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珍  李春梅 《工企医刊》2002,15(5):65-66
我科采用本院营养科按WHO/FAO推荐的供应标准配制的混合奶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尽早开始肠内营养,大大降低了病人住院期间感染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相关病死率,现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病人于入院后48 h给予管饲能全力,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观察血糖、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组病人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减少,预后良好.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病人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鼻饲,其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8分的患者每日4次鼻饲注入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能全力),GCS 3~5分的患者采用持续鼻饲泵入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结果在198例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18例,发生率为9.1%。在GCS 3~5分的126例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14例,发生率为11.1%。在GCS 6~8分72例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4例,发生率为5.6%。共死亡3例,2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对维护患者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胃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1].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主张胃肠内营养为主要营养方式.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插管,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的胃肠内营养支持[2].此类病人病情均很严重,由胃肠内营养引起的各种潜在的并发症也不应忽视.我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1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总结其鼻饲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延迟肠内营养(DEN)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并发感染的影响.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EEN组和DEN组,分析两组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部位等与结局有关的参数,并比较两者问的差异. 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感染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营...  相似文献   

6.
陈兴菊 《健康大视野》2007,15(4):124-125
报告了27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重点为观察颅脑损伤病人术后鼻饲情况及各种原因引起胃肠道症状、代谢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结果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并发症,经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本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胃潴留3例,低血糖症3例,腹泻9例,便秘7例,误吸2例,脱管堵管2例,经治疗护理后均进入了康复训练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不同营养方式对颅内感染影响,以期降低颅内感染的临床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颅内感染病例根据不同的营养方式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于术后48h后给予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予以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第1、4、7、15天的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分别比肠外营养组患者高,组间每个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在ICU的住院天数(6.38±5.6)d、抗菌药物使用天数(7.4±4.3)d、SIRS发生0例、GCS评分(12.5±3.3)分、SOFA评分(2.93±2.18)分、APACHEⅡ评分(9.38±7.13)分、病死率2.0%、并发症发生率4.0%;肠外营养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2.5±8.2)d、(13.8±7.9)d、4.0%、(9.1±0.4)分、(2.72±4.72)分、(5.48±5.13)分、6.0%、1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进行规范的肠内营养可促进感染的恢复,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0 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该类病人颅脑损伤后,下丘脑副交感中枢及其与延髓中迷走神经核间的连接通路遭到破坏,副交感神经无抑制地兴奋,而引起胃酸大量分泌,造成胃黏膜糜烂、出血[1].EN不仅有供给机体营养的作用,而且还能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2].由于病人的病情严重,在EN支持过程中常发生腹泻、便秘、误吸和代谢紊乱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指标和肺部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指标和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PN组(n=30)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在营养支持后第1和第2周的营养指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EN组病人的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较PN组有明显改善,而PN组病人的谷丙转氨酶较EN组有明显升高。EN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结论:EN支持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指标,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添加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n=41)和添加组(n=41)。添加组在传统营养支持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再添加谷氨酰胺,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监测指标和胃肠道等并发症情况,并于入院后第1、7、14和21天定时检测患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葡萄糖(GLU)、淋巴细胞总数(TLC)、谷丙转氨酶(GPT)以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的发生率。结果除胃肠道等主要并发症外,添加组营养支持14天后ALB、PA、TLC均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添加谷氨酰胺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文艳梅 《现代医院》2007,7(10):76-77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2~3天内插胃管或鼻肠管采取正确方法实施胃肠内营养,配合静脉营养,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康复,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PICC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 PICC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少,能长时间保留.结论 PICC为危重患者救治提供了一个可靠、安全的静脉通路.掌握封管压力,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做好管道的护理是提高PIC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霞  丁美祝 《现代医院》2011,11(12):89-90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个性化鼻饲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5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鼻饲力衡全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鼻饲个性化匀浆膳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第1天与第21天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情况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第21天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情况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营养肠内支持,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如误吸、腹胀等)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个性化鼻饲营养支持使重症脑卒中患者得到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方法 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短时间内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供血供氧,严密观察病情,确保转运安全.结果 72例患者3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放弃治疗自动离院,其余病例均收入创伤外科作进一步治疗.结论 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进一步的专科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炎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方法对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结果 结果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炎7例,全部治愈.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及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机率和提高并发肺炎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身份不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重型颅脑外伤伴身份资料不明患者应有高度责任心,采取积极的抢救治疗、严密病情观察。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有序的接诊、运送、急救,可为病人赢得时间,为安全转运到达神经外科,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任蓓 《现代医院》2007,7(10):55-56
目的观察应用匀浆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外科无肠内营养禁忌证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匀浆膳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一般流质食物,匀浆膳组给予我院自制的匀浆。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3w后测定三头肌皮皱、白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并观察两组发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匀浆膳组肠内营养支持3w后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有正常或接近正常胃肠道功能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匀浆不失为肠内营养支持时一种理想选择,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伍虹云 《现代医院》2007,7(10):80-81
目的总结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10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PICC置管输液。结果保护了外周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各种药物及营养物质的供给。结论PICC技术属方便有效、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19.
谢远宗 《现代医院》2011,11(12):54-55
目的通过对口腔癌患者血清中TC、LDL-C、HDL-C水平的检测,探明TC正常和升高的口腔癌患者这几项指标在手术前后三个时间点的变化趋向。方法检测89例口腔癌患者的三个时间点的TC、LDL-C、HDL-C的水平,把患者分为手术前TC升高组和正常组,两组组内分别和手术后的指标进行比对,同时将两组组间手术后的各数值进行比对,求p值。结果 TC正常组、升高组手术后5天各项指标都显著下降,TC正常组术后2月TC回升缓慢,HDL-C回升速率较快;而TC升高组术后2月TC回升较快,HDL-C回升较缓慢。结论 TC正常组、升高组手术后5天各项指标都显著下降是暂时的失血导致,而TC升高组2月后TC、LDL-C快速升高,表明口腔癌患者TC升高组TC来源比TC正常组多或者快,而去路则比正常组少或者慢,同时与HDL-C回升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胃管喂养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3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67例发生胃管喂养并发症患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2例腹泻,10例便秘,5例呕吐,4例胃潴留,8例高糖血症,4例脱管,3例堵管,1例误吸。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胃管喂养并发症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保持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