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785例脑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80)和老年组(≥65岁;n=705),就高血压病、糖尿病/葡萄糖耐量异常(IGT)、高脂血症、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烟雾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IGT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青年患者(P〈0.01);两组患者高脂血症、心脏病史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病因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HCY、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烟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IGT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脑梗死的主要高危因素;而HCY、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烟雾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则为导致青年脑梗死发生的重要病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以及病因治疗,对脑梗死的预防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年与中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的不同。 方法 将14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分为18~35岁组和36~45岁组,同期232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对 照组,比较3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率和病因的不同。 结果 (1)18~35岁组前3位危险因素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66.7%)、 高脂血症(40.7%)和高血压病(33.3%);36~45岁组前3位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59.5%)、HHcy (56.2%)和高脂血症(47.1%);中老年组前3位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72.4%)、HHcy(54.7%)和高脂 血症(48.7%)。(2)3组患者间高血压病、糖尿病、大量吸烟暴露率有显著差异,其中,18~35岁组(P <0.001,P =0.014)和36~45岁组(P<0.001,P<0.001)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暴露率均显著低于中老 年组,18~35岁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暴露率显著低于36~45岁组(P =0.009,P<0.001);18~35岁组大 量吸烟暴露率低于36~45岁组和中老年组(P =0.006,P<0.001)。(3)18~35岁组急性卒中治疗低分 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以不明原因型构成比最高, 显著高于中老年组(37.0% vs 27.6%,P =0.013)。36~45岁组和中老年组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构成 比(50.4%和58.2%)最高,均显著高于18~35岁组的25.9%(P =0.021,P =0.014)。 结论 36~45岁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相似,前3位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病、HHcy和高脂血症,病因以 大动脉硬化为主;18~35岁青年组则不同,前3位危险因素依次是HHcy、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病,病因 不明者居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安阳地区青年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病因。 方法 收集长期居住于安阳地区的148例首发急性青年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18~25岁 组、26~35岁组和36~45岁组,各组患者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方法进行病因分型,同时记录每例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合并的危险 因素。 结果 148例青年C I患者中男性(81.8%)多于女性(18.2%),农村患者(56.8%)多于城市患 者(43.2%)。常见可干预危险因素暴露率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高(58.1%),其次为高血压病 (54.7%)、高脂血症(45.9%)、大量吸烟(30.4%)、大量饮酒(17.6%)、糖尿病(10.8%)。各年龄 组间合并高血压病(P =0.008)、大量吸烟(P =0.031)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且均以36~45岁组最高。 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62例(41.9%)、不明原因型(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48例(32.4%)、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20例(13.5%)、 其他明确病因型(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SDE)14例(9.5%)、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 CE)4例(2.7%)。各病因组间合并糖尿病(P =0.014)、高脂血症(P =0.030)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且 均以SAO组最高。不同年龄组患者TOAST分型构成不同:18~25岁组以SDE构成比最高(60.0%),其 次为SUE(40.0%);26~35岁组以LAA、SUE构成比最高(均为31.8%);36~45岁组以LAA构成比最高 (45.5%),SUE次之(32.2%)。 结论 安阳地区青年CI患者的性别和城乡构成差异明显。危险因素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为常见, 其次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大量吸烟。36~45岁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大量吸烟明显增多。TOAST病 因分型以LAA和SUE为主,并且合并不同危险因素患者发病病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31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40名健康青年对照者血浆Hcy水平,对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几何均数17.35μmol/L)高于健康青年对照组(几何均数11.8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老年脑梗死组(几何均数17.60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叶酸水平以及性别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513(P〈0.01)和-0.242(P〈O.05)。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男性高于女性,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对比,探究青年和中老年脑梗死在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异同。方法选取因脑梗死住院的青年病人(17~45岁)41例,中老年脑梗死病人(>45岁)3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组患者病因不完全相同,老年患者中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除动脉粥样硬化外,心源性因素等亦可见;2组病例有多项共同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饮酒、吸烟;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别较大,老年患者临床表现较青年者明显严重,预后也更差。结论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具有许多共同危险因素,但两者病因不完全相同,后者临床症状较重,且预后明显较前者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CISS分型标准将急性缺血性卒中分为5种类型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在纳入标准的2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9例(46.7%)、心源性卒中型35例(16.5%)、穿支动脉疾病45例(21.2%)、其他病因型5例(2.4%)、病因不确定型28例(13.2%)。吸烟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者在5亚型间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心房颤动与心源性卒中亚型有正相关性(β=1.34、2.206,P〈0.05),高血压病与穿支动脉疾病亚型有相关性,为正相关性(β=1.074,P〈0.05)。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心房颤动、冠心病是心源性卒中亚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是穿支动脉疾病亚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71例青年缺血卒中患者及80例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140例青年健康体检自然人群作为对照,进行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青年缺血组TOAST病因分型按比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40.8%、小动脉闭塞型(SAO)28.2%、不明原因型(UND)15.5%、其它原因型(OTH)9.9%、心源性栓塞型(CE)5.6%。与中老年缺血组比较,其UND型比例明显增高(P〈0.0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易患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与中老年缺血性组相比,青年缺血组中男性患者比例显著增高(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以LAA型最常见;其发病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8.
