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灌注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96例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各48例,早期组于入院后即刻使用替罗非班;常规组于冠脉造影结束后开始使用替罗非班,两组均于入院48h内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PCI术前和术后6h、12h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比例及水平;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主要不良事件、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造影结果示罪犯血管部位、狭窄程度、血流达TMPGⅡ、Ⅲ级比例无差异(P〉0.05);两组PCI术均获成功,早期组PCI术后TMPGⅡ、Ⅲ级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早期组术后6h、12hcTnI升高比例及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在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的主要事件发生率、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介入治疗的高危NSTE—ACS患者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早期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病人90例,根据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给药时机不同,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入院后立即通过静脉给予负荷量...  相似文献   

3.
袁丹 《中外医疗》2016,(3):119-120
目的 通过比较溶栓后早期冠脉介入治疗与直接冠脉介入治疗对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该院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80例(男238例,女42例),经过冠脉造影检查(CAG)和介入治疗,根据患者之前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期PCI组和直接PCI组.其中,早期PCI组110例,采用早期冠脉介入治疗,直接PCI组170例,采用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水平,采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冠脉造影检查与介入治疗结果 中,早期PCI组TMPG2/3级的比例明显高于直接PCI组(76.4%vs.47.1%,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后早期冠脉介入治疗与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相比,所获得的心肌灌注更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研究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老年冠脉介入(PCI)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疗效。方法 141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给予常规药物+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药物+安慰剂,观察支架植入后即刻冠脉造影及术后1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对照组共9例(13.0%)有MIRI,试验组共2例(2.8%)有MIRI,2组比较TIMI血流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心肌梗死再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明显改善老年PCI患者的MIRI,也提示血小板激活是这类患者的重要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方法 46例急诊入院STEMI行PCI患者,分为实验组(替罗非班+PCI)24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2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 实验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LVEF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大量出血和颅内出血);出血事件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PCI可成为STEMI患者急诊PCI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S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8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前1周20 mg/d阿托伐他汀口服,62例观察组患者于PCI术前1周开始口服40 mg/d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服药前及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不良反应。结果 PCI术后12 h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及IL-8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心肌灌注分级(TMPG)Ⅱ、Ⅲ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0%和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S患者PCI术后急性炎症反应,显著改善心肌灌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47例行PCI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国产替罗非班组(n=125),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低分子肝素组(n=122),替罗非班组于PCI术前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术后在半量低分子肝素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0.1 μg/(kg.min)共24 h,对照组于PCI术前?术后只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用国产替罗非班组达到TIMI 3级血流的患者为96.0%(120/125);用低分子肝素组达到3级血流的患者为 86.9%(106/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血小板聚集率:两组患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替罗非班组较低分子肝素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国产替罗非班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特异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对改善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血流再灌注及临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8例经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在术前、术后次日、术后1周及术后4周清晨分别空腹抽肘静脉血测定P选择素(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血清高敏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选择健康体检者44名作正常对照组。结果 CD62p、GPⅡb/Ⅲa、fg、hs-CRP水平ASC患者PCI术前、术后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CD62p、GPⅡb/Ⅲa、fg、hs-CRP水平术前、术后在不同冠脉病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CD62p、GPⅡb/Ⅲa、fg、hs-CRP水平在术后4周内增高,术后4周内的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对防治PCI术后冠脉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6例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行PCI后观察组TIMI血流3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2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为23.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负荷量组50例)和常规剂量组(常规量组50例)。常规量组在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β-受体阻滞剂、阿托伐他汀(每晚20 mg)、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4周。负荷量组在PCI术前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80mg,然后给予40 mg维持剂量治疗4周,4周后继续给予20 mg维持,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和术后次日、术后7 d和治疗4周后清晨分别空腹抽取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水平;测定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CS患者PCI前CD62p、GPⅡb/Ⅲa、vWF、ET-1、NO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PCI后CD62p、GPⅡb/Ⅲa、vWF和hs-CRP水平与PCI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量组和负荷量组治疗7 d和4周后,AC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GPⅡb/Ⅲa、vWF、ET-1、NO及hs-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4周后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I治疗4周后两组E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后1年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抑制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