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胸部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胸部CT表现。方法 分析12例经临床及血清学检查证实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胸部CT所见,所有病例均作胸部平扫,在病灶区增加层厚2mm、间隔2mm的薄层扫描。结果 12例CT片上均显示有异常病灶。包括小结节病灶10例,其中8例小结节周缘见磨玻璃样密度的“小结节月晕征”;小斑片磨玻璃样浸润灶例;外带部支气管血管束呈“Y”形增粗3例。病灶具有两肺周边部散在分布的特点。结论 广州管圆  相似文献   

2.
病例男性,60岁,突发双下肢麻木、乏力,伴大小便障碍10 d入院。10 d前突然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伴双下肢肌肉酸痛,尚可缓慢行走,远端重于近端,同时出现解大小便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静滴地塞米松5 mg/d治疗,5 d后症状未有明显好转,转诊我院。既往史:发病前3 d因“肾结石”自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1 d后出现前胸及后背部皮疹、瘙痒,于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缓解。入院查体:体温36℃,血压144/96 mm Hg。左肾区叩痛,  相似文献   

3.
广州管圆线虫病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的磁共振影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方法:5例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治疗证实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共做头部及颈腰部MRI检查17例次。MRI扫描仪为0.5T超导装置。在MRI不同序列上观察脑、脊髓、脑脊膜和神经根有无病变及其分布、形态及信号表现,通过随访MRI检查,分析病变出现及消散、好转情况。结果:5例患者MRI显示脑膜脑炎3例,脑炎1例,脊髓脊膜炎1例。具体病变部位及表现如下:(1)脑实质累4例,脊髓1例。这些病变呈弥漫或散在分布,在T1WI上呈稍低或等信号,在T2WI和对应层面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图像上呈高信号,注射钆喷替酸葡甲铵(Gd-DTPA)后病变中央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强化灶,最大直径10mm。有时可见粗细不等的长条形强化,长达14mm。强化灶周围可有小范围的低信号水肿区。(2)脑脊膜受累4例,其中包括室管膜及神经根受累各1例。注射Gd-DTPA后表现为软脑膜或(和)室管膜呈线条形或结节状强化及神经根强化。(3)轻度脑室扩张2例。追踪动态观察提示,发病后第5~8周是颅内病变最明显的时期,病变从发现至消退至少需要8周时间。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广州管圆线虫病的MRI表现多种多样。脑脊髓内多发长条形或结节状强化和软脑膜强化是本病主要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普通x线、CT和USG多种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1998—2003年经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6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X线平片及尿路造影检查,CT平扫加增强,B型超声检查;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X线、CT和USG检查中均具有各自相应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论: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定性诊断有特异性价值;X线、CT、USG影像学检查联合应用,相得益彰,且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Abernethy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Abemethy畸形(Abemethy malformation)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经DSA证实的罕见Abemethy畸形的影像学表现,2例分别行内科保守治疗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并作文献复习。结果例1CT增强扫描及三维血管成像示:肝下段下腔静脉增宽,门静脉干及分支变细,胃和脾周可见迂曲扩张的血管。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DSA可见门静脉干及分支明显变细,肠道静脉血少部分回流入门静脉,大部分经一迂曲扩张的分流道人左。肾静脉;脾动脉DSA示脾静脉血主要经分流道人左。肾静脉。例2CT示:肝叶比例失调,右叶稍大,肝裂宽,脾大,脾门血管迂曲扩张。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DSA可见门静脉干闭塞,周围可见细小迂曲的血管,肠道静脉血大部分经一分流道人左肾静脉;脾动脉DSA显示脾静脉血主要经分流道人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结论Abemethy畸形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以间接或直接门静脉造影为金标准。治疗方法应根据畸形的不同类型及病人的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6.
胸部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胸部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1956年由Castleman等首先报道此病,描述为类似胸腺瘤的局限性纵隔淋巴结增生性疾病。此后文献多有报道,并分别命名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淋巴滤泡增生症、血管瘤样淋巴结增生症和淋巴样错构瘤等。由于该病少见,对其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术前易误  相似文献   

7.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提高对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其中包括CT4例,MRI2例,肝动脉DSA1例。结果4例肿瘤均位于肝右叶,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肝实质分界不清,3例侵犯肝包膜。4例CT平扫均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灶,CT值28—36HU,其中2例可见片状稍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呈轻度强化,CT值52—70HU,静脉期呈中度强化,CT值75—98HU,病灶内部中央坏死显著。2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与肌肉信号相当,其中1例病灶内见片状等高信号影,T2WI为较高信号。1例DSA表现为肝动脉分支走行呈“抱球状”,实质期可见不规则肿瘤染色。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肿瘤向外浸润明显,边界不清,肿瘤内部坏死显著,实质部分所占比例很小,瘤内出血常见。  相似文献   

