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 (HCC)患者预后与肿瘤的病理形态特征、PCNA指数及DNA指数的关系。方法 分析 5 1例中等分化HCC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及病理形态特征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CNA阳性指数 ;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DNA指数测量。结果 癌灶单个 ,直径≤ 5cm ,无癌栓、无肿瘤旁子灶及癌性坏死患者预相对较好 ;DNA整数倍体预后好于非整倍体 ,非整倍体中DI<1.5者又好于 >1.5者 ;PCNA指数越高 ,患者预后越差 ;DI与PCNA指数有一定的相关 ,且两者与病理形态特征间也有关联。结论 进行病理形态学和PCNA、DNA指数的前瞻性综合分析是评估患者术后是否高危复发及其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肝癌颈后与病理特征、PCNA和DNA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HCC)患者预后与肿瘤的病理形态特征、PCNA指及DNA指数的关系。方法 分析51例中等分化HCC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及病理形态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CNA阳性指数;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DNA指数测量。结果 癌灶单个,直径≤5cm,无癌栓、无肿瘤旁子灶及癌性坏死患者预相对较好;DNA整数倍体预后好于非整倍体,非整倍体中DI<1.5者又好于>1.5者;PCNA指数越高,患者预后越差;DI与PCNA指九有一定的相关,且两者与病理形态特征间也有关联。结论 进行病理形态学和PCNA、DNA指数的前瞻性综合分析是评估患者术后是否高危复发及其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9例HCC病人手术后的存档石蜡切片组织中PCNA的表达情况 ,分别与肿瘤大小、癌灶数目、病理分级、肝硬化、包膜、门脉瘤栓、乙肝表面抗原等临床病理指标对比 ,并分析其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PCNA表达与肿瘤大小、癌灶数目、癌栓、病理分级有相关性 (P <0 .0 5 ) ,而与有无肝硬化、包膜情况、乙肝表面抗原等无关(P >0 .0 5 )。PCNA低表达组病例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表达组 (1 9.2±2 .64)月vs(9.73±2 .3 7)月 (P <0 .0 5 )。结论 :PCNA高表达可能对HCC浸润转移起促进作用 ;PCNA的表达与HCC预后有关 ,可能是反映H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增殖细胞核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HCC)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民政部及其与肝组织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α和PCNA在正常肝组织、原发性肝癌(HCC)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结果:TGFα和PCNA在正常肝组织中均不表达;61.0%的HCC癌组织和57.5%的癌旁肝组织表达TGFα;100%的癌组织和97.5%的癌旁肝组织可观察到PCNA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P53、Caspase-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Caspase-3和PCNA蛋白在69例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P53和PCNA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2%、20.29%,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45%,肝细胞癌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spase-3蛋白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53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s=-0.239, P<0.05),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越低,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越高.结论 P53和PCNA蛋白的过度表达及Caspase-3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PCNA和RAR-α染色对HCC增殖的评估和相互关系。方法对44例肝细胞癌病例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行增殖核抗原和维甲酸α核受体染色,比较两对HCC增殖的评估和相互关系。结果PCNA在HCCs中的阳性率为34.8%,RAR-α在HCCs中的阳性率为36.4%;HCC分化越差,PCNA和RAR-α阳性率越高,同时,我们证实PCNA和RAR-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阳性率有十分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结论RAR-α与PCNA可用来评估HCC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PCNA和 EGFR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癌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 S- P法分别对 44例分化相近肺癌组织、1 6例正常肺组织 PCNA和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织 PCNA和 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鳞癌与腺癌比较 ,PCNA和 EGFR表达无统计学差别 ( P>0 .0 5)。淋巴结转移阳性癌组织 PCNA和 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癌组织比较 ,无统计学差别 ( P>0 .0 5)。结论 :PCNA和 EGFR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 ,在肺癌中表达有一定相关性。二者与鳞癌、腺癌分型无关 ,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移植性肝癌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低剂量X线全身照射对移植性肝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低剂量单次全身照射接种腹水型肝癌的小白鼠,荷瘤1个月后处死小鼠称瘤重量,并用SP免疫组化疫组染色法检测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75mGy组的平均瘤重量最低,其PCNA表达率最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量的低剂量X线(75mGy)全身照射能使肿瘤组织的PCNA表达降低。可能通过抑制  相似文献   

9.
探讨肝细胞肝性癌(HCC)中抑癌基因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HCC及癌帝肝组织中P^16蛋白及PCNA。结果:①P^蛋白及PCNA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低于,高于癌旁肝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搪塞增殖细胞核抗原与不同类型的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出不同类型的胃癌17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查肿瘤细胞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不同类型胃癌PCNA的表达情况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PCNA的表达表明肿瘤细胞在某一时期的增殖情况,与组织学类型有明显关系,可根据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付欣鸽  闫保功 《农垦医学》1999,21(3):163-163
目的,为探讨膀胱移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I+Ⅱ级(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T3+T4中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T2期(P〈0.05)。结论 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可能是判断膀胱癌预后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雄激素受体(AR)与雌激素受体(ER)在肝癌和非癌肝组织超微结构上的分布。探讨AR、ER在肝癌致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胶体金染色法(IGS)标记13例肝细胞型肝癌与5例非癌肝组织细胞内雄激素受体(AR)及雌激素受体(ER),并用免疫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胶体金颗粒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双层膜和脊膜;粗面内质网;结合及游离核蛋白体;核膜及核周间隙,异染色质及常染色质等部位。统计分析表明,肝癌细胞金颗粒明显多于非癌肝细胞内金颗粒(P<0.05)。肝癌细胞胞质、胞核AR金颗粒明显多于ER金颗粒(P<0.05)。而非癌肝细胞胞质、胞核AR、ER金颗粒数量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提示肝癌是一种雌激素依赖肿瘤,为抗性激素治疗肝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yclinD1和增殖细胞核怕(PCNA)在食管鳞癌,癌旁正常上皮和一上皮的表达特点,并分析了CyclinD1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2例管鳞癌,33例非典型增生上皮和23例正常粘膜上皮进行了CyclinD1和PCNA检测。结果:82例食管鳞癌中57例阳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9.5%,非典型增生组阳性率为36.4%,正常粘膜上皮  相似文献   

14.
