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配合.方法对70例病人的术中配合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7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48例病人未输库血,全组无死亡,无神经系统症状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不损伤肋骨和胸骨及乳内动脉,切口小,隐蔽性好,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7~15 d出院.适用于绝大多数诊断明确的心脏瓣膜病变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配合。方法 对70例病人的术中配合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7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48例病人未输库血,全组无死亡,无神经系统症状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不损伤肋骨和胸骨及乳内动脉,切口小,隐蔽性好,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7~15d出院。适用于绝大多数诊断明确的心脏瓣膜病变的病人。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10例经右胸前外侧切口行体外循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的资料,对手术配合要点进行总结。右胸前外侧切口主动脉瓣置换因微创切口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增加,要求护士在手术配合上必须眼明手快,反应敏捷,准确迅速。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微创手术在手术过程中难免出现不确定因素,手术室护士应做好术前准备及备齐手术用物,以保证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4.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经胸骨下段小切口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经验体会。方法 :本组 33例 ,男性 6例 ,女性 2 7例。年龄 17~73岁 ,平均 37.9± 11.9岁。切口自第 3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 ,长度 8~ 13cm ,平均 10 .5cm ,自下而上纵行劈开胸骨至第 2肋间处向右侧横断。手术于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 ,包括二尖瓣置换 2 2例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置换 11例。 13例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返流同时行DeVega环缩术 ,其中 2例以自体心包扩大三尖瓣前叶。 3例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和关胸时间分别为 6 2 .4± 4 1.1min、99.4± 5 4 .5min、2 2 7.0± 6 7.4min和2 5 .8± 10 .3min。平均住院时间 10 .9± 2 .6d。术后 2 4h胸液量 30~ 10 5 0ml,平均 317.3± 2 5 2 .4ml,有 2 0例 (占 6 0 .6 % )未输血。结论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可安全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创伤小 ,恢复快 ,美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20例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我院共进行20例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6~69岁,平均42.5岁.皮肤切口长约6~8 cm.术中基本使用常规的手术器械,有15例为了术中体外循环引流满意而使用负压吸引.结果:小切口AVR组和常规切AVR组均无院内死亡,无再次手术,小切口组术后2例出现浅层伤口愈合不良.两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总手术时间要延长30~50 min(P<0.05),小切口组皮肤切口长度有明显差异.结论: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皮肤切口小,安全可靠,创伤减小,操作简单易行,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疏心内直视手术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383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299例,右腋下小切口48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36例.选择同期正中切口心脏停跳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小切口不停跳组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纵隔感染及胸骨畸形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适用于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畸形、心肌保护效果好、显著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尹力  陈文  邱志兵  项飞 《中国临床研究》2022,(10):1396-1400
目的 比较右胸小切口与常规正中切口行单瓣膜置换手术的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实行右胸小切口闭式体外循环心脏单瓣膜置换患者30例,选择同期施行常规正中切口心脏单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0例。对比两组在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右胸小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比较,体外循环时间[(123.70±20.19)min vs(89.27±23.40)min,P<0.01]和主动脉阻断时间[(87.47±15.07)min vs(64.27±15.38)min,P<0.01]延长;ICU住院时间[21.00(19.25,41.00)h vs 39.00(22.75,52.25)h,P<0.01]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右胸小切口组低于正中切口组(46.67%vs 76.67%,P<0.05)。两组手术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实施单瓣膜置换手术,与常规正中切口相比,采用右胸小切口在患者ICU住院时间上有显著优势,且...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微创技术可以达到心脏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美观等目的。方法:本组23例,在全麻、体外循环小,应用微创技术,行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矫治21例,其中单纯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12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微创技术主要包括美容切口(右胸外侧小切口、右腋下直切口、右胸前外侧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及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20-72分,主动脉阻断时间8~60分,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7~16天出院。结论:在手术熟练,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微创技术,即可以使心脏疾病得到根治,同时又可以达到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美观等目的。  相似文献   

9.
