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针治疗中风先兆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头针治疗中风先兆是祖国医学“治束病”的预防思想,就是在疾病发生的前兆进行积极预防,包括未病先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症见多端,死亡率极高,后遗症多,复发率高,宜未病先防,因此治疗中风先兆对中风发病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现总结近10年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进展研究,为预防中风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防重于治。中风先兆有演变为中风病的可能。它是一个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变的疾病谱。假如在中风先兆阶段能及早采取防治,终止病势发展,必然能降低中风病的发病率。从宏观而言,三丹合剂(基本组成:三七、丹参),是治“未病”;从微观而言,亦是治已病。三丹合剂,对于预防中风,指导中老年人防老抗衰,具有较好的远期临床效果。三丹合剂的主药三七、丹参据现代药理研究,可直接扩张冠脉,降低氧耗量,防止粥样斑块的形成和促进其消退,调整血压,降低血脂,调节血糖,改善血液“浓、粘、聚、凝”状态,减少心脑血管及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药益气升阳活血化瘀治疗中风先兆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报道应用中药益气升阳活血化瘀治疗中风先兆56例。方法以古方益气聪明汤加减且重用黄芪、葛根并随症加味应用。结果经过三到六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82.1%。结论笔认为通过56例临床观察,可见中风一病通过早期治疗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中风先兆证的干预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针剌对中风先兆证治疗的机制.方法对30例中风先兆病人(治疗组)针刺治疗后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同龄人作对照(对照组).结果中风先兆证病人血TXB2含量明显升高,6-Keto-PGF1α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中风先兆证病人的二者含量有改变,经针刺治疗后对此能做明显的调整,这种作用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结论针刺能治疗中风先兆证,其机制可能与调整其血浆TXB2、6-Keto-PGF1α之间的平衡,改善脑血流量,提高脑代谢率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属中医"拘挛""痉证""筋痹"等范畴。郝学君老师认为中风痉挛性瘫痪属阴跷、阳跷为病,病机总属阴阳失调,病位在脑和经筋。在"近病灶"治疗思想的指导下,治疗时选取头针运动区和舞蹈震颤控制区,同时结合体针,并对痉挛肌群采用多针排刺泻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安脑丸对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继发中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医门诊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61例,随机分为预防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脂康胶囊口服,2粒/次,2次/d,预防组患者加用安脑丸,3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之后均单纯口服血脂康胶囊4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继发中风发病情况,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易损斑块横截面积(VPA),中医症状积分(SS),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对两组患者随访42个月,预防组继发中风发生率为9.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总动脉IMT、VPA,SS,血清TG、TC水平及治疗后血清TG、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患者治疗后颈总动脉IMT、VPA,SS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脑丸可有效降低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继发中风发生率,减少颈总动脉IMT,缩小颈总动脉VPA,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其无降脂效果,在应用时需配合使用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8.
中风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头针对于中风病人的运动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是不同的介入时机和刺激方案对其疗效影响不同。本研究综述近年有关头针改善中风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文献,从针刺时机、针刺部位、针刺方法3个角度对头针改善中风病人运动功能的研究进行探讨,旨在为头针治疗提供更精确的临床方案。  相似文献   

9.
头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患者采用头针及功能训练治疗。结果基本痊愈31例(38.75%),显效31例(38.75%),好转12例(15.00%),无效6例(7.50%),总有效率达92.50%。结论头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选取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而对照组则进行常规针刺法,28天后复评肌痉挛状态。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都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对改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有着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有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采用复合针刺法(体针加头针)治疗,对照组32例仅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偏瘫上肢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则为71.9%,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P=0.002)。治疗组偏瘫下肢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只有81.3%,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8.99,P=O.003)。结论采用头针体针复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智醒脑丸对中风先兆病人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240例中风先兆病人随机分为益智醒脑丸组(治疗组)和阿司匹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血浆ET、NO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72.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智醒脑丸与阿司匹林比较可明显改善中风先兆病人血浆ET、NO水平(P<0.01).结论益智醒脑丸能够改善中风先兆病人血浆ET、NO水平,可用于防治中风先兆.  相似文献   

14.
中风先兆是中风的前兆症状,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转危为安,防止中风病的发生,将可大大降低中风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中风先兆和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mpedance amplifer,TIA)是脑卒中的先兆,世界卫生组织(WTO)称之谓初期脑卒中,先兆患者1年后卒中发生率比同年龄而无先兆的对照组要高16倍[1]。  相似文献   

15.
中风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中老年多发,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而著称,我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尤为严重。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新发病的中风患者,发病率为0.3%~1.0%,致残率为70%~80%,其中40%重度致残。尽管近年来对中风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高致残率带来的社会性问题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顽疾。因此,如何实现中风的有效预防已成为亟须解决的课题。因中风发病前多有中风先兆的出现。本文试图从祖国医学对中风先兆的认识中探讨中风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头针配合自制中风康胶囊治疗中风偏瘫患者79例,与单纯头针治疗的79例作比较,显示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58例均为中风偏瘫住院患者,均以半身不遂为主症,伴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舌强不语、头痛眩晕等表现。随机平分为两组:①治疗组:男53例,女26例;年龄22~85岁,平均58岁,病程18天~6个月,平均60天。左侧偏瘫36例,右侧偏瘫43例;脑血栓形成38例,脑栓塞23例,脑出血18例。②对照组:男48例,女31例。其年龄、病情、病程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妊娠妇女高血压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妊娠中高血压分为慢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并分别对其诊断和治疗提出了较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论述中风后言语不利的发病机制,总结中风后言语不利的辩证治疗。包括中药的辨证治疗、外灸的辨证治疗、针药结合的辨证治疗.指出了中医研究治疗中风后言语不利存在的问题,并对该研究治疗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50例老年人进行心脑血栓病预防。方法 采用体外模拟血栓指标Q值作预测指标。以中西医抗凝活血药物作预测手段。对250例老年人进行3年跟踪监测。结果 在治疗组162例老年人中,采用中西医抗凝活血药物治疗后,血栓指标Q值明显下降;而非治疗组88例老年人,由于未采用药物干预治疗,不仅血栓阳性指标无明显变化。而且先后有3例脑中风发生。结论 在乡镇社区采用简便体外血栓指标预测和抗凝活血药物预治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心脑血栓病(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由于颅内出血或血脉梗死致使脑部组织缺血缺氧,是造成中风病后出现言语不利甚至失语的原因。中风病后出现言语不利、失语,能自然恢复者较少,治疗上颇多困难。采用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结合体针、头针等治疗中风后言语不利109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