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昏迷是高原疾病中的一种急症、危症,少数病人在昏迷前期可出现多语、情绪兴奋和烦躁不安等表现。部分患者进入昏迷期伴有抽搐。烦躁不安和抽搐,使机体的耗氧量明显增加,从而使脑细胞更进步缺氧而加重脑水肿。苯巴比妥可使患者情绪安静、抽搐中止,这样可使机体的耗氧量减少,对脑水肿的恢复有一定意义。通过我们临床观察,苯巴比妥对高原昏迷伴有烦躁不安和抽搐的患者有满意的疗效。病例介绍:一、患者刘××,男性,20岁,汉族,四川籍,由内地快速进入高原地区(海拔4 700米),出现头昏、头痛、多语、烦躁不安、呕吐。诊断:高  相似文献   

2.
光量子血疗治疗高原昏迷,目前国内外报告少见,该治疗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作者采用第四军医大学输血研究中心研制的XZY—B型血疗机,对68例高原昏迷者进行了治疗,结果表明,此方法抢救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方法简单易行,死亡率低,未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心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和后遗症,并可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为高原昏迷的抢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光量子血疗治疗高原昏迷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作者认为其机理可能是:在充氧条件下,血液经10个生物剂量的紫外线照射,氧气变成臭氧,血液在紫外线、氧、臭氧三种不同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拉萨地区(海拔3658m)10名高原健康人及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患者各8名,以及2例高原昏迷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血糖含量的变化。发现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患者血糖较正常人高,2例高原昏迷患者血糖偏低。高原反应患者血浆胰岛素未有改变,而高原肺水肿、高原昏迷患者血浆胰岛素明显高于高原健康人。  相似文献   

4.
高原昏迷救治体会(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原昏迷又称高原脑水肿或高原脑病 ,是高原特发病中之危重症 ,若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 ,本文拟通过我们 3年来对 8例高原昏迷的临床资料分析 ,体会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均经典型病史、体征、脑脊液、眼底检查作出诊断 ,8例患者进入高原前身体健康 ,并排除其它脑血管病 ,详细资料见表 1。2 治疗经过 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其中 4例行高压氧治疗、降颅内压 ,治疗并发症 ,低温、改善脑循环 ,脑细胞代谢剂治疗。表 1  8 例 高 原 昏 迷 情 况例号性别 年龄(岁 ) 职业 海拔高度 (m) 诱因 急性高原反应 …  相似文献   

5.
冯静 《西南军医》2007,9(6):150-150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ude pulmonaryedem,HAPE)为高原重症急诊之一,病情凶险,对初进高原、重返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而高原肺水肿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加重了病情的凶险程度,使抢救成功率降低。我院驻地海拔3650  相似文献   

6.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一般发生在从平原快速进入海拔超过3 000m高原,由于进入高原速度过快,或进入高原后剧烈运动、感染等因素造成氧耗增加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HAPE是高原病中主要致死疾病,  相似文献   

7.
高原昏迷是平原人急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原性疾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高原昏迷治疗中的护理工作极其重要,不仅要有全面的护理知识,而且必须具备高原病的系统知识。我院1985年以来共收治高原昏迷8例,现就此病的护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健康青年男性新兵急进高原早期鼻阻力变化情况,为研究急进高原鼻腔生理及鼻腔疾病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选择100名在成都市(463 m)集结的长期居住低海拔地区的健康青年男性新兵,按主动前鼻测压法进行鼻阻力测定.然后随同乘飞机进入拉萨市驻地(3650 m),分别在进入高原后24、48、72 h进行鼻阻力测定,并与成都市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低海拔地区比较,研究对象急进高原后24 h鼻阻力开始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48 h降到最低,与低海拔地区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72 h开始回升,虽仍低于低海拔地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低海拔地区急进高海拔地区后早期,鼻阻力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但仍低于低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高原列车上高原性脑水肿的诊断、治疗、讨论、预防。方法:总结经治的28例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救治情况。结果:28例患者经氧疗、脱水、利尿、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及时抢救后效果良好。结论:准备进入高原的人员都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一般健康状况都能适应低氧环境。而心肺肝肾疾病患者、高血压Ⅱ级患者、严重贫血、糖尿病患者都不宜进入高原。发生脑水肿后只要能及时治疗、消除患者的紧张因素,一般预后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高原昏迷是高原地区常见重症急症疾病之一 ,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我院急诊科自 1 994年以来救治高原昏迷患者 36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急诊抢救患者。 36例患者中 ,男 30例 ,女 6例 ,年龄 1 8岁~ 5 6岁。平均年龄 38岁± 9.6岁 ,院外发病时间 ( 1 0~ 2 8)小时不等 ,浅昏迷 1 1例 ,深昏迷 2 0例 ,兴奋型 5例。护 理 体 会1 大流量吸氧 流量 4L/分~ 8L/分 ,持续给氧。采用鼻导管给氧为妥 ,插入深度要够 (鼻尖到耳垂的 2 / 3) ,也可面罩加压给氧。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本地处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1.
部队高原病防治系列讲座(4) 急性高原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高原病是指驻平原地区人员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其常发生于进入高原后的6~96h,吸氧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常需要脱离低氧环境2~3天后才能恢复,因此有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是低氧引起的超时反应[1]。急性高原病的发生过程及其演变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的3种类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其中液体潴留、液体转移(主要是肺和脑)、睡眠时低氧血症加重、低氧通气反应降低和心功能不全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反应也称急性轻型高原病,是指驻平原地区人员进入高原后,由于对环境的习服适应机制尚未建立而发生的一系列急性低氧应激反应。初上高原1~3天,甚至数小时后就可能出现缺氧症状,多数人能够耐受,5~10天可逐渐缓解。1.1发病诱因高原低氧、低气压是发病的根本原因,但诸多诱发因素也不可忽视,常见因素包括寒冷、感冒、睡眠不足、晕车、精神紧张及劳累等。急速进入高原者发病率高,症状较重,缓慢进入高原者反应较轻。另外,发病还与进入季节有一定关系,往往夏季轻、冬季重。患有慢性疾病或肥胖者更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且症状较重,持续时...  相似文献   

