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联合腔治捷对II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慢性牙周炎伴II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腔治捷治疗,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上1%碘甘油方法,分别于用药4、8周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的治疗II型糖尿病牙周炎。牙周治疗4、8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治疗4周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牙龈出血指数(suleusbleedingindex,SBI)下降更为显著(P〈0.05),而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PD、SBI、HbAIc与对照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治捷是慢性牙周炎伴II型糖尿病的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测定常规降糖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对照组)和以牙周基础治疗者(实验组)治疗前、后的PLI、PD、AL、BI、FPG和HbA1c。结果实验组治疗后PD、AL、PLI、BI、FPG、HbA1c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减轻牙周炎症,并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全身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重度牙周炎患者185例,通过观察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临床附着丧失(CAL)及腰椎、股骨颈、全身骨密度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忠者GI、PD、CAL均出现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及治疗6个月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以及全身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临床指标改变量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以及全身骨密度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是牙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对全身骨密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软膏局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单盲、口内自身对照方法研究米诺环素软膏置于深牙周袋内辅助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单纯基础治疗为对照,观察基线、第2周、第6周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深度(PD)及用药后的反应。结果:除PLI外,两组第2周及第6周的SBI、PD较基线时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第6周较第2周除PLI略有反弹外,其余指标皆进一步改善(P〈O.05);在两个观察时段,治疗组较对照组在SBI、PD方面,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PLI两组间无差异;未发现用药后不良反应。结论:米诺环素是一种有效的牙周局部缓释药物,能提高单纯机械洁治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 Vector治疗仪用于牙周翻瓣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左右侧需行牙周翻瓣术的37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试验组为患者一侧行牙周翻瓣术,Vector治疗仪进行根面平整,对照组为患者另一侧行牙周翻瓣术,Gracey刮治器行根面平整,两组于术前、术后3、6个月分别检测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组间PD、PLI、SB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间CA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控制牙槽骨吸收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ector治疗仪应用于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翻瓣术。  相似文献   

6.
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牙周局部应用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辅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口内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8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200个牙周袋分为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后在牙周袋内置入碘甘油或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每周一次,共4次,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基线,治疗后1周,4周和8周时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出血(BOP),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基线时各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刮治根面平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较基线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辅助用药后PD,AL在8周相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环素透明质酸凝胶是慢性牙周炎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牙周炎治疗的作用及给药方式。方法依循随机、单盲、对照原则,以碘甘油辅助置药为对照,对169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327颗患牙分成3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分别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棒、碘甘油于牙周炎袋内置药,观察用药前(基线)、第二周、第五周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等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周和第五周,各组的PLI、PD、AL、SBI与基线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个观察时段,盐酸米诺环素组、甲硝唑组分别与碘甘油组对比,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酸米诺环素组与甲硝唑组对比,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牙周袋内局部置药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操作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周丽珍  黄黎 《重庆医学》2015,(6):785-78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重度牙周炎患者不同牙周治疗后,牙周状况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 C 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将90例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进行冠心病治疗,基础组在冠心病治疗基础上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冠心病治疗基础上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翻瓣术,比较3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和基础组经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袋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斑指数(PLI)、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均明显下降(P <0.05),并有显著的附着获得(P <0.05);联合组与基础组治疗后比较,PD、SBI、临床附着丧失(CAL)、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基础组 TNF-α、IL-6及 CRP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基础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血清中 TNF-α、IL-6及 CR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牙周治疗和翻瓣术均能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相关血清炎性因子 TNF-α、IL-6和 CRP 水平,但相对于牙周基础治疗,翻瓣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医用漱口水对糖尿病病人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牙周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漱口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牙周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菌斑指数(PLI)、牙周探针深度(PD)、附着水平丧失(AL)、牙齿松动度(TM)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PD、AL、T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498~6.842,P〈0.01)。结论医用漱口水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病人牙周基础治疗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粟立平 《中外医疗》2009,28(14):186-187
