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铁螯合剂治疗高量输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长期维持高量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患者84例,其中不足量使用铁螯合剂患者36例,足量使用铁螯合剂患者48例.不足量使用铁螯合剂患者分为去铁胺(DFO)组、去铁酮(DFP)组、DFO联合DFP组;足量使用铁螯合剂患者分为DFO组、DFP组、地拉罗司(DFX)组、DFO联合DFP组.观察1年后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结果 不足量DFO、DFP组,SF均较1年前升高,DFO联合DFP组SF无明显变化;足量DFO、DFP组SF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结论 .05),DFX组、DFO联合DFP组sF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05),其中DFX组疗效最佳,其次为DFO联合DFP组.结论 高量输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铁过载的治疗,应长期坚持使用足量的铁螯合剂,DFX以及DFO联合DFP祛铁效果明显.不良反应以骨关节疼痛及胃肠道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9,(12):928-932
目的探讨不同铁螯合剂在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铁负荷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既往两家医院诊断治疗并完成随访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患者49例,根据使用不同祛铁治疗方案分为三组,A组18例,B组21例,C组10例,A组患者采用足疗程联合祛铁治疗方案:去铁胺(DFO)30~50 mg/(kg·d),每周使用≥5 d;去铁铜(DFP) 75 mg/(kg·d),每周使用7 d。B组患者采用不足疗程联合祛铁治疗方案:DFO 30~50 mg/(kg·d),每周使用2~5 d;DFP 75 mg/(kg·d),每周使用3~7 d。C组单用祛铁治疗方案:地拉罗司(DFX)20~30 mg/(kg·d),每周使用7 d。疗程均为一年。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都经MRI T2~*技术检测心脏及肝脏铁过载情况,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血清铁蛋白(SF)值、心脏MRI T2~*值、肝脏MRI T2~*值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1年后,三组的SF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1),治疗后三组S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0,P<0.05),A组的SF较其余两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1年后,心脏MRI T2~*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三组心脏MRI T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135,P<0.01),A组的心脏MRI T2~*值较其余两组升高更明显(P<0.01)。治疗1年后肝脏MRI T2~*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肝脏MRI T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18,P>0.05)。消化道反应、骨关节疼痛及粒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足疗程或不足疗程联合祛铁治疗及地拉罗司均可以有效缓解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铁负荷,其中以足疗程联合DFO+DFP治疗地中海贫血患者在降低SF值、心脏铁过载效果更优,不良反应轻微,常见消化道反应及骨关节疼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地拉罗司分散片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所致铁过载患儿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地拉罗司组和去铁胺组,各23例。地拉罗司组口服地拉罗司分散片治疗,去铁胺组皮下泵注去铁胺治疗,比较两组用药1年后疾病控制效果、用药前后血清铁(SI)、铁蛋白(SF)、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及尿铁蛋白(UF)水平、用药前后肝脏及心脏MRI T2*值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地拉罗司组疾病控制率100%,高于去铁胺组的78.26%(字2=5.610,P=0.018);用药后,地拉罗司组血清SI、SF、BNP和cTnI水平均低于去铁胺组,UF水平、肝脏及心脏MRI T2*值均高于去铁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拉罗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去铁胺组(P0.05)。结论:地拉罗司分散片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患儿较去铁胺疾病控制效果更佳,能有效降低血清SI、SF、BNP和cTnI水平,减轻铁过载对肝脏和心脏的负荷,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MRI-T2*评估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5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91例分别行心脏、肝脏MRI-T2*及血清铁蛋白(SF)、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及肝组织活检,统计分析心脏MRI-T2*与肝脏MRI-T2*、SF、LVEF、肝铁沉积程度及肝纤维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9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28例(30.8%)发生心肌铁超负荷,其中重度13例(14.3%),中度6例(6.6%),轻度9例(9.9%);肝脏铁过载81例(89.0%),其中重度23例(25.3%),中度37例(40.7%),轻度21例(23.1%);SF>1 000 μg/L的84例(92.3%),LVEF≤60%的30例(33.0%)。心脏和肝脏两脏器铁过载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5,P<0.01),但重度铁过载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9,P>0.05);28例心脏铁过载患者中发生重度心脏铁过载13例(46.4%),81例肝铁过载患者中发生重度心铁过载的患者为11例(13.6%),重度心脏铁过载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6,P<0.01)。心脏MRI-T2*与SF呈低度负相关(r=-0.307,P=0.003),与肝脏MRI-T2*呈低度正相关(r=0.367,P<0.001),与LVEF呈正相关(r=0.429,P<0.001),心脏MRI-T2*、LVEF与肝活检铁沉积程度、肝纤维化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心脏MRI-T2*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铁过载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心脏等重要脏器铁过载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地中海贫血系珠蛋白合成障碍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中间型、重型地中海贫血由于临床症状重,需输血配合规范去铁治疗;轻型地中海贫血溶血较轻,无需特殊治疗,一般不出现铁过载,反而合并铁缺乏。而目前对这类患者的诊疗没有明确的指南规范,临床医生的认识度也不够,导致病情延误,不利于贫血的防治。本文就地中海贫血合并铁缺乏发生率、发病机制、血液学特点、铁代谢监测及治疗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李惠丽  刘日阳 《吉林医学》2014,(20):4431-4433
