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血浆纤溶系统活性与脑梗死再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发争底物法对50例脑再梗死患者及121例随访未再发的初次脑梗死患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脑再次梗死组PAI活性显著高于初次脑梗死组,而t-PA活性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PAI活性升高中能是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手术对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伟  但玲 《重庆医学》1997,26(5):265-266
本文于手术前、术中、术后第1天、第3天以D-二聚体(D-D)、α2-抗纤溶酶(α2-A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抑制物(PAI)等指标对37例大中型手术患者进行了血液纤溶功能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除D-D有显著增加外,其它指标无显著差异,表明手术对整个纤溶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研究脑血管病患者纤溶系统的功能。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对急性脑梗塞50例、急性脑出血30例与正常组40例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较正常对照组t-PA活性明显降低(t=24.11,P<0.001),PAI活性明显升高(t=26.11,P<0.001),脑出血急性期t-PA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8.56,P<0.001),而PAI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t=22.52,P<0.01)。对急性脑梗塞病人治疗前后两项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t=15.77,t′=17.07P均<0.01)。结论急性期脑梗塞及脑出血存在t-PA、PAI平衡障碍,但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使两者平衡障碍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22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其抑制物(PAL)活性、血浆纤溶酶(PL)活性在病程中的活动变化。结果EHF患者在发热期、少尿期七一PA与PL活性显著上升(P〈0.01),PAL活性低于正常,t-PA/PAL比值显著升高(P〈0.01)多尿期与恢复期t-PA与PAL的活性有所下降,PAL活性增强,t-PA活性增强,PAL活性下降,纤溶系统功能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病人血浆PAI-1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血浆纤溶酶主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变化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②方法 选择冠心病病人73例,分为稳定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后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应用发色底物法对各组血浆PAI-1活性变化进行测定。③结果冠心病病人各因浆PAI-1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04~5.06,P〈0.05,0.01);除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  相似文献   

6.
动态观察20名健康男性急性吸烟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受试者急性吸烟后SOD增加(P<0.05),MDA减少(P<0.05);纤溶系统有短暂激活。吸烟者t-PA的释放较不吸烟者减少(P<0.05);t-PA的释放与SOD呈正相关,与MD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检测37例正常人纤溶酶活性,纤溶酶原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活性,并追踪观察1年。结果表明:正常人年龄,身高,体重,血TG,TC,HDL-C,LDL-C和血糖与纤溶性之间有相关性;女性t-PA活性明显高于男性。在t-PA活性较低的正常人中易发生纤溶活性异常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梗死(CI)患者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测定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组织因子(TF)及t-PA:a和PAI: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凝血酶和反应法发色底物法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20例健康对照及20例非血栓疾病病例对照的血浆PAP、TAT、Fgn含量、PBMCPCA、PBMCTPA和PAI活性。结果①脑梗死患者血浆PAP、TAT及Fgn水平明显增高,与病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②脑梗死患者PBMCTF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及病例对照组(P<0.01)。PBMCt-PA活性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及病例对照组(P<0.01)。PBMCPAI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及病例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TAT及PAP水平检测可较好的评价脑梗死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激活状态。脑梗死患者在细胞水平已处于高凝状态。并在细胞水平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  相似文献   

9.
对104名健康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131名健康人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与年龄、性别、体重、血脂及吸烟习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I1活性随年龄及体重指数增加而增加;男性PAI1与年龄、体重呈正相关;女性PAI1与LDL呈正相关;吸烟组PAI1/tPA值高于不吸烟组。提示年龄、体重、血脂参与调节纤溶活性,吸烟降低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0.
马建波  魏任雄 《宁波医学》2000,12(9):411-412
目的 测定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纤溶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案。方法 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定量检测纤容酶原(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的活性,并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二聚体(D-D)。结果脑血栓患者治疗前t-PA活性较低,PLG、PAI活性较高,D-D含量增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t-PA活性增强,PLG、PAI活性减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有升高趋势。结论脑血栓患者病程中纤溶系统存在着动态变化,测定其纤溶活性的变化,将有助于诊治。  相似文献   

