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回收的自体血中残留肝素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择期大手术患者58例(估计术中出血量>900mL),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30例和异体血输血组28例,术中分别输入回收自体血和库血,输血量均>800mL;于术前及术后1 h分别检测患者血中活化凝血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间术前与输血后1 h活化凝血时间比较,以及2组输血后1 h活化凝血时间分别与其术前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体血回输过程中适量肝素抗凝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是否增加回收血中激活血小板、黏附白细胞的含量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方法30例骨科患者,40~65岁,ASAⅠ-Ⅲ级预计术中失血量800—1000ml,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回收血和体内血中血小板表面的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P-选择素)进行检测,比较两者的血小板激活程度、激活的血小板表面黏附的白细胞含量。术中观察患者的血压,术野的出血情况有无异常,有无血红蛋白尿发生。术后随访患者有无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果回收血中激活血小板的含量,与血小板相黏附的白细胞量,均明显高于体内血;术中和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弥散性出血,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结论血液回收的过程可激活血小板和白细胞,且洗涤过程并不能去除所有的血小板和自细胞,但术中、术后未发现自体血回收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异体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中回收式白体输血用于骨科、脑外科大手术,已成功地减少了异体血的用量。回收血经清洗后去除了凝血因子、血浆蛋白、血小板,输人大量洗涤红细胞的病人凝血功能可能受影响。作自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通过进行传统实验室凝血指标的检测,对比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对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血回输对脊柱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自体血回输组(观察组)和异体血回输组(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输血量为(968±63)ml,对照组总输血量为(1304±75)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能明显减少输血入量,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自2003至2005年通过血粘度仪和流式细胞术,测定自体血回输中红细胞刚性、聚集性和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对全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矫形外科和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32名,术中回收、洗涤术野出血,于手术主要步骤结束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在自体血回输前及回输后10m in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和动脉血,中心静脉血测定激活凝血时间、血块凝结速率和血小板功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酸碱度及离子水平。结果与回输前相比,自体血回输后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明显提高,由Hb(90.40±17.28)g/L升到(92.56±27.89)g/L;Hct(27.01±5.49)g/L升到(29.48±5.62)g/L,(P<0.05)。而激活凝血时间、血块凝结速率、血小板功能、血液pH值K+、Na+及C l+和离子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在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同时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也不改变血液酸碱度和离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分离对心脏手术患者不同阶段血小板活化状态及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40名体外循环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PRP)回输及术中自体血回收;Ⅱ组:AN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不进行APRP采集分离。于诱导前(T1)、采血后10min(T2)、自体血回输前10min(T3)、回输后10min(T4)、术后24h(T5)各时点测定Plt、血小板在静息状态及ADP激活后活化指标CD62P、PAC-1的表达量,并测定APRP分离初期和回输前CD62P、PAC-1的表达量,术后出血量及异体输血量。结果T4、T5时点Plt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对应时点(P<0.05),术后出血量及异体血输注量Ⅰ组明显减少。APRP分离和保存期间没有进一步激活血小板功能。结论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回输更有效地保护血液,急性自体血小板分离不会进一步激活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收输注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异体输血需求与凝血功能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22年5月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37例,按术中是否使用自体血回输分为试验组(自体血组,70例)和对照组(异体血组,67例)。对2组手术失血量、异体红细胞和凝血成分的输注比例和量,血红蛋白(Hb)水平;凝血功能、电解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ICU入住比例和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异体红细胞输注率为37.1%vs 100.0%(P<0.05),血浆输注率为31.4%vs 53.7%(P<0.05)。2组术后24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较术前延长,其中对照组APTT在出院时未恢复(P<0.05);2组纤维蛋白原(Fib)术后24 h均较术前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2组血钙术后30 min降低,但试验组下降程度较轻(P<0.05),2组术后24 h均未恢复(P<0.05)。手术失血量、异体红细胞和凝血成分的输注量、Hb水平、并发症发生率、ICU入住比例和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自体血回输对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试验组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对照组术中输注异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总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术后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等康复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指标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在T4-T7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总失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均较术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显著缩短(P<0.05),但是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相似文献   

10.
