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大剂量新城鸡瘟病毒感染三种细胞,用抗病毒抗体和补体免疫破坏靶细胞时,地鼠肾细胞最易被破坏,HeLa 细胞次之,鼻咽癌细胞最难。其破坏效应的差异与病毒在各该细胞中的繁殖、释放、以及细胞膜的韧度有关。在上述破坏细胞过程中,加入抗球蛋白,对地鼠肾细胞感染病毒的早期有促进靶细胞破坏的作用,对HeLa细胞不显,对鼻咽癌细胞则无。  相似文献   

2.
正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puired In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简称。致病原因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大量侵犯人体CD4T淋巴细胞。导致该细胞功能受到损害和细胞大量破坏。AIDS潜伏期较长。从感染至AIDS临床症状的出现,时间约为3—20年,在这段时间内病毒携带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却可以将病毒传播给他人[1],因此,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均为传染源。随着艾滋病传播形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病人越  相似文献   

3.
陈智 《肝博士》2009,(3):16-17
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简称HCV)感染引起的。这种病毒在全世界都有流行,因此世界各国都有丙型肝炎病人。病人感染HCV后常无知觉,起病大多数都非常隐匿,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表现,部分病人则以急性肝炎的形式起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需要及时治疗,否则病毒持续在肝脏细胞中起破坏作用,可引起肝炎、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的发生。给个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4.
经全世界数千名科学家十多年时间研究后,AIDS如何破坏机体仍是一个谜。最近在艾滋病(AIDS)国际会议上,科学家们试图揭开HIV如何破坏人体免疫力,从而发展为AIDS之谜。大多数科学家最初相信,HIV直接单纯地破坏所感染的细胞,但是不能解释为什么感染HIV后可长达10年,在血液中仍查不到HIV。在潜伏期又没有什么症状,但体内免疫细胞减少直至发生AIDS。经过实验,科学家试图证实淋巴结能将病毒清除出血液系统,关入淋巴细胞中。他们认为最后淋巴细胞还是破坏了,释放出病毒进入血液。  相似文献   

5.
有关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嘉惠 《重庆医学》2002,31(2):111-112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引起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间质炎症 ,和纤维变性、溶解或坏死。其中以COXA和B型及ECHO病毒最为常见 ,其次为腺病毒[1] 。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易变性。1 有关其发病机理目前多数认为心肌损伤主要是T细胞和K细胞介导的自家免疫机理 ,而病毒感染是免疫反应的启动者。同时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时由于超氧化物歧化酶减少致氧化自由基增多 ,其对心肌细胞的脂质、蛋白质、糖及核酸代谢的影响 ,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亚细胞器及核中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破坏也可引起细胞功能受损 ,细胞破坏、死亡。有关小儿病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 轮状病毒(RV)可引起儿童急性腹泻症状,但机制均尚不明确.研究表达NHE3的Caco-2细胞经轮状病毒感染后表面NHE3蛋白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表达HA-NHE3的单层极化Caco-2细胞分别加入等体积无血清培养液、RV病毒液(1×104TCID50/mL)、脂筏破坏剂MβCD(10 mmol/L)和MβCD+...  相似文献   

7.
日本冈山大学藤原俊义研究小组用感冒病毒与促使细胞活性化的端粒末端转移酶基因结合,开发成功一种破坏癌细胞的病毒,对治疗癌症很有帮助。据《日本工业新闻》报道,端粒末端转移酶基因在正常的细胞中处于"休眠"状态,如果有细胞发生癌变,它就会“苏醒”,并“发出命令”促使细胞活性化,充当了生化反应的启动子。藤原俊义等研究人员把这种启动子与感冒病毒中的一种腺病毒结合在一起,癌细胞感染病毒之后,病毒就会被启动子活性化,并对癌细胞产生破坏作用。研究人员把这种病毒注入人的癌细胞,结果发现,病毒在癌症细胞内以每天10万至100万倍地增殖,…  相似文献   

8.
浓缩和纯化流感病毒的方法中,比较简便、快速而又不造成病毒颗粒蛋白结构改变的是红细胞吸附释放法,但它易受毒株种类的影响。已知甲、乙型流感病毒从吸附细胞上游离下来是因其神经氨酸破坏了细胞表面受体所致。故可用RDE克服不同毒株间差别,得到较浓和部分纯化的病毒。本文对此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确认,过度的免疫反应是导致非典患者死亡的决定性因素。据专家介绍,非典病毒侵入人体后,开始破坏器官正常的组织细胞。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人体自身的抗体能够有效地与病毒抗原结合,就可以引导白细胞将病毒杀死,患者症状就会逐渐减轻,直到痊愈。然而,对于人体从未见过的非典病毒,抗体无法与病毒抗原有效结合,反而转向攻击其他的正常体细胞。按照这个说法,非典患者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破坏肺叶末端的微小肺泡,使组成肺泡结构的细胞坏死,就如同把一棵大树上的叶子都剥光,因此导致患者极度呼吸困难。(健卫工作室摘自中国中医…  相似文献   

