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今有些医者,在中医处方上常开“瓜子”一药名,而调剂员常以“瓜蒌仁”当“瓜子”配入复方,这是错误的。“瓜子”一药究竟应配何种药呢?为此,笔者对“瓜子”一药名进行了考证。“瓜子”一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载有:“瓜子,味甘平。主令人说(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名医曰,一名白瓜子,生嵩高,冬瓜仁也。八月采。”此后,历代本草学专著如《神农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但多以“白瓜  相似文献   

2.
苦菜在中国文献中,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所指的实物也不同。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对苦菜的形态,多是一言半语,十分含混,说不清苦莱是什么东西。例如《诗经》中记载的“苦”、“荼”,均释为苦菜。《诗·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毛传》释云:“苦,苦菜也。”《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毛传》释云:“荼,苦菜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荼”字云:“苦与荼正  相似文献   

3.
瓣《病方》320行;去故般(瘢),善削瓜壮者,而其瓣材其瓜。其口如两指,以靡(磨)般(瘢)令□□之,以□□傅之。《说文》:“瓣,瓜中实也。”段玉裁注:“瓜中之实曰瓣。实中可食者,当曰人。如桃杏之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采瓜犀,以为面脂,即瓣也。”《本草经》曰:“白瓜子,味甘,平。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一名水芝。”《名医别录》:“白瓜子,主除烦满不乐。”《日华子本草》:“冬瓜,冷,无毒。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疿子甚良。”《隐居效方》:“治(皮包)疮方,用瓜瓣、茯苓等为  相似文献   

4.
水试为常用的中药经验鉴定方法之一,即利用药材在水中的各种特殊变化进行鉴别。一、观察颜色、形状变化汉代《淮南子》梣(秦)皮注云:“以水浸之正青。”陶弘景又云:“水渍以和墨书,色不脱,微青。”《唐本草》曰:“水渍便碧色。”都是记  相似文献   

5.
《病方》23行:“令金伤毋痛方,取鼢鼠,干而冶;取彘鱼,燔而冶。”方中“彘鱼”注云:“彘鱼,疑即《名医别录》鮧鱼,彘、鮧,古脂部字,音近相通”。该注以音近相通,连系彘鱼疑为鮧鱼。 鮧鱼是什么鱼呢? 《名医别录》云:“鮧鱼,咪甘,无毒。主百病。”陶弘景注:“鮧鱼,此是鳀(音题)也,即是鲇。”《唐本草》注:“鮧鱼,一名鲇鱼,一名鳀鱼。”《本草纲目》云:“鮧鱼,古曰?,今日鲇;北人日?,南人曰鲇。鱼额平夷低偃,其涎粘滑。”鲇,即鱼纲,鲶科的鲇(Parasilurus asotus)。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灰黑色。口宽大,有须2对。眼小。背鳍一个,很小;臀鳍长,与尾鳍相  相似文献   

6.
陈修源 《中药材》1994,17(9):42-43
玉瓜一名,见于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八,诸蔬部,云:“即广昌土瓜,出江西。”这广昌土瓜,究为何物?赵氏接着摘引常中丞宦游笔记中的有关记载,云:“广昌土瓜,本草不载,形甚拙,圆者如瓠,或磊砢如赘庞,无瓣无瓤,长沙土中,外污内洁,细肌密理,剖之白如冰玉,入口清甘无滓,消烦释滞,或熟食之,亦佳,殆瓜中异品也。其性蔓生,春种而秋收,冬初始入市。无种,春深后,切瓜连皮成小块,用沙土覆于室内,久之芽生,于是就沙地为窖,令深而宽,借以茅,欲其中通而根可旁达;  相似文献   

7.
一、释通草质疑孙星衍辑《神农本草经》(卷二,64页,1955年商务版)“通草”条注引“《中山经》云:‘升山,其草多寇脱’。郭璞云:寇脱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正白,零陵人植而日灌之,以为树也’。”孙氏引《山海经》“寇脱”释《本草  相似文献   

8.
<正> 神曲为消食健胃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别名:六神曲、百草曲、六曲等。现今大部分地区又称建曲,其实六曲与建曲品种是不同的。而目前临床入药的建曲其药味太多,疗效也不确切,六曲也名不符实。历代本草早有评论:此方杂乱无序,误人非浅!而今全国各地的建曲药味组成又多少不一,少者近二十、多者近百味,故有正误及改革的必要。一、神曲在古今文献上的记载历史本草记载,均称神曲为健脾胃消谷食的药物。如南北朝、雷(学攴)云:“主治开胃消食”。梁、陶宏景云:“主健脾胃消宿食。”唐、《唐本草》云:“主健脾消食。”金、元四大家朱舟溪《养阴论》云:“修造神曲之法、以六月六日、五更旋取消水和白面作饼如拳大、每饼中放生姜一块如指头大,外用低裹悬于梁间、待隔年用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主化水谷宿  相似文献   

9.
中药“鱼鳔胶珠”,即石首鱼的白脬,炒炼成胶,再焙黄如珠而成的。《本草纲目》云:“鳔胶甘咸平无毒,主治……产难、产后搐搦,产后血运,……呕血不止,便毒肿痛,八般头风,赤白崩中”。《本草备要》说:“石首鱼开胃消食,治暴痢腹胀。”本注又云:  相似文献   