目的:探讨去铁胺(DFO)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持续性个体化祛铁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持续性个体化祛铁治疗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尿铁排泄率(UIE)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SF明显低于治疗前,UIE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8/50)。结论:去铁胺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持续性个体化祛铁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相似文献   

7.
仇世伟 《安徽医学》2016,37(5):595-597
目的 探讨去铁胺(DFO)联合去铁酮(DFP)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广西北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和治疗组(12例),两组均长期高量输血,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去铁胺,输液泵皮下输注,40 mg/kg·d,1次/d,1周5天,治疗12个月;治疗组给予去铁酮片,口服,75 mg/kg·d,3次/d,1周7天,联合注射用去铁胺治疗,用法同前,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听力及视力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12个月总反应率分别是63.7%、83.3%,且治疗组血清铁蛋白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铁胺联合去铁酮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铁过载,去铁效果显著,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地中海贫血患者应用去铁胺与去铁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铁代谢状态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重症地中海贫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常规去铁胺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采用去铁胺联合去铁酮治疗,以连续治疗12个月为观察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6、12个月的尿铁排泄(UIE)情况,血清铁蛋白(SF)、肝内铁浓度(LIC)及促红细胞生长素(EPO)等体内铁代谢状态水平的变化,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6、12个月后的UIE排泄量均逐渐增多,且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F、LIC、EP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P0.05)。结论:重症地中海贫血患者采用去铁胺和去铁酮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机体内铁过载状态,增加铁尿排泄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铁负荷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58例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铁负荷)SF水平分为对照组28例(SF>1 000 ng/ml)和观察组30例(SF≤1 000 ng/m L),对比两组患儿移植术后1年的生存质量,并对比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与中国常模差异。结果:造血肝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评分与中国常模水平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中国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与中国常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身高、体重低于对照组,身材矮小和体重低下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负荷可降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移植术后需接受规律的祛铁治疗,改善远期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MRI-T2~*评估重型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5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91例分别行心脏、肝脏MRI-T2~*及血清铁蛋白(SF)、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及肝组织活检,统计分析心脏MRI-T2~*与肝脏MRI-T2~*、SF、LVEF、肝铁沉积程度及肝纤维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9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28例(30.8%)发生心肌铁超负荷,其中重度13例(14.3%),中度6例(6.6%),轻度9例(9.9%);肝脏铁过载81例(89.0%),其中重度23例(25.3%),中度37例(40.7%),轻度21例(23.1%);SF1000μg/L的84例(92.3%),LVEF≤60%的30例(33.0%)。心脏和肝脏两脏器铁过载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5,P0.01),但重度铁过载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9,P0.05);28例心脏铁过载患者中发生重度心脏铁过载13例(46.4%),81例肝铁过载患者中发生重度心铁过载的患者为11例(13.6%),重度心脏铁过载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6,P0.01)。