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我国肥胖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日益增多,约2/3的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 DM)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被证实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具有相关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的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肠道菌群是携带人体"第二基因"的"隐形器官",可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吸收、肠壁通透性,还可参与碳水化合物、胆汁酸、短链脂肪酸等代谢过程,形成菌群-肠-靶器官轴。肠道菌群改变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炎症、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从而介导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通过饮食、益生菌、药物、手术、粪菌移植、遗传工程菌等手段进行的肠道菌群干预成为肥胖和糖尿病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申金付  王卓群  李茂  蒋瑞妹 《安徽医学》2019,40(9):1069-1071
<正>随着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认识和探索,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发挥的重要作用亦逐渐被发现,包括其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ype 2,T2DM)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肠道菌群与T2DM发生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就肠道菌群与T2DM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人体肠道菌群及影响因素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活在人体的微生物细胞数量达百万亿之多,已编码的基因数约是人体基因数的近百倍,被称为人体微生物组。目前所指的肠道菌群是指人体消化道内与人共生的微生物,对人体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菌群失调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逐年升高的代谢性疾病,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肠道菌群紊乱可引起脂多糖含量异常、机体慢性炎症,并通过改变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代谢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菌群稳态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方法。新型肠道微生态治疗手段包括粪菌移植、减重手术,而盐酸小檗碱、益生元、益生菌、抗生素也因发现可以调节肠道菌群而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明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人类基因组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及免疫之间有着复杂的双向作用,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肠道渗透压改变,从而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双歧杆菌属作为肠道菌群中一种主要的益生菌,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作为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体内环境稳态起着关键作用。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长期的高糖高脂饮食可改变肠道内微环境,尤其是肠道菌群结构。肠道菌群能调节脂多糖含量和短链脂肪酸的生成。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可诱发机体的低度慢性炎症,导致胰岛β细胞的破坏和凋亡及胰岛素抵抗,从而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对肠道菌群的干预可能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目前有许多基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的治疗策略,包括益生元、益生菌、肠道粪菌移植、二甲双胍和小檗碱,均对机体代谢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3):1877-1880
<正>人体肠道中大约有1 000多种微生物,微生物细胞的数量约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基因数量是人体基因数量的100倍,在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免疫系统发育、神经回路构建、阻止病原菌入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IBD/IBS、结直肠癌、肝硬化、类风湿、自闭症、帕金森、阿兹海默症等等多种疾病相关[1-4]。肠道微生物因此又被称为第二套基因组,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由于基因组学的迅速发展,测序的技术提升,和  相似文献   

8.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共同维持微生态平衡,保护人体的健康。人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引起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造成菌群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在调节脂质代谢、改变内分泌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提出肠道菌群的改变是导致肥胖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旭东  郑晓鹏  郑赵利 《河北医学》2011,17(8):1041-104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个体的差异,探讨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10例空腹血糖>11.1mmoL/L,余20例空腹血糖<9.0mmoL/L)和20例正常人群的新鲜粪便,利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快速细菌鉴定法对双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进行定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肠道内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于人体糖脂及能量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影响短链脂肪酸、胆汁酸、脂多糖等代谢,引发慢性炎症反应、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小肠化物”,阐释了小肠承接胃中水谷进行运转变化,继而分清别浊,在脾、肝、肾、膀胱等脏腑的帮助下,化生气血,濡养周身,并排出糟粕的重要过程。若小肠化物功能失常可以导致水谷精微不生,机体失于濡养,胃肠干涸,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生成,引发消渴。该文通过进一步认识肠道内菌群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小肠化物”过程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为“小肠化物”理论提供科学内涵,并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辜楠  郭锡熔  陈荣华 《医学综述》2006,12(3):159-160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靶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为特征,在2型糖尿患者群中有80%~85%的个体有肥胖症。抵抗素(Resistin)又称为脂肪组织特异性的分泌因子(ADSF),是新近在鼠类脂肪组织中发现的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在鼠类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肥胖小鼠体内的抵抗素水平升高,因而被认为是连结肥胖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一个中介分子。抵抗素最初在小鼠的白色脂肪组织中被发现,近来很多研究在人类的许多组织中发现也有抵抗素的表达,并对其结构、功能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针对抵抗素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间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柳  文重远 《医学综述》2013,(22):4182-4184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21例,患者停用其他口服降糖药,改用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1-IbA1c)、eC肽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并记录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患者的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I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ec肽、餐后2heC肽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无低血糖发生,部分患者有恶心、腹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利拉鲁肽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抵抗素的来源、结构,及其在联系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作用做一综述。方法:收集、查阅大量的国外有关文献。结果与结论:抵抗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特异的氨基酸序列。大量研究证实抵抗素至少可以部分解释肥胖病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故其可能是联系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重要信号;但也有相反研究不支持此结论。  相似文献   

14.
内脂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由内脏脂肪组织合成、分泌,与淋巴细胞分泌的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结构相同,具有类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参与炎症应答、调节糖脂代谢和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等作用。研究发现内脂素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方面关系尤为显著。内脂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可能是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靶点,为研究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肥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抵抗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蚌埠地区汉族人群抵抗素基因-420(C>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肥胖患者50例,非肥胖患者51例),对照组52例(肥胖者25例,非肥胖者27例),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PCR-RFLP)分析基因型。结果2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2组间基因频率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420 G/G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均无相关性。结论蚌埠地区汉族人群抵抗素基因5’,调控区-420 C>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陈桂丽 《华夏医学》2001,14(3):398-400
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体脂含量多少,体脂分布异常及肥胖者的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瘦素,解偶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激素及细胞因子则可能通过参与互岛素和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抵抗等诸方面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王春红 《中外医疗》2013,32(15):6-7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西药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口服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结果治疗后两组BMI、FBG、治疗有效率均有较为明显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BMI、FBG,改善糖类代谢的紊乱,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肥胖、初发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并探讨SF增高是否与胰岛素抵抗具有关联性。方法按体重指数(BMI)≥25kg/m^2将73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者和8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T2DM)分为正常糖调节/正常体重组、正常糖调节超重/肥胖组、T2DM正常体重组、T2DM超重/肥胖组等4个亚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SF、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酸及血压水平,并计算BMI,腰臀围比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肥胖、初发2型糖尿病具有较高的SF水平,与正常糖调节,正常体重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F与BMI、腰臀围比、收缩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及尿酸呈正相关,且SF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存在一定剂量关系。结论肥胖、初发T2DM患者体内铁超负荷,而铁超负荷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肥胖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380 0名人群中 ,中心型肥胖者 342人为A组 ,外周型肥胖 2 2 8人为B组 ,32 30人非肥胖者为C组 (即对照组 )。分别计算RISI、IR、IGT、DM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比较RISI,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 ,p <0 0 1;B组亦低于C组 ,p <0 0 5。各组间IR、IGT、DM发病率比较 ,A组、B组比C组明显增高 ,p <0 0 0 5 ;A组比B组IR、DM发病率明显增高 ,而IGT发生率虽比B组增高 (p <0 0 0 6 )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心型肥胖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外周型肥胖和非肥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