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炒与炒后碾去刺2种炮制法对苍耳子成分及药效的影响。方法:通过水浸出物含量、脂肪油含量及其物理常数测定、薄层色谱分析、镇痛与毒性实验综合分析不同炮制法对苍耳子的影响。结果:苍耳子炒品与炒后碾去刺品的水浸出物含量、对小鼠的镇痛率明显高于生品(P 0.05),其中炒后碾去刺品的水浸出物含量、镇痛率最高。苍耳子炒品与炒后碾去刺品的脂肪油含量、对小鼠的致死率明显低于生品(P 0.05),炒品与炒后碾去刺品的脂肪油含量及对小鼠的致死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苍耳子炮制后脂肪油物理常数及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结论:炒后碾去刺炮制法更适用于苍耳子入药,在不明显改变其脂肪油物理常数及化学成分的情况下,可提升苍耳子镇痛效果,且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苍耳子去刺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苍耳子古代炮制方法较多,从宋代开始用炒法,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法定的炮制方法.古代对苍耳子去刺也比较重视,有些炮制方法的本意之一就是为了去刺,认为"刺"有小毒,不宜服用.现今炮制也要求去刺,不过去刺是为便于调配操作,而减毒是通过加热破坏毒性物质来达到目的的.  相似文献   

3.
<正> 炒是“雷公炮制十七法”之一,属火制法范围。据手头资料按使用习惯统计,需要炒后用于临床的常用中药将近500种。炒是中药炮制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也是炮制的基本操作方法。火制法范围中的烫法、炙法的操作与炒法雷同,常有混同现象。如砂烫也叫砂炒;酒炙也称酒炒。“砂炒”、“酒炒”将不列入炒法,而在烫法、炙法中讨论。还有煨法、炮法、煅法中也有部分药物用炒法或者与炒法中某些步骤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新生儿采血通常采用股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有横刺法、斜刺法和直刺法3种。方法:选择390例0~28天的新生儿取股静脉穿刺采血,其中130例采用横刺法、130例采用斜刺法、130例采用直刺法,分析结果表明横刺法比斜刺法安全、易于操作、成功率高,不易出现瘀斑、血肿等并发症。斜刺法比直刺法安全、易于操作、成功率高,不易出现瘀斑、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李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58-2159
石学敏院士从医40多年,对古法刺络颇有见地。笔者从师石教授,将刺络临床应用体会简述:从刺络法起源、石院士对刺络法的认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阐明石院士刺络务求“血出邪尽,血气复行”的观点,为了控制刺络出血量石学敏院士设计了刺络后加用玻璃火罐,以负压取血的方法,临床操作更趋于规范化、量学化。本文列举了哮喘、带状疱疹、诸痛等刺络法疗效卓著的部分病种的治疗方法及操作。总之,刺络拔罐法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具备见效迅速,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是非常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军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58-2159
石学敏院士从医40多年,对古法刺络颇有见地。笔者从师石教授,将刺络临床应用体会简述:从刺络法起源、石院士对刺络法的认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阐明石院士刺络务求“血出邪尽,血气复行”的观点。为了控制刺络出血量石学敏院士设计了刺络后加用玻璃火罐,以负压取血的方法,临床操作更趋于规范化、量学化。本文列举了哮喘、带状疤疹、诸痛等刺络法疗效卓著的部分病种的治疗方法及操作。总之,刺络拔罐法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具备见效迅速,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是非常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针刺方法是针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短刺源于秦汉时期针灸理论奠基之作《灵枢经》。短刺法是"十二节刺"中的一种针法,主治骨痹等邪聚深处的疾患操作时应深刺,包含摇法及提插捻转的行针手法,既有针至病所之用,也有气至病所之意,经过历史沉淀,至今仍被当代医家在临床使用并发展,但短刺法也有其不足之处。本研究通过梳理短刺法的起源、主治疾患、操作手法、作用原理和发展应用,探究短刺的历史演绎运用,对规范短刺标准化操作:进一步探究短刺作用机制、精进短刺新型针具和拓展短刺疾病谱起着重要作用,以期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8.
苍耳子炮制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涛 《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2):60-60
2000年以来,我院炮制室采用砂烫法炮制苍耳子,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操作取处理好的河砂或普通细砂,置铁锅中炒至翻动灵活时,投入适量净苍耳子,不断拌炒至钩刺焦脆、整体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砂,平铺于木板或干燥水泥地面上,迅速用搓板搓去刺。用时捣碎即可。2注意事项砂的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保持在130℃以下。3体会苍耳子有毒,一般炮制后方可药用。《本草纲目》中,本品有“入药炒熟,去刺用”的记载。现代研究证明,苍耳子主要毒性成分为苍耳子甙,含于脂肪蛋白中,炮制苍耳子就是使脂肪蛋白中所含蛋白遇高热变性,凝固在细胞中不易溶出,以去毒性。用清炒法炮制苍耳子,火候不易掌握,苍耳子钩刺相互连接“抱团”,受热不均匀,容易炒成夹生或焦糊,影响药品质量。而砂烫法则可克服清炒法的不足之处。砂烫法以砂作传热媒介,增大了药物的受热面积,可使药物同时均匀受热,温度也较易控制。此方法可使药物充分受热去毒,并且容易去刺,且炮制后药材色泽美观。苍耳子炮制工艺的改进@徐涛$湖北省宜城市中医院!湖北宜城441400苍耳子;;炮制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9.
苍耳子去刺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耳子为临床常用的祛风湿通鼻窍的良药。传统炮制方法是炒黄、串去刺.去刺方法多用电碾、铁碾船,碾去刺。该法去刺时部分苍耳子被碾碎,种仁被挤出,筛掉.损耗率高,去刺不完全,工作效率低.改进方法是:将净苍耳子炒黄凉透后,先将YF-240型粉碎、破碎两用机调至低速档,然后开机从料斗中加入苍耳子,利用机器的锤片与苍耳子相互碰撞、磨擦使刺去掉。筛去刺得炮制品。优点;1.苍耳子(炮制品)圆整,种仁挤出者少,破损率低.2.去刺较传统方法完全,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苍耳子去刺新法@邱化凤$山东省平阴县中医医院!25…  相似文献   

