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992年12月~2003年11月收治的5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为右侧偶发瘤,1例出现右腰痛就诊。3例术前行内分泌学检查无异常,4例经CT或MRI均确诊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1例CT误诊为右肾错构瘤。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术后随访0.5~11.5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多数无症状,术前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技术多能确诊。对瘤体直径<3.5cm的无症状偶发瘤可密切随访,对有症状者或瘤体直径>3.5cm者宜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6年7月收治的48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分析。4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开放手术15例,经腹腔镜治疗31例。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腺瘤27例,肾上腺囊肿5例,肾上腺皮质癌2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例,原发性醛固酮瘤3例,腹膜后原发性淋巴瘤、皮质腺瘤伴灶状髓性脂肪瘤、转移癌各1例。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术前获正确诊断者32例(66.7%)。结论:所有肾上腺偶发瘤均应行内分泌功能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与CT或MRI联合应用对确诊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有较高价值。对于确诊为恶性肿瘤、功能性肿瘤、转移性肿瘤及直径大于3cm的肿瘤,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为首选术式。对非功能性、直径小于3.0cm的肿瘤,可定期行生化和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 YL  Xu YM  Qiao Y  Jin CR  Si JM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44-1446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26例中,16例无症状,8例有腰部或上腹部不适、疼痛,2例出现血儿茶酚胺水平增高;B超与CT各诊断24例,另2例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诊断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3例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提示肿瘤与肾脏无关。肿瘤发生于左侧14例,右侧11例,双侧1例,单纯行肿瘤切除治疗16例,肿瘤并肾上腺全切除10例,其中4例初次诊断时肿瘤小于5cm,随诊6个月、9个月及2年肿瘤增大后手术治疗。结果肿瘤直径5~10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其中Ⅰ型9例,Ⅱ型17例。术后随访6~28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可依靠B超、CT或MRI的影像学检查诊断,对直径>5cm的肿瘤宜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肾上腺肿瘤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48(33~64)岁.左侧4例,右侧8例.血压高2例.腰腹部疼痛1例,无特异性症状9例.行B超、CT及MRI检查.术前提示为肾上腺占位,其中肾上腺髓性脂肪瘤10例.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肿瘤1例.12例均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5例.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5 h,平均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无明显外科并发症,平均7天顺利出院.切除肿瘤最小3.0 cm×3.5 cm×4.0 cm.最大6.5 cm×7.5 cm×8.0 cm.病理诊断均为肾上腺髓件脂肪瘤.术后随访0.5~8年(平均2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B超及CT检查末见肿瘤复发及恶性变.结论:肾上腺髓件脂肪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 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其中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探讨(附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2001年2月收治的50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内分泌功能测定,CT,B超,MRI及同位素髓质扫描等检查,内分泌功能性肿瘤19例(38.0%),不论肿瘤大小均行手术切除;无功能性肿瘤31例(62.0%),其中26例手术切除,8例为恶性,其中原发腺癌5例,转移性肿瘤3例,结论:对于肾上腺偶发瘤必须结合的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同位素扫描,以排除有无内分泌功能及是否为恶性,对有内分泌功能亢进或直径≥4cm或有恶性征象的肾上腺偶发瘤均考虑手术治疗,对无内分泌功能亢进或直径<4cm且无恶性征象的肾上腺偶发瘤患者可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疗(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9例中,7例无症状,1例有腰部不适,1例血压增高.B超与CT诊断8例,1例误诊为肾错构瘤.肿瘤发生于左侧肾上腺区4例,右侧肾上腺区5例,开放手术8例,腹腔镜手术1例.结果:肿瘤直径5~11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可依靠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安全有效,腹腔镜手术较开放手术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定位诊断准确率:B超84.3%,CT 100%,MRI 100%;定性诊断准确率:B超30.0%,CT 75.5%,MRI 79.2%;手术60例:皮质腺瘤32例,肾上腺囊肿6例,髓性脂肪瘤5例,嗜铬细胞瘤5例,肾上腺转移性癌3例,皮质癌3例,神经节瘤3例,神经鞘瘤 1例,血肿1例, 肾上腺皮质结节增生1例.结论 肾上腺肿瘤筛查首选B超、CT、MRI,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应综合肿瘤大小、影像学特征、患者年龄及内分泌功能测定.疑诊嗜铬细胞瘤或定性诊断不明需手术时,应按嗜铬细胞瘤行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收治6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患者。4例行B超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3例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皮质醇的测定;2例行儿茶酚胺的测定。6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手术切除4例,开放手术2例。结果: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前具有的相关症状,术后均消失。5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在治疗上有症状者宜手术切除,无症状且肿瘤直径大于4cm者可考虑手术,手术方式以腹腔镜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2月3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年龄分别为53、67、73岁,平均64岁,男性1例,女性2例,左侧2例,右侧1例,肿瘤直径2.5~11cm。