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radiotherapy ,SRT)联合或不联合全脑放疗的疗效。 方法 单独使用SRT治疗脑转移瘤 18例 (SRT组 ) ,4 4个病灶 ,肿瘤体积 (0 36~ 31 92 )cm3,予肿瘤周边剂量 (80 %等剂量线 ) (2 1~ 2 5 )Gy,分 3次~ 5次 ,分 3天~ 5天。SRT联合全脑放疗 2 6例 (SRT联合全脑放疗组 ) ,6 9个病灶 ,肿瘤体积 (0 6 9~ 87 5 3)cm3,先给予SRT治疗 ,肿瘤周边剂量 (15~ 2 5 )Gy,分 3次~ 5次 ,分 3天~ 5天 ,休息 0~ 7天后开始全脑放疗 ,剂量 (30~ 4 0 )Gy ,分 10次~ 2 0次。 结果 SRT组与SRT联合全脑放疗组的局部控制率、中位生存期 (月 )、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复发率分别为88 9% (16 18)、10 4月、72 2 % (13 18)、4 3 8% (7 16 )、5 3 3% (8 15 )和 96 2 % (2 5 2 6 )、9 5月、75 % (18 2 4 )、4 5 8% (11 2 4 )、18 2 % (4 2 2 ) ,两组在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复发率差异显著 (χ2 =2 346 ,P =0 0 3)。结论 SRT治疗脑转移瘤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在延长病人生存期 ,增加局部控制率方面效果明显 ,治疗时应联合全脑放疗 ,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转移瘤——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肝转移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  1997/ 0 9~ 2 0 0 0 / 0 4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10例肝转移瘤 (1~ 5个转移灶 )。肿瘤的临床靶体积 (CTV)为 0 .6cm3 ~ 2 32cm3(平均 4 1.9cm3 ) ,计划靶体积 (PTV)周边剂量为每次照射 3.96~ 7.0Gy(平均 5 .2 6Gy) ,PTV中心剂量为每次照射 6 .3~ 10 .88Gy(平均 7.89Gy) ,每天一次 ,每周 5次 ,共 5~ 8次。 结果 病人一般状况的计分标准 (KPS) :术前 2 0~ 90分 (5 4± 2 5 .9分 ) ,术后 30~ 10 0分 (74± 2 3.9分 )。实体瘤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CR) :2例 ;部分缓解 (PR) :4例 ;无变化 (NC) :3例 ;进展 (PD) :1例。 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10例肝转移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转移瘤5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脑转移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3月~2008年3月X刀治疗的有完整随访结果共520例颅内转移瘤资料,其中单发转移灶336例,多发转移灶184例(2个病灶51例,3~5个病灶63例,6~10个病灶70例)。病灶直径5~35mm,平均16.4mm。治疗时平均中心剂量22Gy(20~25Gy),周边剂量12Gy(10~14Gy),覆盖病灶体积80%以上。结果520例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的CT和MRI显示,完全缓解218例(41.9%),部分缓解182例(35.0%),无变化78例(15.0%),进展42例(8.1%),病灶总控制率91.9%(478/520)。生存时间达6个月者共442例(85.0%),生存时间达12个月者共354例(68.1%),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40%、5.5%,中位生存期为12.6月。结论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对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X刀在肺癌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X刀在肺癌脑转移瘤常规放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在2种预后因素(疗前KPS评分及有无远处转移)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配对选择两组各50例,单纯放疗组采用全脑照射30~40Gy/3~4周;X刀联合放疗组中,X刀采用单次照射27例,平均处方剂量14.2Gy,分次照射23例,5~10Gy/次,每周3次,总量达15~30Gy。结果 X刀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比较: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4、10个月(P=0.0064);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44/50)、44%(22/50)(χ^2=21.569,P=0.000);治疗后1~3个月头部CT、MRI示有效率分别为87.5%(35/40)、52.2%(24/46)(χ^2=16.497,P=0.001)。死因分析,X刀联合放疗组死于脑转移的比例为11.9%(5/42),比单纯放疗组(55.6%,25/45)低(χ^2=25.908,P=0.000)。而两组放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8%(4/50)和4%(2/50),χ^2=0.709,P=0.400]。结论 X刀与常规放疗结合治疗脑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组报告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脏肿瘤 12例 ,并作临床分析。方法 自 1997年 5月 -2 0 0 1年 10月治疗 12例肝脏肿瘤。肿瘤的临床靶体积 (CTGV)为 0 .6-2 3 2cm3 (平均为 40 .6cm3 )。计划靶体积处方计量是 3 .96-7.0 0Gy(平均为 5 .14Gy)。分 5 -8次照射。结果 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死亡。患者一般状况评分 (KPS)评发 ) :治疗前为 2 0 -90分 ( 5 4± 2 5 .9分 ) ,治疗后 3 0 -10 0分( 74± 2 3 .9分 )。随访 1-4年期间 ,按实体瘤标准 :完全缓解 (CR) 3例 ;部分缓解 (PR) 5例 ;无变化(NC) 3例 ;进展 (PD) 1例。肿瘤控制有效率为 91.6%。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脏肿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4例甲状腺未分化癌和 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3 5 %和 5 9 6 % ,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χ2 =12 5 81,P <0 0 1)、( χ2 =12 5 81,P <0 0 1) ;未分化癌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2 9%和 85 7% ,均显著高于乳头状癌 ( χ2 =6 0 2 9,P <0 0 5 )、( χ2 =4 5 77,P <0 0 5 ) ;VEGF和bFGF表达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 χ2 =4 0 2 5 ,P <0 0 5 )、( χ2 =4 712 ,P <0 0 5 ) ;两者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呈明显正相关性 (γ =0 5 96 ,P <0 0 5 )。