10.
苍耳子去刺、炒用为法定的炮制方法。现行清炒后碾去刺的炮制工艺质量差.效率低。改用生品碾米机去刺及沙炒工艺可显著减耗节能,提高工效及炮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中的“五刺法”源于《灵枢·官针篇》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半刺、豹纹刺、关刺、合谷刺、输刺五种。它们以其特有的操作手法,相对于不同的病症,临床上有其独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体针透刺、头针透刺、中医针灸理论等对透刺法中医的治疗作用作了综述。指出:透刺法在治疗的主导思想和选学配方以及治疗特点、针刺方向、角度、深度、各种特殊刺法的操作技巧等,均有其独到之处。认为必须认真掌握解剖特点,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手法,方能取得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13.
苍耳子炮制工艺改进湖南衡东中医院(421400)刘赞清苍耳子是中医临床上散风热,解疮毒,通鼻窍,止痹疙的要药。为了除去非药用部份。便于调剂,需去刺才可入药。苍耳子去刺,传统的方法,拣去杂质,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研去刺,或麻袋装搓揉去刺法等,此法有不足...  相似文献   

14.
苍耳子去刺新法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730020)张兆芳,杨锡仓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种苍耳子去刺的好方法,其法为:取净苍耳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褐色,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将大功率多用粉碎机(我们使用的是9FZ-35A,配用功率10...  相似文献   

15.
王玲 《四川中医》1999,17(7):51-52
透穴刺法,通常又称为透针刺法。本法多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以增强针刺的强度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剂方法。透穴刺法有四肢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穴位的“直透”,有各部上下方或前后邻近穴位之间的“横透”、“斜透”,以及一次透刺多穴的“多向透”等法。大量实践表明,透穴刺法临床应用甚广,其疗效优于传统方法。下面就“透穴刺法”的源流、作用、操作及临床应用谈谈个人认识。1透穴刺法的源流“透穴刺法”始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各种针法,其中“输刺者,直入…  相似文献   

16.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一般都要求炮制后入药,按《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照清炒法炒至焦黄色,放冷后去刺。但按此法在炮制  相似文献   

17.
从刺络放血、刺血结合针灸、刺血结合药物、刺血结合其他现代疗法等方面,介绍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概况,指出刺络放血法对于带状疱疹治疗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土炒喷洒盐水加工杜仲方法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  沈峰  高力 《陕西中医》2001,22(8):493-493
目的 :通过对杜仲几种方法的比较 ,以选择最佳炮制法。方法 :按照加辅料炒法的规程进行操作 ,控制一定温度 ,药物出锅后及时喷洒盐水。结果 :杜仲土炒法的断丝率最高 ,损耗率最低 ,且最大限度增加了药效和应用范围。结论 :土炒喷洒盐水法为杜仲的最佳炮制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刺法灸法》实践教学对于提高针灸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及临床思维的影响。方法将本校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4个班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实践教学改革,采用"全程模块式"教学体系,建设《刺法灸法》实践教学资源库,构建以病案为先导,客观标准化《刺法灸法实训教学指导》及"三看七做一对照"的实训教学模式。对照组按以往传统课程体系"先经穴""后刺灸"顺序授课,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点评"实训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操作考核方式。在学期结束后采用《经络腧穴》画经定穴、《刺法灸法》毫针刺法、《针灸治疗》操作考核成绩、任课教师及实验组学生评估实施评价。结果实验组的《经络腧穴》画经定穴、《刺法灸法》毫针刺法、《针灸治疗》操作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PO.01)。且任课教师及实验组学生均反馈应用能力获得较大提升。结论《刺法灸法》实践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技能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武连仲教授论风池四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武连仲教授在多年针灸临床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风池穴的4种刺法——斜刺法、平刺法、深刺法、横刺法的操作要求及其不同的临床应用验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