心脏MRI-T2~*与SF呈低度负相关(r=-0.307,P=0.003),与肝脏MRIT2~*呈低度正相关(r=0.367,P0.001),与LVEF呈正相关(r=0.429,P0.001),心脏MRI-T2~*、LVEF与肝活检铁沉积程度、肝纤维化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心脏MRI-T2~*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铁过载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心脏等重要脏器铁过载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对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电解质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行TURP术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和羟乙基淀粉组,每组30例。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患者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组患者于电切开始后30 min按4 mL.kg-1体质量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随后均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维持容量。于输液前、电切开始后30 min和术毕取静脉血检测血电解质K+、Na+、Cl-浓度;统计术中冲洗液用量、手术时间、静脉输液总量;手术前、后秤体质量,计算体质量差。结果 2组冲洗液量、术中输液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血浆K+浓度电切开始后30 min及术毕时低于输液前(P<0.01),羟乙基淀粉组血浆K+浓度术毕时低于输液前(P<0.05),2组间血浆K+浓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血浆Na+浓度电切开始后30 min及术毕时低于输液前(P<0.05),羟乙基淀粉组血浆Na+浓度电切开始后30 min时低于输液前(P<0.01),术毕时则高于输液前(P<0.01);术毕时血浆Na+浓度羟乙基淀粉组明显高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P<0.01)。2组电切开始30 min时Cl-浓度均低于输液前(P<0.05);术毕时羟乙基淀粉组Cl-浓度高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P<0.05)。羟乙基淀粉组患者术后体质量增加明显高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对维持行TURP术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浆Na+浓度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低盐饮食、卧床休息、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缬沙坦胶囊80mg,口服,1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端B型脑钠肽前体(N-proBNP)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R(86.6±11.2)次/min、LVEDV(49.64±12.12)mL、N-proBNP(321.3±96.1)pg/mL较治疗前HR(125.3±10.3)次/min、LVEDV(58.21±11.63)mL、N-proBNP(1935.6±283.4)pg/mL明显降低,LVEF(51.26±12.33)%较治疗前LVEF(32.20±9.11)%明显增加;治疗后,对照组HR(97.6±12.1)次/min、LVEDV(53.41±10.30)mL、N-proBNP(567.2±112.8)pg/mL较治疗前HR(126.3±11.4)次/min、LVEDV(57.38±12.31)mL、N-proBNP(1856.9±291.2)pg/mL明显降低、LVEF(40.59±12.81)%较治疗前LVEF(33.54±8.68)%明显增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68.3%。提示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功能、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N端B型脑钠肽前体血浆浓度明显下降,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感觉和运动障碍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结果 治疗2周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9.52±4.76)分低于对照组(12.85±5.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时,观察组感觉积分、运动积分为(29.47±7.83)分、(68.43±18.71)分均高于对照组(24.19±6.42)分、(59.14±17.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时,观察组血清MMP-9水平为(66.57±18.27) ng/mL均低于对照组(79.18±19.0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时,观察组血清 NO、NOS分别为(38.56±8.95)U/mL、(18.73±4.7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 (59.17±10.46)U/mL、(31.54±6.8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感觉积分及运动积分.奥扎格雷钠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 MMP-9水平,并可能通过降低缺血灶中 NO 含量和 NOS 活性,以发挥神经血管的保护作用,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指标、癌胚抗原(CEA)与铁蛋白(SF)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CD3+T、CD4+T、CD8+T及CD4+/CD8+、NK细胞、B细胞、CEA和SF变化的关系。结果:①CEA(+)组中,CD4+T、CD4+/CD8+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1),CD8+T及SF明显增高(P〈0.01)。CEA与CD4+T、CD8+T、CD4+/CD8+及NK细胞水平密切相关(P〈0.01)。②SF(+)组中,CD4+T、CD4+/CD8+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1),CD8+T明显增高(P〈0.01),CD3+T明显增高(P〈0.05)。SF与CD4+T、CD8+T、CD4+/CD8+及NI(细胞水平密切相关(P〈0.01),与CD3+T水平密切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状态紊乱,且与CEA、SF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MCV与SF联合检测对筛查产前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CV与SF联合检测在产前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地区产前检查的孕妇,作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测,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测定。对已明确诊断的地贫组84例,缺铁性贫血(IDA)组76例,进行红细胞参数(RBC、Hb、HCT、MCV、MCH、MCHC、RDW、RET)以及铁代谢指标SF、SI结果的比较。将各检测结果与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结果比较,分析各筛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地贫组和IDA组Hb、HCT、MCV、MCH和MCHC均减低,RDW和RET均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地贫组与IDA组比较,地贫组MCV减低较IDA组明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A组SF降低,而地贫组SF增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基因检测结果,MCV诊断地贫组基因携带者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54.5%,若联合SF检测,特异性可达97.0%。结论MCV结合SF检测可作为产前地贫携带者筛查的简便而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秦蔚  赵宇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3,(35):95-97,101