10.
微管骨架在登革病毒感染ECV304细胞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登革病毒在与ECV304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细胞微管骨架的变化,以及微管在病毒释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2型登革病毒感染ECV304细胞株,间接免疫荧光双染色技术观察微管和病毒抗原的分布;应用colcemid破坏微管骨架,检测细胞内外病毒滴度的变化,以明确微管是否参与病毒的复制.结果登革病毒感染后ECV304细胞微管骨架的排列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为3种类型:无序排列;围绕核形成环状结构;微管结成束状形成线状突触.间接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登革病毒抗原与微管共染,分布在微管组织中心.感染后8 h,药物组上清中的病毒滴度高于一般感染组,而细胞内的病毒滴度低于一般感染组.结论登革病毒感染引起ECV304细胞微管的排列发生变化,可能是病毒感染造成了微管解聚,后者促进病毒的释放;药物的添加,加剧了对微管的破坏程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病毒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英《新科学家》1981年7月16日报道:与病毒作斗争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病毒只不过是包裹在蛋白外衣中的DNA或RNA的遗传兰图,强迫使一个细胞来制造新的病毒。病毒感染的细胞与完整的细胞具有同样的酶机构,身体怎样来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呢?答案是用干扰素。干扰素是一大组与细胞受体结合  相似文献   

12.
感染的细胞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来源,应被免疫系统识别和破坏,病毒感染包括HIV基因组进入感染细胞染色体的整合作用。只有杀死感染细胞才能消灭病毒。感染细胞可以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接触传递病毒,中和抗体对这种传染方式不起作用。感染细胞可以继续潜伏,并能表达很少的病毒抗原,它能逃避免疫细胞识别。可以鉴定数个独立的HIV血清型和亚型。它们都要被合并到一种疫苗中去。在宿主特殊部位发生HIV感染(如直肠),要求局  相似文献   

13.
杨萍 《中国医学杂志》2004,2(12):664-665
病毒是自然界最阴险的一类东西。它们无形地传播着,随着在细胞表面,输入它们的基因,并选择细胞的基因复制和蛋白复制机制,将自己复制数十亿份。新病毒会渗透出细胞表面,挤入细胞膜微小泡中并漂移到别处,细胞内的病毒仍将持续复制到细胞最终。在各种情况下,连续感染并破坏其他细胞,导致从艾滋病到普通感冒等疾病的发生。不同的病毒产生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医海拾贝     
科学家发现了艾滋病病毒的一道天然屏障,一种称作langerin的蛋白质。它通过捕获病毒并将其破坏而避免病毒传播。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说,分泌langerin的人类上皮朗格汉斯细胞是最先接触病毒的细胞;它们清除入侵的1型艾滋病病毒,从而避免病毒的播散(online publication 4 March 2007)。抵御艾滋病病毒的任何疗法,都必须要增强、保持、或者至少是不会干扰该蛋白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88-19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会侵犯和破坏CD4+T细胞,破坏机体免疫功能,为重建或维持免疫功能,需要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通过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抑制HIV复制,可以降低病毒载量和二次传播的风险,延长患者寿命,从而将艾滋病(AIDS)从一种终末期疾病变为另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疾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良好的依从性对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疗效有重要影响,但是ART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涉及经济、社会、个人、生理、心理等方面。本文针对反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管理HIV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自身免疫性肝炎之间的病因学关系仍不清楚。通过一些出现活动性肝细胞破坏的HCV感染病人的炎性浸润、肝内病毒浓度与细胞破坏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通过抑制改变疾病表现的能力和用抗病毒药物(诸如α-干扰素)消除病毒血症,这些都证实了病毒细胞病性质的存在。HCV感染可引起肝细胞凋亡,或刺激异常的HLA抗原在肝细胞膜上表达,因此,使肝组织对免疫学的攻击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7.
张学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0):1200-1200
<正> 临床护理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科学性、连续性、时间性较强的技术工作,而临床症状的护理观察则是护理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现仅就疾病先兆症状的护理问题谈谈体会,以供同道参考。1 疾病先兆症状护理的临床意义 所谓疾病是由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的机体,因物理、化学、细菌、病毒等各种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下,使机体某些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而出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脑炎(病毒脑)是儿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典型的病毒脑根据症状、体征、血常规和脑脊液检查不难诊断。但个别不典型的如脑脊液和血常规细胞数均增高的病毒脑,则容易漏诊或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我科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治4例血常规和脑血液中细胞数均增高的病毒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官福 《中国医刊》2002,37(1):42-44
病毒性心肌炎系病毒感染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心肌间质炎症或坏死的病变 ,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周身症状的疾病。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已证明的有 2 0余种 ,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B组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埃可病毒等为常见 ,尤其是柯萨奇B组 (CVB)最多。此外 ,腺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引起心肌炎。1 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迄今未明 ,近 10年来在病毒本身所致溶细胞作用 ,病毒感染导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所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基因及自身免疫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病毒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侵入,并进入有神经后根的神经节细胞内成休眠状态.当机体正常免疫预防机制发生功能低下时即可激活病毒在感觉神经末梢迅速增值并破坏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