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典型胎盘旱剥的产前漏诊原因,为预防漏诊提供依据.方法 将75例胎盘早剥按产前不典型胎盘早剥31例为观察组,典型胎盘早剥44例为对照组.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产前漏诊原因.结果不典型胎盘早剥产前漏诊率41.3%,其较对照组缺乏明确的诱发因素及典型的临床表现,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典型胎盘早剥诱因不明确、症状不典型、后壁胎盘、警惕性不高和B超检查阴性是产前漏诊的主要原因.重视病史,综合分析分诱因、动态观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能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母婴预后。方法:收治分娩孕产妇10625例,其中胎盘早剥88例,按产前是否明确诊断分为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组(观察组)41例,产前已诊断胎盘早剥病例组(对照组)47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83%,漏诊率46.6%,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生率高,发病诱因与典型胎盘早剥基本一致,主要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脐带绕颈、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等;临床症状不典型,B超阴性是其漏诊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上只有注重病史及体征,动态监测胎心监护、B超,综合分析,提高警惕,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及时处理,才能降低围产儿窒息率、死亡率,减少孕产妇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廖春燕  许萍  向微 《当代医学》2014,(14):93-94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漏诊的相关因素,提高产前诊断率,减少胎盘早剥的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0月共分娩的121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产前漏诊54例,与产前确诊的67例进行比较。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38%,其中漏诊率44.6%;漏诊组中有诱因者占53.7%,胎盘早剥面积小占9.63%,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占79.63%;2组在发生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漏诊组凝血功能障碍、死胎、新生儿死亡低于确诊组。结论诱因不明确、胎盘剥离面积小、附着于后壁、临床表现不典型是胎盘早剥漏诊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不典型胎盘早剥,可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早期处理,减少漏诊、误诊率,改善母婴预后。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2007年2月收治的20例胎盘早剥(其中14例于产前未能确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28%,产前确诊6例(30%),产前漏诊14例(70%)。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生率高,症状不典型。后壁胎盘,诱因不明确,警惕性不高以及B超阴性是其漏诊主要原因。注重病史查体、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以及反复检查,高度警觉才能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及时处理才能减少孕产妇病死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王美玲  王薇  隆玉华 《西部医学》2011,23(3):540-541
目的了解不典型胎盘早剥产前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胎盘早剥产前未确诊的165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产前确诊为胎盘早剥的124例(对照组)比较,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观察组发病诱因以催产素等方法引产或催产为最多,临床表现主要为产程中胎心率或胎心监护异常,早剥面积及总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产程〈5小时为103例,其中死产及新生儿死亡15例。结论催产素使用不当是胎盘早剥的诱因,症状不典型、产程活跃期进展过快是早剥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胎盘早剥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产前漏诊、误诊的42例为不典型组,产前确诊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母婴结局。结果:不典型组剖宫产、死胎、早产、重度胎盘早剥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子宫卒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组妊娠期高血压、阴道出血、腹痛、子宫肌张力增高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胎膜早破比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血性羊水、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识别胎盘早剥的不典型征象,及时发现胎盘早剥,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产前漏诊的原因,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5例胎盘早剥,产前确诊89例,确诊率53.9%,漏诊76例,漏诊率46.1%;漏诊组中有诱因者占47.4%,仅有胎心异常者占5.3%,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者占61.3%。结论诱因不明显、剥离面积小、后壁胎盘、临床症状不典型是胎盘早剥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发生的诱因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 4 5例胎盘早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诱因以妊高征为最多。 5 3.33%有阴道流血、腹痛症状 ,只有 2 0 %有典型体征 ;围产儿死亡 16例 ,死亡率为 35 5 .5 6‰ ;产前漏诊 2 8例 ,漏诊率为 6 2 .2 2 % ;其中围产儿死亡 5例 ,死亡率为 178.5 7‰ ;剖宫产 16例 ,其中 3例剖宫产同时切除子宫。结论 应重视诱因与早期诊断 ,及时终止妊娠 ,必要时切除子宫是降低胎盘早剥母婴围产期死亡率及患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误诊及漏诊原因,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改善母儿预后。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分娩孕产妇产前未明确诊断而产后确诊的胎盘早剥病例32例,误诊为先兆早产或临产16例、前置胎盘8例、胎儿窘迫6例、先兆子宫破裂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误诊及漏诊率66.7%。发病诱因主要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脐带过短或绕颈及不明原因;临床症状不典型、B超检查的阳性率低,胎心监护改变无特异性是其误诊及漏诊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上只有重视诱因和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动态胎心监护,结合B超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并及时处理,才能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漏诊相关因素,为预防漏诊、早期诊断以及治疗不典型胎盘早剥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6年5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产前不典型的胎盘早剥患者28例为观察组,产前典型的胎盘早剥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漏诊原因.结果 不典型的胎盘早剥,其漏诊率为48.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临床表现以及诱发因素均不典型,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不典型胎盘早剥超声提示阴性、医患对其警惕性低、后壁胎盘、不典型的症状与不明确的诱因构成了胎盘早剥主要的产前漏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异常分娩     
051303不典型胎盘早剥43例分析/赵瑾…∥中国妇幼保健.—2005,20(7).—880~881通过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收治的产前漏诊的43例及产前确诊的21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24%,产前确诊率为32.8%,漏诊率为67.2%  相似文献   

12.