10.
白兔藿藿指豆的幼苗。《说文解字注》草部云:“藿,未之少也。”段玉裁注云:“李善引《说文》作豆之叶也。”又《诗·小雅·白驹篇》:“食我场藿”。《毛传》曰:“藿,犹苗也。”藿指豆叶:《广雅疏证》卷十上释草云:“豆角(?)之荚,其叶谓之藿。”《诗·小雅·采菽》:“采菽采菽”。郑玄笺云:“菽,大豆也。采叶以为藿。”《唐本草》赤小豆条引《别录》云:“赤小豆,叶名藿。”藿也指豆:《诗·小雅·小宛篇》:“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毛传》云:“菽,藿也。”又《诗·豳  相似文献   

11.
汉初药物学文献称为“药论”,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庆有古先帝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至《汉书》始有“本草”一词。 《汉书》中“本草”二字凡四见。一见《郊祀志》:“(成帝即位之明年,即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候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一见《平帝纪》:“(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  相似文献   

12.
石菖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新俊  程黎晖 《中草药》2007,38(5):797-799
石菖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释其名曰:“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历代本草“菖蒲”项下所记载者,提到“一寸九节者良”,系多指石菖蒲而言,但抱朴子云:“服食以一寸九节,紫花者……《名录》山菖蒲、石蜈蚣、水剑草”。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13.
浅谈《易》理在本草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商周之际的易学,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百家经典的源头活水,对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在文献中,《易》较早出现了“药”字,如《易·无妄卦》云:“无妄之疾,无药有喜”,并在有关卦中载有“蒡茹”、“苞桑”、“包瓜”(即葫芦)等八种草药。这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草学,但笔者有鉴于张  相似文献   

14.
1.灶末灰《病方》57行:“狂犬啮人者,取灶末灰三指撮口口水中,以饮病者。”《病方》58行注④释“灶末灰”为“伏龙肝”。笔者认为“灶末灰”即是本草的“灶中热灰”,它不是“伏龙肝”。“伏龙肝”乃是灶中的黄土。《本草拾遗》云:“灶中热灰,和醋,熨心腹冷气痛及血气绞痛,冷即易。”《肘后方》卷七:“凡犬咬人,取灶中热灰,以粉疮,傅之。”  相似文献   

15.
“淡附于甘”一语,最早见于元·王好古所撰《汤液本草》,曰:“味有五,气有四。……本草五味不言淡……何也?淡附于甘”。本人对此提出异议。文献直接记载甘味者,以《书经》为最早;淡味则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辛甘发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道地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道地药材的称谓来源道地药材或地道药材是中药的一种特有称谓,“真正名产地出产的且传统世所公认的优质药材”。道地药材的概念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药有……采治(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出:“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云:“古之医者……,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唐《新修本草》孔志约序曰:“动植形生,因方舛性。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宋《本草衍义》云:“凡用药必须择土地之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宋学杲《用药法象》云:“凡诸草木昆虫,产之…  相似文献   

17.
合欢皮安神功效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注》云:“欲蠲人之忿,则赠以青裳。青裳,合欢也”。《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都说明合欢有解郁之功效。合欢皮,其性甘、平。入心、肝经。《本经》云:“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日华子本草》:“煎膏、消痈肿并续筋骨”。《本草拾遗》:...  相似文献   

18.
刘俭  黄汉游  庞耀镜  陈少萍 《中药材》2000,23(6):326-326
椿皮为少常用中药,主治赤白久痢,肠风便血等症。中国药典历次版本收载其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的干燥根皮或干皮。 查古代本草多以樗皮或樗白皮之名附列于椿木叶项下。《唐本草》云:椿樗二树形相似,樗木疏,椿木实。《图经本草)云:椿、樗二木形干大抵相类,但椿本实而叶香可啖,樗木疏而气臭,北人呼为山椿。古本草所称的椿或樗其原植物为:椿即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樗即  相似文献   

19.
《日华子本草》原名《日华子诸家本草》,亦称《大明本草》。宋代《嘉祐本草》作者掌禹锡说:“《日华子诸家本草》四明人(即今宁波人)撰,不著姓氏,但云日华子大明。”李时珍说:“按十家姓,大姓出东莱,日华子盖姓大名明也,或云其姓田,未审然否?”关于本书著成年份,曾有四种不同看法:①认为本书成于北齐年间(550~580)。古今医统》云:“日华子北齐雁门人,深察药性,极  相似文献   

20.
《证类本草》向上推溯,源于《嘉祐本草》,《嘉祐本草》源于《开宝本草》,《开宝本草》源于《唐本草》,《唐本草》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证类本草》中黑字别录药,追本求源,来源于《本草经集注》中墨字别录药。要研究《证类本草》中黑字别录药的来源,首先要了解陶弘景怎么撰写《本草经集注》的。陶弘景撰写《本草经集注》,可从陶隐居序文起了解。陶隐居序云:“本经所出邵县乃后病时制,拟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