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验方集锦     
小儿过敏性紫癜方药:甘草15g,大黄6g,紫草20g,生地黄15g,牡丹皮8g,赤芍8g,金银花12g,连翘8g。加减:风热偏重者加牛蒡子、薄荷、荆芥各6g;痒甚加防风9g,蝉蜕15g;腹痛便血加白芍8g,延胡索8g,木香9g,地榆炭9g,槐花9g;关节痛加牛膝6g,秦艽8g;鼻衄加仙鹤草18g;蛋白尿、血尿加黄芪18g  相似文献   

2.
<正> 药物组成:金银花15g、菊花15g、威灵仙15g、紫草10g、土茯苓60g、全蝎12g、蜈蚣3条、丹皮30g、白鲜皮30g、地肤子10g、蛇床子10g、甘草9g。水煎服。  相似文献   

3.
陈连明 《四川中医》2007,25(3):97-97
目的:寻求治疗鼻衄的有效良法。方法:临床运用降逆止衄方(代赭石30g,半夏15g,仙鹤草30g,蒲黄、牡丹皮各15g,白芍20g,甘草10g),每日服1剂,疗程2~10日。结果:治愈104例约占88.1%,好转12例占10%,无效2例占1.9%,总有效率98.1%。结论:降逆止衄方治疗鼻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紫草有清热凉血透疹消斑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五紫汤治疗各种发疹之疾病,获效快捷,屡用屡验。五紫汤的组成为:紫草30g,紫背浮萍5g,紫花地丁30g,紫丹参15g,紫贝齿30g。此方的紫草为主药,取其凉血清热解毒透疹之功,佐以浮萍,助其透邪外达,紫花地丁可加强清热解毒的功效,丹参凉血活血,功同四物,与紫草  相似文献   

5.
验方集锦     
鼻衄方药:生地黄25g,牡丹皮15g,黄芩15g,山栀子15g,大黄12g,木通10g,牛膝10g,藕节15g,茅根20g,蒲黄15g,甘草3g。加减:口渴、口苦、思饮冷等胃热甚者加石膏30g、知母15g;大便干燥,身强力壮者大黄可用至15g;食欲欠佳者减轻寒凉药用量;易腹泻者慎用大黄。用法:每日1剂,以武火水煎,分4次服。嘱患者多饮水,少食辛辣刺激食物。疗效:治疗135例患者均获痊愈,有效率100%。用药量少者2剂,最多6剂。来源:侯世平(成都市高新区石羊医院610041四川成都)·消衄汤治鼻衄135例·四川中医,2006,24(9):90·嗜睡症方药:白术、茯苓各30~60g,白豆、石菖蒲各12g,…  相似文献   

6.
1 凉血消斑饮 组 成:水牛角25?g,生地黄10?g,牡丹皮10?g,赤芍10?g,黄柏6?g,川牛膝10?g,紫草15?g,大青叶15?g,青风藤15?g,地肤子15?g(包煎),甘草3?g. 功 效: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祛风通络. 主 治:儿童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血热妄行证). 用 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 解: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黄柏、川牛膝清热化湿、活血通络;紫草、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青风藤祛风通络;地肤子祛湿止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  相似文献   

7.
鼻衄以热证为多,笔者自拟鼻衄汤于临床治疗鼻衄10例,取得一定疗效,兹报道如下: 鼻衄汤组成:生石决明(先煎)25g,牛膝20g,  相似文献   

8.
早期用天花粉50-65g,制穿山甲、地龙、公英各12g,五灵脂炭、山楂炭各10—15g,蜈蚣3条,银花15g,地鳖虫15—18g,紫草10-12g,生地8g。并用含珠停100mg/日,用2日。中期用天花粉40g,制穿山甲、五灵脂炭、紫草、丹皮各12g,山楂炭、王不留行籽各10g,公英15g。蜈蚣3条,甘草6g。晚期用王不留行籽、路路通、郁金、巴戟天、紫草各12g,丹参、  相似文献   