宋引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8):1021-1022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以便积极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胎盘旱剥患者的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及误诊原因。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49%,发病诱因以妊娠高血压疾病为首位占59.4%,创伤占28.1%.以腹痛及阴道出血、胎心率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93.7%的患者以剖宫产结束分娩,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病死率为43.7%.胎盘早剥误诊率为25%,原因为胎盘位于子宫后壁,症状不典型。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生命威胁大,早期诊断、积极处理非常重要,确诊后须立即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产前漏诊原因,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以2010-01~2014-01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胎盘早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出现产前漏诊将其划分为漏诊组( n=48)和确诊组( n=132)。对比两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与体征、胎盘早剥面积、总出血量、胎盘附着位置,分析产前漏诊的原因。结果漏诊组存在明确诱因者较确诊组明显更少(P<0.05),且漏诊组诱因以引产及催产为主;漏诊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腹痛及阴道出血者占比明显低于确诊组(P<0.05),且漏诊组多表现为胎心监护异常;漏诊组胎盘早剥面积、总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确诊组( P<0.05);漏诊组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确诊组( P<0.05)。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多因引产及催产导致,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不明显,临床确诊需采取多种检测方案、结合病史,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胎盘早剥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41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指标,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医院5年中41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B超诊断率和母婴预后。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85%。妊高征31.7%及胎膜早破17.1%为重要的发病诱因。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腰腹痛的占63.3%,产前出血48.8%。B超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动态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漏诊误诊率,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胎盘早剥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胎盘早剥产前误诊及漏诊原因,进一步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对我院6年间65例误诊及产前漏诊的胎盘早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中,被误诊为先兆早产19例,先兆临产9例,胎盘边缘血窦破裂2例,胎儿畸形1例,产后诊断34例。结论:诱因不明确、症状不典型、后壁胎盘、B超下无胎盘后液性暗区、轻型胎盘早剥及产程进展过快是误诊及漏诊的主要原凶,催产素引产或催产是胎盘早剥的诱因之一,对围生儿有较大影响,如早产、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16.
刘芬 《当代医学》2016,(19):62-63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观察。方法选择胎盘早剥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0例,为不典型胎盘早剥,即产前疑似病例,在产后确诊。对照组45例,为典型胎盘早剥,比较2组患者影响因素以及临床特点。结果2组胎膜早破、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以及外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注重研究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并做好预防,才能在早期明确诊断和治疗,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7.
罗文梦  谢倩  凌玲 《重庆医学》2013,42(9):1000-1001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产前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重庆市红十字医院及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93例,根据产前诊断分为不典型胎盘早剥39例为观察组,典型胎盘早剥5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产前漏诊率47.1%,产前B超发现阳性率为5.1%;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0.5%,对照组剖宫产率为88.9%;观察组产后出血7例,子宫胎盘卒中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3例,死胎2例、新生儿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胎盘早剥,对抢救争取时机、及时终止妊娠、减少母婴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特点、母婴结局的关系及产前漏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产前漏诊)与对照组(产前确诊),观察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及母婴结局。结果对照组患者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为妊娠高血压疾病(49.0%),其次为外伤等机械性因素(14.6%),观察组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为胎膜早破(26.6%)和使用药物引产(28.1%);观察组患者在腹痛、阴道流血、子宫张力及子宫压痛,胎动胎心变化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急产比例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小于对照组(χ~2=33.34,P0.05);观察组剖宫产、子宫胎盘卒中、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DIC、围生期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是孕期严重产科并发症,因部分胎盘早剥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不明显,产前容易漏诊,故应对胎盘早剥保持高度警惕,动态追踪,全面分析,以减少产前漏诊。  相似文献   

19.
冉雪莲  李再学 《中外医疗》2009,28(30):56-56
目的通过31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指标,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对我院近2年中31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B超诊断率和母婴预后。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0.44%,妊高征及胎膜早破为重要的发病诱因;B超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动态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漏诊误诊率,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不典型胎盘早剥56例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产前漏诊的原因。方法 对产前未确诊的 5 6例胎盘早剥 (A组 )作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产前确诊为胎盘早剥的 48例 (B组 )比较。结果 以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等方法引产或催产是导致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一个重要诱因 ;临床表现主要为产程中胎心出现轻度窘迫或胎心监护异常 ;A组早剥面积及总出血量均明显低于B组 ;总产程 <5h的为 2 9例 ,占 5 1.3% ;围生儿死亡率 95 .2‰ ,其中死产及新生儿死亡 4例 ( 6 .32 % )。结论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是使用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等引产药物不当 ;漏诊的主要原因是 :腹痛不明显、出血量不多、产程进展过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