6岁 ,因车祸致头部外伤后头痛伴肢体无力 9d入院。外院头颅CT示 :“脑内肿瘤” ,入院时视乳头水肿 ,腹壁反射迟钝 ,左下肢肌力IV级 ,双侧肱二、三头肌健反射 ( + ) ,我院CT :左额颞顶枕多个环形分隔混杂密度阴影 ,中线右移 0 8cm ,左侧脑室受压。PT13 7sec、aPTT30 8sec,Fib3 3g/L、plt15 8× 10 9/L、肝功ALT2 1IU/L、AST4 5IU/L、GGT10IU/L、ALP83IU/L均正常 ,经颅多谱勒示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手术先取左侧颞侧冠状缝前及颞后钻孔 ,切开硬膜后见咖啡色粘稠液体流出 ,量约 10ml,有较多的赤褐色泥沙样…  相似文献   

13.
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SPM和ROI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用^99Tc^m-双半胱乙酯(ECD)SPECT显像研究强迫症(OCD)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方法 受检才为14例OCD患者(OCD组)和23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CN组)。^99Tc^m-ECD脑SPECT显像后,用统计参数地图(SPM)和感兴趣区(ROI)两种方法分析OCD组和CN组的rCBF分布差别(rCBF增高区和降低区)。P值设为0.01。结果 SPM分析显示OCD患者双侧壳核、颞上回和楔前叶,右侧眶回、额上回和额中回,左侧颞枕叶、顶上小叶和小脑蚓部的rCBF降低;同时,左侧额下回和扣带回后部有小范围的rCBF升高。ROI分析显示OCD患者右侧大脑颞前叶、顶颞叶和左侧大脑颞枕叶的脑血流分数明显低于正常大脑的相应皮层(P<0.01)。基底节的rCBF无明显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支持OCD患者的额纹状体环路病变假说,SPM是分析rCBF变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5岁。因车祸致头外伤后右耳滴血水 5h于 1998年 10月 18日住我科。神清 ,语利 ,右睑裂变窄 ,双瞳孔正大等圆 ,光反射 (+)。右耳内流血性脑脊液 ,双鼻孔内有血痂。右颞顶头皮挫伤 ,右锁骨中段骨折 ,四肢肌力正常 ,无病理征。CT示鞍底斜形骨折 (从右后至左前 ,贯通右破裂孔 ) ,右侧岩尖部骨折 ,右侧人字缝哆开。 1周后右耳漏愈合 ,右睑裂恢复至基本正常。住院 2周患儿主诉右耳鸣 ,听诊右颞、顶、枕部均可听到与动脉搏动相一致的收缩期血管杂音 ,杂音最响处位于右侧乳突 ,并传导至对侧颞部 ,双眼球处听不到杂音。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1岁,视物模糊0.5年,加重3d。MRI表现:常规扫描示右侧顶枕部颅板下见带状T1WI等、T2WI等高信号,周围见指爪样水肿带(图1);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15ml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强化,病灶脑实质面呈伪足样改变,邻近脑膜亦增强(图2,3)。术前影像诊断为可疑脑膜转移瘤或脑膜瘤病。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2岁。右侧颈部肿物1年余。1年前偶然发现患儿右侧颈部肿物,渐增大,初为纵行生长,后渐横向生长,上至耳后,下至锁骨处,斜颈加重,头不能右转,右侧不能耸肩,肿物无疼痛,患儿身高及智力发育无异常。查体:头向右偏,颈部运动受限,不能向右转头,右颈部可触及约8cm ×7cm肿物,质硬,表面欠光滑,固定无压痛,边界尚清,无明显搏动,未闻及血管杂音。患儿足月顺产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1095 IU/L (40~150 IU/L ),乳酸脱氢酶382 IU/L (109~245 IU/L ),α-羟丁酸脱氢酶323 IU/L (72~182 IU/L )。MRI检查: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 女,20岁。因“头痛10+天,加重2 h”就诊。于10+天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并恶心、呕吐症状,头痛为胀痛,以右侧颞部著。查体: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入院后行影像检查,头颅MRI平扫显示右侧颞部见混杂信号肿块,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瘤内见结节状短T1信号(图1),周边可见片状长T2信号(图2),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坏死和囊变区无强化(图3,4),MRS显示:病灶感兴趣区Cho峰升高,NAA峰明显降低/消失(图5)。  相似文献   

18.
王娟 《放射学实践》2022,37(5):658-660
<正>病例资料 患者,男,32岁,头部外伤出血1月余。患者1月前晨起摔倒,后脑部着地,被发现后意识障碍约2 h, 醒后持续头痛无缓解,当地医院急查头部CT提示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出血。入院后查体示四肢腱反射减弱,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沉升高(38 mm/H),血白细胞计数升高(9.55×109/L),脑脊液总蛋白(1321 mg/L)及白蛋白(528 mg/L)均升高,余无特殊。头颅CT平扫:右侧额顶颞部硬膜下/外出血,邻近脑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fMRI观察足阳明胃经上的梁丘穴联合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时大脑的活动规律。方法:选取25例体型中等、右利手的健康成年人,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2~50岁,选取受试者右侧梁丘穴联合右侧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刺激,同时行fMRI。结果:梁丘穴联合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时,所有受试者均产生酸、麻、胀、钝痛、重和热的复杂针感,且强度不一。fMRI表现为以激活或负激活峰值为中心的不规则簇状区,且多个相近的激活或负激活脑功能区相连成片。其中脑功能激活区的峰值位于:①左侧尾状核体部和右侧豆状核;②左侧颞下回(BA20)、左侧海马旁回及左侧尾状核尾;③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右侧海马旁回(杏仁核包含在其中);④左侧海马旁回(BA30)、左侧后扣带回(BA29、30);⑤右侧中央前回(BA6)、右侧角回(BA39)。而脑功能负激活区的峰值位于:①小脑右半球前叶、小脑左半球前叶蚓部;②左侧颞上回(BA22)、左侧屏状核、左丘脑;③右侧中央后回(BA2)、右侧顶下小叶(BA40)、右侧中央前回(BA44);④左侧顶下小叶(BA40);⑤左侧中央前回(BA5、BA6);⑥右侧颞下回(BA37)。结论:梁丘穴联合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刺激时,激活脑区和负激活脑区较单独针刺足三里穴时明显集中、激活或负激活程度明显增高;大部分活动脑区与足三里穴单独针刺时相同;部分活动脑区与足三里穴单独针刺时不同。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0岁。于0.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左颞侧为主。头痛为持续非搏动性。患者同时伴目光呆滞、嗜睡、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自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走路乏力、不稳。MRI示左颞顶枕区类圆形肿块影,呈明显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信号明显不均。病灶边界不甚清楚,周围可见大的片状水肿带(图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