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赵蕊 《中外医疗》2013,(23):29+37-29,3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年间11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肝硬化患者病因中乙型病毒性肝炎90例(77.6%),丙型病毒性肝炎10例(8.6%),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占51.7%,其中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为主(91.7%)。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分级和消化性溃疡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根成  李芳 《中原医刊》2000,27(4):27-28
肝硬化 (LC)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 ,病死率高 ,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对 12 5例LC患者及其中 5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相关常见因素作一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与分组 :12 5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95例 ,女 30例。年龄 ( 2 1~ 79)岁 ,平均 ( 4 7 4± 11.6)岁。按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 ,其中出血组 52例 ,非出血组 73例。1 2 诊断标准及临床类型 :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5年5月北京第 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未出血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在腹壁静脉显露、食道静脉曲张、脾静脉内径、门脉血流速度及凝血酶原时间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上述指标可作为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危险指标,而门静脉内径、血小板值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还注意到出血组使用降门脉压和制酸剂明显低于未出血组(P<0.001),提示降门脉压和制酸剂治疗对预防和减少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UGB)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35例,根据是否合并UGB分为出血组61例和非出血组74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UGB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出血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中重度腹水、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吸烟、饮酒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组患者血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非出血组(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不全、严重腹水、严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吸烟、饮酒、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及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可能是肝硬化患者发生UGB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何善寿  钟挺  熊上中 《广西医学》2001,23(6):1384-1395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感染因素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感染患者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6例患者分组观察,观察组在止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氨噻肟钠2.0Did 7d预防性治疗;对照组不用抗生素。结果:观察组46例继发感染12例(26.08%),而对照组40例继发感染21例(52.5%)(P<0.005);死亡率观察组死亡8例(17.40%),对照组死亡14例(35%)(P<0.05)。结论:早期,规则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具有高危感染因素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降低其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口服液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肠遭内菌群失调、细菌过度生长及易位,可能为肝硬化继发感染的重要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后常因胃肠道粘膜损伤、血供减少.削弱肠粘膜的屏障功能.肠道内淤血利于细菌繁殖.易并发感染。我们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运用双歧杆菌口服液调整肠道菌群.以减少出血后感染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其临床预测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在出血后的48h内等待其病情稳定,并及时给予胃镜检查,观察出血部位,分析出血原因。结果:镜下发现出血灶的患者共174例,达到87.0%的阳性率,出血灶主要表现为血痂、白色血栓或新鲜出血。32.0%的患者为非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包括消化性溃疡出血2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9例,出血部位不明者25例,其余68.0%的患者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中比较重要的还包括消化性溃疡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在临床上应尽早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征兆,及时进行胃镜检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52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其是否合并出血分为2组,出血组120例,未出血组132例。统计2组性别、年龄、血常规及生化结果、凝血功能、影像学结果、胃镜结果、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和HP感染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消化性溃疡、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腹水情况、胃左静脉内径、血红蛋白、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16 s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水(OR=4.54,95%CI 2.737.54,P=0.01)、胃左静脉内径(OR=1.53,95%C11.017.54,P=0.01)、胃左静脉内径(OR=1.53,95%C11.012.30,P=O.04)、PT>16 s(OR=2.15,95%CI 1.512.30,P=O.04)、PT>16 s(OR=2.15,95%CI 1.513.06,P=0.01)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9.06,95%CI4.963.06,P=0.01)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9.06,95%CI4.9616.57,P=0.01)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腹水、胃左静脉内径、PT>16 s和食管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肝硬化患者412例,根据上消化道出血与否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n=218)和未出血组(n=194).