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EDTA盐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我科近期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P的典型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误诊为ITP(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灵玲  张晓梅 《临床医学》2007,27(12):91-91
ITP是一种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或正常,但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PTCP)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因血小板发生聚集,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不同抗凝剂对检测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临床检测血小板普遍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其所用的抗凝剂是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认定的对血细胞计数影响较小的EDTA盐。但是,EDTA盐会引起某些患者的血小板发生聚集,在血细胞计数时将血小板当作白细胞计数,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白细胞计数假性升高。现将我院发现的1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seudothrombocytopenia,PTCP),分别用不同的抗凝剂,在不同时间计数后产生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临床应予以重视,避免误诊误治。我科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P的典型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为抗凝剂的真空负压采血管广泛用于临床,但EDTA—K2的使用会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有文献报道部分人群血小板有EDTA依赖性聚集,造成仪器检测结果假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发生率为0.07%~0.21%。  相似文献   

6.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病例进行分析,避免因PTCP出现医疗差错。方法利用仪器法、手工法和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法分析血小板计数及形态。结果EDTA盐抗凝血会诱发血小板凝集,导致仪器法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合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假性增高。结论EDTA盐抗凝剂引起的PTCP对于住院患者出现误诊误治的机率更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推广和使用,EDTA作为血细胞分析的较理想的抗凝剂已被广泛使用,但EDTA可以导致个别人血液中的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PTCP),检验人员如未能及时发现,则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科近期会诊发现PTCP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阳性者血小板计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EDTA作为血常规检测的抗凝剂已被ICSH认定,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EDTA偶而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dependent pseudothro mbocytopenia,PTCP),且这种聚集物不被溶血素所破坏。小的聚集,PLT一般为10~20个:更大的聚集,PLT有50个以上。而直接观察患的末梢血涂片,PLT呈正常分布,散在,无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9.
EDTA—K2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推荐的血液分析的抗凝剂,但EDTA有时可使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导致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时发生血小板假性偏低,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降低(EDTA—dependa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现将所遇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由于EDTA盐抗凝血对细胞检测影响较小,因此EDTA盐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认定为血常规检测的抗凝剂,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但在特殊情况下,有可能诱导血小板体外聚集,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偏低的现象,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现将本院血常规检查中发现的EDTA—PTCP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庞玉军  姜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53-3254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就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往往导致临床误诊。现将我们所遇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是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认定的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血细胞抗凝剂。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推广和应用,EDTA盐也作为理想的抗凝剂被临床广泛使用。自1980年Onder等报道1例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现象后,国内、外开始广泛关注。现将本院发现的1例EDTA依赖性PTCP的发现过程以及用仪器法、手工法、血及骨髓涂片对血小板进行测定与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假性血小板减少(PTCP)是指血液分析仪计数得到的血小板结果明显低于血小板真实值。尽管存在多种原因可导致PTCP,但临床上主要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故PTCP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PTCP)为主。鉴别EDTA-PTCP快速、直观的方法是制作血涂片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血小板,一旦发现血小板聚集现象,则用其他方法计数血小板以避免误诊和其他不必要的检查、治疗及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14.
用EDTA钾盐作为血细胞分析的抗凝剂是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ICSH)在1993年确定,并被广泛使用,但EDTA钾盐有时能够引起血小板聚集,出现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ptcP),现将1例EDTA—PTCP患者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丁胺卡那霉素对EDTA依赖性凝集血小板的解离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丁胺卡那霉素对EDTA抗凝剂依赖的聚集血小板的解离作用和机制,为血常规标本中血小板凝聚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法。方法在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患者的EDTA-K2抗凝血样本中,于不同时间段加入不同浓度丁胺卡那霉素进行凝集血小板的解离试验,通过血小板计数和涂片观察解离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CD41、CD61、CD62p、PAC-1和IgG的表达百分率。结果抽血后1h内加入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凝集的解离作用明显,血小板计数可恢复到即时检测的水平,血小板CD62p、PAC-1和IgG的表达量被显著抑制,而CD41和CD61未受明显影响。结论PTCP患者血常规样品抽血后1h内加入丁胺卡那霉素能有效解离凝集的血小板,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血小板膜表面CD62p、PAC-1和IgG的表达有关;此法有助于解决EDTA所致的血小板计数的假性减少。  相似文献   

16.
EDTA盐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建议用作血液分析的抗凝剂,但EDTA盐有时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导致血液分析仪做血小板计数时出现假性偏低的现象,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dependent PTCP).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EDTA依赖血小板假性减少症(PTCP)的结果,寻找有效的纠正措施。方法用EDTA-K2抗凝血在Bayer血液分析仪上检测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减少对做血涂片,观察血小板聚集警示信息、白细胞九分图3区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散点图,可疑PTCP时再手工计数血小板,并分别用EDTA-K2、枸橼酸钠抗凝15、30、60、120 min检测血小板。结果 PTCP时,血小板聚集警示信息、白细胞九分图3区显示血小板有聚集、血小板散点图出现大血小板,三者均阳性时PTCP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8.9%,枸橼酸钠抗凝与手工计数血小板15~120 min 4组数据都基本一致,EDTA-K2抗凝15 min与手工计数和枸橼酸钠抗凝均无差异,30 min时差异不明显(t=1.71,P>0.05),60~12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减少时观察血小板聚集警示信息、白细胞九分图3区显示血小板有聚集,与血小板散点图若同时阳性,需重新采血,用EDTA-K2抗凝10 min内上机,或用枸橼酸钠抗凝后检测血小板,可纠正PTCP。  相似文献   

18.
EDTA盐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建议用作血液分析的抗凝剂.但EDTA盐有时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导致血液分析仪做血小板计数时出现假性偏低的现象.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疗(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dependent PTCP)。这种假性低血小板现象会导致临床增加不必要的辅助检查.甚至导致临床误诊、误治。因此,这种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受到广泛重视。现将所遇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组合检验法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中的应用.方法 结合显微镜复检规则,应用全血细胞分析法、仪器稀释法、草酸铵法同时对临床血小板检测值偏低患者进行PTCP排查.结果以草酸铵法进行质量评价,患者标本在采集后5 min内血小板检测值正常;应用全血细胞分析法时,患者血小板检测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差异较大;应用仪器稀释法时,患者血小板数值在不同时间段差异较大,也有可能出现患者血小板数值随着时间的延长相对稳定.结论 全血细胞分析样本采样超过30 min,血小板数值偏低时,首先应参照复检规则进行显微镜复检;其次应与临床沟通,查询患者状况,采用组合检验法给予临床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自动五分类细胞计数仪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广泛应用,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或EDTA-Na2为抗凝剂的真空负压采血管大量应用到临床,出现了由于EDTA抗凝剂影响的1种非机体凝血机制障碍导致的血小板测定减少的现象,临床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