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SCIIT)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排除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条件下,将120例随机血糖〉11.1mmol/L,入住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短期强化治疗组(IIT组,n=60)和传统胰岛素治疗组(CIT组,n=58),治疗组在纳入研究的前7d,严格控制血糖于4.4~6.1mmol/L,此后的血糖控制及其他处理均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在3.9~10mmol/L。结果入选病例120例,118例纳入研究,在停止胰岛素强化治疗20d内,治疗组平均血糖为(5.92±1.24)mmol/L,明显较对照组(9.22±2.51)mmol/L低,强化治疗后每天胰岛素用量明显比对照组低;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两组30d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可以改善重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
血糖控制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60名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目标血糖8.1~11.1 mmol/L),胰岛素常规治疗组(B组:目标血糖6.1~8.1 mmol/L)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C组:目标血糖4.1~6.1 mmol/L).观察三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SIRS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SIRS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将目标血糖控制在6.1~8.1 mmol/L之间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92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4.1~6.1mmol/L)57例、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6.1~8.1mmol/L)76例和对照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59例。比较3组患者ICU停留时间,院内感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院内感染、SIR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胰岛素强化治疗组SIRS、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将目标血糖控制在6.1~8.1mmol/L间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术后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33例)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30例),强化治疗组对于术后血糖超过8 mmol/L即行胰岛素治疗,剂量从0.1 U/kg·h开始.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目标治疗为术后血糖控制在6~8 mmol/L水平;常规治疗组术后血糖超过11.1 mmol/L才给予胰岛素治疗,目标治疗为术后血糖控制在10~11.1 mmol/L水平.两组均同时监测生命体征、感染、心律失常、低血糖等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感染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提示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在积极减少应激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并将血糖控制在6~8 mmoL/L水平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李林 《天津医药》2014,42(4):356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不同水平目标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O10年1月一2O12年7月入住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危重创伤患者153例,且入ICU即时及30分钟血糖均〉11.1mmol/L,既往无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6%),随机分为强化组(IIT)严格血糖控制在4.0-6.1mmol/L、优化组NICE SUGAR(NST)血糖控制在6.2-8.3mmol/L和对照组传统胰岛素治疗方案(CIT)将血糖控制在9.9-11.1mmol/l,每组各51例,收集三组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终点血糖、每日APACHEII评分、出ICU时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三组SICU危重创伤患者优化组(NST) 较传统胰岛素治疗方案组(CIT)有效降低ICU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P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3例术后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33例)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30例),强化治疗组对于术后血糖超过8 mmol/L即行胰岛素治疗,剂量从0.1 U/kg·h开始,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目标治疗为术后血糖控制在6~8 mmol/L水平;常规治疗组术后血糖超过11.1 mmol/L才给予胰岛素治疗,目标治疗为术后血糖控制在10~11.1 mmol/L水平。两组均同时监测生命体征、感染、心律失常、低血糖等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感染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提示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在积极减少应激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并将血糖控制在6~8 mmol/L水平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胰岛素控制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疗效并选择合理给药方式。方法 115例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别给予胰岛素连续皮下输注及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及血糖达标(空腹血糖4.4~8.0 mmol/L,餐后血糖4.4~10.0 mmol/L)的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2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后空腹、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治疗后前6 d 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2.5±1.1)d,较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6.5±2.3)d明显缩短;达标时胰岛素用量(44±11)U/d,与MSII组(44±12)U/d无明显差异;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1.7%明显低于MSII组15.8%(P〈0.01);CSII组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MSII组5.3%(P〈0.01);手术拆线时间CSII组(4.8±0.8)d低于MSII组(6.3±1.2)d。结论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理想;CSII较MSII更快速、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应激性高血糖行有创机械通气中的治疗作用。方法:50例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伴应激性高血糖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观察两组肝肾功能异常及死亡例数、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1、3、7天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同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强化组肝肾功能异常例数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死亡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强化组治疗3天后血清IL-8、TNF—a及CRP含量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在COPD急性加重期伴应激性高血糖有创机械通气中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严重烧伤患者血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4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h、3d、10d抽血测定脂联素和CRP水平.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清脂联素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CR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可拮抗烧伤后机体呈现的高炎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进行胰岛素常规治疗和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否可降低卒中院内发病率、死亡率,是否可以改善神经系统预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急性(发病24h内)重症(NIHSS评分≥31-45分)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水平为4.0-6.1mmol/L]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水平为≤8.3mmol/L]。血糖强化控制治疗时间为入院初7d,7d以后用常规方案控制血糖。主要终点指标包括: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及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第14d、21d、2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控制危重伴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危重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CSII)组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I)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此外,分别加用CSII和MDII治疗,使血糖维持在6.1~8.3mmol/L。结果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达标后血糖水平及住院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II组优于MDII组。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低于MDII组(P〈0.01)。结论对危重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能有效控制高血糖,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存在应激性高血糖的ICU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控制在6.1~8.1 mmol/L)和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控制在4.1~6.1 mmol/L),每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干预方式进行治疗,强化治疗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病情指标、治疗前后血糖管理效果及预后。结果 强化治疗组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胰岛素泵入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的FPG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ISI、HOMA-IR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低血糖、呼吸困难、院内感染、死亡等预后不良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干...  相似文献   

13.