结论 VEGF、bFGF是评价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两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ian H  Liu XX  Wang SZ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976-979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 (HPS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VEGF C)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 6 5例肺癌 (其中鳞癌 31例、腺癌 2 5例、大细胞癌3例、小细胞癌 6例 )患者的肺癌组织中HPSE和VEGF C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 ,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对比 ,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中HPSE和VEGF C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5 1% ( 33/6 5 )和 5 7% ( 37/6 5 ) ,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 5 % ( 3/6 5 )、6 % ( 4 /6 5 )和癌旁组织 9% ( 6 /6 5 )和 12 % ( 8/6 5 ) ( χ2 =34 6 ,38 8和 2 6 7,2 8 6 ;均P <0 0 1) ;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肺癌组织中HPSE和VEGF C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 χ2 =0 39和 0 4 1,0 4 5和 0 0 4 ,均P >0 0 5 ) ;Ⅲ、Ⅳ期患者肺癌组织中HPSE和VEGF C蛋白阳性率均为 95 % ( 2 1/2 2 ) ,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的 2 8% ( 12 /43)和 37% ( 16 /43) ( χ2 =2 6 6和 2 0 1,P <0 0 1) ;生存 3年或以下的肺癌组织中HPSE和VEGF C蛋白阳性率 88% ( 2 2 /2 5 )和 96 % ( 2 4 /2 5 )明显高于生存 3年或以上者的 2 8%( 10 /36 )和 36 % ( 13/36 ) ( χ2 =2 1 5和 2 2 2 ,P <0 0 1)。结论 肺癌组织中存在HPSE和VEGF C的高表达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的临床意义和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 mavirus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RT PCR检测了 38例乳腺癌及 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情况 ,并用PCR技术检测HPV DNA片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FHIT基因缺失率及HPV DNA片段检出率分别为 6 3 1% ( 2 4/38)、31 6 % ( 12 /38) ,正常组织未检出FHIT基因缺失 ( χ2 =12 6 32 ,P <0 0 1;χ2 =4 2 11,P <0 0 5 )。FHIT基因缺失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 ;与 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在 12例HPV阳性组织中有 11例 ( 91 7% )发生FHIT基因缺失 ( χ2 =6 12 6 ,P <0 0 5 )。结论FHIT基因的缺失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HPV的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脑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伽玛刀治疗颅内囊性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21例囊性脑转移瘤患者,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64.5岁(45~78岁);囊性转移病灶数目为单个19例,2个2例;病灶平均直径36 mm。卡氏(KPS)评分≥50分。采用CT定位导向穿刺引流囊液后,再用MASEP-SRRS旋转式伽玛刀进行伽玛刀治疗,覆盖病灶边缘等剂量曲线为40%~65%,平均50%;边缘剂量16~22 Gy,平均19.5 Gy。结果 治疗后1~3个月(平均2.3月)行CT或MRI检查,肿瘤完全消失12个病灶,缩小〉50%9个病灶,肿瘤实质变化〈10%及增大各1个病灶。病灶周围脑坏死及脑水肿各1例,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局部肿瘤控制率为95.7%(22/23)。临床随访6~36个月,平均23.5月,症状明显改善18例,无改善2例,加重1例。半年生存率90.5%(19/21),1年生存率62.5%(10/16),2年生存率25%(3/12),3年以上存活1例。中位生存期14.1月。结论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伽玛刀是颅内囊性转移瘤理想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方法82例126个肺转移灶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处方剂量80Gy。6个月后复查CT观察肿瘤体积变化,随访2年。结果靶区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159.3±34.5)Gy,中位剂量(118.6±33.2)Gy。6个月后复查CT显示肿瘤完全缓解25.4%(32/126),部分缓解64.3%(81/126),无变化6.3%(8/126),进展4.0%(5/126),总有效率89.7%(113/126)。并发气胸12例,咳血痰41例。死亡病例:8~12个月11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肺癌3例,直肠癌1例,肝癌1例;13~24个月15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肺癌4例,卵巢癌4例,多发骨髓瘤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1年存活71例,存活率86.6%,2年存活56例,存活率68.3%。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