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发作的生活应激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量表”(SLSI)和“抑郁发作诊断标准”(DEP)调查大学生13 154例,对样本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生活应激原(β=0.089)如挫折刺激(β=0.196)、环境压力(β=0.142)和变化事件(β=0.224)是影响抑郁发作的原发性社会因素(P〈0.05);生活应激反应(β.052)如生理反应(β.032)、情绪反应(β=0.240)和行为反应(β=0.121)是影响抑郁发作的继发性心身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所承受的生活应激原及引发的应激反应是其抑郁发作的主要生活预测因素,本模型对大学生抑郁发作的检测筛查和预测干预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应对方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上海市杨浦区一所普通中学28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成绩优良组与普通组在性别、年龄、父母亲文化、家庭结构、经济条件、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P〈0.05或P〈0.01)。普通组与优良组在学校恐怖,焦虑、抑郁总分,应对方式、解决问题、自责、合理性,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与年龄、解决问题、情感温暖和理解对学习成绩有影响(P〈0.01)。结论: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因素除了有智力因素外,还与家庭环境、性别、年龄、焦虑和抑郁情绪、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矿工的焦虑、抑郁现状,探讨其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678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矿工的SAS、SDS得分(43.41±9.60)和(47.51±11.50)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37.23±12.59)和(41.88±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49,12.757;P〈0.01);男性矿工的SAS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农村来源的矿工SDS得分显著高于城市来源的矿工(P〈0.05),井下矿工的SAS、SDS得分均显著高于地面矿工和管理人员(P〈0.01)。在应对方式上,男性矿工多采用解决问题和自责(P〈0.05),农村来源的矿工多采用自责和幻想(P〈0.01),井下矿工多采用自责、幻想、合理化(P〈0.01)。矿工的SAS得分与应对方式各因子(除解决问题外)显著相关(P〈0.01),SDS得分与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显著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对矿工的焦虑、抑郁水平均影响显著(P〈0.05)。结论矿工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矿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震后基层医务人员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随机抽样的122例三台县基层医务人员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测量。结果(1)三台县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情绪体验、消极情绪体验、积极应对和应激总分均大于常模(P〈0.05);而消极应对方式总分则小于常模(P〈0.05);(2)消极应对与应激总分(r=0.29,P〈0.05)、生活事件(r=0.29,P〈0.05)、文化程度成正相关(r=0.08,P〈0.05),与年龄成负相关(r=-0.21,P〈0.05);(3)三台县基层医务人员,抑郁与焦虑标准分远远大于常模组(P〈0.05);(4)SDS标准分与应激总分呈正相关(r=0.21,P〈0.05);SAS标准分与应激总分(r=0.38,P〈0.05)、积极应对成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三台县基层医务人员心理状况与常模的健康人群比较,抑郁、焦虑情绪更加明显,多采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受应激总分、生活事件、文化程度及年龄影响;SDS标准分与应激总分有关,SAS标准分与应激总分及积极应对有关。  相似文献   

5.
自杀未遂妇女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应对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和应对方式。方法用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应付方式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56例女性自杀未遂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100名正常女性做比较。结果自杀女性平均年龄较小,自杀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家庭争吵、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困难和恋爱问题;服毒是自杀的最常见方式,服毒种类以精神药物类最多(39.74%),其次为有毒制剂(29.49%)。自杀未遂组遭遇生活事件总频数、精神紧张总值、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和紧张值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明显异于对照组(P〈0.01);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杀者有明显的负性生活事件,他们的应对方式存在问题,伴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提示我们应加强应对困难能力的教育,加强和谐社会和家庭的建设,及早处理诱发因素,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4例中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非干预组41例,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干预,非干预组仅予常规治疗;共8周。于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后,SSRS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干预组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消极因子低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在时间效应(F=10.47,F=9.50,F=12.59)、组别效应(F=7.01,F=7.23,F=10.53)及交互效应(F=14.83,F=11.80,F=14.53)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消极因子组别效应不显著(F=3.44,P〉0.05),但时间效应(F=7.14)、交互效应(F=5.79)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烧伤患者减轻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及提高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7.
