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肠息肉 息肉是指粘膜表面突向肠腔内的隆起物,包括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化学性息肉等。有的多发,有的单发;有的有蒂,有的无蒂。大肠息肉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80岁时,发生率可达30%~40%。在做镜检的病人中有53.8%可查到息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易患哪些大肠病文/王有国1大肠息肉息肉是指粘膜表面突向胸腔内的隆起物,包括腺癌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化学性息肉等。有的多发,有的单发;有的有蒂,有的无蒂。大肠息肉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80岁时,发生率可过30%~40%。在作镜检的...  相似文献   

3.
孙学文 《智慧健康》2023,(18):166-168
目的 对大肠息肉癌变病理类型、结肠镜诊疗特点以及发病年龄进行关系探究。方法 选取2022年1-11月本院收治的146例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并观察是否存在腹痛腹胀以及大便改变的情况,做好效果比较。结果 男性、女性患者出现腹痛腹胀、便血、腹泻、大便改变所占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中,癌变组和非癌变组息肉形态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带蒂情况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不同年龄段的大肠息肉癌变情况,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息肉癌变前,发病年龄和患者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在大肠息肉内镜切除中,对早期病变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可降低患者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4.
结肠镜治疗小儿大肠息肉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肠镜检查的小儿大肠息肉患者74例资料,对其中70例的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病理类型与内镜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大肠息肉90.8%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77.8%为带蒂息肉、74.29%为幼年性息肉、11.4%为P—J息肉、7.14%为炎性息肉、4.29%为增生性息肉、2.86%为腺瘤性息肉。55例患儿(78.6%)68枚息肉全部切除,其中高频电切49例、高频电凝l例、钳除5例,均无并发症,随访2年5.3%复发。结论对小儿使血,肛门指检不可忽视,有条件的应尽早行肠镜检查,结肠镜腔内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简便易行和安全可靠,切除后应坚持随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大肠腺瘤性息肉489例,男314例,女175例。年龄18—81岁,高峰年龄为51—60岁。分布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多见(占65.8%)。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与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形态、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和组织类型有关。息肉越大、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恶变率越高。绒毛状息肉较混合型及管状息肉易恶变。广基息肉的癌变率为有蒂和亚蒂的三倍。本文对息肉癌变的治疗,特别是内镜下摘除后是否要追加根治性肠切除,认为必须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及类型,手术的危险性作全面考虑决定。强调定期随访、复查,是预防复发和癌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的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将确诊为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性病变(包括宽基隆起性息肉、平坦增高性息肉、亚蒂息肉需要将病变及周围可能存在的残留息肉组织全部切除者)的患者58例应用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或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进行病变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并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所选病例均一次完成切除治疗。所治疗患者除13例有术后创面少量出血(经局部喷洒肾上腺生理盐水成功止血)外,无一例有迟发出血、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临床随访1年未见息肉复发,无肠管瘢痕狭窄或其它远期并发症。结论EMR是治疗大肠无蒂及亚蒂息肉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必须掌握手术适应证,讲究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7.
在大便带血的病人中,有相当多的病例为大肠息肉引起的。 凡在大肠粘膜上任何可见的突起,无论其大小,形状及组织学类型如何,均统称为息肉。息肉长在大肠上叫大肠息肉。据文献报道,凡在大肠粘膜上,发生100个以上密集性息肉并伴有特殊症状者,称为大肠息肉  相似文献   

8.
小王近来因大便带血,到医院去看病,医生给他做了肠镜检查,确诊为腺瘤性大肠息肉。 “听人说肠息肉会变成癌的,刘医生,真是这样吗?我该怎么办?”“别着急,听我慢慢讲。”于是,刘医生耐心地向小王讲述起来。大肠息肉分为腺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三种,其中腺瘤性息肉会变成癌,称为癌前病变, 可谓埋藏在肠道里的“定时炸弹”,应引起警惕。大肠息肉早期无症状,息肉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便血、腹泻、便秘等,如合并感染则会出 现脓血便,颇像痢疾。诊断大肠息肉的方法有:肛门指诊、做灌肠造影、纤维结肠镜及病理 学检查等,便血的病人在…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叫大肠息肉?人体大肠黏膜表面见有大小不等、形似小球状物凸入腔内,少者可呈扁平状隆起,这均称为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多数有蒂,少者无蒂(见图)。按病理之不同肠息肉分为哪两种?一种是炎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慢性增生引起,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患者。炎性息肉常为多发,息肉较小。另一种是腺瘤,在肠镜下看到的大小不一的息肉,其病理特点有细胞分裂增快,未成熟细胞增多等。研究证实,炎性息肉可渐变成腺瘤,若腺瘤未被及时发现并切除,则会变成癌。所以说息肉是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0.
胃肠息患肉指胃肠遭腔内隆起的病变,按所在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小肠息肉、结直肠患肉。临床上以结直肠多见,肠镜检出率为10%~20%。按组织学类型不同可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在形态上可分为有蒂、无蒂、广基、扁平状等。 胃肠道患肉会不会癌变?癌变率有多少?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现代研究证明,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不会癌变;胃肠道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胃肠道癌的前期病变。但息肉的癌变率与多因素有关,各家报道不一,国内一般为1.5%~10%。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肠镜的普及,患者依从性的提高,肠镜发现结肠息肉的患者越来越多.那么,结肠息肉是怎么得上的?一定要切除吗?与结肠癌的关系大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结肠息肉的相关科普知识. 什么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结肠黏膜的隆起性病变,息肉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之分;有的有蒂,有的无蒂;有的单发,有的多发.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其中以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见.  相似文献   

