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聂建 《当代医学》2014,(3):53-54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34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用CT、X线、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3种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表现、检出率及不同分期检出率。结果34例患者X线、CT与MRI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4.12%、70.59%和94.12%,CT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MRI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 线和CT检查(P<0.05);对病变0级,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0.05),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0.01);对病变Ⅰ级,CT、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0.05);CT与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病变Ⅱ级,CT与X线、MR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X线、MRI检查相比,X线平片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比较困难,易漏诊,而CT、MRI检查对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控制强直性脊柱炎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讨论高频超声在诊断膝关节炎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膝关节炎性病变患者59例(112病变膝关节),对其病变部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X线平片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诊断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囊肿及半月板变性、软骨病变等疾病方面,高频超声的检出结果准确率远高于X射线平片的疾病检出率,两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骨赘形成、关节间隙、骨质疏松等骨性病变方面,其检出率低于X射线平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膝关节炎性病变中对于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效果较好,但对于骨性病变的诊断效果则较差。  相似文献   

3.
刘欣娉  时伟  武林松 《安徽医学》2015,36(4):460-46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乳腺钼靶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优势和价值。方法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彩超和钼靶X线的诊断结果。结果彩超组检出乳腺癌34例,漏诊4例;钼靶X线组检出乳腺癌32例,漏诊6例,彩超组对肿块的显示率高于钼靶X线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肿块大小、边缘毛刺征的检出率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组对血管和淋巴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X线组,钼靶X线组对微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和钼靶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者各有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4例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于规定时间内分别使用x线平片和螺旋CT对所有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检查。结果(1)在Ⅰ级和Ⅱ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中,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Ⅲ级和Ⅳ级病变的检出,两者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螺旋CT检查出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骨质增生硬化和软组织肿胀的患者明显多于x线平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和关节强直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多种病变的检查中,多层螺旋CT都显现出了较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内科近一年(2017年3月-2018年3月)经临床证实的11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CT和MRI),比较三种影像检查对通风性关节炎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6例患者共确诊病变关节241个,X线、CT和MRI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检出率分别为53.11%(128/241)、73.86%(178/241)、88.38%(213/241);X线对病变关节中的痛风性结节、关节面下囊变、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显著少于CT、MRI(P0.05);CT对病变关节中的痛风性关节、关节面下囊变的检出率与MRI无显著差异(P0.05),CT对病变关节中关节积液、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显著少于MRI(P0.05)。结论 X线、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痛风性关节炎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X线及CT检查相比,MRI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吴亮  马洪  肖丽达  周丽仪 《重庆医学》2015,(18):2493-2495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4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高频超声和X线对两组对象进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和高频超声与X线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及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与超声检查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滑膜彩色血流、骨侵蚀高频超声检查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较对照组薄(P<0.05)。