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泄泻证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廷瑶教授(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小儿泄泻一般可辨为寒、热、虚、实四证。实证谓伤食泻,起于乳食过多,停积不化,可见腹痛伴吐,便下酸臭,小溲泔浊,舌苔厚腻或垢腻,脉滑。治当消食导滞,祛积止泻。保和丸为常用方,改用汤剂;丁香脾积丸亦可。药后常见  相似文献   

2.
四神丸加味治疗脾肾阳虚泄泻50例汪庆德赵金兰(江西省赣州地区华兴医院赣州341000)(江西省赣州市中医院赣州341000)关键词泄泻中医药疗法四神丸四神丸最早载于《内科摘要》,具有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之功效,用治五更泻,或久泻不愈等,本方由肉豆蔻、补...  相似文献   

3.
一、单味肉豆蔻治寒泻方法肉豆蔻一枚(约重2.5~5克),切成薄片,取1.5~2.5克。用陶瓷茶杯盛药,加沸开水约20~30毫升。加盖,隔水炖15~30分钟。倒出药汁温服,分1~2次饮完。1~2小时后可将原药渣再放约20毫升开水复炖,再服药汁。一般服药一次后泄泻减少或泄泻即止。未效,次日可按上法再服一次。  相似文献   

4.
医方集锦     
<正>发热泄泻案庄敛之一仆,因伤寒后劳复,发热,头痛,腹内作泻,势甚危急。余为疏方:山栀仁四钱,枳实二钱,豆豉一两,川黄连二钱,干葛三钱,调六一散五钱服。二剂热退、泻止,头痛亦愈。但不思饮食,为去山栀、枳实、黄连,加鳖甲四钱,炙甘草二钱半,麦门冬五钱。不数剂而愈。——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寒》耳下红肿案周近菴令爱,年十九。左耳下红肿,发热作痛,脉之,六部俱数,八至无神,且素弱,经水不调。予曰:此运气病  相似文献   

5.
医学一得     
医学一得荣汝棻巫君玉校点玉仙丹治妇人赤白带下干姜、香附、白芍各一两,生甘草五钱共为末,每服三钱。黑龙散治血崩经水过多不止者,尤效:黑驴皮粪,烧存性,为末,面糊为丸,每服七十丸,黄酒送下。治小儿泄泻方(小儿科方四则)于葛一钱五分、车前子一钱五分。煎服立...  相似文献   

6.
雷丰所著《时病论》,根据时病辨治体系将泄泻分为飧泄、洞泄、寒泻、火泻、暑泻、湿泻、痰泻、食泻、饮泻,并对其病因病机证治条分缕析,认为泄泻包括因伏气致病与因时邪致病,病位主要在脾,涉及肝、肾,病理因素以湿为主,或夹痰、夹食、夹热等,治疗上强调健脾利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五更泻”属中医泄泻的范畴,黎明时加重为典型临床特征。四神丸出自《证治准绳》,方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组成,用加生姜、大枣为引。主要功效: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笔者在临床中遇1例胸椎爆裂性骨折后“五更泻”,用四神丸加味治疗而见速效,在较短的时间内痊愈,现将其治疗和体会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8.
泄泻古人以大便溏薄为泄,如水样为泻,现在统称泄泻.泄泻有风泻、寒泻、暑泻、湿泻、热泻、脾虚泻、肾虚泻等等,但据作者经验,还有另一种泄泻,姑名之为伤阴泻.其中风、寒、暑、湿、食五种泄泻的症状大致相同,均有腹鸣不适,或痛或不痛,粪便溏薄,或如稀水,小溲短少.治宜芳香化湿、温中调气、和谐肠胃、消导分利.作者历来常用以下处方治疗,每有良效.处方:藿梗钱半至三钱,川朴钱半至三钱,广木香钱半至三钱,煨葛根三钱至四钱,炒车前  相似文献   

9.
钟红兰 《新中医》1994,26(7):62-63
四神丸(汤)临床应用进展钟红兰四神丸最早载于《证治准绳》,具有温肾、暖脾、止泻的功效,用治五更泄泻、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肢冷、神疲乏力等;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等组成[1]。本方配伍精,药味少,力量专。近年来,四神丸的临床应用研究不...  相似文献   

10.
王兴柱 《山西中医》2001,17(4):35-36
笔者在临床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误治、失治病例 ,按照辨证论治原则随证进行治疗而取效。兹举例介绍 ,与同道共勉。1 误用补法张某 ,男 ,42岁 ,1998年 10月 2 3日初诊。因工作需要经常到外地出差 ,水土不服 ,饮食不惯 ,而致泄泻。伴腹胀不适 ,痛则欲泻 ,肢倦纳差。前医给服四神丸、参苓白术丸等温补之剂 ,症不见减。 1周前出现泻前腹痛加重 ,心烦急躁 ,喜食凉物 ,小便短赤 ,舌质偏红、苔白腻而干 ,脉弦滑而缓。综观脉症 ,病缘湿阻蕴热 ,损伤肠胃功能 ,发为泄泻 ;久则土壅木郁 ,多服温补之品 ,又助肝热 ,肝强犯脾 ,脾虚失运 ,故久泻不止。治当…  相似文献   

