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中间综合征(IMS)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经过,提出其治疗经验。结果32例IMS患者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29例存活,放弃1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识别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发生,并尽快采用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机械通气12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间综合征(IM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时机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4例IMS患者随机分成即刻通过气组与延时通气组,通过观察PaO2,SaO,PaCO2,呼吸频率,存活率,死亡率和恢复时间等指标,比较即刻与延时使用机械通气的疗效。结果:即刻通气比延时通气PaO2,SaO2和PaCO2明显改善,死亡率明显降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存活率提高(P<0.05),呼吸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在出现IMS症状时,应尽早使用通气治疗,即刻通气较延时通气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其中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中间综合征(IMS)。我院自从2000年6月以来使用了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IMS15例,大大提高了该病的存活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临床观察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23例,均采用机械通气、解磷定、阿托品治疗。结果治愈22例,死亡1例,治愈率95%。结论及时机械通气,早期足量使用阿托品、解磷定,可减少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发生以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可引起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 ,因其出现时间在发生急性胆碱能危象和迟发神经病之间而被称之为中间综合征 (IntermediateSyndrome ,IMS) ,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对其无效 ,病死率甚高 ,是AOPP的主要死因。我院 1991年 5月~ 2 0 0 1年 5月收治AOPP患者 146例 ,作者对其中12例符合IMS诊断标准者〔1〕 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均为口服农药中毒住院患者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12~ 5 5岁 ,平均 32岁。所服农…  相似文献   

7.
秦岭 《中国医学杂志》2006,4(8):456-45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常见的急诊病种之一。当并发中间综合征(IMS)时,死亡率极高,也是医护处理最棘手的问题。同时因存在着认识、治疗上的不足,常导致误诊、漏诊,处理不当。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我科采用机械通气治疗30例IMS患者,提高了存活率、成功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IMS)多发生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2~3d,其发病隐袭、发展迅速,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治疗无效,死亡率高,抢救成败的关键是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治疗。自Senanavake等^[1]1987年首次报告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以来,国内报告病例逐渐增多,但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时机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相关的临床因素,提出抢救中间综合征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近8年间符合中间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2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中间综合征多见于口服氧化乐果中毒,多见于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前多有发热及神志障碍。12例患者经过机械通气等积极抢救治愈10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中间综合征发生与有机磷农药种类、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及时抢救治疗和大剂量应用阿托品有关。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是抢救中间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02月到2012年01月收治的4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应用机械通气、阿托品、解磷定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均使用气管插管治疗,有18例实施气管切开治疗.治愈44例,死亡2例,治愈有效率为95%.呼吸机使用最短时间为3天,最长为22天.经过临床观察,恢复较早的是胆碱能神经障碍患者,最迟的是呼吸机麻痹患者.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进行及时的机械通气,在早期治疗中应用足量阿托品和解磷定,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发生中间综合征(IMS)的特征及对策。方法 对13例IMS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IMS的发生率占同期AOPP的8.84%,其症状出现在急性中毒后8-168小时。主要表现为肢体近端肌力减弱及呼吸肌麻痹,其次为颅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减弱。结论 IMS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立即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急诊科常见的重症,除引起急性胆碱能危象和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外,还可引起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因其在发病时间上居于前两者之间,1987年由Senanayake和Karalliedde命名为中间综合征(IMS)。IMS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AOPP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不及时抢  相似文献   

16.
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致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MS)中的应用价值,并与传统方法比较。方法AOPP致IMS患者22例,均行有创机械通气,出现IMS控制窗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1例)和序贯治疗组(11例)。检测2组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前、后2h测动脉血气,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并计算重新气管插管率。结果序贯治疗组患者拔管前及拔管后2h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撤机后序贯治疗组在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E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2组相似;序贯治疗组重新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患者对BiPAP呼吸机耐受性好,能够改善AOPP致IMS的通气功能,并能使常规机械通气顺利脱机。减少重新插管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AOPP)致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0月共收治AOPP82例,其中并发ARF19例,全部转入ICU,在阿托品、胆碱脂酶复能剂的应用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概念 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rsyndrine, IMS)是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经救治症状缓解后和迟发性神经病前,出现以部分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屈颈肌肉、四肢近端肌肉和呼吸肌的肌力减退或麻痹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2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一般认为IMS的发病机制是乙酸胆碱酯酶活性受到长时间抑制后,蓄积在突触间隙内的大量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2受体,使其失敏,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而出现骨骼肌麻痹。3临床表现 IMS多发生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24~96小时,胆碱能危象症…  相似文献   

1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士斌  左同敏 《医学综述》2000,6(2):F004-F004
<正>近年来,随着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anophosphoncs Pesticides Poisoning,AOPP)的深入研究,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急性症状期病死率逐渐下降,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已成为AOPP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病死率可达60%以上。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就其诊治方面的进展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8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 1993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期间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患者 6 2 8例 ,其中发生中间综合征(IMS)者 85例。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85例中男 36例 ,女 49例 ;年龄 15~ 76岁 ,平均年龄33 5 (2 7 4± 11 6 )岁。1 2 毒物种类及剂量甲拌磷 34例 ,对硫磷 2 8例 ,氧化乐果 10例 ,敌敌畏 8例 ,久效磷 5例。服毒量 34~ 5 5 0ml ,平均 15 6 (12 5± 2 8)ml。服毒至入院时间为 18分钟至 5天。其中时间较长者 (入院 5小时以上 ) 34例为院外转来我院。1 3 IMS的诊断(1)根据急性中毒时的症状体征和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