9.
《广西中医药》2008,31(2):62
方药:甘草15g,大黄6g,紫草20g,生地黄15g,牡丹皮8g,赤芍8g,金银花12g,连翘8g。加减:风热偏重者加牛蒡子、薄荷、荆芥各6g;痒甚加防风9g,蝉蜕15g;腹痛便血加白芍8g,延胡索8g,木香9g,地榆炭9g,槐花9g;关节痛加牛膝6g,秦艽8g;鼻衄加仙鹤草18g;蛋白尿、血尿加黄芪18g,白及8g,白茅根12g,茜草8g;经久不愈者加黄芪1酝,党参9g,山药10g。  相似文献   

10.
紫草有调节内分泌、安神、使澳抗阴转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草性味苦寒,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广州中医药大学已故的李仲守教授对紫草尤为赞赏,认为该药不但具有凉血解毒作用,尚有较好的“平衡内分泌失调及安神”作用。李老验方“五草汤”(鸡骨草20g,旱莲草15g,紫草10g,夏枯草15g,甘草6g)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对降酶恢复肝功能效果较好。笔者侍诊期间,观察以“五草汤”为基本方治疗慢迁肝25  相似文献   

11.
方药组成:当归15g,连翘15g,白鲜皮18g,赤芍20g,蝉蜕10g,赤小豆30g(另煎水)。加减法:瘙痒甚或湿重者加苦参15g,地肤子15g,生甘草9g,风重者加防风15g,白蒺藜15g,苍耳子12g,血燥血热者加紫草15g,鸡血藤10g,何首乌30g,腹胀便  相似文献   

12.
吴淞 《江苏中医药》2015,47(2):25-25
<正>方名:祛风清热利湿方组成:防风10g,蝉衣6g,丹皮10g,生地15g,紫草15g,黄芩10g,黄柏10g,连翘10g,苦参10g,薏苡仁15g,白鲜皮10g,茵陈10g,白术10g,茯苓15g,苍术10g,白蒺藜10g,生甘草5g。功能: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主治:急性湿疹(湿热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方解:本病初起皮肤红斑,轻度肿胀,红色丘疹,或密集水疱,或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上有些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比较复杂 ,如果采取常规治疗往往难以奏效 ,这就需要透过现象 ,抓住本质进行治疗 ,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现举例介绍如下。1 鼻  衄刘某 ,男 ,2 3岁。婚后不久 ,即断续鼻衄。前医治以凉血止血 ,但仍鼻衄不止 ,头不能动 ,头动则血出 ,致床被衣物皆血迹斑斑。今复鼻衄大作 ,流血甚多 ,病势危急 ,其家属乃于深夜邀余诊治。诊见神靡体倦 ,懒于语言 ,四肢厥冷 ,舌苔淡白 ,脉微细。此乃阴盛格阳之证。治宜回阳救逆 ,引火归元。用景岳镇阴煎加味 :熟地 12 g 当归 15 g 肉桂 3g 附片 15g(先煎 ) 淮牛膝 10 g 泽…  相似文献   

14.
百家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皮大丸治疗血证竹皮大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篇,我们在临床用于治疗内伤杂病.病机属血虚有热.烦乱呕逆者每获良效.其中用于治疗血证的有鼻衄、肌衄、齿衄、咯血、吐血、尿血、崩漏等。竹皮大丸组成:竹茹15~30g,生石膏15~30g.白薇15~20g,柏子仁15g.桂枝3~10g,甘草5~15g,大枣3~5枚。根据不同病证及同一病证的不同病情程度,进行加味及药量的调整。鼻衄加侧柏叶、藕节;便血加伏龙肝、槐花炭:呕吐加半夏;汗多加仙鹤草、黄芪等,现举例介绍如下。例1:王某,男,38岁,鼻衄继发贫血1年。1年前,因不明原因鼻衄,就诊于某医院五官科.查血常规白细胞4.7×10~9/L,中性0.62.血红蛋白61g/L;经填塞压迫、电灼(烙)止血,并住院治疗,仍然频发鼻衄。头晕神疲,不能胜任工作;也曾予常规止衄中药进行治疗.偶有小效.但终不能取得全效。就诊时,神情  相似文献   