11.
皂荚凡见于《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原文云:“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该方系用皂荚刮去皮,酥炙,研末,蜜丸如桐子大,以枣汤和服三丸,日三夜一服。由此可见,该方主药是皂荚,病性属寒。“时时吐浊”系指经常吐出稠粘的浊痰。对皂荚丸证的“时时吐浊”应从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史贵成 《新疆中医药》2009,27(5):86-86,F0003
用七味白术散出自于《小儿药证直决》,原方用人参二钱五分、白茯苓五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霍香叶五钱、木香二钱、葛根五钱。服法为上药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服。功用为:健脾止泻。主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多年来,笔者对部分久泻患儿,在输液、口服西药疗效不佳的情况下,运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用七味白术散出自于《小儿药证直决》,原方用人参二钱五分、白茯苓五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霍香叶五钱、木香二钱、葛根五钱。服法为上药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服。功用为:健脾止泻。主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多年来,笔者对部分久泻患儿,在输液、口服西药疗效不佳的情况下,运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孙××,女,32岁,1982年6月30日初诊。产后月余,不慎当风着凉,恶寒发热,自服阿非加、桑菊感冒片热不退反增高,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胸闷,咯吐粘痰。胸透示右肺炎性病变。入院五天,体温渐次升高,先后用多种抗菌素、激素等药物肌注或静滴,体温时高时低,停药后即上升到39℃以上。余诊:面色赤红,T40℃,烦渴引饮,汗出透衣,咳吐剧烈,胸闷胸痛。舌质红,苔黄干少津,脉  相似文献   

15.
杨东升 《山西中医》2009,25(6):39-39
清气化痰丸方载于《医方考》,由瓜蒌仁、陈皮、黄芩、杏仁、枳实、茯苓、胆南星、半夏组成,诸药共为细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g,淡姜汁送服,功能清热化痰,下气止咳。因其有清泻肺热、顺气化痰之功,故称清气化痰丸。该方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黄黏稠难咯,胸膈痞满,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方中胆南星清热化痰为主药,辅以黄芩、瓜蒌仁清热化痰,以助胆南星之力;治痰当需理气,故又以枳实、陈皮下气消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杏仁宣肺下气,半夏燥湿化痰。  相似文献   

16.
徐丹华 《江苏中医》1999,20(11):32-32
徐景藩教授擅治脾胃疾病。所录其所治泄泻疑难证2例,一为例下白色粘冻之“痰泻用平胃二陈汤运脾温中,化湿化痰而秦效,一为灸泻肝脾失调,以痫泻要方,甘麦大刺合方加味调理肝气为主而建功。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伤寒,脉微而厥,……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厥阴肝经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木能疏土,参与消化,病入厥阴则木火上炎,疏泄失常,因而发生上热下寒的胃肠证候,厥阴经脉挟胃贯膈,肝经气火循经上扰,所以心中疼热,嘈杂似饥.在临床上凡遇到肝木横逆,犯胃乘脾所致寒热错杂之证均可用乌梅丸治疗.笔者用本方治疗胃痛、便秘、泄泻、腹痛均获良效,现将治验举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景岳认为,小儿之病之难,难在其证难辨。小儿泄泻,也不例外,亦有惑人难辨之证。若辨之不准,治不如法,辄易毫厘千里之误。现就临床所及,略举一隅。一、泄泻兼烦渴寒热真假惑人泄泻渴饮与不渴饮,是辨别寒泻、热泻的关键。寒泻不渴,或渴喜热饮,饮量不多;热泻口渴,渴喜冷饮,饮量特多,此为其常。故儿科前贤万全认为:寒泻者不渴,理中汤主之;热泻者必渴,五苓散调六一散主之。可临  相似文献   

19.
皂荚丸     
正皂荚丸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取三丸,日三夜一服。"实际上本方是皂荚为蜜丸,大枣熬膏化水冲服。药虽两味,却仅仅攥住肺痿(肺癌)"燥湿相混"的基本病机。皂荚性燥化顽痰,大枣滋润养肺阴,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正如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之谓:"浊,浊痰也。时时吐浊者,肺中之痰随上气而时出也。然痰虽出而满不减,  相似文献   

20.
徐景藩教授擅治脾胃疾病。所录其所治泄泻疑难证 2例 ,一为便下白色粘冻之“痰泻”,用平胃二陈汤运脾温中、化湿化痰而奏效 ;一为久泻肝脾失调 ,以痛泻要方、甘麦大枣合方加味调理肝气为主而建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