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产镍钛合金封堵器治疗老年动脉导管未闭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2 0 0 0年 5~ 9月应用我院与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蘑菇伞形镍钛合金封堵器成功治疗 3例老年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3例中男 2例 ,女 1例 ,年龄分别为 6 1、6 4、6 5岁。术前均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心电图示心房颤动 2例 ,阵发性房颤1例。心功能Ⅳ级 1例 ,Ⅲ级 2例。封堵方法 :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穿刺右股静脉和股动脉 ,分别放置F8鞘管 ,经静脉鞘管插入J形右心导管行右心导管检查 ,并将右心导管经肺动脉通过未闭动脉导管 (PDA)至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非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5月至今,采用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非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疾病共13例,其中肺动静脉瘘7例、主动脉右窦破入右心室3例、冠状动脉瘘2例、左锁骨下动脉近段假性动脉瘤1例。介入治疗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或/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13例操作技术全部成功,除1例发生一过性冠状动脉气栓外,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应用于一些非动脉导管未闭疾病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动脉导管未闭为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常孤立存在 ,也可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共存。临床资料证实 ,房室旁路常与Ebstein畸形和校正型大血管错位等先天性心脏病共存 ,但较少见于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 3 ] 。我们最近遇到2例动脉导管未闭与房室旁路共存 ,对其中 1例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堵塞未闭动脉导管后即刻行射频消融左侧房室旁路获得成功 ,现报道如下。患儿男性 ,13岁 ,因反复发作性心悸 7年余入院。发作性心悸持续时间不等 ,短约 1~ 2小时 ,最长达 2 4小时。入院前在当地医院拟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导管封堵器置入术后迟发(术后≥6个月)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封堵器置入术后8年发生IE的病例,并分析国内外数据库中经导管封堵器置入术后迟发IE的病例特点。结果北京协和医院1例23岁女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8年出现发热,脑栓塞,超声心动图示封堵器左心房面赘生物,给予抗感染及手术移除封堵器。文献报道经导管封堵器置入术后迟发IE 16例(男10例/女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9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3例,二尖瓣人工瓣瓣周漏封堵术后2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1例。发生IE时间为封堵术后7个月~16年,发热和栓塞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生IE前有6例感染,3例行牙科治疗。血培养最常见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4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吻合,8例存在封堵器内皮化不全。结论经导管封堵器置入术后患者长期有IE的风险,特别是出现感染情况时,发生IE后多数需手术治疗。封堵器内皮化不全可能与封堵术后迟发IE相关。  相似文献   

5.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200例的并发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我院连续 2 0 0例房间隔缺损采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并发症。方法 :接受治疗的患者 2 0 0 (男68,女 13 2 )例 ,年龄 2 6± 16(1.0~ 67)岁 ,均经症状、体征、X线、ECG、B超等确诊为房间隔缺损 ,并发肺动脉瓣狭窄5例 ,二尖瓣狭窄 2例 ,动脉导管未闭 2例 ,多孔房间隔缺损 10例。所有患者在我院行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 ,同时观察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房间隔缺损大小为 2 0± 8(2 .5~ 3 7) mm,植入的封堵器大小为 2 6±9(5~ 40 ) mm,共植入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 2 0 3个 ,技术成功率 99.5% ,同时植入 2个封堵器的患者共 4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 2 % (4例 ) ,1例术后心包填塞急诊转到心脏外科手术 ;1例术后 2 d出现不明原因的脑出血 ;1例术中导管断裂 ,急诊转心脏外科手术取出断裂导管并行修补术 ;1例术后 3月、6月出现封堵器内少至中量分流。其他并发症有术中出现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8例 ,暂时性 度 型及 度 型房室传导阻滞各 2例 ,术后发生房颤4例。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认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未闭动脉导管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文旨在评价国产磨菇伞型封堵器治疗 PDA的疗效及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例均为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施行经皮穿刺 PDA封堵术的患者。其中男 5例 ,女 1 3例 ;平均年龄 (1 8.6± 1 2 .4)岁。经查体、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 PDA,其中 1例为外科术后动脉导管再通。并排除下列情况 :1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右向左分流 ;2伴有需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3体重 …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3~55岁,体重10.5~54 kg,平均肺动脉压33~49 mm Hg。降主动脉侧位造影显示病理解剖类型为管型8例,漏斗型2例,最窄处直径2~8 mm,应用国产封堵器经静脉途径行封堵术。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封堵,术后即刻完全封堵9例,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分流消失,肺动脉压均有下降,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敏  赵莹  周发爱 《山东医药》2004,44(8):36-37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7%~10%。自2000年8月以来,我们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9年2月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对27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术后24h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1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显示11例残余分流消失;术后心电图显示3例有偶发房性期前收缩,27例均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术后随访3、6、12个月结果显示,右心室流出道流速降低,未发生右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下降。结论在管状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4岁.发现心脏杂音40余年,活动后胸闷2年于2009-08-01入院.患者从小发现心脏杂音,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PDA),2000-06曾行介入封堵治疗[1],当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PDA长8 mm,宽9 mm,左室不大,降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径8.5 mm,选择直径16~18 mm PDA封堵器封堵成功.  相似文献   

11.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政府职员,主因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周就诊于某院。患者入院前2周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发热时伴寒战、畏寒,伴咳嗽、咳痰、咳黄色粘痰,呼吸困难,遂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炎、化痰、平喘、间断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治疗4 d,效果不佳。仍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发热。既往史:"20年前体检发现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3个月前因过敏性紫癜于当地住院治疗(期间应用免  相似文献   