11.
杨学敏  张润玲 《医学争鸣》2005,26(18):1691-169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患者及20 例正常人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imer)、血栓前体蛋白(TpP)、t-Hcy含量.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分析各项指标在诊断血栓前状态时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进行比较. 结果:① 60例患者血浆中vWF,GMP-140, t-PA, PAI, TAT, TpP, t-Hcy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1);TpP, Hcy异常升高患者通过跟踪随访更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AMI)、脑梗死. ② TpP, t-Hcy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③ PT, 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vWF, t-PA, PAI, GMP-140, TAT, PAP, D-Dimer, Fg, TpP, t-Hcy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而TpP, t-Hcy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其他各项,在早期判断血栓前状态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世伦  彭立人 《北京医学》1995,17(6):341-343
本研究对尿毒症血透析过程中血浆t-PA、PAI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血液透析中t-PA活性明显降低,而PAI明显升高,至透析结束最明显,透析前t-PA与PAI活性分别与透析2小时、透析结束比较,以及透析2小时与透析结束比较,均有显性差异或非常显性差异,提示:血液透析使尿毒症患纤溶系统受损,易于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32例(ACS组)和对照组21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造影结果采用累计积分法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评分;使用血凝分析仪测定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g)水平,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外周静脉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的含量.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对冠状动脉狭窄评分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CS组Fig、vWF、D-D、PAI、GMP-140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ig、vWF、D-D、PAI、GMp-140的水平与ACS冠脉病变分数、支数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r介于0.519~0.728之间).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外周血存在血栓前状态,且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血栓前状态实验室诊断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损伤前血栓前状态实验室检测指标 ,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此类危害生命的疾病寻找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 60例心绞痛、冠心病、脑血管病变患者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vWF、P 选择素 (GMP 1 4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D D二聚体 (D Dimer)、血栓前体蛋白 (TpP)、同型半胱氨酸 (tHcy)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 (Fg)。 结果 vWF、GMP 1 40、t PA、PAI、TAT、TpP、tHcy均显著高于对组照 (P <0 0 0 1 )。TpP、tHcy异常升高的患者更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各检测指标之间也有差异 ,TpP和tHcy两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PT、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vWF、t PA、PAI、GMP 1 40、TAT、PAP、D Dimer、Fg、TpP、tHcy均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指标。TpP、tHcy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高于其他项 ,在判断血栓前状态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变化。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20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及20例正常晚孕妇女(正常晚孕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晚孕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t-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P<0.001),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晚孕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血浆PAI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P<0.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血浆PAI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晚孕组(P<0.01),子痫患者血浆PAI水平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P<0.05),子痫前期患者血浆PAI水平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纤溶抑制系统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6.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比色分析法测定了20名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含量、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活性。检测到正常人在静脉血流阻断后,血浆tPA含量、活性均有显著增高,PAI活性变化不大。讨论了血浆tPA和PAI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浆t—PA及其抑制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②方法采用显色底物法对2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和20例健康人血浆t-PA及PAI的活性进行测定.③结果心绞痛病人血浆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t=3.87,P<0.01),PAI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t=2.63,P<0.05),65岁以上老年病人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尤为显著(t=3.87,2.98,P<0.01).④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存在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有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18.
血定安扩容对血浆胶体渗透浓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胶体溶液血定安在扩容时血浆胶体渗透浓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在人为放血和手术失血时 ,用血定安 1∶1替换失血量 ,测定放血前、放血后、手术失血后、回输血后血浆蛋白、血浆胶体渗透浓度、血液表观粘度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结果 :血定安扩容时 ,血浆蛋白降低 ,血浆胶体渗透浓度不变 ,血粘度降低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结论 :明胶多肽血定安能维持良好的血浆胶体渗透浓度和血容量 ,减少组织水肿 ;全血粘度降低 ,红细胞聚集性降低 ,改善微循环 ,是理想的血浆代用品。  相似文献   

19.
PTC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S和PAI-1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治疗后 ,血小板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18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阴性者为阴性对照 ,14例CAG阳性者为阳性对照 ,31例PTCA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观察P 选择素 (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 1)的动态变化。采用ELISA法测结果。结果 :PTCA组患者术后 10minPS显著高于术前 (P <0 .0 5 ) ,并显著高于同时段的CAG (+)组和CAG(- )组 (P<0 .0 5 )。PTCA组术后 2 4hPS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在术前PTCA组与CAG(+)组PAI 1显著高于CAG(- )组 (P <0 .0 1) ,PTCA组术后与术前PAI 1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PTCA中存在血小板的活化和内皮细胞损伤 ,但只是一过性反应 ,很快可以恢复。PTCA对纤溶系统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