目的比较研究慢性牙周炎牙周翻瓣术两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例患慢性牙周炎的病人16颗病牙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在做牙周翻瓣术时采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只是进行翻瓣术治疗。结果2组在翻瓣术后1~3个月。格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的PD和CAL与对照组比较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PLI和SB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慢性牙周炎翻瓣术同时采用盐酸末诺环素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翻瓣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64例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常规降糖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每组各32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全牙列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D、AL、PLI、BI、FBG、HbAlc以及hs-CRP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并改善糖代谢,有利于其总体血糖水平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牙周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后6w行牙周翻瓣术。分别于牙周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6w及牙周翻瓣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牙周专业检查,记录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出血指数(B1)并进行比较。结果牙周翻瓣术后3、6个月PD、BI、CAL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牙周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作用。方法 将40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移植组15例和胰岛素组25例,移植组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胰岛素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2个月后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移植组治疗后MBG、LA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移植组MBG、SDBG、LAGE、MAGE均显著低于胰岛素组(P〈0.05)。移植组治疗后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胰岛素组(P〈0.05),移植组2例分别在9.3、11.2个月时停用胰岛素,胰岛素平均减量(53.28±21.29)%,移植组治疗后胰岛素用量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胰岛素组(P〈0.05),移植组治疗后血糖〈3.9 mmol/L时间百分比,血糖〉11.1 mmol/L时间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胰岛素组,血糖(3.9~11.1)mmol/L时间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胰岛素组(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相比传统胰岛素注射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可降低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依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方法选择25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4、6周分别检测其探诊出血牙面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结果各项临床及血清学指标均显著降低,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周各指标稍有回升,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TNFα的含量改善其糖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牙周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观察组)与不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对照组)各30例行牙周基础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血糖(GLU)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两组PD与A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与HbAlc指标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和牙周炎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牙周基础治疗可缓解牙周炎患者的局部牙周炎症状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糖尿病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情况下其肾脏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240例符合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各组患者均予常规控制血糖、血压,以及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和其他对症治疗。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动脉血压等指标。结果开始接受治疗时各组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肾病组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和A/C三组均升高,临床肾病组升高最快(P〈0.01)。平均每年CCr下降值和Cr升高值以临床肾病组最多;正常白蛋白尿组有20.00%、微量白蛋白尿组有33.33%、临床肾病组有40.00%的病例有进展,临床肾病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R和A/C比值的增加均伴随着肾功能快速减退,除控制血压、血糖外,更要从肾脏病变的角度,需肾内科医生的及早临床干预,尤其是对蛋白尿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高丹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6):144-146
目的 糖尿病和牙周病是高患病率并且有着双向关联性质的疾病,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牙周洁治和漱口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60名受试者年龄35~45岁,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将他们随机分为3组,A组(牙周洁治、漱口水含漱及刷牙),B组(漱口水含漱及刷牙),C组(只刷牙),分别记录起始基线水平及干预3个月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值(glycated ha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值(fasting blood sugar,FBS)、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pocket depth,P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及相关用药史.用参数和非参数检验对变量均值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比较,牙周探诊深度和空腹血糖水平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除糖化血红蛋白外都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比较,所要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洁治复合漱口可有效地降低药物控制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各项牙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王璐 《西部医学》2013,(11):1636-1637
目的 观察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50例,22例局限型,28例广泛型,对所有患者采取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临床附着丧失和牙周探诊深度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患者出血指数(2.79±0.93),菌斑指数(1.96±0.98),临床附着丧失(3.24±1.86),牙周探诊深度(3.49±1.93),治疗后患者出血指数(0.81±0.53),菌斑指数(0.82±0.53),临床附着丧失(1.99±0.73),牙周探诊深度(2.26±1.06),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炎症控制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于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临床合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130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全口牙的茵斑指数、牙周探诊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与牙周附着水平均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引发牙周炎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牙周疾病的进展,缓解疾病的进程,让患者保持口腔健康的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