15.
1方药组成基本方:生地20g,牡丹皮10g,赤芍10g,生石膏(先煎)40g,知母10g,生槐花15g,地骨皮15g,玄参10g,紫草10g,桑白皮15g,批把叶15g,甘草5g。加减:以红丘疹、脓疱为主者加土茯苓20g,白花蛇舌草30g;以皮肤潮红,忽隐忽现伴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者加青蒿10g,秦■15g;以皮肤色素沉着伴萎缩为主者加丹参15g,红花6g,白芷10g。  相似文献   

16.
石景亮三分法治疗四季外感的经验(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令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肺金当令。人们感时令燥邪,易患如下诸种呼吸型感冒。2·9久旱不雨温燥伤肺主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口渴,舌质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治法:轻宣燥热,润肺止咳。方药:桑杏汤(《温病条辨》)。药用:桑叶、杏仁、浙贝母、沙参各15g,栀子、淡豆豉各10g,梨皮30g。临证化裁:头痛发热甚加菊花、蔓荆子各15g,薄荷20g,连翘15g,蝉蜕10g;咳痰不爽加桔梗10g;咽干而痛去淡豆豉,加玄参、牛蒡子各15g,马勃10g;鼻衄去淡豆豉加桑白皮、地骨皮各20g,白茅根30g;口渴加苇根30g,天花粉15g;大便干结加火麻仁20g。附注:本证为…  相似文献   

17.
药物组成:紫草15g,白芷15g,当归15g,蜂蜡30g,香油150g。做法:用香油浸泡紫草、白芷、当归1d,然后用小火将三药炸枯,去渣,纳入蜂蜡,充分融化后,离火,装瓶,备用。用法:每天用温水浸泡手足后,将药膏抹于干裂处,  相似文献   

18.
紫草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笔者试用紫草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满意疗效 ,介绍如下。1 方药组成由紫草 15 g,辛夷花 15 g,刘寄奴 10 g组成。2 制备及用法清水 5 0 0 m l,浸药 2 h,水煎 ,待水沸后 5~ 10分钟即可。取药液以蒸汽熏鼻 30 min~ 1h,药液冷却后复加热至沸。每日 1次 ,2~ 3周为 1疗程。按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渊范畴。患者每遇天气变化、异味、冷风刺激而发作 ,出现鼻酸、鼻胀、鼻流清涕、头晕脑胀。该方中紫草、辛夷、刘寄奴脱敏消炎 ,调节鼻粘膜血管收缩舒张功能 ,加之药液蒸汽有明显改善局部血循环的作用 ,因此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紫草汤治疗…  相似文献   

19.
患者,62岁,2008年6月初诊。患带状疱疹2月余,住院及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右半身麻木疼痛,失眠盗汗烦躁,舌红少苔,脉沉细涩。诊断: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证属肝肾阴虚型。治宜:滋阴清热、解毒通络。处方: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10g,鳖甲10g(先煎),地骨皮10g,牡丹皮10g,赤芍15g,麦门冬15g,紫草10g,全蝎10g,  相似文献   

20.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6~58岁,平均22.5岁。病程2~32天,以3~10天最多,平均12.3天。全部为门诊治疗患者。治疗方法内服方:苦参20g 苍术10g 千里光15g 蛇床子12g 土茯苓15g 蚤休9g 乌梢蛇10g蝉蜕10g 川连6g 僵蚕10g 当归10g 生地15g赤芍10g 生首乌15g 紫草10g 丹皮12g组成。皮肤感染有脓疱,脓痂者加银花15g 黄芩12g 川柏12g 龙胆草15g。儿童及体弱者酌情减量,1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次约200ml 左右。7天为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