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药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山药产地变迁,栽培加工技术发展,临床应用进行本草和历史文献考证。药用山药从使用野生品到使用栽培品经历了唐以前主要使用野生品时期;从宋开始到清中期山药栽培品与野生品混用时期;清中后期(大致18世纪)以来大部分使用栽培品时期。山药道地产区显现在明代,道地药材"怀山药"完全形成在20世纪初。道地药材怀山药的形成与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医家临床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栽培技术的进步解决了山药资源问题;现代采收加工技术的发明改进了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近、现代名医家的认知和临床应用,为道地药材怀山药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史学文献的角度研究知母道地药材,考证不同时代的本草素材和史书资料,对知母道地药材进行研究.通过本草研究,考证了知母道地药材的品种、产地及产地加工方法等形成因素.为知母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更深入地认识、保护和利用知母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74-977
目的:款冬花药用自《神农本草经》开始就有记载,对其进行本草考证。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现代文献,从其基原考证、产地变迁等方面对款冬花的药用进行考查。结果:款冬花药材的主产区和道地产区曾有较大变迁,款冬花主要产地或道地产区有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结论:自宋代以来,款冬花的药材品种来源和道地产区与当今用药大致相同,为发掘或扩大药源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4.
山楂为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距今已有1 400余年的药用历史;我国现有已知的药用山楂有11种1变种,多为民间习用品。现行版《中国药典》中规定本品为山里红或山楂,历代本草收载则以野山楂为主,产地、品质、采收、加工、炮制及功效等方面古今差异不大。山楂药材来源多且分布广,通过本草文献学考证方法,查阅古今本草及文献资料,对山楂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明确历代本草中药用山楂的来源及道地产区,以期规范当前山楂药材流通及应用,合理开发和利用山楂药材资源。  相似文献   

5.
药用牡丹基原的考证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是著名观赏花卉,有"花王"之称,主要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的各种栽培品种。牡丹皮是著名的常用中药,有2 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目前,药用丹皮以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为道地,习称"凤丹皮",其种质为凤丹P.ostii。但是历版药典均规定药材牡丹皮来源于牡丹P.suffruticosa的干燥根皮。该文通过对观赏牡丹与药用牡丹的来源进行考证,表明观赏牡丹在历史上相继形成了西安、洛阳、彭城、亳州、菏泽等几个著名的栽培中心。而药用牡丹唐代以前主要以野生资源为主,宋代医家已经充分意识到栽培观赏牡丹与野生牡丹的药效差异,明确认为药用牡丹应选用野生的单瓣花类群,而栽培的观赏牡丹不宜入药。历代本草记载药用牡丹的产区并没有这些观赏牡丹的栽培中心。实地调查表明,道地药材凤丹皮及重庆的垫江牡丹都是单瓣花,与历代本草记载一致。因此,该文认为自古以来药用牡丹与观赏牡丹是并行发展的2个不同种质。建议《中国药典》收载凤丹P.ostii和牡丹P.suffruticosa的单瓣类型为中药牡丹皮的原植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相关文献资料,对白芷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逐一进行考证,为含该类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白芷又称香白芷,除药用外,亦可作香料或调味辅料。经考证可知,历代白芷入药主流基原有野生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台湾白芷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及其栽培变种杭白芷A. daherica cv.‘Hangbaizhi’。宋代以前以山西、吴地(江浙皖赣交界一带)为白芷道地产区,宋代以后吴地白芷从野生转为栽培品,并于明代形成人工栽培主产区,其发展起来的栽培变种杭白芷A. daherica cv.‘Hangbaizhi’逐步成了商品主流,并被四川等地引种栽培。民国时期已形成杭、川、禹3大产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河北安国(祁州)这一新兴产区。禹白芷和祁白芷均为原华北一带野生白芷A. daherica驯化后的栽培变种祁白芷A. dahurica cv.‘Qibaizhi’。本草中记载白芷用石灰加工处理,可防虫蛀、增白,现已不用。白芷历代炮制可分见火炒制(清炒或加醋、盐等辅料)和不见火的净制、切制两类,现前者已较少使用。5首经典名方中的白芷均建议用杭白芷A. daherica cv.‘Hangbaizhi’,且用生品。  相似文献   