高频超声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X线等检查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厚度、滑膜增生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与CRP、ESR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较好地反映早期RA患者的病变情况,且对各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高频超声检查指标与CRP、ESR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6例,对患病关节分别进行X线、CT及MRI检查,观察组患病关节软组织和骨内痛风石、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滑膜增厚和骨髓水肿情况,对比三种检查方法对上述痛风性关节炎损害病变征象的检出率。结果:X线检查对软组织肿胀及骨内痛风石检出率显著低于CT、MRI检查( P<0.05),CT软组织及骨内痛风石检出率显著低MRI检查(P<0.05);MRI对关节积液、滑膜增厚及骨髓水肿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及CT检查( P<0.05);X线及CT检查均未检出关节积液及滑膜增厚。结论:MRI可对痛风性关节炎做出诊断,检出率优于X线及CT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比X线与超声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的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方法各自的临床诊断优势。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给予X线和超声检查,并跟踪患者的确诊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X线检查对膀胱、尿道以及输尿管中下段的检出率优于超声检查,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对输尿管上段结石和肾脏结石诊断符合率优于X线检查,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位置结石,X线和超声检查各有优越,临床可联合应用X线和超声检查提高临床泌尿系结石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另选2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滑膜状态(包括滑膜厚度、关节积液深度、滑膜内血流)及软骨病变。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同时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21例另行MRI检查。同时分析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状态与患者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病变组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关节积液、滑膜内血流信号增多、软骨变薄及骨质破坏等表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2个膝关节)均行超声及X线检查,超声对软骨病变检出率为41.7%,X线检查率为11.1%,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患者行超声与MRI检查,超声对软骨病变的检出率为30%,MRI检出率为5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滑膜厚度与CRP(r=0.40,P<0.001)及ESR(r=0.51,P<0.001),关节积液深度与CRP(r=0.46,P<0.001)及ESR(r=0.54,P<0.001)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超声可以通过观察滑膜状态及软骨病变为临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超声、X线钼靶及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超声组、X线钼靶组、CT组、超声联合X线钼靶及CT组(联合组),观察各组患者阳性检出率。结果超声检查、X线钼靶检查、CT检查三组两两阳性检出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查组分别与CT检查、超声检查、X线钼靶检查阳性检出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四组组患者病理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和X线钼靶检查、CT检查各有优势,三者联合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有利于早期诊断发现。  相似文献   

11.
回顾分析2008年至2013年我院12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恶性肿瘤36例、良性肿瘤84例,交界性5例.41例交界、恶性病变患者中腹痛11例、腹胀30例、消瘦5例,良性患者分别为18、13和1例(P<0.05);超声检查提示囊实性肿物44例、囊性肿物57例确诊恶性肿瘤分别为22例和5例(P<0.05).恶性病变患者肿瘤直径5 ~ 10 cm、>10 cm者分别为20例(56%)、12例(33%),良性病变者分别为35例(42%)、24例(29%).超声联合CA125(≥35 kU/L为阳性)检测对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93%.术前联合超声检查正确诊断恶性肿瘤31例,二者联合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种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2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患者,收集术前的胃窗超声造影、常规超声、胃镜、超声内镜、钡餐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常规超声、胃镜、超声内镜、钡餐对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95%、60%、95%、96%、67%,胃窗超声造影检查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窗超声造影分别与胃镜、钡餐、超声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与超声内镜、钡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钡餐分别与常规超声、超声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窗超声造影可作为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一种普查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手部肌腱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健康人(40例),风湿关节炎早期患者(RA)60例及骨关节炎(OA)45例双手指、腕关节肌腱,对比RA稳定期与活动期肌腱情况。结果 RA早期组双手10指伸指肌腱、屈指肌腱厚度高于OA组、健康组(P〈0.05);RA早期组与OA组腱鞘炎检出率均明显增高(P〈0.05)。RA患者肌腱粘连活动期与稳定期无明显差异(P〉0.05),但活动期腱鞘积液及肌腱血流信号检出率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结论超声能有效发现RA早期肌腱病变,对RA早期及活动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膝关节软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RA患者43例,按病程分为病程〈5年组(n=19)、病程5~10年组(n=12)和病程〉10年组(n=12);另取同期该院20名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应用灰阶超声观察膝关节软骨。43例RA患者同时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9例患者另行MRI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股骨关节面软骨厚度内侧髁为(1.8±0.6)mm,外侧髁为(1.9±0.6)mm,正中沟为(2.5±0.7)mm;RA患者组内侧髁〈1.2mm,外侧髁〈1.3mm,正中沟〈1.5mm。