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利用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基于DANTE预脉冲CUBE序列对管壁成像定量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主动脉内膜拉伤手术制作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期普通饲料喂养2只作为对照组。运用3.0T MRI仪对兔的腹主动脉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2D横轴位FSE T2WI、FSE T1WI以定性观察管壁情况,3D冠状位黑血DANTE预备的CUBE T2WI和T1WI序列,以进行后续的定量评估。重复测量和计算腹主动脉的管腔面积(LA)、血管总面积(TA)及管壁面积(WA),统计变异系数(CV)和组内相关系数(ICC)以评估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结果最终8只兔完成MRI检查,横轴位2D序列中以脂肪抑制T2WI显示管壁轮廓较佳,冠状位3D DANTE CUBE的T1WI和T2WI序列均可清晰显示实验组腹主动脉管壁不同程度增厚。病理检查示,3只实验组的管壁为AHAⅡ型斑块,另3只为AHAⅠ型斑块。DANTE CUBE成像的观察者内的一致性较高:T1WI和T2WI序列的LA、TA和WA的CV均小于15%;ICC均大于0.4。观察者间一致性也较高:除了DANTE CUBE T2WI序列的LA的CV稍大于15%(15.86%)以外,其余CV均小于15%;ICC均大于0.4。结论与2D磁共振管壁成像相比,DANTE黑血预备的3D CUBE序列扫描范围较大、时间效率较高,且空间分辨率可达到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进行定量评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2D MRI序列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率;应用3D MRI序列显示跗骨窦韧带,为跗骨窦的扫描技术及疾病的影像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设备,8通道踝关节相控阵线圈,对15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观察2D序列图像对跗骨窦韧带的显示情况,利用3D序列进行重建,观察跗骨窦区的显示情况。结果 2D序列中,CL、ITCL在冠状位的显示率最高,CL、ITCL前束在矢状位的显示率次之,ITCL后束在轴位的显示率次之。3D序列可重建出跗骨窦内韧带,这些韧带与矢状面、水平面均成一定角度,在临床工作中可依据此角度对踝关节进行扫描。结论 利用MRI3D序列可完整重建出跗骨窦内韧带并对其进行测量,对诊断跗骨窦内病变提供了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 3D CUBE技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膝关节损伤拟行手术病人术前行MR扫描,以关节镜所见为参考依据,对80例患者86个膝关节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后加扫3D CUBE T2WI序列,运用AW4.4工作站对3D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分别与关节镜术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常规MRI序列及3D CUBE技术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 3D CUBE T2WI序列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特异度89%、灵敏度95%、准确度84%;常规MRI序列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特异度68%、灵敏度83%、准确度51%。结论 3DCUBE序列扫描时间短,图像可多角度任意旋转,可显示完整前交叉韧带,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较常规MRI序列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 3D CUBE T2WI序列对膝关节解剖结构显示的价值。方法 应用GE Signa HDXt 3.0T超导型MR仪和相控阵线圈对病变组和对照组各30例膝关节行常规2D和 3D CUBE T2WI序列扫描,比较两种序列图像显示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和关节软骨的解剖结构情况并进行优、良、差分级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资料分析,3D CUBE T2WI序列显示前、后交叉韧带和关节软骨方面优于常规2D序列,在半月板的显示方面不及常规2D序列(P均=0.000)。以优、良两级作为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评价级别,病变组和对照组于3D CUBE T2WI序列显示前、后交叉韧带的满意率均达100%,关节软骨对照组为93.33%、病变组为90.00%,而半月板对照组为30.00%、病变组为33.33%。结论 膝关节3D CUBE T2WI 序列是一种对关节韧带、关节软骨显示敏感的序列,对于半月板的显示不及常规2D序列,建议结合临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MRI对自感无症状的外踝不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核磁共振仪扫描评估11例无症状但有踝关节损伤史的患者的14侧踝关节。成像平面包括轴向PD和T2加权序列、冠状快速自旋回波脂肪饱序列、矢状T1加权序列和矢状面STIR序列。2位肌肉骨骼领域的放射学专家审阅所有图像,对于异常显现达成一致的认识。结果 14侧踝关节中7例(50%)呈现距腓前韧带异常,8例踝关节(占57%)呈现跟腓韧带异常,2例踝关节(占14%)呈现距腓后韧带的异常。除此之外,9例踝关节(占64%)发现有腓骨肌腱的病理表现。结论在外踝不稳患者中,MRI可以显示外侧韧带结构以及腓骨肌腱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可以无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中不同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图像,采用(FSE)横轴位T1W1、T2WI脂肪抑制(fs)、EPI—DWI;矢状位、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fs)和矢状面子宫容积超快速的三维成像序列(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序列在子宫内膜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患者的图像质量满意,达到诊断要求。