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变特点,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饮酒史、消化道出血史、病程、Child-Pugh评分、白蛋白(ALB)水平、血红蛋白(H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消化性溃疡、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有无腹水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病程、PT、Child-Pugh评分、食管静脉曲张、腹水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肝硬化病程、PT、Child-Pugh评分、食管静脉曲张、腹水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上消化道再出血高危因素的临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486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探讨近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观察临床8项指标,内镜观察溃疡活动度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B超临测肝、脾门静脉内径改变。结果:486例患者再出血率达26.34%,其中内科治疗再出血率达29.39%,手术治疗再出血率8.5%,其临床指标中再出血与性别、并存病无关,但与年龄大、出血量大、入院时大量输血,合并休克再出血率高,内镜观察中Pu(消化性溃疡,用Pu表示,下同)再出血Forrest分级中Ia,Ib, Ⅱa再出血率高,Ev(食道静脉曲张,用Ev表示,下同)再出血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脾门静脉内径有关,结论:临床出血量大,同时合并血液动力学改变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内镜见溃疡喷射状出血及渗血,有无出血管透见是Pu再出血高危因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是Ev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97-10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75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2019年1~1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275例,其中男187例,占68.00%,女88例,占32.00%,患者年龄分布在42~73岁,平均(58.16±12.61)岁,共有80例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9.09%,在80例产生病原菌感染的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腹腔和上下呼吸道,在80例产生病原菌感染的患者中,共培养出55株病原菌,从构成比排列看,革兰阴性菌34株,占61.28%,革兰阳性菌14株,占25.45%,真菌7株,占12.73%。在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年龄是否60岁、血红蛋白是否7 g/L、血清蛋白是否7 g/L、HBV-DNA是否高于500 cps/mL、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类药物、腹水、利用三腔两囊管进行压迫止血、利用胃镜套扎进行止血可能与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中,患者年龄60岁、血红蛋白7 g/L、血清蛋白7 g/L、HBV-DNA高于500 cps/mL、没有预防性使用抗菌类药物、利用三腔两囊管进行压迫止血和利用胃镜套扎进行止血为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60岁,血红蛋白7 g/L,血清蛋白7 g/L,HBV-DNA高于500 cps/mL,没有预防性使用抗菌类药物,利用三腔两囊管进行压迫止血和利用胃镜套扎进行止血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以上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24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多种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病程、出血史、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血小板计数(BPC)、凝血酶原时间(PT)、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及门静脉内径在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病程、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食道静脉曲张程度、BPC、PT及门静脉内径等。结论:病程、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食道静脉曲张程度、BPC、PT及门静脉内径是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食道静脉曲张(OR=3.942,P=0.001),肝功能分级(OR=1.028,P=0.003),门脉高压性胃病(OR=3.862,P=0.002)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是食道静脉曲张、肝功能分级及门脉高压性胃病。  相似文献   

14.
赵进  杜永胜  李刚 《安徽医学》2005,26(5):400-40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原因,以指导临床正确处理。方法回顾总结近五年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病人病史。结果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42.9%(18/42),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45.2%(19/42),消化性溃疡7.1%(3/42)。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非曲张静脉出血(包括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是晚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肝硬化致使其凝血因子合成不足、脾功能亢进对血小板的破坏,患者多有较为明显的出血倾向,加上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以患者一旦发生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多突然发生大量呕血和/或黑便,出血量大,速度迅猛,短时间内即可出现休克,且止血困难,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不仅治疗困难,而且也对临床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108例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管病变引起的出血,为临床急症,也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死亡率高.为提高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治愈率,临床护士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诊胃镜检查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对于明确出血病因是当前公认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可根据病情为镜下止血提供机会。本文对青铜峡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近3年来收住入院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6例患者出血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为了对肝硬化腹水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有进一步认识,现对近5年收集的16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60例及其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根据1995年北京肝病会议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经统计学卡方验证,将出血者60例与无出血者100例合并脾功能亢进、消化性溃疡、自发性腹膜炎、肝昏迷及肾功能减退进行对照。结果出血组的肾功能减退(68.3%)及肝昏迷(28.3%),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21.0%和8.0%P<0.01)。结论肝硬化腹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者,再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未出血者高,为明确出血原困及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应及时进行急诊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5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三腔二囊管的护理等,配合临床医生的抢救工作.结果 本组5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成功52例,抢救成功率为89.66%.结论 加强基础护理,合理安排局部止血药口服时间,重视心理护理在抢救中的重要性,认真做好三腔二囊管的护理,可以有效的保证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