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变化,测量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并且在1周内对同一患者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48例)及冠心病组(72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1支血管病变亚组、2支血管病变亚组、3支血管或左主干病变亚组。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亦增加,亚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75.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1.7%。结论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郑权秀  上林大辅 《天津医药》2006,34(12):892-893
目前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证实,病变部位残存的斑块负荷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超声检查可明确粥样斑块的分布及性质。在该检查引导下行定向的冠状动脉内斑块切除术可明显减少冠脉内的斑块负荷,增加管腔截面面积,故被期望能显著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田。笔者回顾性分析了92例血管内超声引导下行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定向旋切术(DC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DCA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对16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38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46例,双支病变40例,3支病变36例)。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判定不稳定斑块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及其可靠性.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诊断完成后行血管内超声,其中脂质斑块患者为A组,纤维钙化斑块患者为B组,利用血管内超声对两组患者的斑块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血管...  相似文献   

5.
陈秋霞 《江西医药》2014,(9):935-938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其分辨率是血管内超声的十倍,目前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重要手段。根据OCT的成像原理,现在人们能清楚看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6.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不稳定斑块会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因而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评估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相同的病例基础,故临床上可通过对颈动脉的超声造影来评估斑块的性质,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其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较为密集,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上升,脂联素(APN)水平下降,同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不稳定斑块比率较大,心脏左室功能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现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 )检测联合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冠心病风险的价值。方法1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75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 A组,105例);另选45例冠脉造影检查阴性患者为对照组。冠心病患者行IV U S检查,对斑块形态进行判定;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UA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IVUS显示,UA组以易损、偏心斑块为主,斑块部位血管多发生正性重构;SA组以稳定型、向心性斑块为主,斑块部位血管多发生负性重构。易损斑块、偏心斑块及正性重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分别高于稳定斑块、向心斑块及负性重构和无重构患者( P<0.01);而血清sCD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 r=0.0965,P>0.05)。结论检测血清sCD40L水平联合IV U S能更好地评价冠心病风险,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对瑞舒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瑞舒伐他汀片,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12个月后两组复查血脂及CAG,靶病变冠脉复查血管内超声(IVU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个月两组血脂、IVUS参数均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12个月两组间比较血脂、IVUS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心络和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均有良好疗效, IVUS对评价药物治疗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9例冠心病患者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9例无冠心患者做为对照组,用高频超声对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数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进行测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测量结果。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数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异常的患者要预防冠心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下肢动脉病变与冠心病(CHD)的发生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下肢动脉病变超声检查在社区冠心病监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社区内556例CHD老年人及158例非CHD的老年人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下肢动脉形态改变,并对血管病变(IMT、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血管内径及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D组IMT、斑块检出率、总体病变率及中、重度病变率均高于对照组,左右同名血管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下肢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将下肢动脉病变超声检查应用于社区冠心病监测管理中,可为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或者临床完全无症状或者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病理生理特点是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导致血管腔固定狭窄.没有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但并不意味着斑块是稳定的.仍有发生破裂导致心肌梗死的可能能性。  相似文献   

12.
血脂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若青  杨春燕  胡静  张莉 《河北医药》2010,32(12):1571-1572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29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者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I)检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129例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81例,其余48例为非冠状动脉病变为。81例确诊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6例,(69.1%),明显高于对照组16.7%(P〈0.05)。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LDL-C浓度显著增高(P〈0.05)。冠心病患者无论有无颈动脉病变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DL—C是发生冠心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检测血脂水平及颈部血管病变是早期发现冠心病的必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45例无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全部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颈动脉斑块数、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数、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EDD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紧密联系,两者是临床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4.
吴莹  刘亚玲 《上海医药》2023,(12):34-37
目的 :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78例,均行三维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三维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灰阶中位数(GSM)和斑块总体积、表面积、回声类型、均质性及新生血管,并以CT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三维超声和CTA检查结果。结果 :经CTA检查,78例患者中47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31例不稳定。经三维超声检查,78例中42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36例不稳定。三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85.90%(67/78),敏感性为82.98%(39/47),特异性为90.32%(28/31),阳性预测值为92.86%(39/42),阴性预测值为77.78%(28/36),kappa=0.713,一致性优。稳定与不稳定患者间的三维超声影像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不稳定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IMT、斑块总体积均大于稳定患者;GSM低于稳定患者;斑块回声不连续、斑内低回声、新生血管、形态不规则的检出率高于稳定患者(P <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本院6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非冠心病的颈动脉B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5.0%(45/60),对照组为26.7%(16/60)。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组11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窄,观察组IMT和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可用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但它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人选患者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并计算斑块积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3例)和非冠心病组(45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45例)、冠心病双支病变组(36例)、冠心病三支病变组(32例).结果 比较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Gensini评分的测定值,冠心病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正相关(r=0.75),与颈动脉斑块积分正相关(r=0.64),冠状动脉造影的Gensini评分积分与IMT正相关(r=0.75).结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可以预测冠心病并反映其严重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高,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就越重,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可以预测冠心病并反映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袁继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41-42,45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本科室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试验组)以及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使用彩色超声检测,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和斑块检出率,评价斑块严重程度,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IMT、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斑块严重程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超声检测得到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判断冠心病的病情发展程度,有助于进行准确的临床治疗,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58例患者(观察组)和非冠心病者58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等测量,观察有无局部斑块形成、斑块大小以及致血管管腔狭窄的程度,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及狭窄的发生率。结果5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收缩期峰值流速改变等异常者55例,发生率94.8%,而对照组颈动脉发生上述异常者31例,发生率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颈动脉硬化、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行冠脉造影检查的25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无冠心病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面积,比较2组患者各项指标有无差异。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径、IMT和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作为冠心病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血清尿酸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蓉  曹华 《中国医药》2009,4(6):411-412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尿酸酶紫外法测定冠心病组164例患者和对照组150例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在冠心病组中将不同亚组患者的血尿酸浓度进一步加以比较,明确血尿酸与冠心病以及与冠脉斑块的稳定性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亚组和不稳定心绞痛亚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亚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