12.
许静芝 《西南军医》2008,10(6):179-179
高原肺水肿是由于人体迅速进入高海拔地区(一般3000米以上,对缺氧敏感者2500,3000米)时,由于某些因素(如上感、过度劳累、寒冷、腹泻及剧烈运动等)诱发机体高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等;严重脑缺氧可以引起高原脑水肿,而出现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甚至昏迷或共济失调,它是高原特发病,  相似文献   

13.
在高海拔地区健康移居者血液流变学的“浓”、“粘”、“聚”、“凝”之特点尤为突出.为探讨高原昏迷和肺水肿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作者在喀喇昆仑山对30例高原昏迷和肺水肿患者进行了全血比粘度(ηb)、血浆比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实地检测,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均为进入海拔5000m以上地区3~7天发生的高原昏迷和高原肺水肿患者,下送至某医院(海拔3800m)住院的病人作为检测对象.随机抽查36例健康移居者(3800m)和海拔1410m的健康人30例进行检测,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张建华 《人民军医》2012,(10):997-997
高原高寒地区具有空气氧含量少、气压低、紫外线照射强、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容易使初次进入高原的新兵因缺氧、高寒引发各种疾病。因此,针对高原特点,做好新兵训练期间的卫勤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泽文  闫春城 《人民军医》2000,43(5):257-257
高原地理环境特殊,氧气稀薄,给颅脑外伤的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我们收治高原重型颅脑外伤15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13例,女2例;年龄15~40岁,平均24.8岁。其中世居高原6例,移居高原9例。闭合伤14例,开放伤1例。硬脑膜下出血10例,硬脑膜外出血8例,脑实质损伤10例。均在外伤后发生昏迷,术前Glas积分均<5分。世居高原6例从受伤到术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移居高原7例有昏迷,中间清醒期后再昏迷表现,且有2例由意识清楚发展为昏迷。本组出现颅内压力增高症状3例、辅助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阶梯法、非阶梯法进入特高海拔高原急性高原病(AHAD)发病率。方法经体检健康的内地人员6521名,分为阶梯法进入组(4352名)和非阶梯法进入组(2169名);阶梯法进入组:先乘飞机到达拉萨(海拔3650 m),休息3~4 d后再乘汽车到达海拔4500 m地区;非阶梯法进入组:乘飞机到拉萨后,当天乘汽车进入海拔4500 m地区。统计两组人员于进入高原后1~14 d内AHAD发病率。结果阶梯法进入组AHAD发病率为15.88%(691/4352),非阶梯法进入组发病率为74.96%(1626/2169),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阶梯法可以显著减低进入特高海拔高原AHAD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高原特发病周围性水肿是指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发生在体表、肉眼可以观察到、能触摸到的水钠潴留现象.虽然不能单独构成一种高原特发疾病,但它是机体不适应高原的一种显著标志.1 一般资料本文调查发生在喀喇昆仑山和西藏阿里地区的2819例急、慢性高原病患者,发生周围性水肿者755例,占26.8%,男性692例,女性63例.年龄17~53岁,其中19~26岁占85.7%,可能与进入高原人群中该年龄组较多有关.251例(33.2%)发生在3700~4900m地区,504例(66.8%)发生在5000~5450m地区.皆有住院病历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海拔高度青年士兵心电图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疾病是与高原密切相关的疾病 ,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后因高原缺氧等因素影响 ,心电图会发生相应变化 ,国内对于高海拔地区心电图有些报道 ,但研究对象的年龄、职业、劳动强度等缺乏均衡性。 2 0 0 0年 6月— 2 0 0 0年 8月我们赴高原医疗队在海拔 2 90 0m、42 0 0m、52 3 1m处对 60名青年士兵进行心电图检查 ,以了解在高海拔地区青年士兵心电图变化的特点。资料与方法  某部官兵由海拔 1 3 0 0m处驻地开赴昆仑山—唐古拉山口地区 (海拔 2 90 0m~ 52 3 1m) ,进行适应性训练 ,均为男性 ,绝大多数人员在平原出生。上高原前综合体检正…  相似文献   

19.
高原肺水肿是人体进入高海拔地区的常发疾病,但其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少见,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20.
病例男性,30岁,因“沼气中毒昏迷30min”送至我院5&#183;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医疗分队。患者进入自家地窖后昏迷(地窖紧邻沼气池,地震后地窖与沼气池之间墙壁出现裂缝),约0.5h后被家人救出,紧急送至我队抢救。查体:P124次/min,R24次/min,BP115/70mm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