12.
张帆 《现代保健》2009,(25):46-47
目的 探讨结肠镜对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105例小儿的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5例中,发现病变115枚息肉,单发息肉104例(90.4%),多发息肉11例(9.6%)。镜下所见息肉形态分别呈球形、半球形或分叶状,多为亚蒂或有蒂,息肉直径0.2~4.0cm,以0.8~2.0cm最常见。息肉分布按多到少为直肠52.2%,乙状结肠37.4%,降结肠3.5%,升结肠3.5%,横结肠2.6%,盲肠0.8%,息肉的病理分型为幼年性息肉、管状腺瘤和炎性息肉。无1例发生大出疵及穿孔。结论结肠镜直观显示大肠内病变,提供可靠诊断,并能进行内镜下治疗,减少患儿痛苦,降低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康博士 《益寿宝典》2012,(11):32-32
我今年76岁,最近因大便形状变细,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大肠多发息肉。请问,大肠多发息肉需要切除吗?如果不切除会癌变吗?  相似文献   

14.
大肠息肉是指大肠粘膜表面突向肠腔内的隆起物 ,可以有蒂 ,也可以广基。息肉可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 ,但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常见。发生在直肠的息肉占45%、位于乙状结肠的占25%。息肉可单发或多发 ,数目超过100个以上称为息肉病 ,99个以下的称为多发息肉。息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 ,男性多于女性。祖国医学对大肠息肉很早就有记载 ,比如《疮疡经验全书》中“樱桃痔”即单发息肉 ,“珊瑚痔”似多发息肉。1病因、病机息肉病因至今未明确 ,一般认为与肠粘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某些饮食因素、粪便中粗渣和异物造成大肠粘膜损伤或长…  相似文献   

15.
对370例大肠息肉患者行内镜微波治疗,采用短时间、高功率,以多点刺入法、两侧基底法、接触粘连法、顶压法。一次治愈91.9%,二次治愈97.3%,三次治愈100%,术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本组一例并发肠穿孔)。经内镜微波治疗大肠息肉,简便、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对广基及亚蒂息肉的治疗优于电凝、电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健康男性人群中大肠息肉发生的年龄、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健康查体中心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经肠镜检出的1094例男性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健康男性人群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39.0%; 80%以上大肠息内主要集中于横结肠以下的左半结肠:80%以上大肠息肉≤0.5 cm;在左半结肠随着部位的降低,腺瘤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减少,而炎性、增生性及恶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中老年男性大肠患肉的检出率较高,大肠息肉好发于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内和炎性息肉多见,随着部位的下降,恶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法检测7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组)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对照组)ERK2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腺瘤性息肉组ERK2、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7%(39/70)、25.7%(18/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4/20)、5.0%(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ERK2和Cyclin D1 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二者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大肠息肉内镜检查与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430030)尹朝礼大肠息肉是指生长自大肠粘膜而隆起于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无论其是广基、亚蒂或长蒂形状,均只表示肉眼外观形态,而不表明其病理特性,Morson根据组织学特征,将息肉分为肿瘤性(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老年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 本对211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大肠息肉患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 多发性息肉136例(73%),组织学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多见(82.1%),多数息肉可经活检钳除、高频电灼及微波切除,内镜除后息肉复发率16.1%,再发率18%,恶变率16.1%,平均复发及再发时间为20.5个月及19.7个月,50%~57.9%病人于2年内复发或再发。结论 对老年大肠息肉一经发现即行内镜下除并活检,对多发性腺瘤进行规律性结肠镜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廊坊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大肠息肉的发病情况、内镜特征,并提出预防方法。 方法 将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行结肠镜体检的1 817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肠息肉检出的情况、发生的年龄、常见部位、病理类型以及临床特征等。 结果 1 817例健康体检人群中, 有484人检出大肠息肉,检出率26.64%,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χ2=4.30,P<0.05),随着年龄增加,大肠息肉检出率也增加(χ2=84.94,P<0.05)。大肠息肉发生部位以乙状结肠、直肠最为常见,在484例息肉患者共发现的936个息肉中乙状结肠、直肠占45.73%。腺瘤性息肉比例最高占57.59%。有大便习惯、性状改变及腹部手术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息肉发病率高于正常人(χ2=48.56,P<0.05)。 结论 临床上发现大肠息肉后应仔细观察息肉的形态、大小、部位, 并进行病理活检; 如果条件允许, 应该摘除息肉, 避免发生大肠癌变。同时要对有大肠癌家族史及大便性状改变及腹部手术史的人群及时行结肠镜筛查,预防大肠息肉癌变,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肠功能等措施,减少大肠息肉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