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脉诊运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鲁芬 《国医论坛》2001,16(1):9-10
探析《金匮要略》的脉诊运用,展现仲景凭脉识病、确定病位、推求病因病性、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独到之处,并具有广泛、准确、巧妙等特点,进而说明该书为脉学的发展做出了具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姜秀云  孙洁 《江苏中医》1997,18(4):39-40
张仲景十分重视脉诊,本文就其著《金匮要略》中有关审注因、以脉测症、以脉别症、舍症从脉、以脉测预后、以脉论治等方面,展示其运用脉诊的独到经验。  相似文献   

3.
范晔 《北京中医》1992,(4):36-38
张仲景非常重视脉诊,《金匮要略》全书二十五篇,前二十二篇皆冠以“××病脉证并治“字样。在总共398条原文中,明确记载脉象的达140余条。书中脉诊的运用颇具特色,下面仅就所学作一浅析。一、以主脉指导辨证凡病皆有主证,同时也各有其特定脉象。《金匮要略》在此方面之运用颇具匠心。如《水气病》篇云:“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水为阴邪,阳虚气化不行,血脉受阻而见沉脉,可逐下其水以治之。又如《疟病》篇说:“疟脉自弦”。指出疟疾病主脉为弦。再如《痉湿暍病》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十分重视脉诊,本文就其著《金匮要略》中有关审脉求因、以脉测症、以脉别症、舍症从脉、以脉测预后、以脉论治等方面,展示其运用脉诊的独到经验。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关于脉诊的原文共有140余条,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强。从每篇的命题来看,均以“辨××病脉证治”为篇名,说明其论病诊疾乃是以脉、证、治三者相结合的。现就全论脉诊的临床意义,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1 《金匮要略》有关诊脉部位和脉象种类1.1 诊脉部位《金匮要略》的诊脉部位,主要是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各篇以直言寸口者为多,凡言脉而未标明部位的,亦皆指寸口。那么,寸口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呢?《素问·五脏别论》”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难经·一难》更进一步说:“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  相似文献   

7.
8.
联系《伤寒论》,并结合临床,认为解释《金匮》脉学条文,必须明确:“寸口脉,在《金匮》有不同的用法;《金匮》对不同的诊脉部位用法不同;论脉有相对与绝对之分;《金匮》某些脉象的概念与现在不同;“数”在《金匮》不一定指脉象,“微”有时是形容词;一病可见数脉,一脉可主多病。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金匮要略》有关脉诊方面内容的研究 ,论述了脉诊与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方面的关系 ,阐明了仲景之脉诊理论对临床工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腹诊是祖国医学颇具特色的诊法之一 ,这在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较为完整的体现 ,其中尤以记载杂病部分的《金匮要略》最为突出。现就《金匮要略》中有关腹诊的内容探讨如下。1 望诊望诊的内容主要是望腹之形状、大小 ,腹皮色泽 ,有无青筋显露、异常突起、包块、跳动等等。如《金匮要略》中对望腹之形状、大小的记载 :“黄家日晡所发热……其腹如水状 ,大便必黑”,“皮水……其腹如鼓”,“……病水腹大 ,小便不利”,“肝水者 ,其腹大不能自转侧”,“妇人少腹满如敦状……”等。针对这些腹部膨满胀大的外观形状以及上下窄中部宽的特殊形状 …  相似文献   

11.
读《金匮要略》,发现有关浮脉的辨证大约有20余处,虽以浮脉为主,然在辨证论治上却又有不同。为探求平脉之理,实有综合、归纳、分析之必要,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弱主血虚 1.心血不足:《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云:“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本条之“动而弱”,言惊悸之脉象。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金匮要略》一书中的反脉现象。反脉亦即脉反,实为逆证状之脉。针对书中6篇共11条出现的反脉,结合原文加以综合分析,归纳出反脉在原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鉴别病证,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予后等4个方面。反脉的发现,体现了仲景辨脉之严谨精细,同时也说明仲景十分重视观察脉象的演变,善于从反常之脉中发现疾病(证)的本质,把握疾病的发展方向,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中处处渗透着仲景脉学的辨证思想。笔者概括总结了《金匮要略》中不同的诊脉方法及在临证中的运用特点,从多方面论述了《金匮要略》的脉学特色,阐明了仲景之脉诊理论在临床工作中的指导原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脉诊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音法总结《伤寒论》中脉诊的运用;结果脉诊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可以推测病因,探查病位,阐明病机,确定诊断,指导用药,判断病情的预后;结论脉诊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静莎  耿连岐 《光明中医》2016,(14):2006-2009
从《伤寒论》中脉诊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仲景祖师脉证合参用于指导临床的学习体会。本人初入临床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患者,深感惶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工作之余,面对浩如烟海的医学巨著,顿感无处下手,幸有名师指导,师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针灸科耿连岐主任,老师教导:《伤寒论》是学习中医诊病的桥梁,而从脉学切入学习《伤寒论》是开启中医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难经》并非脉诊专书,但八十一难中,从一难至二二十二难均为论述脉诊的专篇,占全书四分之一强,可见该书对脉诊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8.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察色按脉……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可见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医圣仲景对脉象也非常重视,颇有研究,其所著《金匮要略》中前22篇398条原文中,有145条论述脉象,占全书条文三分之  相似文献   

19.
20.
《灵枢》的许多针灸篇章中都蕴藏着一个诊脉原则。通过正确察脉,可以准确判断经络脏腑之气的虚与实,从而指导临床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