女性抑郁症心理应激和防御方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女性抑郁症心理应激和防御特征。方法人组87例女性抑郁症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74例(87.12%)患者报告过去一年中发生过明确的生活事件。女性抑郁患者较多采用幻想、退缩等防御方式,防御方式和临床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关联(P〈0.05)。结论不良防御方式是女性对抑郁症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心理咨询门诊中焦虑症患者应激事件中的应对方式及社会家庭支持,并探讨应对模式及心理支持对焦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焦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评估。运用非参数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症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焦虑症呈显著负相关。正常人群与焦虑症的社会,家庭支持异同(P〈0.05)。男性与女性焦虑症患者应对方式有显著差异(P〈0.01)。社会支持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有显著差异(P〈0.01)。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三者明显相关。结论应对模式,社会支持及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应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比较100例神经症患者和100名健康人的生活质量差异。以自编调查表项目、社会支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为自变量,以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分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除物质生活维度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问卷总分和各维度分都明显下降(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神经症患者的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质量问卷中的4个维度(因变量)与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10个自变量整体都具显著线性相关(P〈0.01)。结论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差,生活质量各维度有27.4%~57.2%由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10个因素变化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应对方式,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焦虑及抑郁症状发生率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8%,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0%,同时存在焦虑及抑郁症状者为10%;焦虑症状与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t=0.78;1.06和0.14,P〉0.05),抑郁症状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t=2.96,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t=2.20,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焦虑症状与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而伴发抑郁症状的高血压患者较无抑郁症状的患者更少采用面对应对方式,更多采取屈服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企业员工心理健康以及与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关系,为促进企业员工更好地利用精神卫生服务,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寻求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问卷(ATSPPH)对664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结果 (1)664名企业员工中焦虑检出率为19.9%。抑郁检出率为29.4%。不同焦虑状态的企业员工ATSPPH总分、信任性、社会成见和人际开放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抑郁状态的员工ATSPPH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倾向显著高于其他组,焦虑、抑郁程度越重,其对心理咨询服务的信心越低,开放性越少。(2)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上,女性ATSPPH总分、自我认知、信任性和人际开放评分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教育程度上,文化程度越高,ATSPPH总分、自我认知和人际开放评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婚姻状态上,未婚员工ATSPPH总分、自我认知、社会成见和人际开放评分高于已婚员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求助行为的员工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比较,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企业员工人际开放因子上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员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2,P〈0.05)。结论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提升专业心理帮助的利用度可有效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进行用于河南农村儿童的信、效度检验。方法在河南全省6个市的6个乡镇的中小学校中采样1760人,平均年龄(11.63±1.68)岁,由学生填写量表。同时对55例破坏性行为障碍患几(行为组)和59例焦虑、抑郁障碍患儿(焦抑组)进行该量表测评。结果Cronbach’Sd系数总量表为0.887,各维度为0.711~0.801;重测信度r为0.534~0.739,P〈0.01;内容效度中各项目与其维度分、各维度分与总分r=0.523~0.950,P〈0.01;区分效度中将常模儿童与行为组及焦抑组患儿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常模组在分量表及量表总分上得分均高,F=27.339~70.004,P〈0.01;该量表不能制定常模分。结论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可用于河南农村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的评估,但不可用于筛查、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军人适应不良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陆军、海军、空军共3865名军人,应用适应不良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家庭情感表达问卷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就总体而言,空军适应性最好,海军适应性较好,陆军适应性欠佳。