12.
国产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未闭动脉导管15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国产蘑菇伞形动脉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即刻和早期疗效.方法15例患者,男4例,女11例,平均年龄23±18(5~65)岁.PDA平均最小直径为4.9(2.5~12.0)min,应用F7~F9长鞘管输送封堵器.结果15例患者均获成功.术后10min动脉造影显示PDA完全堵塞.无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蘑菇伞形动脉导管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PD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2002年3月以来,我院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ADO-Ⅱ进行封堵的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8例、室间隔缺损(肌部)2例以及冠状动脉瘘4例。术前经临床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术中心导管造影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后即刻和随访,观察术后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以及并发症。结果 16例动脉导管未闭即刻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无并发症;2例动脉导管未闭即刻封堵时有少许残余分流,无其他并发症。3例冠状动脉瘘封堵器无残余分流,1例冠状动脉瘘封堵处术后1个月少许线样分流。2例室间隔缺损均即刻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心电图未见明显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ADO-Ⅱ封堵器以其操作相对简便、成功率高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在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5 0例 ,年龄 2 6 .4± 2 3.2 (4.0~ 6 0 .0 )岁。 PDA最窄处直径为 10 .2± 2 .3(8.0~ 15 .0 ) mm。封堵 10 m in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47例 PDA采用Amplatzer PDA封堵器治疗 ,2例采用 Amplatzer ASD封堵器治疗 ,1例 PDA伴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行介入治疗。术后 10 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 ,19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30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h、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6.
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对比研究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和费用 ,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7月 ,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PDA患者 6 9例 ,同期行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PDA患者 111例。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费用等情况。结果 Amplatzer组技术成功率 98 2 % ,无并发症。未成功的 2例PDA患者均择期行手术治疗。外科手术组全部成功 ,无死亡。并发症为肺不张 7例 ,气胸 4例 ,冠状动脉空气栓塞 1例 ,心脏骤停 1例 ,喉返神经损伤 2例 ,术后再通 1例。 12例患者术中输血 2 0 0~ 80 0ml,平均输血 (483 3± 2 16 7)ml。Amplatzer组平均总费用显著高于外科组 ,其中手术费用相似 ,器材费用前者 (封堵器 )显著高于后者(P <0 0 1)。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在其适应证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降低Amplatzer封堵器的费用 ,有助于其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美国进口)在经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为PDA的206例患者,110例采用国产封堵器,96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分别进行PDA封堵术,对比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和费用等情况。结果国产组109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9.1%),进口组95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9.0%)。两组PDA术前各项临床资料指标、手术和X线曝光时间、封堵成功率及住院天数、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PDA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压及心胸比率降低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总费用国产组明显低于进口组。结论国产PDA封堵器与Amplatzer封堵器相比其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费用低,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 Amplatzer封堵器和 Porstm ann海绵塞子封堵器方法 ,经皮穿刺动脉、静脉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 ,并对其疗效 ,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2 0例患者 ,其中男 5例 ,女 15例 ,年龄 10~ 32岁。15例行 Porstm ann法 ,5例做 Am platzer法 ,均经临床症状、体检、EKG(心电图 )、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 PDA。结果  2 0例患者手术都成功。术后即刻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消失。造影示 19例完全堵闭 ,仅 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发生溶血 ,经内科保守处理 96小时后超声心动图示分流消失。 2 0例病人随访 6~ 36个月未发现装置移位、再通或狭窄。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和 Porstmann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 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质量≤8kg小儿动脉导管末闭介入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5月至2010年3月,经X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52例体质量均≤8kg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使用蘑菇伞形封堵器经皮封堵,封堵后5分钟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术后24 h行X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儿,男12例,女40例,年龄3个月~2岁(0.9±0.5)岁,体质量(7.1±0.9)kg。封堵前主动脉弓降部影X线测量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4.4±1.1)mm,使用国产封堵器37例,Amplatzer封堵器15例,输送鞘均≤9F,选取封堵器腰部直径为(8.7±1.8)mm,封堵器腰部直径与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差值为(4.3±1.5)mm,比值为(2.1±0.6)mm。52例患儿均治疗成功,封堵成功率100%。封堵后5分钟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见少量返流4例,即刻完全封堵率92.3%,次日超声心动图复查完全封堵率100%。6个月随访中无再通和封堵器移位、溶血、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介入方法治疗低体量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国产封堵器与进口封堵器在治疗效果上无差别,输送鞘应选择≤9 F的鞘管,以避免造成静脉损伤。封堵器大小的选择至关重要,需注意避免造成对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影响。本研究表明所选封堵器腰部直径最好大于动脉导管最窄处4~6 mm,封堵器直径与未闭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比值≥1.5的最小封堵器应作为首选,由于患儿个体差异较大,还应结合患儿具体实际情况选择封堵器大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儿童大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2岁以下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6例,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进行介入治疗,于术后1、3、6月及每年进行超声心动图等随访,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狭窄等,评估该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有效性。结果:技术成功率97%。应用目前最大封堵器失败转外科手术1例,由于重度肺动脉高压,试封堵后肺动脉压力无明显改善而放弃治疗1例。手术即刻残余分流率为23%,随访观察1月后为3%,6月后所有64例患儿均无残余分流。结论: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儿童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