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临床罕见 ,死亡率高。笔者遇到 1例 ,报道如下。患者 女 ,14岁。因头晕、乏力 1个月 ,伴发热、咽痛、尿少 1周入院。近 1个月来反复头晕、乏力 ,面色苍白 ,双下肢无力 ,1周前出现咽痛、发热 ( 3 7 5℃ ) ,尿量减少。当地检查 :血红蛋白 60g/L ,血小板 3 0× 10 9/L ,尿隐血 + + + ,尿蛋白+ + ,当地拟诊溶血尿毒综合征予血液透析、激素、抗炎治疗后转入本院。体检 :体温 3 7 4℃ ,重度贫血貌 ,眶周及双下肢皮下散在淤点 ,巩膜轻度黄…  相似文献   

9.
非长管骨软骨母细胞瘤较少见,有关其影像学研究报道文献不多,对其影像学表现了解较浮浅,为提高对非长管骨软骨母细胞瘤的认识,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患者及综合文献复习分析,探讨其影像学表现。1临床资料女,1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不适1年,以走路、活动后明显。查体:右髋关节轻度肿胀、压痛。触之骨质稍膨胀。1.1X线检查:骨盆右髋臼中内部见约8.5cm×10cm骨质缺损区,呈膨胀性改变,其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及不规则形透亮影,病灶内可见较多细小钙化,病灶周围有薄硬化边。关节周围软组织轻度肿胀,无…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对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预后及抗肿瘤治疗方面都有较重要的影响[1,2],故近年来一直是肿瘤研究的热点.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尤其是CT、MRI及DSA都可在活体情况下良好地反映肿瘤血供并进行诊断[3,4].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肺癌绝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包括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腺体上皮,是肺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由于其病理变化较复杂,从而导致了它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也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特别是一些不典型肺癌,更易误诊为其它病变。现将笔者遇到的两例病例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是检查小肝癌的一种相当敏感的方法,经病理检测证实,证实的敏感性为80%,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肝内小的瘤灶检出率,高于常规CT和动态CT。 CT血管造影是CT与血管造影两种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根据插管的部位、扫描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动脉造影CT(computed tomographic artemgraphy,CTA);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Gerald等[1]首先报道腹腔内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以来,目前文献报道不超过300例[2],而关于影像表现方面的报道甚少。本文着重从影像学角度对腹部DSRCT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要点作一综述。临床资料早期文献报道DSRCT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近期文献报道也仍以青少年为主,但年龄跨度较大(5~52岁),男女比为4∶1[3],其中国内报道1例为65岁女性发病[4]。该肿瘤多发生于腹腔或盆腔腹膜,但也有胸膜、附睾、肝脏、颅内、腮腺、眼眶皮肤、舌根、球后肌锥内、肾脏等处发病的报道[5,6],…  相似文献   

14.
成人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成人线粒体脑肌病(ME)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例成人ME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观察其肌电图、脑电图、血乳酸检查、肌肉活检结果及脑CT、MRI特点。结果抽搐、运动不耐受、视听障碍、智能减退等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伤(4/5例),脑电图为广泛中、重度异常(3/3例),血乳酸水平升高(4/4例),肌肉活检可见不整红边纤维(RRF)(4/6例)。影像学检查可见幕上多发病灶,呈对称性,位于额颞顶枕叶及丘脑、基底节等处,伴脑室扩大和脑萎缩,CT呈低密度1例,MRI表现为长、等T1,长T2信号影,MR血管造影(MRA)无明显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不同程度脑萎缩4例。结论根据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肌肉活检可对该病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s,CCSF)系颅内最常见的动静脉瘘,是发生在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与海绵窦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异常沟通,从而使动脉血经瘘道进入海绵窦,造成一系列循环紊乱和临床综合征。病因包括外伤性、自发性及先天性3种,以外伤所致多见。  相似文献   

16.
赵大伟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72-1074
杆菌性血管瘤病(bacillary angiomatosis)和杆菌性紫癜(bacillary peliosis)作为新的机会性感染出现在AIDS流行的初期,它们都是由横塞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过去认为是rochalimaea henselae)和五日热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或rochalimaea quintana)感染引起。这两种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实验室中培养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7.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及肺泡灌洗证实的病例的X线和CT表现.结果:胸片常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磨玻璃样阴影,呈蝶翼样分布,其中可见弥漫结节样阴影;CT能较清楚地显示磨玻璃中的网格状影(碎石路征)和充气支气管征.结论:PAP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实质病变,"碎石路"征是其典型表现,确诊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评价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VBD)早期的影像学表现及经保守治疗后的随访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制度评审委员会允许此项回顾性分析并免除知情同意书。对210例病人的230个(48个破裂,182个未破裂)症状性VBD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人均进行了保守治疗,也进行了MR成像及CT血管成像(CTA),因此能够对夹层的特征性表现(如壁内血肿、内膜撕裂)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