目的 评估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4月~2010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确诊为CVA的患者62例,将其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以化痰、抗感染、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0~5岁,0.5 mL/次;>5~8岁,1.0 mL/次;>8岁,1.5 mL/次),2次/d;孟鲁司特钠每次4 mg,每晚睡前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测血清IL-8、TNF-α及TGF-β1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74.56±19.45)ng/L比(35.45±12.42)ng/L,P<0.01],IL-8[(61.75±23.19)ng/比(107.45±54.25)ng/L]及TNF-α[(13.27±9.42)ng/L比(23.34±11.21)ng/L]水平明显降低(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上升(P<0.01).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CV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金静  但刚  卢青  曹小红  周晓芳 《四川医学》2009,30(8):1203-1205
目的探讨去铁胺(deferoxamine,DFX)对低氧处理的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ECV-304脐静脉内皮细胞复苏,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DFX,在低氧环境下进行培养8h,计数各组的细胞生存率,测定各组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和内皮素(ET)水平,同时进行对照组试验。结果实验组中不同浓度DFX的处理均使内皮细胞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ET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DFX提高了内皮细胞对长时间低氧的耐受,减少了内皮细胞在低氧后的坏死,对低氧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伐他汀治疗对血浆脑钠素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6例)和普伐他汀治疗组(30例),剂量为、10rag,每晚1次,疗程8周,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浆BNP浓度和总胆固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浆BNP浓度由(218.6±64.2)pg/mL降至(149.4±50.1)pg/mL(P〈0.01);LVEF由(34.4±3.4)%升至(45.4±4.9)%(P〈0.05),LVDd由(65.5±5.1)mm降至(45.4±4.9)mm,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普伐他汀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LVEF增加存在良好的负相关(r=-0.71,P〈0.01),而与LVDd减小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普伐他汀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抑制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血浆BNP可作为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CHF疗效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谭玉萍 《华夏医学》2014,27(5):62-64
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血常规指标MCV、MCH在筛查孕妇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建卡后确诊患有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孕妇100例作为地贫组,同期无贫血症状的孕妇100例作为正常组。对两组孕妇的血常规相关指标Hb、MCV、MCH进行比较。结果:地贫组孕妇血常规中MCV、MCH检测结果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常规相关指标MCV、MCH在产前筛查孕妇地中海贫血中具有重要意义,必要时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和产前诊断可确诊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IL-7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的关系,探究IL-7对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IL-7含量,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结果 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7含量分别为(1.68±0.58)ng/mL、(3.83±0.62)ng/mL和(6.25±0.32)ng/mL,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31.3±3.3)%、(38.1±6.8)%、(43.2±9.4)%,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24.8±5.2)%、(28.1±3.4)%、(30.5±8.6)%;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10.9±1.3)%、(7.4±1.0)%、(4.2±1.1)%。CHB组外周血IL-7明显低于HBV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且与CD4+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1=-0.58,P0.05),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2=0.63,P0.05),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3=-0.43,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IL-7负调控调节性T细胞,对CD8+T细胞的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