《河北医药》2012,34(17)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治疗组给予7 d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对照组始终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8.3 mmol/L,常规血糖控制在4.4~11.1 mmol/L.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病死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应激性高血糖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敦社林  李伟 《河北医药》2008,30(7):1036-1038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空腹血糖浓度范围定为(6.1~7.0)mmol/L和餐后为(8.1~11.0)mmol/L,高于此上限者为糖尿病性高血糖[1].无糖尿病的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高血糖,被称为应激性高血糖(stress hyper-glycemia).应激性高血糖的经典定义为血糖≥11.1 mmol/L[2].事实上,对应激性高血糖水平仍没有一个明确的限定.  相似文献   

15.
张长玉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6):65-65,67
目的减少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的损伤。方法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血糖较高患者(空腹血糖9.2~12.3mmol/L,餐后2h血糖12—17.4mmol/L)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每日三餐前30min以及睡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或短效加中效胰岛素,每日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2用后,监测患者空腹血糖4.9-6.3mmol/L,餐后2h血糖5.8—7.8mmol/L。结论对新诊断2型DM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能阻止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毒胜作用.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对血糖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是减少低血糖反应的有效措抱.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探讨最佳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随机血糖〉17.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CSⅡ)2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 SⅡ)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空腹血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餐后2小时血糖CSⅡ组明显优于MSⅡ组(P〈0.01),CSⅡ组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少于MSⅡ组(P〈0.01),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少于MSⅡ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较MSⅡ组缩短(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P〉0.05)。结论诺和锐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正常人体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可以更迅速、有效的控制高血糖,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关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176-177
目的观察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常规2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疗效差异。方法对空腹血糖≥11.1mmol/L的(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CSII治疗组(30例)和每日常规2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血糖均显著下降;CSⅡ组较常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结论 CSII较常规2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更快速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8.
老年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强化胰岛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老年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72例老年(>65岁)危重病患者分为常规组(n=36)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36)。常规治疗是指当患者血糖≥12·0mmol/L时,控制其血糖水平<12mmol/L;强化治疗组则控制患者血糖水平4~10mmol/L,直到患者转出ICU或死亡,两组其余临床治疗相同。分析两组病例预后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存活病例住ICU时间、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老年危重病患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更有效、更及时控制血糖,并显著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在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中的临床研究。方法截取本院ICU2010年2月~2012年10月100例高血糖危重症患者,按照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来控制血糖,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其强化治疗组(50例)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强化治疗组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常规治疗组(50例)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天数、使用抗生素的天数、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结果强化治疗组中使用呼吸机的天数为(9.4±3.8)d,使用抗生素天数为(13.0±2.5)d,住院时间为(15.0±3.2)d,院内感染率(18.0%)、病死率(15.0%)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危重症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时,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控制高血糖并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丁硕  李梅  渠时学  王雪英  赵家玉 《河北医药》2012,34(17):2570-2572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治疗组给予7d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对照组始终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8.3mmol/L,常规血糖控制在4.4~11.1mmol/L。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 Ⅱ评分、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病死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