结果 2例患者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1例经腹开放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MRI,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症状明显或瘤体直径〉4cm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7例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例中,B超诊断21例,占77.8%,CT及MRI检查发现6例。27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在健康查体时应常规作肾上腺B超,对肾上腺偶发瘤直径>2.0cm者应手术治疗,而直径<0.2cm者可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10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0例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的患者。均行B超检查,9例行CT或MRI检查。结果:8例术前CT或MRI提示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1例MRI诊断为肾肿瘤破裂出血,1例B超诊断为肾占位病变并肾周血肿。所有患者肿瘤直径均大于6cm,9例行患侧肾切除术。结论:CT和MRI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较好方法,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以及确定出血的范围。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cm,且靠近肾包膜生长的肾错构瘤应积极治疗,手术治疗时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例临床上均无典型症状,除1例24h尿3-甲氧-4羟苦杏仁酸检测值增高外,其余有关内分泌功能检测结果均正常。B超及CT检查及有阳性发现。肿瘤均经手术完整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MRI,确诊需病理检查发现有神经节细胞的存在。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小肾癌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54例直径小于3cm的小肾癌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中因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者37例(68.5%);腰痛9例(16.7%);血尿5例(0.9%);腰痛伴血尿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43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11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证实5例。结论 小肾癌多为偶然发现。其早期诊断主要依靠B超、CT、MRI和DSA等影像学检查;手术视具体情况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保留肾单位手术;小肾癌病理分期低。肿瘤体积小.预后较好,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21例病例中,14例无症状,5例腰痛,2例血压升高。B超、CT诊断20例,1例因肿瘤破裂出血误诊为肾上腺错构瘤。肿瘤发生于左侧肾上腺区7例,右侧肾上腺区12例,双侧肾上腺区2例。开放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16例。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肿瘤直径4~12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术后随访3个月~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可依靠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安全有效,手术方式以腹腔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2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 8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诊断准确率 76 .8% (6 3/ 82 ) ,CT诊断准确率 86 .7% (39/ 4 5 ) ,MRI诊断准确率 84 .2 % (16 / 19)。根据肿瘤大小及症状分别采用观察与手术 ,对肿瘤直径 <4cm ,诊断明确且无症状 5 9例定期观察。手术 2 3例中行肿瘤剜除术 18例 ,肾部分切除 2例 ,肾切除 2例 ,根治性肾切除 1例。病理检查 2 2例良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例恶变。全部术后患者随访 ,肿瘤无复发。结论 B超、CT、MRI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互结合能提高术前的诊断准确率。术中应常规作冰冻切片 ,有助于确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排除恶变 ,为避免误诊对瘤体多部位取材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Cystic acoustic schwannoma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mmary Three cases with large space-occupying cysts in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are reported. CT and MRI findings were not typical for acoustic schwannomas but at operation, besides the large cysts, small acoustic schwannomas could be detected and removed.The clinical and neuro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this unusual varietyand the CT and MRI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ebellopontine angle les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05年5月吉林省梅河口市医院及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上腺肿瘤病人64例临床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结果B超和CT及MRI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85%和96%及92%。在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皮质癌等不同的组织类型间,CT和MRI具有相对特异的表现;肿瘤直径<6cm的通过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肿瘤直径大于6cm的和诊断为恶性肿瘤的采取开放手术成功切除。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和部分定性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良好依据。腹腔镜手术是目前肾上腺良性肿瘤切除的金标准。直径大于6cm的肿瘤和考虑恶性的肿瘤最好采用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8.
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肾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B超检查;25例行CT扫描;7例行MRI扫描;15例行IVP检查;2例行DSA检查。2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术前诊断明确且肿瘤直径远大于4cm,行肾切除术;7例因肾破裂出血而争诊手术切除病肾;2例肾破裂出血者病情稳定,于次日明确诊断后进行手术切除;1例术前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术中快速切片确定为肾错构瘤后行肿瘤剜除术;另4例作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肾错构瘤,未发现有肿瘤恶变者。27例手术患者术后病情稳定。结论:CT和MRI是肾错构瘤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肿瘤直径>4cm且逐渐增大伴明显症状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