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郑碧玉 《求医问药》2011,(9):234-236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诊断此病的价值。方法:对35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和病理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根据35例患者腺体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分为三大类:1.实性、囊实性肿块型;2.导管扩张型;3.局部腺体紊乱型。结论:超声检查在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导管扩张型和局部腺体紊乱型的检查中仍有局限性,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癌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3例(96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表现,包括肿块的回声强度、均匀性,边界、纵横径比值及CDFI血流信号情况等.结果:所有导管癌病灶均表现为低回声,其中90个病灶表现为边界模糊、不规整、呈毛刺状、蟹足状或分叶状;49个病灶肿块纵横比≥1.CDFI显示癌肿内部和周边血流较丰富者46例.肿块纵横比≥l诊断导管癌的特异性100%;肿块典型的二维形态特征诊断导管癌的符合率94%.结论:以二维高频声像图为主,CDFI血流分布情况及血流参数指标为辅,对诊断典型与不典型乳腺导管癌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声像图特征,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且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高频超声图像表现,包括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缘、内部回声、是否有钙化及血流特征,总结乳腺导管内癌的图像特征。结果本组病例根据超声图像特点,可分为4型:结节及团块型(18例)、导管扩张型(3例),混合性包块型(5例),结构紊乱型(2例),各型超声表现具有各自不同特点,其中结节及团块型,导管型和混合性包块型超声图像中可见微钙化。结论导管内癌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性,高频超声对这一疾病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当超声检查可见微钙化时与钼靶检查结合使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5.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对ID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IDC二维图像特征及能量多普勒血流形态、频谱参数。结果60例中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36例,周边高回声晕34例,内部微钙化41例,后方回声衰减38例;能量多普勒显示无血流1例,星点状或短线状血流59例,穿入型、分支状、不规则型血流分别为38例、35例、25例。51例肿块内部血流表现为高速高阻型(Ps>17cm/s,RI>0.7)。23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IDC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超声可成为诊断IDC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施赛梅 《海南医学》2007,18(11):162-163
目的 探讨超声多参数综合分析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取2004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9例,根据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乳腺肿块中,18例(占46%)肿块内部出现微小钙化灶,21例(占53%)肿块后方出现声衰减,36例(占92%)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血管阻力指数(RI)增高,37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 乳腺肿块内部出现微小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丰富的血流信号,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重要指标,能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王丽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8):101-103+169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共3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成像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80.0%,采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的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超声检查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符合率较高,诊断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何燕 《吉林医学》2011,32(22):4618-461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资料。结果:47例中,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37例,内部微钙化33例,后方伴回声衰减20例;血流丰富(Ⅱ~Ⅲ级)31例,血流阻力指数0.67~0.99,27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浸润性导管癌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超声可成为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但对较小的IDC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诊断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罗骥  孙蕾  李丽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697-169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34例患者中,肿块数目共33个,其中有1例未发现肿块。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特别是在早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 X 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症的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3例乳腺导管内癌,且均经过病理确诊。对43例患者分别行乳腺钼靶 X 线超声摄影和超声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案的结果。结果乳腺钼靶 X 线超声摄影结果显示:丛样微小钙化点患者18例,比例为41.86%,边界呈现不规则的高密度影患者为15例,比例为34.88%,随后造影下 X 线检查发现10例患者导管充盈缺损,比例是23.26%。超声检查结果则是边界与周边组织部清晰以及不规则实性肿块患者为11例,比例是25.58%,而边界清晰的规则肿块则为9例,比例是20.93%,囊性肿块为4例,比例是9.3%。可知乳腺钼靶 X 线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6.74%(33/43),而超声诊断符合率仅为55.81%(2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钼靶 X 线超声摄影相比于超声对于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更高,临床检查时当联合两者优势,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有乳头溢液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癌资料,所有病例均行钼靶X线平片摄影、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乳腺钼靶平片有阳性征象者8例,占25.81%,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明确诊断28例,占90.3%.