食管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1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一反映细胞增殖的指标。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中PCNA的表达及其在预后上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研究178例不同分化的食管鳞癌中PCNA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检验肿瘤的分化程度与PCNA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PCNA的高表达(阳性细胞>50%)分别为Ⅰ级7/36,Ⅱ级31/74,Ⅲ级41/68。表明食管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Ⅰ~Ⅲ级)与PCNA的阳性表达(+~)有正相关关系存在(χ2=22.898,P<0.005),但属低度相关(Pr=0.338)。结论:PCNA免疫组化标记是反映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能客观反映食管鳞癌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半乳糖(galactose ,Gal) -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 ,PEI)介导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 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反义核酸(antisenseoligdeoxynucleotides ,ASODN)分别与3种常用化疗药物5 -氟尿嘧啶(5 -fluorouracil,5 -FU) ,顺铂(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 ,DDP) ,羟喜树碱(hydroxyicamptothecine ,HCPT)联合作用于人肝癌Bel- 74 0 2细胞,观察它们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Gal-PEI与反义核酸形成交联复合物Gal-PEI-ASODN ,用CCK - 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单纯使用化疗药物以及联合0 0 3μmol/LASODN或0 0 3μmol/LGal-PEI-ASODN对Bel- 74 0 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分别计算抑制率和IC50 。结果 单纯使用5 -FU ,DDP ,HCPT作用于Bel- 74 0 2细胞4 8h ,其IC50 分别为16 15 ,1 88,0 31μg/ml;ASODN与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其IC50 分别为12 5 9,1 71,0 2 7μg/ml,将Bel- 74 0 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别提高到单用化疗药物的1 2 8,1 10 ,1 15倍;Gal-PEI-ASODN与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其IC50 分别为0 5 1,0 90 ,0 10 μg/ml,将Bel- 74 0 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别提高到单用化疗药物的31 6 7,2 0 9,3 10倍。金正均Q值法分析表明:5 -FU与Gal-PEI-ASODN联合使用,表现为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PCNA和bcl-2 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的方法,检测了65 例食管鳞癌和53 例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PCNA和bcl- 2 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ESC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65 例ESC 中PCNA 指数为39-93 ±12-45 ,明显高于53 例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的PCNA指数8-38±3-20(P<0-001) ,PCNA 和bcl-2 蛋白的表达均与ES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 0-05),且bcl- 2 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 0-05)。结论 PCNA和bcl- 2 蛋白均可能有促进ESC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影响ESC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36例ACC进行了研究。ACC按病理形态分为筛孔型、腺管型和实体型。结果:PCNA阳性表达率为77.78%,其中筛孔型69.23%,腺管型78.95%,实体型为100%。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36.11%,其中筛孔型为30.77%,腺管型为26.32%,实体型为100%。结论:PCNA表达指数与染色强度可作为评价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P53基因突变可能在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其对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肿瘤中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和PCNA在64例脑肿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E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35.71%(5/14)和41.60%(5/12),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25/38)、92.86%(13/14)和66 67%(8/1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ER阳性率(42.8%)明显高于良性Ⅰ级(33.3%).星形细胞瘤中ER与PCNA、ER与肿瘤分级及PCNA与肿瘤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R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CNA的表达与恶性增殖正相关.推测ER可能参与了胶质细胞恶性生长以及原癌基因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2 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上颌窦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颌窦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5例上颌窦鳞癌和1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2 7蛋白和PCNA表达。结果:p2 7蛋白及PCNA染色阳性细胞均为细胞核着色。其中上颌窦鳞癌的p2 7蛋白阳性率为2 5 .71%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阳性率为73.3%。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 .0 1)。但鳞癌各组间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上颌窦鳞癌PCNA指数为86 .94±9.83,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CNA指数为4 6 .14±2 .6 6 ,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 0 1)。随上颌窦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PCNA指数增加,不同分化间PCNA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检测上颌窦鳞癌组织中p2 7蛋白和PCNA的表达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和评价预后,对判定上颌窦鳞癌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硬变、肝细胞不典型增生 (L CD)与肝细胞癌 (HCC)的关系。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 2 7例 HCC、 90例肝硬变组织中 PCNA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 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肝硬变组织 (P <0 .0 5 ) ;伴有 L CD改变或 HBV感染的肝硬变组织 PCN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 L CD改变和 HBV感染者 (P <0 .0 5 )。结论 :(1) PCNA可能是检测各种细胞增殖状态的很有价值的标记物 ;(2 )具有较高 PCNA阳性表达率的 L CD有活跃的增殖能力 ,可能是一群具有肿瘤性增殖潜能的癌前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