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青年和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103例青年脑梗死患者,12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危险因素、梗死分型和临床表现。结果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和饮酒为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CRP和冠心病为老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2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青年人脑梗死危险因素更为复杂多样,很多危险因素可以提前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应加强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9.
213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以期早期对因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对213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按年龄分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Ⅰ组在大动脉硬化和小动脉闭塞病因方面低于青年Ⅱ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它原因、心源性栓塞方面青年Ⅰ组高于青年Ⅱ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是青年Ⅱ组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血管炎、夹层动脉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是青年Ⅰ组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年龄段其病因及危险因素仍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35岁以下的病例应尽可能寻找其临床少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对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年龄50岁以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青年脑梗死组)和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Hcy水平。结果青年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为(22.78±7.61)μmol/L,对照组为(11.45±6.30)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青年急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浆Hcy水平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61例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发现青年人脑梗死可能存在的不同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61例15~40岁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成两组(15~29岁一组。30~40岁一组)。再根据TOAST病因分类。将患者分成5组(ATR,CEMB。LAC,OTH,UND)。结果 61名脑梗死患者中。男39例.女22例。根据TOAST病因分类。ATR5例(8.2%),LAC23例(37.7Vo).CEMB10例(16.4%).OTH17例(27.9%)。UND6例(9.8%)。结论 青年脑梗死发病原因有其特殊性,应引起临床注意。15~29岁组以其它原因所致脑梗死(OTH)和女性为主;LAC和ATR均多见于30~40岁组.且男性为多;两组心源性栓塞无明显差异。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饮酒作为引发青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18~45岁青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中,缺血性卒中132例(73.3%),出血性卒中48例(26.7%);平均年龄(38.8±6.4)岁,男女比例13︰5。起病症状多为单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头痛、呕吐;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76例,心源性栓塞17例,高血压17例,动脉瘤13例等,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基底节区为好发部位;治愈率高,病死率较低。结论青年脑卒中以30~45岁男性多见,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区,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最多见,其次为心脏疾病、颅内动脉瘤,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预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病合并Hhcy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平行对照法将300例高血压病合并Hhcy脑梗死分为A组150例,依那普利叶酸+常规治疗(依那普利叶酸10mg:0.8mg/d),每日1次;B组150例:常规治疗(不含B族维生素)。随访2年观察联合干预高血压病、Hhcy对高血压病合并Hhcy脑梗死复发的影响。结果在6、12、24个月随访期间依那普利、叶酸+常规治疗组(A组)Hey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B组)(P〈0.05),血压水平2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依那普利、叶酸+常规治疗组(A组)脑梗死复发率为15.15%;常规治疗组复发率为17.85%,2组间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降低、血压下降是高血压病合并Hhcy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0R值分别为0.665、0.542。结论同时控制高血压病、Hhcy可降低高血压病合并Hhcy脑梗死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脑梗死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预后。 方法 连续入组经头颅MRI确诊的PAD型脑梗死病例,按是否出现PMD分为PMD组与非PMD组例,比 较两组的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病灶特点、实验室指标、3个月和6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 0~2分)率及脑梗死复发情况。进一步对PMD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判断其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共入组287例PAD型脑梗死患者,其中PMD组95例,非PMD组192例。与非PMD组相比, PMD组男性患者(P =0.03)、吸烟(P =0.04)、糖化血红蛋白(P <0.001)、Hcy(P =0.02)和D-二聚体 (P =0.01)水平较高,脑梗死灶直径较大(P <0.001)。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出院时PM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MD组(7.69±1.87分 vs 2.13±0.49分,P <0.001);3个月随访PMD组 预后良好率较低(55.7% vs 70.8%,P =0.01),6个月随访两组预后无显著差异;两组3个月及6个月脑 梗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OR 1.083,95%CI 1.062~1.105, P =0.03)和较大的脑梗死灶直径(OR 1.051,95%CI 1.030~1.073,P =0.01)是PM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PAD型脑梗死患者中,出现PMD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较重,3个月预后较差。糖化血红蛋白水 平及脑梗死灶直径可作为PAD型脑梗死患者PMD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方法回顾性收集180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收集的15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病因分析采用TOAST分型及国际儿童卒中研究(International Pediatric Stroke Study,IPSS)方法进行探讨。结果单因素χ2检验示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脂血症、吸烟和高血压的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OAST分型而被认定为不明原因脑梗死的24例患者,利用IPSS方法发现83%的患者有其他危险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IPSS方法可能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特定病因分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以期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有所帮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于我院脑病中心住院的共5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青年卒中组) 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作为中老年卒中组,进行中国缺血性 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①青年卒中组男性46例(88.46%),女性6例(11.54%),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存在显著 性(χ2=5.573,P =0.018)。