病程〈5年组、病程5~10年组及病程〉10年组超声对软骨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1.1%、58.3%和91.7%,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例RA患者(86个膝关节)均行超声和X线检查,超声对软骨检出率为41.9%,X线检出率为0,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例患者同时行超声与MRI检查,超声对软骨病变的检出率为26.3%,MRI检出率为47.4%,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能较好地监测RA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膝关节软骨病变,但X线无法辨别软骨病变;超声与MRI在RA患者膝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中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MTX)+环孢菌素(CS)+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方药组成:金银花30 g,当归20 g,玄参20 g,生地黄12 g,虎杖12 g,白花蛇舌草20 g,山慈菇10 g,鹿衔草10 g,甘草15 g)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44.4%,治疗组有效率为88.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影像诊断脊椎结核的特点。方法对经临床病理证实,X线、CT、MRI等资料完整的56例脊椎结核的年龄、好发部位、临床及影像表现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结核首诊正确率:x线平片49/56例,CT56/56例,MRI56156例。发病部位:颈椎2例,胸椎6例,胸腰段9例,腰椎39例(69.64%);死骨形成:X线平片12/56例,CT18/56例,MRI8/56例。冷脓疡(包括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x线平片15/47例(31.91%),CT43/47例(91.49%),B超30/47例(63.83%),MRl47/47例(100%)。结论脊椎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因而影像学诊断极为重要;CT、MRI对脊椎结核、冷脓疡、微小病变的诊断灵敏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在肝脏病灶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选取84例经病理组织确诊为肝脏病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及常规超声检查,并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84例肝脏病灶良恶性病变患者中良性病变38例(68个病灶),恶性肿瘤46例(82个病灶).二维超声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准确率为76.47%、82.93%,灵敏度分别为70.25%、68.23%,特异度分别为62.45%、72.32%.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恶性肿瘤准确率为91.17%、95.12%,灵敏度分别为93.65%、90.25%,特异度分别为80.25%、8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病变相比,恶性病变组弹性成像分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为肝脏病变诊断及鉴别提供了全新的方法,提高了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及灵敏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FP异质体阳性(AFP—L3/AFP≥10%)肝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点,为AFP异质体阳性肝癌患者预后差提供超声影像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AFP异质体阳性肝癌57例(阳性组)和AFP异质体阴性肝癌30例(阴性组),对比分析2组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阳性组病灶最大径1〉5em41例(71.9%),多发或弥漫阳性组34例(59.6%),边缘不清或不规则阳性组39例(68.4%),回声不均匀阳性组43例(75.4%),侵犯血管及肝内转移阳性组为31例(56.1%),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病灶呈高回声30例(52.6%),高于阴性组10例(33.3%),而低回声12例(21.1%),低于阴性组12例(40.0%),但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造影:阳性组23例表现为“快进快出”16例(69.6%),“快进慢出”7例(30.4%);而阴性组15例表现为“快进快出”5例(33.3%),“快进慢出”10例(66.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P异质体阳性肝癌超声检查具有肿瘤体积大、浸润性生长、易侵犯血管和发生肝内转移,增强以“快进快出”为主的影像学特点,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谢飒 《中国医药导报》2013,(32):105-108
目的 探讨不同超声造影参数及模式对胰腺原发性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能为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赤壁市人民医院常规超声、CT等检查初步拟诊为胰腺原发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64例,其中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胰腺恶性病变者48例,良性病变者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参数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差异性;比较超声造影下胰腺原发性良恶性病灶与正常胰腺组织时间-强度曲线的不同参数指标.结果 ①超声造影低增强模式下进行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0%(48/48)、特异性为50.00% (8/16)、阳性预测值为85.71%(48/56)、阴性预测值为100.00%(8/8);超声造影晚增强模式下进行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75.00%(36/48)、特异性为12.50%(2/16)、阳性预测值为94.74%(36/38)、阴性预测值为53.84%(14/26).②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比较:恶性病变相对上升时间、相对平均渡越时间、相对最高增强百分数为(-1.27±4.03)s、(6.37±18.37)s、(3.84±23.24)%,良性病变为(0.97±3.12)s、(-7.50±20.18)s、(-32.37±4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55、4.33,P<0.05);相对达峰时间、相对到达时间恶性病变为(-1.10±4.80)s、(-0.61±5.31)s,良性病变为(1.73±6.86)s、(1.02±6.30)s,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1.01,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能通过观察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对胰腺原发性占位病灶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