T1WI、T2WI-fs、DWI和3D-LAVA动态增强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7%、86%、93%和100%。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子宫的形态、内膜厚度、结合带的完整性和肌层的浸润程度。结论在子宫内膜癌MRI检查中FSE T1WI、T2WI-fs是常规序列,DWI是必不可少的序列,3D-LAVA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和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扫描检查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行肾区SE序列T1WI、T2WI横断位扫描及泌尿系磁共振水成像(MRU),再对病变区域行FSE T2加权簿层横轴位或冠状位扫描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扫描。结果13例MRU均能显示输尿管不同程度梗阻征象,轴位扫描于梗阻部位显示异常软组织信号灶。结论应用低场磁共振机行泌尿系水成像加梗阻区域T2WI簿层扫描及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对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5T磁共振STIR序列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69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行1.5T磁共振检查(MRI),磁共振检查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脂肪抑制序列短T1反转恢复成像(Short T1 Inversion-Recovery,STIR)等,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MRI检查在常规(FSE)T1WI序列中显示病灶31例(44.9%),(FSE)T2WI序列中能显示56例(81.2%)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病灶,STIR序列能检出病灶69例(100.0%),病变以STIR序列上表现最明显。结论 MRI能有效显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病变部位及范围,其STIR序列可以准确诊断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132例脊柱损伤患者进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成像序列对脊柱病变的显示效果。结果:STIR序列在椎体骨折、骨挫伤,脊髓、软组织损伤、肿胀等脊椎损伤性病变中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低场强磁共振采用FSE序列能够显示脊髓,脊柱损伤性病变。椎体及椎旁软组织内脂肪高信号的干扰能够被STIR序列所抑制,从而能够发现和明确对X线,CT及FSE序列成像上没有或可疑的病灶。特别是能够鉴别椎体骨折为新鲜或陈旧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肩关节上方盂唇SLAP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35例肩关节盂唇损伤患者,由两名影像科诊断医生回顾性分析肩关节盂唇损伤患者MRI各个序列及方位影像,判定有无SLAP损伤,并进行分型。结果所有受检者3.0 T MRI T_2WI脂肪抑制序列斜冠状位及轴位显示肩关节上方盂唇SLAP损伤最满意。统计分析SLAP损伤Ⅰ型11例(31.4%),Ⅱ型17例(48.6%),Ⅲ型2例(5.7%),Ⅳ型5例(14.3%)。结论 3.0 T MRI T_2WI脂肪抑制序列斜冠状位及轴位能够清楚显示肩关节上盂唇的解剖结构,能够较准确初步判断SLAP损伤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SWI)技术检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脑微出血(CMBs)病变,评估SWI序列在检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微出血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50例腔隙性梗塞患者,同时收集同期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共100例。两组均行颅脑常规磁共振(包括T2WI、T2FLAIR、T1FLAIR)及SWI检查。图像评价:对常规序列及SWI显示CMBs的例数、部位、数量及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SWI及常规序列上腔隙性梗塞灶数目与微出血灶严重程度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24例腔隙性梗塞在SWI序列清楚显示CMBs病灶,仅3病例在T1WI序列显示,5病例在T2WI上显示,SWI、常规T2WI及T1WI序列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WI序列中,对照组、腔隙性梗塞组的微出血阳性率及微出血灶数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腔隙性梗塞组中,腔隙性梗塞数目与微出血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SWI序列显示腔隙性梗塞患中微出血灶优于常规序列,对腔隙性梗塞患者怀疑脑内有微出血时,SWI序列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猪腰椎间关节软骨1.5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多序列成像与大体标本对照的实验性研究,评估MR成像(MR image, MRI)显示腰椎间关节软骨的能力与限度。