胸部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几种体外循环下胸部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61例心脏疾病患者采用右腋下、右前外侧胸、胸骨右侧旁及胸骨下段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直视手术。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二尖瓣狭窄或/并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其他畸形,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左上腔静脉等。结果:术后161例患者中2例(1.2%)分别死于消化道溃疡出血及重型肺炎。1例并发胸骨后出血、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1例右侧胸腔积液,经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以上各小切口开胸行心脏直视刘安全、有效的。术野显露好,病变矫正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痛苦轻,恢复好,美观效果亦好。临床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8年完成的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先心脏病手术347例,选择同期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先心病手术100例为对照组。结果:小切口不停跳组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胸骨感染及畸形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无胸骨畸形、心肌保护效果好、体外循环时间较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和安全性的提高,以及患者对术后美观问题的重视,微创心脏直视手术日渐增多。作者2002年12月~2004年12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胸部不同部位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184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胸部不同部位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体会。方法采用右腋下、右前外侧胸、胸骨右侧旁及胸骨下段小切口 ,在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手术共 184例。结果 2例 ( 1.1% )患者分别死于消化性溃疡出血 (胸骨下段切口 )及重型肺炎 (右腋下切口 )。术后并发胸骨后出血、 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及右侧胸腔积液各 1例 ,经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以上 4种小切口开胸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野显露好 ,病变矫正满意 ,创伤小 ,痛苦轻 ,并发症少 ,恢复快 ,美观效果好。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传统手术组)和45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微创手术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近期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而术后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P<0.05),术后引流量、用血量微创组较传统组少(P<0.05).在抗凝过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胸小切口瓣膜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指征、方法、围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10例急诊心脏瓣膜置换 ,二尖瓣置换 6例 ,主动脉瓣置换 4例 ,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异常传导束旁路切断和主动脉窦瘤修补各 1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1例 ,死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 ;心室纤颤 1例 ,经及时抢救治愈。随访 1~ 8a ,疗效良好。结论 正确的手术指征和方法选择、良好的围术期处理使感染、创伤和人工瓣失功所致急性瓣膜功能障碍施行急诊心脏瓣膜置换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创伤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上的应用系指手术人径切口长度为6~10 cm,切口可位于一侧腋下、胸骨中下段、胸骨左或右缘以及一侧胸前区,有隐蔽性好、美容效果佳、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的特点.现将我科治疗500例先天性心脏病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00例中,男218例,女282例,年龄11个月~49岁,其中16岁以下448例.术前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单纯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218例;房间隔缺损并二尖瓣脱垂和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室间隔缺损265例;法乐四联症和法乐三联症8例;心内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和部分房室管畸形2例;其他3例.本组219例经右胸前外侧弧形切口.262例右腋下直切口以及19例右侧胸骨旁直切口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2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再次急诊换瓣及围术期急救处理经验.方法 对2005-03~2011-01瓣膜置换后行急诊再次瓣膜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9例,Ⅳ级1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MVR)9例,瓣膜置换+三尖瓣成形(TVP)1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DVR)1例.结果 无一例住院死亡,随访存活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急诊再次换瓣手术应恰当掌握手术时机,及时、准确诊断,果断抉择手术时机;急诊手术是解决人工瓣膜急性功能障碍的最有效手段,合理选择术式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探讨和评价两种手术路径的优劣,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该科收治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右腋下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对其手术结果及主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引流量方面,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右腋下小切口组;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大于右腋下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腋下小切口矫治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创伤小,出血少,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续性,防止手术后发生鸡胸,美观效果好于胸骨正中切口,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134例手术共移植旁路血管253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61例,二尖瓣成型12例,主动脉瓣置换41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18例,主动脉瓣置换联合二尖瓣成型2例。心肌保护应用顺灌、顺逆灌结合、顺灌桥灌结合、顺逆灌和桥灌结合技术。结果:术中转流平稳,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结论:彻底解除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瓣膜病变、充分的心肌再血管化、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62例高龄患者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及结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心脏大血管外科施行的〉60岁高龄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的病例,其中行二尖瓣置换31例,主动脉瓣置换23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8例。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24例,左房血栓清除15例,三尖瓣成形术29例,左房折叠31例。共置换瓣膜70枚,生物瓣59枚、机械瓣11枚。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3.22%(2/62)。术后并发症: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呼吸功能不全8例,心律失常19例,急性肾功能不全8例,精神症状3例,无并发脑血管意外、切口愈合不良、精神症状,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其中52例患者随访3至8个月。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指证,细致的手术操作,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高龄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背景:猪和人的心脏解剖结构特点相似,是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理想模型。目的:建立滇南小耳猪二尖瓣置换模型,应用心脏超声评估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成年猪10头,均于体外循环下经左心耳径路行二尖瓣置换,人工瓣膜为St.Jude双叶机械瓣,采用3种置换方式,并以心脏超声分析瓣膜置换后2周小耳猪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除1头因麻醉诱导期出现室颤死亡外其余均存活。心脏超声显示3种方式置换瓣膜后2周,猪心脏结构和功能与置换前无显著差异。人工机械瓣膜在猪体内的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相容性均良好,二尖瓣置换前后猪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