战士较干部适应性为好,即干部总分及人际关系分值依次为(9.67±6.93)、(2.86±1.92),而战士分别为(8.41±6.08)、(2.40±2.02),均P〈0.01。(2)适应不良与社会支持、家庭情感表达关系密切,r在0.228~0.423(P〈0.01);与军兵种、职务有一定关联,r在-0.089~-0.035(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家庭情感表达是影响军人适应不良的主要因素,军兵种及职务为次要因素。结论适应不良量表可作为评估军人适应不良的量化指标。本研究揭示了影响军人适应不良的主要和次要因素,这为其心理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小剂量利培酮+含托吡酯A胶囊)34例和对照组(小剂量利培酮+安慰剂B胶囊)33例进行双盲对照。于治疗前、治疗l、2、4和6周后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白拟心理渴求量表(PC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控制了吸食时间和剂量这两个变量以后,组效应和治疗时间效应:MOAS评分(F=705.10,P〈0.01;F=694.95,P〈0.01)、SAS评分(F=491.54,P〈0.01;F=833.73,P〈0.01)、PCS评分(F=125.25,P〈O.01;,=411.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组别和治疗时间之间有明显的交互效应:MOAS评分(F=54.23,P〈0.01)、SAS评分(F=41.38,P〈0.01)、PCS评分(F=11.0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吡酯合并小剂量利培酮能够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激惹行为,稳定晴绪,降低心理渴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学习压力感特点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习压力感的特点,为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对36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运用SPSS11.0for windows XP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大学生学习压力感受性七个维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学习前景压力、学业竞争压力、学习成效压力、学习气氛压力、课业负担压力、学习条件压力及家庭期望压力;(2)在家庭期望压力感维度上,大一、大三年级的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P〈0.05);(3)女生在学习前景压力、学业竞争压力、学习成效压力和学习气氛压力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5,P〈0.01,P〈0.001);(4)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P〈0.05,P〈0.01,P〈0.001);(5)除“学习气氛压力”外,志存高远和悲观失望型大学生在其余六个维度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安于现状型大学生的得分(P〈0.05,P〈0.01,P〈0.001);(6)家庭条件较富裕的大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的低于家庭条件一般和较贫穷大学生(P〈0.01,P〈0.001)。结论大学生学习压力感的年级差异不显著,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习压力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不同性别、志向水平、家庭条件的大学生在学习压力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述情障碍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贝克绝望量表(BHS)以及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男生在因子3分上显著性高于女生(P<0.05),不同年级、学习成绩、家庭来源的大学生在TAS总分及3个因子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独生子女的TAS总分、因子1、因子3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自杀倾向大学生TAS总分、因子1、因子3得分均高于无自杀倾向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BHS总分与TAS总分及因子1、因子2、因子3都显著正相关(P<0.01,r=0.08~0.33);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BHS总分、年级、动机丧失、成绩、独生子女5个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在校大学生述情障碍和自杀倾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一36)以及自编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人口学资料、病期、住院时间、临床用药、目前状态、躯体疾病),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16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评定,并与8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患者的生理机能与药物不良反应呈负相关(r=-0.290,P〈0.01);躯体疼痛与患者的阳性症状(r=-0.144,P〈0.05)及阴性症状(r=-0.199,P〈0.05)呈负相关;一般健康状况与患者的阴性症状(r=-0.193,P〈0.05)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r=-0.219,P〈0.01)呈负相关;精力与患者的阴性症状(r=-0.342,P〈0.01)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r=-0.186,P〈0.05)呈负相关;社会功能与药物不良反应(r=-0.173,P〈0.05)呈负相关;情感职能与患者的阳性症状(r=-0.201,P〈0.05)呈负相关;精神健康与阴性症状(r=-0.214,P〈0.01)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r=-0.168,P〈0.05)、药物不良反应(r=-0.194,P〈0.05)呈负相关。结论 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与健康人群子女的青少年期心理状况及性格特征差异.方法 对上海市嘉定区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研究组)和33例健康人群子女(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测试,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EPQ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外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显著高于对照组,SES、GS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较正常人群子女在青少年期更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