方法:用Siemens1.5T 超导磁共振对6条新鲜离体成年猪腰椎行椎间关节矢状面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序列(fast spin echo T1-weighted imaging, FSE T1WI) 、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序列(fast spin echo T2-weighted imaging, FSE T2WI)、脂肪抑制质子加权序列(fat saturation proton density-weighted imaging, FS PDWI) 、不同反转角的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序列(three-dimensional fast low angle shot imaging, 3D-FLASH)以及不同反转角的水激发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序列(water excitation three-dimensional fast low angle shot imaging, WE 3D-FLASH) 。扫描结束后将标本深低温冷冻,沿椎间关节矢状面正中层面切开,对照观察椎间关节矢状面正中层面大体标本与MRI图像。取6对L3/L4椎间关节矢状面正中层面各序列图像测量并计算软骨的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 SNR)以及软骨与骨皮质、软骨与骨髓、软骨与生理盐水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noise ratio,CNR) 。以游标卡尺测量6对L3/L4椎间关节软骨矢状面正中层面中心的厚度,与MRI所测量软骨厚度对照。结果:3D-FLASH(FA20°)及WE 3D-FLASH(FA20°)序列显示腰椎间关节软骨及周围结构优于其他研究序列,相对FS PDWI序列能更真实地反映腰椎间关节软骨厚度。(1)4种不同反转角(FA10°,FA 20°,FA 30°及FA40°)3D-FLASH序列比较: 3D-FLASH (FA 20°)序列图像软骨SNR、软骨与骨皮质CNR最高,与其他3种3D-FLASH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与骨髓CNR、软骨与生理盐水CNR亦较高。(2)4种不同反转角(FA10°,FA 20°,FA 30°及FA40°)WE 3D-FLASH序列比较: WE 3D-FLASH (FA 20°)序列图像软骨SNR、软骨与骨皮质CNR、软骨与骨髓CNR最高,与其他3种WE 3D-FLASH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与生理盐水CNR亦较高。(3)3D-FLASH(FA20°),WE 3D-FLASH(FA20°),FS PDWI,FSE T1WI及FES T2WI 5种序列比较:3D-FLASH(FA20°)序列的软骨SNR、软骨与骨皮质CNR最高,与FS PDWI,FSE T1WI及FSE T2WI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WE 3D-FLASH(FA20°)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 3D-FLASH(FA20°)序列软骨与骨髓CNR最高,与FS PDWI,FSE T1WI及FSE T2WI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3D-FLASH(FA20°)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 PDWI和FSE T2WI序列软骨与生理盐水CNR高,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FLASH(FA20°)和WE 3D-FLASH(FA20°)序列软骨与生理盐水的CNR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分别与FS PDWI和FSE T2WI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3D-FLASH(FA20°)和WE 3D-FLASH(FA20°)序列相对FS PDWI序列显示腰椎间关节软骨厚度更接近大体标本软骨测量厚度,前两者序列分别与后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FLASH(FA20°)序列及其衍生的WE 3D-FLASH(FA20°)序列能清晰地显示腰椎间关节软骨,且接近软骨的真实厚度,推荐作为腰椎间关节软骨检查的首选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CMBs)影像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对临床应用溶栓药物治疗脑梗死可能出现的脑出血潜在危险的预见性。方法采用MR扫描仪,对182例临床有症状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头颅平扫T1WI、T2WI、T2FLAIR、DWI序列及SWI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对于脑微出血灶数量、部位、分布的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2例患者中24例存在脑内微出血,SWI序列共检出CMBs病灶172个;T1WI、T2WI、T2FLAIR以及DWI序列检出CMBs病灶的数目分别为16(9.3%)、30(17.4%)、35(20.3%)、18个(10.5%),各序列中CMBs病灶检出的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与T1WI、T2WI、T2FLAIR、DWI序列CMBs检出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微出血病灶分布于脑干,4.7%分布于小脑,27.3%分布于丘脑,37.8%分布于基底节区,23.3%分布于皮层及皮层下。结论 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敏感性高于常规序列,为目前检出CMBs的最佳序列,对脑卒中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作为常规序列在颅脑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1354例初次头颅MRI检查的患者均行常规序列及SWI扫描,并分为低(0—30岁,98例)、中(31—60岁,472例)、高(60岁以上,784例)三个年龄组。计算各序列显示病灶的数目,比较T1WI、T2WI、T2FLAIR与SWI序列对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1354例中有287例患者SWI序列出现低信号病灶,阳性率21.2%,95例在常规序列常规显示相应病灶,阳性率7.0%,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X^2=95.6,P〈0.01)。低龄组中SWI检出6例有低信号灶,检出率为6.1%;中龄组69例,检出率为41.6%:高龄组212例,检出率为27.1%;三者检出率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84.4,P〈0.01)。T1WI对病灶显示都不明显、T2WI检显示低信号灶367个、T2FLAIR显示低信号病灶721个,SWI序列显示低信号2851个。结论①SWI对于脑内微量出血、血液代谢物及静脉结构等低信号灶的检出有较常规序列明显高的敏感性,在头颅MRI检查中SWI作为常规扫描序列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②颅内SWI病灶的检出率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5.
