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定。方法回顾分析3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眩晕、恶心、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延髓梗死分型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为血管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中LMI型最常位于延髓中部,而MMI型位于上部者最多;LMI较MMI预后相对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头颅MRI和DSA检查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对其治疗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脑下后动脉综合征是指小脑下后动脉循环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其损害部位在延髓背外侧,故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迄今国内报告此种病例不多。我院自1973~1978年曾遇6例。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的病因、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眩晕(84%),恶心、呕吐、吞咽困难(75%),顽固性呃逆(32%),Homer征(46%),感觉障碍(46%),共济失调(85%),眼震(64%)。病变主要累及延髓背外侧、小脑。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硬化,临床特点复杂多变,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及MRI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波立维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病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病人波立维治疗,持续治疗30 d。比较2组病人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功能、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1周、3周NIHSS评分高于观察组,治疗后吞咽正常构成比(38.8%)低于观察组(57.1%)。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波立维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治疗老年病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小脑后下动脉梗死综合征,系由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vbellar arteries,PICA)供血障碍所致。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广泛应用,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已不再困难;特别是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出现后,使人们开始注重导致小脑后下动脉梗塞综合征的原因的探讨,传统的单纯PICA的闭塞病因说受到质疑,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异常导致PICA及延髓背外侧供血障碍开始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影像资料。根据影像学方法,将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血管分为椎动脉病变及小脑后下动脉病变。根据磁共振,将延髓背外侧纵向分为上、中及下三部,横向分为A、B、C、D及E五个部位,分析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 26例患者中,椎动脉病变14例,小脑后下动脉病变12例;椎动脉病变中动脉夹层3例,动脉瘤1例。Wallenberg综合征梗死病灶纵向分布最常见部位是延髓中部(84.62%),其次是延髓下部(34.62%),最后是延髓上部(23.08%);在延髓梗死灶的横向分布方面,Wallenberg综合征梗死灶最常见的部位是延髓背外侧的A部(84.16%),其他依次为B部(80.77%)、C部(46.15%)、E部(34.62%)及D部(26.92%)。椎动脉病变组与小脑后下动脉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出现延髓中段梗死(P=0.033)及延髓A部(P=0.003)和B部(P=0.012)梗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椎动脉病变也是导致Wallenberg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动脉夹层是常见的血管病变;椎动脉病变导致的Wallenberg综合征梗死病灶更加容易累及延髓中段,延髓背外侧的A及B部位。  相似文献   

7.
<正>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急性脑梗死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变位于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所致。具体表现:①眩晕、恶心、呕吐及水平眼震;②病灶侧真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声嘶,病灶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病灶侧Horner综合征;⑤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病灶侧面部痛温觉缺失,病灶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其中真性球麻痹危害最大,可引起反复唾液呛咳及食物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丢失、脱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其临床表现有时不典型,尤其发病早期,常常以普通头晕或少见临床表现起病,故极易误诊,延误治疗,甚至因出现呼吸衰竭等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医生有必要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尽可能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15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死疾病,其中87%为缺血性卒中~[1],而后循环缺血(PCI)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30%,相对于前循环卒中,PCI有更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是PCI常见综合征之一,由小脑后下动脉(PICA)或椎动脉供应外侧延髓的分支动脉闭塞所致~[2]。其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CT及MRI的特点。方法 分析 12例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头部CT与MRI的改变。结果 本组 12例中 ,有 3例同时伴有桥脑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4例头颅CT检查中仅有 1例发现小脑及枕叶有异常信号改变 ,10例头颇MRI检查 6例在延髓有异常信号 ,其中有 2例同时伴有小脑异常信号改变 ,1例伴有桥脑异常信号改变。结论 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不完全局限在延髓背外侧 ,少数可伴有桥脑受损的症状、体征。头颅MRI检查优于CT ,但并不是所有Wallenberg综合征MR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1.
延髓外侧梗死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交叉性感觉障碍,而表现为感觉平面节段性发展的延髓外侧梗死罕见,且易与脊髓病变相混淆。作者报道1例疑似脊髓病变的延髓外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对伴有感觉障碍平面的延髓外侧梗死的分类、梗死部位、责任血管、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为诊治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Wallenberg 综合征又称延髓外侧综合征,主要见于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闭塞时。当延髓外侧损害时,常可出现许多复杂的眼球运动障碍,其病理生理与神经解剖间的关系,国内研究甚少。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外有关文献,拟在眼球位置及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平稳跟踪与持久性凝视障碍及扫视障碍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以往临床诊断延髓外侧综合征主要原因之一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狭窄,因无简便的检测手段,故认识不足。我院自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检查与诊断水平。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外侧综合征,主要见于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闭塞时,当延髓外侧损害时,常可出现许多复杂的眼球运动障碍,其病理重量民神经解剖间的关系,国内研究甚少,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外有关文献,拟在眼球位置及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平稳跟踪与持久性凝视障碍及扫视障碍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即Wallenberg syndrome,多由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椎动脉闭塞,延髓背外侧部损害,使此处脑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受损出现的一组临床表现的总称。因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我科收治的8例患者中6例首诊均被误诊。现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45岁~79岁,危险因素:既往有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3例,心脏病1例,高血脂4例,吸烟5例,酗酒3例。1·2临床表现:8例患者中,6例起病急骤,起病时即出现眩晕、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痛、温觉障碍,共济失调,2例呈逐渐加重,并于1周内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6.
1966年以来,我们收治12例延髓外侧综合征(亦称凡伦贝格氏综合征),其中8例并发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至于颈椎病与本综合征的因果关系,国外已有论及,但国内未见报告。现将8例作简要分析,并对其病因、  相似文献   