7.
菊花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查菊花的药用品种及使用历史.方法:考证历代本草.结果:古代药用菊花原为野生,后为栽培.原植物均为菊花(Chrysanthemμm morifoliμm Ramat.)或其变种及变型.功效主治与目前基本一致.结论:菊花作为药茶两用植物,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黄芩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  郝近大 《中药材》2008,31(10):1584-1585
目的:通过对黄芩的本草考证,明确黄芩药材品种来源和道地产区,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结合现代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考证出黄芩原药用植物有多种,但今用正品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一直是药用主流;黄芩道地产区不是很明显,产地遍及除华南以外的全国多数省区。结论:历代黄芩的药材品种来源和道地产区与今用药大致相同,可作为扩大发掘或扩大药源的理论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9.
药用芍药的栽培与白芍道地产区形成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栽培品的根,经水煮去皮加工为白芍.白芍的形成与芍药的栽培密切相关,栽培芍药的药用并逐渐形成单独一味中药白芍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与同物种野生品为基源的赤芍完全不同的中药一白芍.道地药材亳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名出1935年<药物出产辩>.探讨白芍的形成及其道地药材的形成,对于研究芍药野生变家种时性状和药效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名称、基原、品种、学名、产地、采收加工与炮制、品质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中有关菊花的记载进行考证,并对其近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理清古今关系,为含菊花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依据。菊花是我国观赏用、食用、药用植物,其别名较多,但历代多以“菊花”“甘菊”“甘菊花”之名记载于本草中。唐代以前,药用菊花主要采集野生品,有黄花和白花2种,其中黄花品种的主流基原为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和委陵菊D. potentilloides,白花品种的主流基原则为毛华菊D. vestitum和小红菊D. chanetii。药用菊花栽培始于北宋,由野生的甘菊、委陵菊、毛华菊和小红菊通过长期的种间种内杂交选育,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菊花栽培种D. morifolium。菊花传到国外后,外国学者开始用林奈的植物分类系统对菊花进行命名,1792年马蒂埃尔将菊花命名为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并延续至今,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采用此学名。宋代已出现“南阳菊”“邓州黄”“邓州白”等多个地方品种,至民国,药用栽培菊花逐步形成了“怀菊”“亳菊”“滁菊”“贡菊”和“...  相似文献   

11.
从本草考证、药材性状、有效成分、药效、生态环境、遗传基因、栽培和采收加工技术等方面对丹参药材道地性进行了探讨,认为丹参在历史上形成了以四川、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所产为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江西地区白术的产出和应用历史沿革进行本草考证,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查清了江西白术药用历史沿革。结论:江西自古就是白术的重要产地之一,不论是野生白术还是种植白术均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江西应当充分发挥历史优势,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江西白术,因地制宜发展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使君子的本草学考证和地方文献查证,以及结合现代资源调查研究,对其本草及道地沿革进行系统考证,说明其药用历史沿革和道地变迁,为使君子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使君子之名从宋代沿用至今,其从名称、基源、功效等方面分析证实历代使君子品种使用没有混乱,与现今《中国药典》收载的使君子记载一致。使君子的主产地和道地产区历经变化,重庆成为其现在的道地产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古代相关本草、医籍、经史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藿香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栽培、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可为含藿香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本草考证分析可知,历代本草多以“藿香”为正名,所用主流基原均为Pogostemon cablin,为区别于明代以来我国民间习用的同科另一种植物土藿香Agastache rugosa及推崇道地产区而有“广藿香”之名;广藿香原产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早期因作香料经广东等地传入我国,宋代以来便已在我国南方引种成功;药用部位多为其干燥地上部分,亦有将其叶、梗分开单独使用;历代推崇的道地产区为广东,现广东广州、肇庆、湛江和海南省多有栽培,以石牌所产最为知名;广藿香主要为扦插繁殖,二月生苗,六月采收;产地加工方法主要为闷晒法,放置阳光下反复闷晒至有芳香气味、颜色转黄;炮制方法多以净选后生品入药。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养胃汤中所用藿香以P. cablin为基原,取叶片生品入药,而藿朴夏苓汤则建议选择土藿香A. rugosa除去根及老茎的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蒙药本草研究进行了总结,探讨分析了以下蒙药的研究方向:食疗植物药材的开发、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扩增、与其它传统药物的对比研究、与农学结合研究野生药材的引种、筛选、栽培、蒙药本草的历史沿革、传统制剂学的本草考证。  相似文献   

16.
蒙药本草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林 《世界科学技术》2008,10(1):145-149
本文对蒙药本草研究进行了总结,探讨分析了以下蒙药的研究方向:食疗植物药材的开发、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扩增、与其它传统药物的对比研究、与农学结合研究野生药材的引种、筛选、栽培、蒙药本草的历史沿革、传统制剂学的本草考证。  相似文献   

17.
升麻为临床常用药材,然历代所用品种复杂、屡有变迁,有必要通过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正本清源,为含有升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及著作,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升麻类药材的名称、基原、道地产地、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变迁进行系统梳理,考证结果表明古代药用升麻的来源主要为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次为兴安升麻C.dahurica(Turcz.) Maxim.、大三叶升麻C.heracleifolia Kom.及其他非正品植物,建议在开发升麻类药材经典名方时优先采用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为主要药用基原。然目前升麻野生资源较少,尚未实现人工栽培,需尽快开展升麻的人工驯化。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18.
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嵘  王喆之 《中草药》2006,37(11):1751-1755
白及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坏,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对白及的本草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大宗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药物研发、道地药材的选育、药材质量的评估、生产管理及GAP规范化种植过程中SOP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辽五味为辽宁省道地药材,通过对辽五味道地性及栽培史考证,为五味子药材优质资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翻阅本草书籍及相关本草资料进行本草考证,研究古今本草文献有关内容,对辽五味的道地产区变迁与栽培史情况分析整理。结果确定其产地变迁、栽培史情况。结论一直以来以辽宁所产的辽五味药材质量佳,故为辽宁省的道地药材。自明代开始有栽培记录,近些年来实现大量栽培,栽培地集中在辽宁中东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蒙药本草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在此领域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食疗植物药材的开发;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扩增;与其它传统药物的对比研究;与农学结合研究野生药材的引种、筛选、栽培;蒙药本草的历史沿革;传统制剂学的本草考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