3.0TMR腕关节软骨多序列成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HTK〗观察不同扫描序列及参数对腕关节软骨成像质量的影响,优化获取3D-FSPGR 序列最佳扫描参数。〖HTW〗方法〓〖HTK〗选择成人尸体腕关节3个,用GE SIGNA EXITE II 3.0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MRI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像(SE T1WI)、自旋回波T2加权像(SE T2WI)、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脂肪抑制质子加权像(FS PDWI)及三维脂肪抑制扰像梯度回波像(3D-FSPGR),其中后者采用不同的TE时间[minimum(2.2ms)、minfull(6.6ms)、outphase(3.2ms)]结合不同翻转角(Flip,5°、10°、20°、30°、60°)进行扫描,分别得到每一序列的相同层面图像并计算不同参数成像关节软骨的信噪比(SNR),软骨与骨髓、软骨与肌腱的对比噪声比(CNR)。〖HTW〗结果〓〖HTK〗① FS PD 序列、3D-FSPGR序列软骨信号-噪声比较高; 3D-FSPGR序列在TE/Flip (6.6ms/30°) 时具有最好的软骨与骨髓、软骨与肌腱的对比噪声比; ② PDWI、FS PDWI、及3D-FSPGR 序列间关节软骨的SN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FSPGR 序列软骨与骨髓、软骨与肌腱的CNR较PDWI、FS PDWI序列软骨与骨髓、软骨与肌腱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 SE T1WI、SE T2WI序列关节软骨SNR、软骨与骨髓、软骨与肌腱的CNR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DWI、FS PDWI、3D-FSPGR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W〗结论〓〖HTK〗3D-FSPGR 在TE/Flip (6.6ms/30°)时关节软骨显示最清晰,为关节软骨检查的最佳扫描序列;FS PDWI序列关节软骨显示较清晰,可作为关节软骨检查的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MRI检查结果,并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前交叉韧带损伤影像解剖特点和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信号特点。MRI检查采用SE、FSE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T1WI、T2WI及STIR。结果:3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中,部分撕裂22例,完全性撕裂13例。MRI诊断前交叉韧带部分性和完全性撕裂的符合率分别为86.4%和100%。结论:MRI扫描是一种多平面、多序列的准确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无创伤检查方法,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回波、快速场回波-平面回波技术在高血压脑微出血(CM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CMB患者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场回波序列(FE)T2*WI、快速场回波-平面回波(FFE-EPI)T2*WI扫描,比较常规序列与FE、FFE-EPI序列对脑微出血的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FE和FFE-EPI序列对CMB的病灶对比度明显高于常规T2WI。对于CMB的检出率,FE和FFE-EPI与常规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E和FFE-FPI可以准确诊断不同类型的CMB。FE序列能提高CMB病灶的检出数,应作为MR诊断CMB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tice Imaging,MRI)检查中不同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3O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图像,采用(FsE)横轴位T1W1、T2WI脂肪抑制(fS)、EPI—DWI;矢状位、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fS)和矢状面子宫容积超快速的三维成像序列(LAVh)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序列在子宫内膜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0例患者的图像质量满意,达到诊断要求。T1WI、T2WI—fs、DWI和3D—LAVA动态增强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7%、86%、93%和100%。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子宫的形态、内膜厚度、结合带的完整性和肌层的浸润程度。倍论在子宫内膜癌MRI检查中FSET1WI、T2WI-fs是常规序列,DWI是必不可少的序列,3D-LAVA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和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