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物质。TNF的抗癌比活性高,能选择性地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对正常细胞无影响。它对广范围的肿瘤有细胞毒作用,且无种属特异性,小鼠或家兔的TNF对人癌细胞也有活性,静脉注射给药时作用强而持久,是一种生物效应修饰剂。癌症患者伴发急性细菌感染或注射混合细菌疫苗时,有出现肿瘤缩小的病例。1975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由Carwell 等于1975年定名,用以描述存在于经分枝杆菌和内毒素间歇静脉注射刺激后的小鼠血清中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人中耳胆脂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TNFα的一般性状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现已证实 TNF可分为两类 ,即由巨噬细胞产生的 TNFα和由活化型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毒素即 TNFβ。 TNFα和 TNFβ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两者在核甘酸序列上同源性为 3 0 % ,其氨基酸组成亦不同。尽管在结构上有许多不同 ,但两者的生物学活性相似。 TNFα由 15 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分子量为 17KD的蛋白质 ,是一种疏水性蛋白质 ,在 70℃ 1小时即失活 ,对蛋白酶敏感。天然 TNFα主要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和一些细胞系如 HL- 60、…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种备受注意的治癌新药“TNF”有令人鼓舞的成效。不久前,一名居住于日本名古屋的七十八岁老妇人,在使用了这种新药之后,其癌患竟告彻底痊愈。一九八五年三月十日,老妇人患伤风下泻并有频繁的胃部疼痛,她的体重也由原来的五十九公斤减至约四十九公斤。同七月的十九日,经医院检查,判定患了胃癌,在进一步详细检查过程中,发现癌细胞已向直肠,肝脏及淋巴腺转移,她的家属被告知为晚期癌症。四月一日,病者被转送到名古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肝硬化大鼠血泉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及血清ALT的影响。方法将四氯化碳(CCL_4)注射于SD大鼠皮下,诱导肝硬化伴腹水动物模型.将该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乳果糖治疗组,检测各组和正常鼠的血浆LPS、TNF及血清ALT水平.结果肝硬化模型组LPS.TNF,AL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乳果糖治疗组血浆LPS,TNF、ALT水平较肝硬化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乳果糖能通过降低血浆LPS来显著降低TNF,对肝脏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TACE)已经成为治疗关节炎、癌症、糖尿病和HIV恶病质等疾病的一种潜在新靶点。通过对国外近几年来出现的新型TACE小分子抑制剂的介绍,旨在对现有抑制剂进行筛选和结构改造,进一步提高TACE抑制剂的选择性,降低体内代谢毒性。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一词原来是指细菌感染后产生的一种能引起动物和人类肿瘤出血性坏死的血清蛋白质。现在已鉴定出两种这样的蛋白质,分别称为肿瘤坏死因子(TNF,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和淋巴毒素(也称为TNF_β,一种活化的T细胞的产物),两者皆可用DNA重组技术产生。这些蛋白质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是重要的介质,还可能与组织改变和细胞分化有关。它们作用范围广泛,包括调节血管内皮性质、诱生其他细胞因子、诱导细胞的抗病毒活性、刺激骨吸收、血管形成及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许多证据表明: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能释放多种可溶性细胞毒因子,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生长.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尤其引人注目,本文综述TNF的研究进展.TNF的来源及形成1962年O'Malley等用灵杆菌脂多糖注射于小鼠后,发现小鼠血清能使S180肉瘤组织发生出血坏死.1975年Carswell等发现经BCG感染的家兔14天后再静脉注射大肠杆  相似文献   

9.
茯苓素诱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茯苓素在小鼠体内、外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实验表明:茯苓素小鼠体内、外能明显增强经BCG预先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TNF的能力,且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关系。茯苓素在体内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其作用强弱与TNF的水平呈正相关。诱生出的TNF可通过抗体中和实验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0.
目前,BCG,BCG-CWS,棒状杆菌及溶链菌素(OK-432)等菌体成分,已做为非特异性免疫疗法剂应用于临床,其对巨噬细胞系的激活作用受到重视。很久以前就发现,有的癌症患者当有急性细菌感染或接受混合细菌疫苗治疗后,引起肿瘤缩小。动物实验也证实,给皮下移植肿瘤的动物应用细菌性内毒素,则肿瘤发生出血坏死而缩小。细菌内毒素并非直接对癌细胞有杀伤作用,而是刺激巨噬细胞系使该系活化后产生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发现早在1893年,美国Coley等发现用灭活了的化脓性链球菌及粘质沙雷菌混合物给予肿瘤患者后,肿瘤会缩小甚至完全消失,该混合物当时被人们称为Coley′s毒素.1934年,当时的美国医学会认为:只有Coley毒素是唯一的全身抗癌治疗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发展历史、药代动力学、抗肿瘤机理、临床应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13.
14.
茯苓素体内诱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茯苓素在小鼠体内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的机制在于增强TNF基因的转录。实验结果表明:茯苓素以27-81mg/k剂量刺激小鼠巨噬细胞,可得到较高效率的mRNA表达,超过此剂量可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而造成基因转录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不仅存在于多种细胞表面,而且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即可溶性TNFR(sTNFR)。sTNFR作为TNF活性的调节因子与某些疾病的病情密切相关。临床上sTNFR可用于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抗癌机制,单独、联合用药和基因疗法的初步效果,以及化学修饰和基因定位突变对TNF的增效减毒作用。强调应特别重视TNF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不仅存在于多种细胞表面,而且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即可溶性TNFR。sTNFR作为TNF活性的调节因子与结疾病的病情密切相关。临床上sTNFR可用于对结辨珠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早在1931年已观察到内毒素可使小鼠移植瘤出血坏死。已证实内毒素的抗肿瘤作用是宿主介导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的介质是肿瘤坏死因子(TNF)。体外实验表明,白细胞系统产生两种不同的TNF,植物血凝素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TNF-β,又称淋巴毒因子。激活的巨噬细胞(M(?))是TNF-α的来源,通称的TNF是指TNF-α。两者具有30%的同源性。目前利用基因工程能大量制备供临床使用的TNF。本文介绍TNF的药理作用、毒性及临床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