心脏手术患者自体成分输血中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数情况下,心脏手术时必须在体外循环(CPB)下完成,而体外循环是一种非生理过程,造成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和凝血功能异常,术中或术后出血较多,常常需要进行输血。CPB心脏手术对凝血机制的影响主要是血小板破坏所致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同时伴有凝血因子的消耗。本试验主要观察部分行CPB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在进行自体成分输血时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变化及活化情况。为临床自体成分输血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体血液回收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9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应用Cell Saver5型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输血。记录术前、术后1d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中根据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及时补充各种血液成分和鱼精蛋白。同时记录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及回输浓缩红细胞量。结果 术中平均每例出血9145ml,平均每例回收血量6688ml,平均每例回输浓缩红细胞量3651ml。术中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仅术后24h血小板计数略低于术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可为患者及时提供浓缩红细胞,避免大量异体血输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杨松  郑祥德 《华西医学》2006,21(1):98-100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共116例,比较回输后HR、MAP、SPO2的变化;随机选择其中部分病例于术前、回输前、回输后、术毕24h采血测定HB、Hct、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回收原血和回输血的RBC、HB和Hct。结果:(1)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l、回输血1235ml,异体输血率为25·8%。(2)术中自体血回输后HR减慢(P<0·01),MAP上升(P<0·01)。(3)HB和Hct在回输后升高(P<0·01);Plt在回输后择期病例低于术前(P<0·01),急诊病例无显著变化,但术毕24h两者均比术前升高显著(P<0·01)。(4)急诊病例FIB、PT和APTT于术后24h增加(P<0·01);择期病例在回输前和回输后FIB降低(P<0·01),而PT、APTT则延长(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5)回输血与回收原血比较RBC、HB和Hct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后循环功能较稳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节约血源和避免输血并发症。但出血量较大时,还不能完全避免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S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对50例患者于氯丙嗪治疗前后作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及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P患者治疗前全血表观高、中、及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1min,5min和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沉和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丙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感染的老年菌血症患者体内血小板(PLT)计数和凝血功能的差异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ICU)被确诊为菌血症的53例老年患者,分别检测其确诊前后血液中PLT计数以及其他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和FIB).并根据其感染类型(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和治疗结局(存活、死亡),对这53例患者进行分组,并对PLT计数以及其他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和FIB)进行对比.[结果]所有菌血症患者确诊后的PLT计数、APTT、PT和FIB均与确诊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TT值与确诊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感染类型的患者的PLT计数以及其他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和FIB)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不同治疗结局的患者间的PLT计数以及其他凝血功能指标(APTT、PT和FIB)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LT计数以及其他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检测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诊断菌血症和预测其患者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淋巴瘤患者输注冷冻自体血小板的效果。方法选择6例行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体血小板13次。在血小板中加入终浓度5%DMSO,于-80℃保存。当患者血小板小于20×10^9/L时,于37℃水浴箱快速解冻复苏后输注。分别测定冷冻前后血小板回收率以及22℃保存5d血小板的CD42b、CD62p及输注后1h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结果血小板复苏后回收率为58%~85%,平均回收率为72.5%土8.2%。血小板CD42b由冷冻前的93.2%±6.0%下降到复苏后的80.1%±4.6%,CD62p由冷冻前的1.9oA±0.9%上升到18.1%土10.1%(P〈0.05),但与22℃保存5d的血小板CD42b、CD62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接受的范围内。13例次的血小板输注中,11次1hCCI〉7.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注自体血小板是安全且可行的,可替代异体血小板输注,有助于节约血源、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及减少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烧伤患者血小板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重症烧伤患者2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3)和对照组(n=1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连续用药7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d1、d3、d7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粘附率(PA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的变化,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创面脓毒症、创面感染、电解质紊乱、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1、d3、d7血小板PLT、PAR、MPV、PDW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APTT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FIB、DD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烧伤患者应用乌司他丁对凝血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其病情变化、并发症、器官功能均有较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和术后自体血回收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全髋置换术68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术中和/或术后自体血回收。对照组:34例,自体血未回收。以术后HGB低于90g/L为输异体血指标,监测术前及术后HGB,观察术中失血、输血情况、输血反应和输血费用。结果实验组的异体血使用量和输血反应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在术中出血和输血费用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术中和术后自体血回收是减少全髋置换术中输血及输血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血直接回输在抢救腹腔内出血患者中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采用输液、输血(输异体血和自体血直接回输)和手术等方法治疗126例腹腔内出血患者。结果:除了1例严重复合伤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腹腔内出血需积极治疗,适当应用自体血直接回输治疗腹腔内出血患者,节省了大量异体血,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了输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PGE1对血小板的体外激活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E1(PGE1)在血小板冻于前预处理过程中对血小板激活和功能的影响,为血小板冻干前处理过程筛选血小板激活损伤保护剂。方法 测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采用流式细胞术(FCMs)分析血小板CD62p、PAC-1的表达。以反映血小板状态。测定血小板对凝血酶(thrombin)、二磷酸腺苷(ADP)和瑞斯托菌素(Restocetin)的最大聚集率,以反映血小板功能,研究血小板预处理前后的变化以及前列腺素的保护作用。结果预处理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未发生明显改变,但血小板CD62p表达率显著增加,达20%。PGE1抑制血小板CD62p表达,这种抑制作用随PGE1浓度增加而递增。预处理过程对Restocetin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一定影响,聚集抑制率为10%和23%,对凝血酶诱导的聚集抑制不显著。PGE1不影响血小板对Restocetin的聚集反应,但PGE1≥1μmol/L可抑制血小板对ADP的聚集反应,PGE1≥5μmol/L时,显著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 前列腺索E1浓度为1μmol/L,可抑制血小板在预处理过程中的激活损伤,且保留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自体血回输救治连续失血性休克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连续失血性休克犬的救治效果 ,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 Wiggers法为基础制作犬腹部伤连续出血性休克模型。将杂种犬随机分为 3组 :休克组 (空白组 )、休克回输林格氏液救治组 (对照组 )、休克回输自体血救治组 (实验组 )。观察动物的存活时间、生理指标、红细胞各项参数和血小板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动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 P<0 .0 5 ) ,血液中红细胞各项参数保持良好。结论 自体血回输对腹部连续失血性休克犬有明显的救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