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shunt,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我院50例肝硬化Child-Push分级B、C级患者分别给予Tipss术,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手术进程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细致的护理观察,总结观察结果。结果:50例患者术后平均门静脉压力下降20cm H2O,术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腹水或上消化道出血两大并发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1月内,除1例1周后支架即闭塞,1例术后即并发严重肝性脑病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远期并发症主要以反复的肝性脑病及支架闭塞为主,其他肝静脉闭塞、肝性神经病变较少见;术后1月复查肝功,平均Child积分变化不大。结论:Tipss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有效方法,术后门脉压力缓解明显,但术后支架狭窄与肝性脑病高发,通过加强护理可降低其发生率,但肝性脑病仍处在较高的水平,是Tipss开展的又一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经验,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早日康复出院。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43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占27.91%),其中腹腔出血4例,腹腔积液6例,切口感染2例,经治疗均好转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4±2.6)天。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易出现并发症,通过加强术后观察及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早日康复出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方法 研究经病理和/或临床诊断的42例肝硬化早期、中晚期病人64层螺旋CT门静脉及肝静脉血管成像表现,测量42例患者及15例健康者门静脉和肝右静脉管径并分析64层螺旋CT门脉血管成像法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所有病人的观察血管在显示较佳的基础上,测得门静脉宽度(PV)在正常对照组(<12 mm)与其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肝硬化代偿组与失代偿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肝右静脉宽度(RHV)在代偿期内径明显增宽,>10 mm,而失代偿期肝静脉明显变窄,血管强化密度减低;PV/RHV比值在失代偿期约1.77±0.06,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代偿组PV/RHV均<1.5.利用后处理软件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门静脉及肝右静脉血管,代偿组可显示3级以上的门静脉及肝右静脉,失代偿组肝右静脉显示欠佳,最多显示1级,门静脉属支走行扭曲且最多显示3级.结论 64层螺旋CT肝、门静脉血管成像对临床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CPH)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CPH)是临床常见疾病,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是门脉高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危及着人们的生命[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建立有效分流通道,1例腹腔出血死亡,1例门脉破损,外科行门脉修补。结论 TIPS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配合,术后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十分重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PH)是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的一种,病因不明,在我国较少见,临床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伴脾功能亢进、贫血,而肝功能基本正常。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表现相似,容易误诊,往往通过肝活检才能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手助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肺部感染、胃瘫以及胃漏等,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以及胃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具有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经颈内静脉置管肝内门体分流术,前后门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1993-08-1996-04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40例肝化门脉高压症行TIPRSS治疗患者,监测手术前后门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X线门静脉造影,门静脉测压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食管下段横断吻合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食管下端横断吻合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9例.结果:术后患者食管胃底曲张完全或者明显减轻,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所有患者全部存活,均未发生肝性脑病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术后随访复发出血率为5.2%(1/19).结论:食管下端横断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率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等,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断流术联合肠腔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方式分为断流术和分流术,两类手术的理论依据相反,优势和缺陷并存,在临床上均有广泛应用。1996-10~2000-10我们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肠腔侧侧分流手术(简称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1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H)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以往多采用血管加压素治疗,不良反应多。自2001年-2003年应用施他宁(14-肽生长素)治疗70例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0例临床表现均为呕血或便血,均经血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报道为3.6%~46%,是非肝硬化时的2~3倍,目前对其选择同期或分期手术治疗存在争议.我院肝胆外科自2001-02~2006-10共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胆石症106例,在施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62例中同期行胆石症手术29例(包括外院会诊1例),现就联合手术的适应证及可行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内镜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它可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是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出血原因除因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之外 ,临床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由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olHypertensiveGastropathy ,PHG)所引起。PHG的病人常因胃粘膜炎症、糜烂和溃疡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而引发出血 ,这是临床抢救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收集了近 5年来临床收治的 72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 (均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 ) ,现分析如下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CTPV)技术,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血管分流途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并分析我院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145例.进行常规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方法采用MIP、VR、MPR.结果 仅向上腔静脉引流45例(31%);仅向下腔静脉引流11例(7.7%);分别向上、下腔静脉引流89例(61.3%).结论 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各种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对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量腹水伴脐疝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量腹水伴脐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量腹水伴脐疝患者采取腹腔穿刺置管放腹水、降门脉压等专科治疗,同时通过细致的病情观察,精心的皮肤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门脉高压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 ,治疗方法较多 ,包括外科门 -腔静脉分流术加脾切除术、经皮穿刺门静脉行曲张静脉栓塞术、经内镜直接对曲张静脉行硬化、套扎术等。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 ,术后再狭窄率高 ,况且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或难以承受外科手术 ;而曲张静脉栓塞、硬化、套扎等方法未能真正减轻门静脉压力 ,远期疗效差 ,再出血率高。 1989年Richter等首次经颈静脉肝内门 体静脉分流术 (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3年后我国首例TIPS在临床获得成功 ,10多年来随着影像设备及介入器材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介入医生的卧薪尝胆…  相似文献   

18.
门脉高压性胃病是门脉高压基础上发生的胃黏膜病变,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胃肠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在内镜下,其有独特的病变特征.综述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胃镜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9.
门脉高压性胃病是门脉高压基础上发生的胃黏膜病变,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胃肠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在内镜下,其有独特的病变特征.综述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胃镜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合适的门脉局部给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途径。方法 采用四氧化碳 (CCl4 )诱发的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将哌唑嗪分别从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输注和脾直接穿刺给药 ,比较4种途径给药后门脉压 (PVP)、下腔静脉压 (ICVP)、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的变化情况。结果 哌唑嗪经门脉、肝动脉和脾脏注入使PVP平均下降 18.6 %、18.6 %和 14.8% ,三者无明显差别 ,明显高于下腔静脉注入 ,后者平均下降 10 .3% ,经门脉、肝动脉和脾脏注入使MAP下降分别为 :12 .4%、14.5 %和 18.9% ,明显低于下腔静脉注入 ,后者使MAP下降 2 4.1%。 4种途径对心率的影响无差别。结论 哌唑嗪经肝动脉和脾脏注入同样具有经门脉注入治疗门脉高压的优点 ,即降门脉压作用强 ,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肝动脉植泵注入扩血管性降门脉压药物是临床上可采用的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