造影主要表现为大导管及分支导管管壁不规则浸润、虫蚀样破坏、僵硬及狭窄,腔内多发小充盈缺损,近端导管扩张,主导管及部分分支中断.结论: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导管内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乳腺癌是威胁世界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医学的发展,乳腺癌尤其是早期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方法如乳腺X线摄影等早期发现,进而提高了乳腺癌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本文就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及PET-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钼靶摄片诊断乳腺导管内癌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摄片对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病人主诉分组,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21个经病理证实为DCIS病灶的钼靶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栗以触诊乳腺肿物为主诉的9例患者10个病灶中,表现为结节并微小钙化者6例,乳头血性溢液者1例,片状增高密度影2例,另1例患者影像表现阴性,上述后3例病灶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以腺体增厚为主诉的5例患者中,钼靶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密度不均,其中2例伴微小钙化及乳头溢液,单纯性微小钙化3例;以单纯性乳头溢液为主诉者2例,均伴微小钙化,导管造影示导管局部显影中断或间断显影;以乳腺癌术后复查发现另一侧乳腺单纯性微小钙化灶者2例;1位患者因乳腺脂肪瘤而漏诊。结论钼靶影像学能为DCIS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尤其对临床检查阴性的患者,乳腺钼靶摄片辅以导管造影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早期乳腺癌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金红 《吉林医学》2013,34(13):2413-2414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表现及对不同类型DICS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46例,分析比较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特点。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图特征表现分为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单纯低回声结节、混合回声肿物型、无特殊超声表现或仅有乳腺导管轻微扩张4种类型。其中以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和单纯低回声结节为主,分别占43.48%(20/46)和32.61%(15/46)。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图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高频超声对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CDFI)对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及早期乳腺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乳腺体检女性病人90例,均采用HCDFI进行检查,并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导管不典型增生组(ADH组)和早期乳腺导管癌组(DCIS组),各45例,另选取45例导管一般型增生病人(UDH组),比较3组影像特征.结果:随着病情进展,UDH组、ADH组及DCIS组病灶边界规则性及清晰度逐渐降低,低回声衰减和高回声晕增加,病灶周围血流逐渐增加(P<0.01).结论:依据HCDFI检测结果可对乳腺病变情况进行良好诊断,且其检测成本较低,可作为常规检查推广.  相似文献   

17.
超声诊断对急性阑尾炎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线阵探头10MHz结合凸阵探头3.5MHz对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逐级加压进行检查,观察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1例,坏疽性阑尾炎8例,阑尾周围脓肿7例。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临床急性阑尾炎诊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患者的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资料,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相对照,分析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76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48例。超声误诊6例,钼靶X线误诊4例,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与钼靶X线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上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与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征,提高DCIS和PCM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 实的35例DCIS和45例PCM患者的MRI图像,从2种病变的T1预扫高信号、强化分布特征、内部强化方式、是否离心或 向心扩散、动态增强曲线形态、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DWI)信号特点、表观扩散系数值进行比较和 分析。结果:DCIS多见段样分布,成簇环状强化,T1预扫导管分支状高信号,动态增强延迟向心性扩散;PCM多见 区域性分布,内部不均质强化及增强延迟离心扩散;PCM组乳头内陷、DWI中心高信号,邻近皮肤增厚及窦道形成 均明显高于DCIS组(P<0.05)。结论:DCIS与PCM在MRI上均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方式;DCIS多呈导管分支样及段样 分布,内部强化方式呈向心性扩散;PCM多为区域分布,内部呈不均质强化伴邻近皮肤增厚、乳头内陷,部分DWI 中心高信号对应强化环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CIS-MI)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入住我院实施手术且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17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及病理特征.结果 IDC组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为45.85%,明显高于DCIS组患者的3.92%和DCIS-MI组患者的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在病灶形态、边缘、周边毛刺、回声类型、有无钙化及周边组织血流情况方面与DCIS组、ID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粉刺型比例为76.71%,明显高于DCIS组的46.81%和IDC组和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的C-erbB-2阳性率为62.75%,明显高于DCIS组的57.45%和IDC组的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S、DCIS-MI和IDC三者存在不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临床上可以此为依据进行疾病的诊断及分型,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