17.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发病率低,临床复杂多样,易引起临床医生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8岁,主诉否认家族中有同类病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病等病史。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侧头痛,隐痛可以忍受,未重视,次日中午进餐过程中,突然加重,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吐物为非咖啡色胃内容物,感左侧偏身力弱,  相似文献   

18.
Av ellis 综合征于1891年由德国喉科医师Av ellis率先报道,其受累病灶主要位于疑核上部和脊髓丘脑侧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喉和会厌麻痹,声音嘶哑,言语不清,病灶对侧肢体分离性感觉障碍,以及病灶对侧面部痛温觉减退等[1-3]。 Av ellis 综合征的相关病例报道主要集中于延髓梗死患者,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椎基底动脉和延髓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的急性脑缺血密切相关[4],但国外也有报道头部外伤、鼻翼神经营养性溃疡、Borrelia疏螺旋体感染、全身性血管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引起该综合征的病例[5-8]。疑核上部受损可引起严重的咽喉麻痹,其严重程度可能与延髓外侧缺血性病变范围有关[9]。当病灶位于疑核上部时,Avellis综合征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更为明显;脊髓丘脑侧束受损时,可出现对侧手臂、躯干和腿浅感觉减退;腹侧三叉神经丘脑束(包括腹侧三叉神经核上行纤维)受损则出现病灶对侧面部浅感觉减退[10]。由于腹侧三叉神经核上行纤维临近延髓外侧的脊髓丘脑侧束,若同时损伤上述2个部位则会出现相应叠加的临床表现[11]。 Avellis 综合征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在国内鲜有报道,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9.
Avellis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延髓综合征,其主要症状为同侧软腭、咽喉肌麻痹及对侧偏身浅感觉障碍。Avellis综合征常见于延髓梗死患者,病变部位在疑核及脊髓丘脑侧束,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或闭塞是最常见的病因。作者报道2例延髓梗死所致Avellis综合征患者,并对国内文献报道的12例Avellis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该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因、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Avellis综合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3例延髓梗死(MI)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同时7例患者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5例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1例患者行MRA及CTA检查。结果13例MI患者中4例为延髓内侧梗死(MMI),9例为延髓外侧梗死(LMI)。9例LMI患者中6例表现为Wallenberg综合征,2例表现为Avellis综合征,1例表现为Babinski-Nageotte综合征。4例MMI患者中,1例表现为经典Dejerine综合征,1例表现为Jackson综合征,1例表现为单纯轻偏瘫,1例表现为双侧MMI综合征。LMI、MMI患者中由椎动脉和/或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分别占7/9、3/4。13例患者中2例因呼吸循环衰竭而自动出院,其余11例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但均遗留不同程度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结论 MI可分为MMI和LMI,其临床表现与梗死部位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MI的主要原因;MRI对MI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