②青年卒中组CISS分型分布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46.15%,穿支动脉疾病型(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36.54%,病因不确定 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E)11.54%,心源性卒中型(cardiogenic stroke,CS)5.77%,无一例其他病因 型(other etiology,OE)。其分布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无显著性。③青年卒中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率依 次为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具有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者超过半数,该 数量与中老年卒中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χ2=7.186,P =0.007),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增高(t =1.250,P =0.038),叶酸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下降(t =2.106,P =0.007); 吸烟(χ2=7.993,P =0.005)、饮酒(χ2=17.005,P =0.000)的暴露率较中老年卒中组升高;LAA亚组 Hcy水平高于PAD亚组(t =2.046,P =0.004)。 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性别分布、危险因素、卒中病因分型方面具有一定特点,Hcy水平可能 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年龄以及病因分型有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较中老年患者多,控制并 减少危险因素,尤其是纠正高Hcy,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张鹏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2012,7(4):264-270
目的 调查青年卒中患者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检查情况,探讨青年卒中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连续登记住院的青年卒中(18~44岁)患者的病历资料入组274例,并分层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卒中(45岁及以上)患者入组300例,分析其众多危险因素及病因学构成特点。结果 ①青年卒中组中,缺血性卒中229例(83.58%),男性211例(77.01%);年龄在40~44岁的患者160例(58.39%);②青年卒中组,合并高血压179例(65.33%)、吸烟162例(59.12%)、饮酒123例(44.8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00例(39.84%)、肥胖86例(31.39%),与中老年卒中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高脂血症156例(56.9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缺血性卒中经TOAST(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病因学分型,青年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00例(44.25%)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66例(29.20%),与中老年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青年组颅内外血管情况优于中老年组,主要动脉无异常的患者比率(26.55%)高于中老年组(15.79%),轻、中度和重度狭窄率(46.02%和7.96%)低于中老年组(50.20%和17.8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青年卒中以缺血性卒中、男性为主,其中40~44岁的患者占1/2以上;②青年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其中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百分率随年份的增长有逐渐增高趋势;③青年缺血性卒中主要的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其他病因多样化;④青年卒中患者的颅内外血管情况优于中老年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148(β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选取相匹配的病例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PCR-DHPLC)确定Fgβ148及MTHFR677基因型。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组(TOAST分型)及相应对照组Fgβ148CC、CT/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35).余各组两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吸烟或饮酒的FgβCT/TT基因型携带者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Fgβ148CT/TT基因型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携带FgβCT/TT基因型同时吸烟或饮酒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TOAST分型中不明原因型脑梗死与其他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不明原因型的潜在病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TOAST分型,比较TOAST分型中不明病因型的危险因素、病史、生化指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的差异,推测不明原因型的可能病因。结果 不明原因型组的发病年龄比小动脉闭塞型组小(P〈0.01),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吸烟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差别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饮酒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P〈0.01)。不明原因型组患心脏病者的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和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P〈0.01)。不明原因型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不明原因型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P〈0.01)。而3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卒中病史比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空腹血糖(Glu)及白细胞(WBC)水平无显著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与不明原因型组发病有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是不明原因型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s-CRP并未增加不明原因型患者的风险。结论 年龄、饮酒及心脏病史与不明原因型有较强相关性,对不明原因型脑梗死患者应强化这方面的检查,可能会减少不明原因型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检测 312例上海地区正常人和32 5例脑梗死患者的ACE基因 ,并调查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结果 :①ACEDD基因型在脑梗死患者中年龄≥ 5 0岁组频率为 0 2 46,高于对照组 0 15 1。DD :DⅠ +Ⅱ ,χ2 =5 84(P <0 0 5 ) ,差别有显著意义。②脑梗死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 73 8%、高血压病家族史48 6%、脑卒中家族史 32 3% ,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③ACE基因型与脑梗死患者的体重指数 (BMI)、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CEDD基因型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是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ACE基因型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